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港交所最快二季度末接受公司上市申請

2020-12-25 每日經濟新聞

繼H股上市之後,時隔24年香港市場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方案日前亮相——未來,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已在歐美成熟市場上市的創新型公司都可在香港主板上市。

在互聯互通機制下,香港市場上市資源的優化跟內地投資者的利益亦息息相關。日前,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上證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按照現行互聯互通機制的規則,未來當前述三類公司滿足納入相關港股通標的的指數成份股條件時,內地投資者也可參與相關新經濟公司的投資。

上證報記者獲悉,在明年一季度的細則諮詢之後,港交所最快於二季度末可接受符合條件公司的上市申請。

內地新經濟公司或是未來上市主力軍

四年前因規則制度堅持「同股同權」而無法接納同股不同權的阿里巴巴在港上市,成了香港市場的一大憾事。

四年後,在投資者保護、創新和監管中努力找到有效、合理、可持續的平衡後,上周五港交所宣布,將為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打開大門」。

具體而言,港交所將修訂現有上市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列出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和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規則框架。

不僅如此,港交所同時調整了主板和創業板的上市門檻,還計劃修改第二上市的相關規則,以便更多已在主要國際市場上市的公司來港進行第二上市。

「在遵循程序正義、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前提下,市場各方達成了共識,作出了最適合香港、最有利於香港的決定,而不是最安全、最容易的決定。」李小加如是評價此次上市制度改革。「回頭看,上市制度改革不在於時間長短,關鍵是做或者不做,而遲做總比不做好。」

關於對未來的上市資源有何預期的問題,李小加表示,從文化的接近性和公司的需求來看,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將是上市制度改革後在港上市的主力軍。「在制度設計上,我們也留出了長遠的空間,將來也會有國際公司來港上市,無論是新經濟還是傳統經濟,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可以把世界的機會帶給內地投資者,讓他們的財富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配置。」李小加稱。

一次改革涉及三個重要方面,風險控制問題如何考慮,也成為不少市場人士關心的問題。李小加表示,市場的風險可能性質上有所變化,但並不因此次改革而增加。

就同股不同權而言,作為很多科技創業公司採取的一種特殊股權架構,它通常將股票分為A、B兩個層次,對外部投資者發行的A類股每股有一票投票權,而管理層持有的B類股每股有多票投票權。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存在可以使得企業在取得外部融資的同時,確保公司創始人和高管對公司的控制權。但是,在這種架構下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李小加強調,現有規則對於中小股東的保護措施並沒有因為引入「不同投票權」架構而改變或者減少。上市規則中新增的章節只是改變了以前只允許通過資本投入來獲取控股地位的規定,現在將允許新經濟公司通過合同,即公司章程形式來獲取控股股東地位。而為了應對未來有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新風險,新的章節還將對這一權利設定更具針對性的特殊投資者保護措施。

三類新經濟公司有望納入港股通標的

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第二上市的創新型公司……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後,內地投資者能參與投資嗎?

根據現行的滬港通和深港通業務規則,滬市港股通的標的範圍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及A+H股上市公司的H股,深市港股通則在前述的基礎上,納入了在考察期內平均月末市值不低於50億港元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而恒生綜合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指數,分別涵蓋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總市值的首80%、緊接的15%及最後的5%。

也就是說,根據一定的市值門檻,滬港通和深港通下的南向投資標的在每一次相關指數檢討後都會有所調整。無論是騰訊控股、瑞聲科技,還是美圖、融創中國,都是遵循以上的規則而進入到內地投資者的投資視野。

與此同時,新規則對於擬放寬市場準入的三類公司有一定的市值門檻要求。比如,同股不同權的公司最低市值要達到100億港元,如果市值低於400億港元,那麼該公司在最近一個經審核的財政年度至少要錄得10億港元的收入;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最低市值需達到15億港元;在港成為第二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市值要求將不少於100億港元。

「大部分的新經濟公司都有相當市值規模,這樣的話,這些公司進入到指數裡面去是必然的。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也規定了,只要進入到某幾個指數裡面,就可以成為港股通投資標的,我覺得未來這些新經濟公司進入到互聯互通標的裡面是必然的。」李小加告訴上證報記者。

對於此番上市制度改革的時間表,李小加表示,港交所計劃在明年一季度推出上市規則的細則諮詢,在二季度總結並公開相關結果之後,最快於二季度末,符合條件的公司便可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上海證券報記者 馬婧妤 張憶 編輯 劍鳴

