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掌門人李小加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之旅

2020-12-23 新華財經客戶端

他認為未來香港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幫助中國國民財富實現全球配置;第二件事是幫助中外投資者在離岸管理在岸金融風險;第三件事是幫助中國實現商品與貨幣的國際定價,為中國的資金定價海外資產提供舞臺。

新華財經香港12月20日電(記者李濱彬)「我是個金融的『水利工程師』,來香港27年了,香港是家,根在這裡,不會離開。」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日前舉行的媒體告別會上說。

李小加這位香港金融界傳奇的改革先鋒將於31日退任港交所行政總裁職務。11年來,作為港交所歷史上首位擁有內地背景的行政總裁,他帶領港交所通過多次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港交所近10次摘得全球新股集資冠軍,港交所由地區交易所成功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交易所,增強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傳奇的跨界人生

精幹、聰明、精力旺盛、口才極佳是李小加給人的第一印象,深色正裝配一條淺藍色領帶是他公開場合的標準穿搭,嚴謹卻不拘謹。每次記者會現場,他總是明星般的存在,吸引著記者的閃光燈。過人的語言才華讓他能自如用中英雙語回答各個中外媒體的提問,他不迴避問題,但喜歡巧妙地用打比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王老虎娶親、聯姻、金融像水堵不住擋不了」等回答經常讓人印象深刻。

李小加的這些特點和他豐富的跨界人生經歷分不開。

李小加出生在北京,成長於甘肅,在渤海油田當過石油工人,擔任過《中國日報》的記者。198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英國文學),1988年獲得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新聞系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完成法律博士學位後,曾在紐約的達維和布朗伍德律師事務所執業,成為一名律師。在此期間,李小加曾作為參與了中國第一次全球主權債的發行工作,也參與了中國最早一批國企跨境上市的交易,是中國金融證券業改革開放的最早實踐者之一。

1994年,李小加從紐約到香港,加入美林證券。1999年,李小加任美林證券中國區總裁,負責中國業務的決策與發展。在美林期間,他主持牽頭進行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一系列資本市場的交易與發行。

2003年,李小加摩根大通任中國區主席。2006年,摩根大通成功完成中海油、中國鋁業、中國招商銀行等股票發行上市工作。

經歷石油工人、記者、律師、投資銀行家等各個身份轉換後,李小加於2009年10月16日加入港交所,開始了一段香港資本市場的改革之旅。

「小加是一個永不停歇在往前衝的人,非常聰明,擅長處理複雜問題,這與他成長的經歷、專業背景和經歷有關」,接近李小加的一位同事對記者說。

有記者問李小加的職業規劃,他說我們這代人趕上時代大潮,好像並不是自己計劃得非常好,這一步該幹什麼、下一步該幹什麼。我覺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老天爺給的,所以說基本不是選擇的,我們的職責就是該你幹的事就幹好。

「我們這代人活得都很精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無論你個人故事再獨特,都不應該忘記感恩時代讓我們起飛。」他說。

對於別人評價他傳奇,他認為,48歲至58歲幾乎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最傳奇的十年,這個時候你的年齡段最能發揮你的作用的時候,你有經驗受過一定考驗有足夠的社會資源,這10年如果沒幹出事才是不應該的。

大刀闊斧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

2010年1月16日,李小加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

他說,作為一個不是出身於傳統交易所的負責人,實際上我能夠給這個市場最大的增值不應該是把現有的事情做得比別人更好,我覺得應該是問為什麼不能幹些新的事?

