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動不動對孩子發脾氣,原因可能是「興趣壓縮」,家長要謹慎

2020-09-19 隨閱電影

最近鄰居小林因為工作忙碌的原因,每天要早早起來給孩子做早飯,做完來不及扒拉幾口,就要趕上7路公交車去上班,中午又要回來給孩子做飯,做完來不及休息就又要回到公司裡上班了。因為每天的生活節奏非常緊張,鄰居小林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總是對著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事情很煩躁,還動不動對孩子黑著臉弄冷暴力。

這讓小林的孩子現在非常的害怕小林,有時候甚至不得不哭著來我家&34;。為了緩解小林母子倆的矛盾,我趁著晚上小林下班的時間,和小林談了談這個情況。

其實小林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只是因為事情太多了,一邊頂著工作的壓力,一邊公司家裡兩頭跑照顧孩子,因此整天神經都繃得非常緊張。雖然也知道向孩子發脾氣不對,但是心裡總是忍不住&34;,比如看見孩子吃飯沒洗手,孩子沒在寫作業等等的時候,總是覺得必須好好教訓一下才行。於是就向孩子宣洩了自己的不良情緒。雖然發洩完覺得自己不對,但是下次還是會忍不住再教訓孩子,這讓小林也有些苦惱。

其實,小林這種情況很可能就是由於&34;導致的情緒失控

那麼什麼是&34;呢?

興趣壓縮是指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壓縮興趣的時間,這是美國加州大學一位專家提出來的一個新名詞,大概就是指自由支配時間中用於做感興趣的事的時間比例過少。換個再簡單點的說法,其實就是每天娛樂時間的比例不足。&34;是導致人們的壓力過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幾乎剩下的時間都是在忙碌,那麼他的&34;指數會變得非常大。而如果閒得感到迷茫,對啥事也沒興趣,這樣的情況也會導致&34;指數變得很大。

壓力不同於&34;。沒有壓力的人,興趣壓縮可能也很大。而有壓力的人,興趣壓縮也可以很小。他們的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

&34;有什麼危害?

1情緒失控,孩子易成&34;

&34;的父母因為過度的忙碌,很難有合理的途徑宣洩自己的情緒,而年紀還小容易犯錯的孩子就容易變成&34;。有的家長因為事情很多,經常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把怒火宣洩給孩子,其實這就是&34;導致了情緒失控。

2家長壓力過大

壓力過大,不一定會導致&34;指數過大。但是&34;指數過大,一定會導致壓力過大。聽起來非常拗口,但是其實很好理解。打個比方,一個人覺得壓力很大,但是還是有可能花時間去娛樂。而&34;的人因為娛樂的時間少了,情緒沒有宣洩的地方,因此會讓壓力快速變大。

3不利於身體健康和孩子成長

興趣壓縮可能導致內分泌受到影響,使人變得暴躁和容易發脾氣,更加容易導致疾病。而對於家長來說,興趣壓縮不僅減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還容易讓家長對孩子發脾氣,讓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甚至有可能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如何減少&34;指數,防止無緣無故對孩子發脾氣?

1將陪伴孩子變成興趣,而不是責任

很多家長覺得帶孩子是一種負擔,其實這可能是由於將自己放在&34;,這樣帶孩子就像工作,不僅家長不開心要下達各種指令約束孩子,孩子也不開心處處被指責。而家長如果能夠和孩子平等交流,那麼帶孩子其實就像交朋友一樣輕鬆,不僅不會感到勞累,還可以使&34;減小,可以很大程度減少對孩子發脾氣的次數。

2合理安排時間,適當勞逸結合

家長需要多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即使是工作繁忙也要注意給自己適當放鬆,比如在公交車上放鬆情緒,在工作閒暇的時候可以放空自己的大腦,不要在一些小問題上鑽牛角尖,以免大腦過度疲勞。當然如果還可以嘗試著把工作變成興趣,在現在家庭中,60%的&34;都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如果可以把工作變成自己的興趣,那麼也就不存在興趣壓縮的困擾了。

3向孩子發脾氣之前,先思考30分鐘

興趣壓縮使情緒失控,往往都是一瞬間引發的,但是同樣也消退得非常快。就像是閃電一樣,來得快去得快。因此如果在情緒失控向孩子發脾氣之前,能夠將脾氣忍住30分鐘,很快情緒就會平復下來。這30分鐘內,家長需要對下面這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1)自己發脾氣是不是有必要?