相關焦點

  • 港交所的李小加時代:「窮小子」拼成靈魂人物
    即使在外界非議他在為港交所謀私利、為個別公司上市開道時,他表示不害怕公開討論,公共利益遠遠超出了某一家公司是否來港上市。「對於香港而言,丟掉一兩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麼大事,但丟掉整整一代創新型科技公司就是一件大事,而未經認真論證和諮詢就錯失了這一代新經濟公司更是一大遺憾。」
  • 李小加:現時公司的上市申請及審批不受影響 對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李小加:現時公司的上市申請及審批不受影響,對阿里巴巴(09988)納入港股通「say yes」 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表示,現時公司的上市申請、審批不受影響,港交所員工在家工作仍可審閱文件及透過電話跟進
  • 時代寵兒李小加:從鑽井工人到港交所掌門
    港交所來了個北方人2018年7月12日,修葺一新的港交所上市儀式大廳裡,屏幕下方擺了四面金色大鑼——這一天,包括映客在內的8家公司選擇於同一天在香港上市。秉持著「『上市敲鑼』傳統不能廢」的理念,港交所直接搬出來四面鑼,倆人敲一個。
  • 港交所人事「地震「,傳奇總裁李小加宣布離職,「開掛人生」下一站往哪裡?
    此外, 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宣布了一項重大改革,上市新規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在內地A股市場尚在猶豫是否要放開企業上市的盈利要求之際,港交所大膽改革引起很大的震動。日後,國內市場也陸續在一些市場板塊放鬆了盈利要求。
  • 李小加拒評阿里(BABA.US)香港第二上市申請 重申同股不同權公司...
    要聞 李小加拒評阿里(BABA.US)香港第二上市申請 重申同股不同權公司納入港股通時間表仍是「年中」2019年6月14日 12:06:24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媒體報導稱,對於新股ESR因市況而擱置上市一事,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上市儀式後表示,市況上上落落,會以平常心看待,繼續「張開雙臂歡迎大家」。
  • 港交所掌門人李小加的香港資本市場改革之旅
    李小加擔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11年間,成功推動了港交所歷史上多項重要改革,包括2012年收購全球最大的金屬定價中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3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2014年推出滬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2017年推出債券通、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
  • 多名港交所前高層創辦HKbitEX 或成李小加下一站?
    據媒體引援該投行人士指出,「這家公司來頭不小,很多港交所前高管加盟,李小加也有可能加入這個團隊。」 不過上述投行人士的說法,並未得到李小加的證實。去年12月中旬,李小加在港交所傳媒交流會上曾表示,「香港是我的家,我不會離開香港,工作的地點還是在中環,也還在金融行業,至於做什麼我相信很快就可以跟大家再見面。」
  • 港證監炮轟港交所上市審批5宗罪 直指行政總裁李小加
    香港證監會於2018年抽出六宗上市個案研究,並得出建議。該報告重點檢討港交所對潛在利益衝突的管理等四個範疇。所謂「港交所各業務單位」,指的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負責推廣首次公開招股服務及平臺的環球上市服務部,以及負責就有意上市申請人上市計劃及與他們溝通的集團戰略策劃部。
  • 李小加將提前卸任!執掌港交所10年間披荊斬棘,支持...
    李小加此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對於有市場人士把「互聯互通」稱為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神來之筆」,李小加雖笑稱「自己應該去申請專利」,但仍堅稱:「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才是大英雄,因為兩地監管合作、執法互助才是滬深港通得以成功的保障。」除此之外,2017年7月3日正式推出債券通,自推出以來不論在成交量、外資持有量及登記投資者數目方面均有大幅增長。
  • 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疑似參與創辦「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羅曼原標題:李小加的「下一站」?港交所多位前高管集體「下海」,創辦「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比特幣價格不斷創新高,也帶動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投資情緒。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港交所多位前高管集體「下海」,創辦「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HKbitEX),這家數字貨幣交易所的7位管理層中有3位曾任港交所要職。
  • 接棒李小加:港交所老將戴志堅為何成「繼承者」
    2021年元旦,老將戴志堅出任港交所代理行政總裁,正式成為李小加的繼任者。港交所履職22年,這一年限讓現年58歲的戴志堅,有了一定資深身份的認可。畢竟,李小加掌舵港交所11年可以說是功成身退:不僅推動香港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還主導了港交所最大規模的上市制度改革。
