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上市新規助推發展 大灣區國際生物科技中心「初具輪廓」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生物科技投融資生態圈開始形成,科研成果產業化前景可期,高素質人才流向更為多元……香港交易所25年來最大上市制度改革推行逾年,本地及粵港澳大灣區內生物科技領域出現眾多新亮點,大灣區建設國際生物科技中心「初具輪廓」。

  港交所新規推行以來,9家生物科技公司成功上市,集資額達323億港元。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表示,短短1年間,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香港發展全球生物科技融資中心的努力初見成效。

  5月28日,在港交所舉行的年度生物科技周國際科創中心論壇上,內地生物科技企業信達生物作為9間「嘗鮮者」之一,其財務長奚浩現身說法,稱新規推行後,香港在吸引生物科技企業作為上市地上,優勢明顯,很有前途。

  奚浩認為,香港背靠祖國,身後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同時也是吸引歐美等地生物醫藥板塊極具經驗的投資方的重要基地。雖然相較於歐美,生物醫藥領域對香港投資者而言是新的板塊,但在公司上市半年後,他已經感受到本地投資者在認識不同種類的生物科技公司、繼而形成較為成熟的投資理念上,越來越成熟。

  這種感受在論壇現場得到本地投資者的印證。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稱,公司及旗下大灣區共同發展基金圍繞美好生活及科技創新等已進行相應布局和投資,而他首次證實,生物科技領域是公司重點關注的行業。

  與會者也認為,生物科技投融資生態圈的形成,對整個香港乃至大灣區的發展,意義重大。奚浩表示,港交所過往更側重對傳統板塊的投融資,但通過生物醫藥的引領,可真正進入到打造高科技的集資群,為香港和大灣區的發展帶來更多生機。

  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則認為,生物科技領域在大灣區的發展已呈現出新亮點。科技疊加推動產生「乘數效應」,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技術共同推動醫療、生物科技行業前所未有地加速發展。而過去一段時間,國家推動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政策推動,配合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改革和香港傳統的科研優勢,開始衍生出人才與資金不斷湧入、項目持續推進及企業不斷落戶的景象。

  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生物科技中心,人才是關鍵。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主任及講座教授楊夢蘇表示,受上市新規影響,已有生物科技行業專才投身香港資本市場,基金公司和投資銀行等對相關行業分析師及顧問的需求開始出現。他相信,這將有助吸引更多高質量學生投身相關領域,也將在世界範圍內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

  楊夢蘇同時提醒,建設國際生物科技中心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在此過程中,需避免同質化問題。他指出,科研成果產業化過去在大灣區內其他產業的聯合上已經能夠做到,相信在生物科技領域同樣「水到渠成」,但如何避免上市公司甚至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產業布局的同質化,實現多元協調發展,值得關注。

  他呼籲資本市場對生物科技領域給予更多耐心,眼光更為長遠,「基本元素都在,假以時日,香港一定能夠成為國際上其中一個生物科技中心。」他說。(阮曉)