(2)孩子真的有錯嗎?

(3)自己是不是也有錯誤?

(4)自己是不是因為情緒導致情緒失控了?

(5)比起發脾氣,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

在思考上面的問題的時候,家長需要帶著理智去思考,這樣可以讓家長正視到問題的根源。如果是由於興趣壓縮引起的情緒失控,經過家長的思考可以很快的將情緒平復下來,避免孩子遭受池魚。

結束語:&34;是很多年輕家長都會面臨的問題,不僅影響著家長自己的健康,同樣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在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可能出問題了之後,家長就需要及時糾正了,不能把孩子當成發洩情緒的工具,以免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相關焦點

  •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你了解嗎?
    2.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不管是你在什麼地方獲得的不快,都不應該把它帶到家庭裡面,特別是發洩到孩子身上,在你看來,你對他發脾氣是有原因的
  • 你經常吼孩子對孩子發脾氣嗎?這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家長要注意
    你的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喜歡對孩子大吼大叫嗎?是不是每次吼罷孩子,自己又覺得特別後悔!還有很多人說:這個人就是喜歡跟領導對著幹,這個孩子特別倔,喜歡跟老師擰著幹!經常會有一些家長跟我私信問:園長媽媽我的孩子怎麼這麼膽小!不敢大聲說話?我的孩子怎麼喜歡發脾氣?
  • 孩子動不動發脾氣?來,教你幾招!
    我們尤其要關注情緒爆發前後有哪些事物是可能反覆導致孩子發脾氣的。有時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發脾氣的模式能幫助我們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孩子曾經歷過創傷事件,受過虐待或忽視,有社交焦慮症,有多動症或學習障礙。例如,我們可以對一項任務多做鋪墊,讓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或者解構一項較難的活動,化繁為簡,從而減少孩子發脾氣的可能。提前預測到誘因,並對其做適當調整,幫助孩子更容易地參與活動,這很重要。比如,孩子若因為注意力或學習能力欠缺等問題覺得完成作業很困難,他可能在打開作業本的那一刻就情緒爆發了。作為家長,如何讓做作業這件事情變得沒那麼可怕?
  • 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到底會產生哪些問題?這些後果家長要知道
    同樣有孩子,我非常理解他的感受,面對家裡的熊孩子,分分鐘都要爆炸。但是,再看到他熟睡時可愛的模樣,心裡想,為什麼對一個孩子那麼兇。現在的社會,每對父母都有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回到家就希望孩子是乖乖的樣子。但是,事實往往不是那樣,孩子也會有情緒,可能愛哭,愛鬧,特別不好哄。各種的情緒積壓在一起,很容易面對孩子發火。
  • 經常發脾氣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媽媽們不要隨便發脾氣
    實驗證明:在母親對孩子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他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他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死亡。而當母親露出笑臉後,孩子就會不顧視覺懸崖,克服恐懼,朝著媽媽爬過去。,是一種情感挫傷經,常發脾氣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請媽媽們不要隨便發脾氣。
  • 孩子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哭?並非玻璃心,而是這2個習慣沒培養好
    像這樣的情況著實讓家長們捉摸不透,有些家長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生病了,為什麼會經常動不動就哭、經常發脾氣呢?案例:親戚跟我說,她的孩子就是特別愛哭那種人,每天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哭上半小時。其實,孩子愛哭、經常發脾氣並非矯情,也不是玻璃心,很可能是父母「這兩方面」沒做好。孩子動不動就哭,把「哭」當成解決問題的手段小孩子大多是通過哭來表達自己情緒的。
  • 孩子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哭?並非玻璃心,而是這2個習慣沒培養好
    想必很多家長都有過被孩子情緒「支配」的時候吧?上一秒孩子還玩得好好的,不知怎麼地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了。像這樣的情況著實讓家長們捉摸不透,有些家長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生病了,為什麼會經常動不動就哭、經常發脾氣呢?
  • 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要正確處理,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
    1、孩子鬧脾氣時要查明原因3歲的孩子,在表達能力和語言方面,都還不夠完善。孩子也許能表達出想要做的事情,或者不想做這個事情,但不能清晰地表達出為什麼想做,或者為什麼不想做的原因。這個時候,作為父母,需要讓自己保持平緩的心態,去認真仔細的觀察孩子,去弄清楚孩子這樣做的原因。
  • 你還在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知道這些危害,你一定會後悔的
