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截至18日21時48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向北京輸水達到40億立方米。
戳視頻↓↓↓
數據顯示,40億立方米長江水中有26.72億立方米成為市民的生活用水,佔入京水量的近七成,直接受益人口達1200萬。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以上。
10.06億立方米存入大中型水庫和應急水源地,其中5.62億存入密雲、懷柔等水庫,4.44億存入密懷順等地下水源地;3.22億立方米用於替代密雲水庫補入中心城區河湖,有效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緊缺形勢,保障了首都供水安全。
南水北調終點團城湖
四年來,這40億立方米的南水,極大增加了本市水資源總量。南水進京後,南水北調替代密雲水庫向城區自來水廠供水,在每年減少出庫水量5億立方米的同時,還通過新修建的密雲水庫調蓄工程累計向水庫輸送南水4.5億立方米,促進了密雲水庫蓄水量節節攀升、水面不斷擴大。
另外,本市還創造性地將南水實驗性回補地下水源地,累計向潮白河水源地存水約2億立方米。現階段監測結果顯示,與2015年第一次補水前相比,補水區域地下水位平均升幅14.3米。
與此同時,南水的到來讓本市水資源環境進一步提升,通過逐步關停自備井、大幅壓採地下水等措施,有效促進了地下水資源的涵養和恢復,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和漏鬥面積進一步增大的趨勢。
2015年底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與2014年末基本持平,僅下降0.09米;
2016年地下水埋深首次出現回升,年末水位較2015年同期回升0.52米;
2017年底比2016年同期回升0.26米,2018年9月末比去年同期回升2.12米。
目前,本市正在大力推進大興支線、河西支線、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二期)、亦莊調節池擴建等重點工程建設,同步推進到2030年的配套工程後續規劃前期工作。
隨著配套工程的陸續建設完成,本市接納南水北調來水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本地水資源與外調水資源的配置將更為合理,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等重點區域和房山、大興、門頭溝等新城的供水安全保障將進一步提高,供水範圍、受益人口將進一步擴展,工程效益進一步發揮,為全面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可靠的水資源支撐。
北京缺水的趨勢得到了緩解!
來源:BTV新聞、北京晚報
編輯: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