相關焦點

  • 港交所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境內生物科技公司嚮往「港漂」
    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稱「港交所」)上周如期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這激發了境內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錯失阿里巴巴上市的良機後,港交所痛定思痛,在上周五發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修改內容包括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機構公司在港交所掛牌等,其一大目的是爭奪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資源。
  • 未盈利生物藥企和鉑醫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記者 | 金淼編輯 | 馬蕾1根據港交所信息,8月18日,中國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消息表示,和鉑醫藥計劃募資4億美元(31.2億港幣),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史坦利招股書顯示,和鉑醫藥是根據上市規則第18A章申請於港交所主板上市。2018年港交所發布上市新規,其中第18A章允許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本次募集資金將部分用於FcRn抑制劑、TNF-α抑制劑和抗CTLA-4抗體三款支柱產品的臨床開發。
  • 灼見|華興證券龐溟:在港第二上市和生物科技優質公司有望儘快被...
    龐溟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據媒體報導,在即將於11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中公布的若干惠港措施中,其中一項是擴大「互聯互通」 涵蓋範圍:實施六年的滬深港通機制,將擴大涵蓋範圍,內地投資者南下資金,將可買賣本港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及第二上市股份,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 港股近年新經濟特徵凸顯 生物科技及醫療健康新股市場後勁足
    陳浩濂在致辭時談到,他看到今天港股100強的頒獎典禮增加了「新經濟-生物科技公司獎」、「新經濟-科技公司獎」等新獎項,也正正反映了這一屆政府實行了新的上市制度之後,證券市場在新興和創新產業方面的發展。
  • ...科創板股票首次納入 在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也能買了 何時能掃貨?
    同日,公告還稱,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將被納入港股通標的範圍。內地投資者將可以實現對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投資。北向資金明年可「掃貨」科創板標的11月27日,滬深交易所共同宣布,滬深港通股票範圍將要擴容。港股生物科技公司一個月後成新標的與此同時,滬深港三所經協商一致同意,對於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節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如果其屬於相關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或滬深港交易所上市的A+H股上市公司H股的,該股票將根據滬深港通現有規定調入港股通股票範圍(屬於科創板A+H股公司
  • 港交所生物科技周來襲,11家生物醫藥公司排隊IPO
    新股 港交所生物科技周來襲,11家生物醫藥公司排隊IPO 2019年5月28日 07:27:50
  • 港交所的李小加時代:「窮小子」拼成靈魂人物
    2018年4月30日,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並開始接受新經濟公司的上市申請,允許有特別投票權架構的公司、未有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及二次上市。這為阿里巴巴集團2019年11月進行129億美元的二次上市鋪平了道路,阿里也成為當年港股市場最大的IPO。除此之外,小米、美團也成為上市新規後赴港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
  • 微光醫療榮登2019深圳領先生物科技企業20強先鋒企業排行榜
    9月11-12日,2019深圳國際BT(生物技術)大會(下稱「生物技術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開幕。據悉,本次大會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指導,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 港交所發布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
    )】4月24日報導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諮詢總結。這意味著香港市場討論4年之久的上市制度改革,塵埃落定。新上市規則將於4月30日生效。針對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港交所在諮詢總結中釐定以下目標,包括擬上市公司預期市值不能低於15億港元,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至少12個月,核心產品臨床試驗已經進入第二期或者第三期。諮詢總結建議,擬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於建議上市日期前至少6個月,得到相當數額的第三方投資,但對於「資深投資者」,港交所不會給出明確界定。
  • 港交所掌門人李小加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之旅
    李小加這位香港金融界傳奇的改革先鋒將於31日退任港交所行政總裁職務。11年來,作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擁有內地背景的行政總裁,他帶領港交所通過多次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港交所近10次摘得全球新股集資冠軍,港交所由地區交易所成功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交易所,增強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市長陳如桂圍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深圳創新發展作了發言。他表示,深圳作為大灣區中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會議要求,更好擔當起中心城市的定位,在大灣區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攜手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預期10月10日上市;德視佳國際眼科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數夢工場...
    德視佳國際眼科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港交所信息顯示,9月25日,德視佳國際眼科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曾於今年4月3日遞交上市申請,獨家保薦人為中銀國際。MOG Holdings Limited遞交港股上市申請港交所信息顯示,9月25日,MOG Holdings Limited遞交港股主板上市申請,顯示獨家保薦人為中泰國際。
  • 就在南沙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
    據悉,隨著「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的正式揭牌啟用,這將有利於今年探索開展「藝術品保稅拍賣」。屆時,南沙將逐漸發展成為對接港澳、連接上海、北京等國內主要藝術品市場、貫通全球的大灣區藝術品交易總部基地,南沙的文化產業將煥然出新。
  • 接棒李小加:港交所老將戴志堅為何成「繼承者」
    港交所旗下包括3大交易所和5個結算中心,而戴志堅此前已是期交所和聯交所兩個交易所的行政總裁,3個結算中心的高層領導,包含期貨結算公司主席、中央結算行政總裁、場外結算行政總裁。戴志堅對集團業務的熟悉,或成為其代理「掌門人」職位的重大助力。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在9月份公開讚揚戴志堅表示,「我們很榮幸戴志堅將擔任代理集團行政總裁。
  • 勞玉儀:大灣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發揮出最大的...
    來源:財華網港股100強研究中心榮譽贊助人、財華社集團主席勞玉儀在「擁抱大灣區走向新世界——2020香港上市公司發展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港股100強頒獎典禮」表示,今年以來,我們一起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複雜的國際形勢以及經濟衰退的挑戰,也見證數位化
  • 執掌港交所10年間披荊斬棘,支持...
    港府稱,自2010年1月上任以來,李小加帶領港交所及香港的資本市場取得一連串的重大突破。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和增長,大大協助鞏固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新規還增加《合資格發行人第二上市》章節,「為大中華地區申請人赴港作第二上市提供便利」。隨後,大量同股不同權與生物醫藥公司如過江之卿,紛紛登錄港股。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成為港股第一家雙重股權架構上市公司,9月20日美團點評緊隨其後成為第二家。歌禮製藥、百濟神州、康希諾生物等生物醫藥龍頭公司的搶灘則皺了港股這一池沉悶的湖水。
  • 理論周刊|以「雙循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協同發展
    以「雙循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協同發展□ 劉 勝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國新時代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國家戰略,也是新時期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創新實踐。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2020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 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
    本次活動將深刻把握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趨勢,匯聚生物技術與醫藥領域的海內外院士、科學家、行業專家、創新研究項目團隊、500強生物醫藥企業、高等院校、創投機構、企業高層以及風險投資等領域的專家,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為目標,以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核心主園區建設為契機,以「生物醫藥新高地,先行示範再啟航」為主題,為深圳建設世界一流的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謀劃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