李小加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11年間,成功推動了港交所歷史上多項重要改革,包括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

圖片說明:2014年11月1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中右)和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崗(中左)在香港交易所一起敲鑼,宣布滬港通正式開通。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每一項改革都跟拔牙一樣,沒有一個事情是容易的。要麼就是要在監管體系上有突破,要麼就是要在既得利益上有重新調整,肯定有人喜歡有人恨。」這位改革先鋒這樣認為,改革路上看上去似乎有理不順的一些亂麻和利益糾葛,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共贏的,但整體來說是能夠找到一條受阻力最小的路徑。

「自己在港交所大部分想做的事做成了,大部分心想事成,非常高興,也很感恩。」他這樣評價自己過去11年的工作。

作為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首個雙向開放模式,滬港通11月17日迎來實施六周年。經過六年平穩運行,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越來越成熟,交易規模持續增長,不斷贏得市場青睞,為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2018年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後,實現了擁抱新經濟,擁抱新科技的突破,吸引了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等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迎來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等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推動了香港市場結構轉型。截至12月10日,新經濟公司佔上市新規實施以來香港整個新股市場集資總額的近60%。新經濟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的佔比不斷增加,由2018年的4.1%增至2020年11月的22.8%。

短短幾年,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自上市新規生效以來,已迎來47家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讚揚李小加,憑藉遠見及領導才能,令香港過去11年內7次成為全球最大首次公開招股集資市場,以及成功推出一系列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計劃及香港新上市制度等。

香港是最愛,永遠去追夢

李小加明確自己對香港的未來從未有過懷疑。他說,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是兩個圓,這兩個圓還不能完全重合,兩個市場也不能完全按照對方原則去發展,這兩個大圓在融合的過程中,香港特區可以發揮自身「一國兩制」的獨特作用,也需要在融合的部分中鞏固優勢,提高韌性和競爭力。

李小加說,港交所在互聯互通、上市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未來還需要探索衍生品、一級市場的互聯互通和「債券通」的「南向通」。上市制度改革方面,他認為港交所重要的改革已經完成,最大的門檻已經去掉,香港市場新經濟比重提高,未來需要吸引更多世界級的大企業來港上市。

圖片說明:2018年6月13日,在香港交易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左四)、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左三)、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左五)等人共同舉杯慶祝香港交易所上市18周年

他談到,近年來有些人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獨特優勢產生懷疑,質疑香港的發展為什麼非要依靠內地,不少內地朋友認為強大的中國今天已經不再需要香港。對此,他認為,過去三十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也是內地經濟發展最快的三十年。在這個三十年中,香港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主要做了三件大事:轉口貿易、直接投資和資本市場的大發展。

如果能夠做好以上這三件大事,香港一定能夠再次為中國的發展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也自然可以鞏固自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做好這三件事的關鍵在於「一國兩制」。「一國」使內地可以放心地讓香港去努力創造這三個新的中心;「兩制」可以讓國際社會充分擁抱香港這三個新的功能。

圖片說明: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左)在香港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採專訪新華社記者王申攝

對於為何提前選擇在2020年這個複雜的年份「交棒」,面對市場人士和媒體的惋惜,他說,一是尋找接班人不易,需要給港交所更多時間;二是港交所多年播種、辛勤耕耘,今年是豐收年,各方面都會更放鬆;三是今年港交所換將成本最低、機會最好。

