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有一首《讀書歌》很有名: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在這個雞年冬天的四川,可能更不適合讀書,因為秋天的蚊子冬天的雪,罕見地一起出現了。
2月19日,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公布了一批「雪地飛蚊」的照片,這是他在成都市範圍內,海拔2000米的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意外發現的罕見蚊子——冬大蚊。這也是四川地區首次發現這一昆蟲。
在人們的常識中,冰天雪地的嚴冬,是昆蟲活動的禁區。而春節前,趙力在成都市的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卻在海拔2000米的雪地上,意外發現了一類罕見的冬大蚊活動跡象。「國外相關資料介紹說,冬大蚊是一類奇特而罕見的蚊子,它們專挑極寒之地的極寒之時出沒,和絕大多數昆蟲喜歡溫暖的習性大相逕庭。」趙力介紹,據文獻記載,冬大蚊是一個很小的昆蟲類群,全世界只發現過160種,在蚊子家族裡,它們被單獨列為了冬大蚊科Trichoceridae,與它親緣關係最近的大蚊科則有1.5萬種之多。
大多數冬大蚊科種類生活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北部和一些靠近北極的地區。「關於該種在我國的分布,幾乎查不到記錄,只在黑龍江和青海地區的昆蟲普查中提到發現過該類群。四川地區則是首次發現。」趙力說,冬大蚊的發現,完全是個意外收穫,「本來是去找蜜蜂的,結果蜜蜂沒等到,等到了冬大蚊。」
冬大蚊在國內幾乎查不到記載,只在黑龍江和青海的昆蟲普查中提到曾出現過。2月11日,趙力到龍溪虹口自然保護區考察,原本計劃拍攝之前在該地發現的中華蜜蜂在雪地上活動的情況(封面新聞曾報導),但由於當天天氣不佳,中午氣溫也只有零下4度,還下起了小雪,即便是非常耐寒的中華蜜蜂也沒有現身。「但我在尋找過程中卻意外發現雪地上還有一些類似蚊子小昆蟲在活動,當時還以為是曾經有專家推測在我國有分布的雪蠍蛉。」等將拍攝到的照片在電腦上放大觀察時,趙力才發現,這是是另外一類更加罕見的昆蟲,「是國外叫做winter crane fly的冬大蚊。」
在海拔2000米的林海雪原裡,冰雪上昆蟲爬行,步態奇異,張牙舞爪。從鏡頭裡看,這些奇特的昆蟲體長一釐米左右,和蚊子一樣小,而外觀很像長翅目的蠍蛉。因為過去從未見過這樣的昆蟲,趙力一時難以判斷種類,於是在拍攝照片之後,採集了幾隻標本。「從採集到的標本看,至少包含三個種類,我將進一步研究這些標本,以確定到底是新記錄還是新種。」更為幸運的是,趙力還拍攝到了整個發現過程和該種雪地活動的視頻,這將為後期的研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材料,「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該類群雪地活動的視頻記錄。」
身為變溫動物的昆蟲在冬天都會躲藏起來,一旦意外暴露在冰雪裡,也會立刻被凍僵。而我觀察到冬大蚊在雪地裡不但爬行自如,還可以飛行,當鏡頭過於靠近時,它們會飛行一段距離躲避。這些奇特的蚊子為什麼選擇冬天出來活動?它們為什麼不會被凍僵?它們吃什麼呢?根據國外文獻記載,冬大蚊是在冬天尋找配偶的,有可能它們體內具有特殊的「抗凍劑」,能夠讓體內液體在零度以下也不會結冰。
從放大的照片看,拍攝到的這種冬大蚊嘴巴已經退化,它不需要吃東西(冰天雪地也找不到適合它的食物),可以推斷它出現目的只是為了尋找配偶。「可以說是佛系蚊子了。」趙力笑著說,只在極寒之地、極寒之時出現的冬大蚊,一般生活在北極圈附近,「這冬大蚊不在夏天咬人,只在冬天出來賞雪。嘴巴已經退化,壓根兒不會咬人,冬天還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