  • 李小加:作為「高級年輕人」,離任後想去踢球
    在港交所公布季度業績後舉行的媒體電話會議上,在被多番追問離任後的安排時,年近60歲的李小加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將有更多時間踢足球。如果我有很多錢,可能會買一個足球隊,或者把自己當貝克·漢姆去組織一個足球隊。」有記者提問李小加,離任港交所後是否考慮角逐2022年香港特首競選?他笑言,「你們可能覺得我的心臟很強大吧!」
  •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媒體告別會的十大看點
    2018年港交所推出20多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提升了新經濟公司的佔比和港股的活力。在其出任集團行政總裁期間,港交所由地區交易所成功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金融基礎設施集團之一。看點二:港交所改革心得李小加說,很難用一個字或一個詞描述自己的心情,自己在港交所大部分想做的事做成了,大部分心想事成,非常高興,也很感恩。李小加認為,香港市場的改革和內地不同,必須要有不同的思路。
  • 從被喊下臺到追回阿里 李小加用11年告訴你港交所總裁有多難當?
    5、李小加曾在網誌裡表示:歸根究底,我們需要作出最適合香港、最有利於香港的決定,而不是最安全、最容易的決定。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沒能熬到小米(01810.HK)股價大漲,早早割肉離場,這兩天正在痛定思痛的小師妹。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港股上市的小米、美團等公司的股票上掙到錢,但今天我們能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買到這些公司的股票,還要感謝一個人——李小加。
  • 臨別贈言 李小加港交所退任前的「最後一課」
    十一年裡,李小加帶領港交所相繼完成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滬港通與深港通、恆指首次突破30000點大關、開通債券通、發布上市新規同股不同權、阿里回歸,到今年引發中概股回歸港股上市潮。這一年,緊隨此前小米(01810)、美團(03690)和阿里巴巴(BABA.US)的腳步,京東(JD.US)、網易(NTES.US)回歸港股二次上市,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分別298億港元及209億港元。截至前三季,港交所業績表現良好,溢利按年增長52%至33億港元,盈利86億港元,增長15.76%。在漫長的11年履職期間是否有過遺憾?
  • 李小加的下一站是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多名港交所前高層已先到崗
    來源:證券時報網這,李小加的「下一站」?多名港交所前高層已先「到崗」比特幣價格不斷創新高,也帶動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投資情緒。據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港交所多位前高管集體「下海」,創辦「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HKbitEX),這家數字貨幣交易所的7位管理層中有3位曾任港交所要職。
  • 即將畫上李小加休止符 疾行十年港交所前路待定
    在港交所公布季度業績後舉行的媒體電話會議上,在被多番追問離任後的安排時,年近60歲的李小加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將有更多時間踢足球。如果我有很多錢,可能會買一個足球隊,或者把自己當貝克·漢姆去組織一個足球隊。」 有記者提問李小加,離任港交所後是否考慮角逐2022年香港特首競選?他笑言,「你們可能覺得我的心臟很強大吧!」
  • 臨別贈言 李小加港交所(00388)退任前的「最後一課」
    港交所這艘大船在李小加掌舵的11年,經歷了數次轉變和突破。這期間,他寫下73封網誌,更是他的心路歷程,其發出的思考和建議亦影響著大船的走向和速度。十一年裡,李小加帶領港交所相繼完成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滬港通與深港通、恆指首次突破30000點大關、開通債券通、發布上市新規同股不同權、阿里回歸,到今年引發中概股回歸港股上市潮。
  • 香港傳真|臨別贈言 港交所李小加退任前的「最後一課」(實錄)
    十一年裡,李小加帶領港交所相繼完成交易時間與內地接軌、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滬港通與深港通、恆指首次突破30000點大關、開通債券通、發布上市新規同股不同權、阿里回歸,到今年引發中概股回歸港股上市潮。即使是受疫情影響,人們度過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艱難的一年,李小加仍認為,2020年是港交所多年辛勤耕耘到了豐收的時候,港交所業務和資本市場的業務進入了一個大的豐收年。這一年,緊隨此前小米、美團和阿里巴巴的腳步,京東、網易回歸港股二次上市,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分別298億港元及209億港元。
  • 尋找下一個李小加|稜鏡
    如今接替李小加上位的戴志堅頭銜上仍有「代理」二字。當然戴志堅也是市傳李小加接替者人選之一。對此港交所發言人接受本文作者查詢時未有評價,僅稱選拔工作目前進展良好。最終選出一位李小加的繼任者並不容易。他/她必須具有國際視野且又能連接內地,這是一個基本要求。而如何延續李小加在過去11年取得成功,再尋求港交所新突破,更是一個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