他說自己最愛的地方是香港,不會離開,會繼續追夢、尋夢,自己將在金融「水利工程」上繼續做工作。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李小加離任記者會實錄: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
    來源:澎湃新聞李小加離任記者會實錄: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澎湃新聞記者 孫銘蔚12月14日,即將於月底卸任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召開線上傳媒歡送會議,暢談在任11年來的得失和對未來的期待。2020年是中國內地資本市場30周年,李小加也見證了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成長的歷程,他用「前所未有」來形容這場變革。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現年59歲的李小加自2010年起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
  • 港交所的李小加時代:「窮小子」拼成靈魂人物
    憑藉一句「無知者無畏」笑稱,李小加掌舵港交所11年。兩次宣布離任節點後,李小加踩著2020年尾聲宣布:再見,朋友們。由此,「翻開人生的下一頁。」從2010年1月上任到離任日期提前10個月至2020年12月31日,11年間,他推動香港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主導了港交所最大規模的上市制度改革,並且領導港股市場不斷壯大。
  • 接棒李小加:港交所老將戴志堅為何成「繼承者」
    2021年元旦,老將戴志堅出任港交所代理行政總裁,正式成為李小加的繼任者。港交所履職22年,這一年限讓現年58歲的戴志堅,有了一定資深身份的認可。畢竟,李小加掌舵港交所11年可以說是功成身退:不僅推動香港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還主導了港交所最大規模的上市制度改革。
  • 時代寵兒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
    這意味著,一旦交易落定,將會為往後數十年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重新定調。根據騰訊新聞《一線》,香港多位投行人士表示,這個交易若是成功,李小加會被歷史銘記。作為全球證交所第五名港交所的掌門,執掌港交所的九年時間裡,李小加大力推行改革,帶領港交所不斷突破過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李小加接受本報專訪談香港資本市場: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做好「轉換器」
    跟隨互聯互通的精髓,即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彌補兩地市場差異,跨境監管將越做越好  2017年末的香港少了幾分燥熱,似乎為迎接新事物做好了準備,又像是為香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大年」的沉穩收官打好了底色。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推出自H股上市機制啟動24年以來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
  • 香港傳真|臨別贈言 港交所李小加退任前的「最後一課」(實錄)
    即使是受疫情影響,人們度過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艱難的一年,李小加仍認為,2020年是港交所多年辛勤耕耘到了豐收的時候,港交所業務和資本市場的業務進入了一個大的豐收年。這一年,緊隨此前小米、美團和阿里巴巴的腳步,京東、網易回歸港股二次上市,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分別298億港元及209億港元。
  •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媒體告別會的十大看點
    李小加線上媒體告別會李小加自2010年1月16日起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此後港交所推出了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這些聯繫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內地很多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高屋建瓴;而香港和國際市場是自下而上慢慢發展起來的,香港的改革必須要有不同的思路,既不能像內地市場自上而下從計劃做起,另一方面本身又有市場的力量,兩方面都要考慮。香港市場是自下而上慢慢演變形成的,不能隨便做出選擇,需要自下而上改革的心態和戰略思維,還需要自下而上去實施。
  •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每一項改革都像拔牙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每一項改革都像拔牙——證券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何偉對話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每一項改革都跟拔牙一樣,沒有一個事情是容易的。要麼就是要在監管體系上有突破,要麼就是要在既得利益上有重新調整,肯定有人喜歡有人恨。」
  • 港交所要「換帥」 CEO李小加今天離任
    執掌香港交易所11年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將於2020年12月31日離任。30日,李小加在港交所官網發表網誌,表達感激與感恩,並表示將繼續為香港、為國家、為市場做點貢獻。 「時光荏苒,2020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也即將離開工作了11年的香港交易所集團,翻開人生的下一頁。
  • 臨別贈言 李小加港交所退任前的「最後一課」
    在他任職的2010年至2020年,香港交易所的股價也連翻幾倍,自106港元/股升至如今的385.8港元/股,且上市業務的情況看,曾6次取得全球該年度IPO集資冠軍。即使是受衛生事件影響,人們度過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艱難的一年,李小加仍認為,2020年是港交所多年辛勤耕耘到了豐收的時候,港交所業務和資本市場的業務進入了一個大的豐收年。
  • 港交所人事「地震「,傳奇總裁李小加宣布離職,「開掛人生」下一站往哪裡?
    1994年,李小加加入美林證券,1999年,任美林證券中國區總裁,負責中國業務的決策與發展。在美林期間,李小加牽頭進行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一系列資本市場的重大交易與發行。2003年,李小加出任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牽頭進行業內多項重大交易,包括中海油196億美元競購美國尤尼科等。
  • 李小加談港交所改革中的挫折:每一項改革都跟拔牙一樣 沒一個容易的
    何偉社長對話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 宋春雨/攝自2010年1月16日上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以來,李小加推動了港交所及香港資本市場的數次重大改革,並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同時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讚譽。2020年12月9日,在李小加卸任前夕,證券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何偉與李小加進行了連線專訪,李小加暢談了這十一年來的思考與體會。以下是訪談實錄。在任十一年,改革取得四大突破何偉:自2010年執掌港交所至今,你被外界稱為港交所的「靈魂人物」。能否談談自上任以來你對港交所的功能定位思考,以及港交所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變化?
  • 李小加將提前卸任!執掌港交所10年間披荊斬棘,支持...
    香港特區政府對此回應,尊重李小加的決定,並對他在過去十年為香港金融市場作出的傑出貢獻表示衷心感謝。李小加執掌港交所的10年,港交所從一個區域性交易所脫胎,成為亞太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資本市場。今年是港交所成立暨上市20周年,在20年的發展裡,港交所不斷自我改革,H股的歷史性推出更為香港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隨後互聯互通、債券通、同股不同權等相繼推出,讓港交所再次站上了擁抱新經濟的時代舞臺。港交所主席史美倫曾如此總結,「回想國企在香港上市前,香港只是一個本地市場,當時只有600萬人,這樣的經濟體能有多大呢?
  • 臨別贈言 李小加港交所(00388)退任前的「最後一課」
    度過最熱的立冬,香港的氣溫時而陰雨天青色,時而高溫太陽照。這天,李小加就退任港交所(00388)一事聚集了一眾媒體通過線上見面。當天香港轉陰,沒有太陽。12月14日上午11點,港交所舉行歡送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的線上媒體交流會議,退任期限提前至今年12月31日。退任交流會準時開始,持續一個多小時,但李小加關於自己談得不多。
  •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每一項改革都像拔牙 拿個棒子接著跑
    編者按:自2010年1月16日上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以來,李小加推動了港交所及香港資本市場的數次重大改革,並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同時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讚譽。2020年12月9日,在李小加卸任前夕,證券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何偉與李小加進行了連線專訪,李小加暢談了這十一年來的思考與體會。
  • 從被喊下臺到追回阿里 李小加用11年告訴你港交所總裁有多難當?
    4、「連水」是推動香港資本市場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比如滬深港通的推出;「換魚」是從傳統的銀行股、房地產股,換成新經濟股;「跨界」是從傳統股票業務向商品業務跨界,也從香港向國際市場跨界;最後是讓港交所的交易體系更加現代化,比如改交易時間、交易系統,以及清算結算的系統的改革。
  •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將在2021年10月約滿後不再續約
    港交所稱,李小加承諾繼續領導集團直至該日期或之前(至繼任者任命之時)。香港交易所成立了一個由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及香港交易所董事阿博巴格瑞、洪丕正及席伯倫組成的遴選委員會,進行正式的遴選程序。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表示:「我要衷心感謝李小加先生在過去十年中的傑出領導及對香港市場的貢獻,我亦代表董事會感謝他儘量付出時間來確保我們順利過渡。
  • 李小加:港交所最快二季度末接受公司上市申請
    繼H股上市之後,時隔24年香港市場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方案日前亮相——未來,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已在歐美成熟市場上市的創新型公司都可在香港主板上市。在互聯互通機制下,香港市場上市資源的優化跟內地投資者的利益亦息息相關。
  • 李小加:每一項改革都跟拔牙一樣 沒有一個事情是容易的
    何偉社長對話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 宋春雨/攝自2010年1月16日上任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以來,李小加推動了港交所及香港資本市場的數次重大改革,並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同時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讚譽。2020年12月9日,在李小加卸任前夕,證券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何偉與李小加進行了連線專訪,李小加暢談了這十一年來的思考與體會。以下是訪談實錄。在任十一年,改革取得四大突破何偉:自2010年執掌港交所至今,你被外界稱為港交所的「靈魂人物」。能否談談自上任以來你對港交所的功能定位思考,以及港交所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變化?
  • 李小加新的「YES 與 NO」
    對於市場傳言李小加將參選下一任特首,李小加再次予以否定。」 他將其11年在港交所做的事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主要是連水(互聯互通)、換魚(上市改革)和跨界出去。在李小加看來,在上述事件中,港交所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每一項上都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