    家長除了每天上下班以外,還要每天照顧孩子,生活壓力會非常大,偶爾也會出現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這時,離爸爸媽媽最近的寶寶就有可能成為出氣筒,爸爸媽媽有可能會對著寶寶大吼大叫。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對孩子亂發脾氣,就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自卑,孩子長大後就會出現內向、憂鬱等負面情緒,長大後,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會缺少自己的主見。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孩子還有可能從小就缺少安全感。家長發脾氣,孩子是最想逃離現場的,但主動權掌握在家長的手裡,孩子又能跑到哪裡去呢?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就會變得封閉、憂鬱,不利於孩子的發育。
  • 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但是經常對孩子發脾氣,那麼「發脾氣是正常情況」就成了藉口。父母發脾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孩子的影響卻非常大:1、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遇到一點小事就也發脾氣發脾氣這件事情會「遺傳」,父母遇到事情就發脾氣,會讓孩子看到這一種「解決方式」,孩子也會「學以致用」。
  • 對孩子發脾氣不是不行,要看到底是什麼事情,發脾氣也是技術活兒
    很多教育理念都倡導父母對孩子要「柔」,不吼不叫、不打不罵。但是,人都是凡人呀,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嘛,誰能控制住自己永遠不發脾氣呢?都說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用考核就能上崗的職業,既然都沒有訓練過,新手爸媽第一次為人父母怎麼可能順心順意呢?煩躁總是會有的嘛,情緒得不到發洩是會憋成內傷的喲!
  •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正視孩子的「壞脾氣」,讓家長輕鬆應對
    ,有助於孩子情感的健康發展,家長要允許孩子發脾氣。很多家長對孩子喜歡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經常一不開心,或者遇到哭鬧,家長想到的第一個辦法就是帶著孩子去買東西。以至於,孩子慢慢養成習慣,於是便將哭鬧和發脾氣當成了要挾家長們的籌碼。只要願望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一直發脾氣哭鬧到父母同意為止。
  • 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發脾氣,家長是忍住,還是應該懟回去?
    老師其實害怕家長來找事兒,如果孩子出了問題,老師也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有一種家長選擇忍住,不能得罪孩子的老師個別的家長從孩子的反應中看出可能老師對自己寶寶照顧不到位,對學生不夠負責,或者發現老師人品不好,但是想如果反應出來,老師會不會對自己家的寶寶不好呢?採取的狀態就是,算了忍住吧。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別急著「以暴制暴」,處理方式要溫和
    而孩子愛發脾氣這件事情,經常會讓父母們大動肝火,有時甚至想要把孩子打一頓,讓他變老實以後在慢慢教育。其實,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不可取,只會給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帶來不良的影響。高情商的父母,他們的處理方式其實要更加溫和而有力。
  • 家長,請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生活節奏的加快,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壓力,也讓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不經意的流露出焦躁和不耐煩的情緒,甚至禁不住對孩子發脾氣。殊不知,家長不以為意的一次小情緒也許就會對孩子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
  • 為何孩子總是愛發脾氣?多半是這3個原因,家長要引起重視
    雖然每位家長都知道原生家庭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因為這種影響是無形的、不能夠被直接看到的,所以往往經常被家長忽略。在某段時期,家長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有些暴躁,變得愛生氣、不講理、不愛學習就認為孩子是被電視或者是身邊的不良朋友&34;,因此開始給孩子尋找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比如:搬家、報名補習班,這些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 孩子總發脾氣,背後的原因你知道嗎?可能是與家長有關
    其實孩子總發脾氣,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與家長有關。1.制定規矩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的需求是合理的,有的需求是不合理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樹立相應的規矩,需求合理可以被滿足,倘若不合理,無論孩子再怎麼發脾氣都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不可能被滿足的。
  • 男人遇到動不動就發脾氣的老婆,該怎麼辦?今天曉燁就教大家幾招
    生活不易,有我相伴,大家好,這裡是曉燁情感,相信很多男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就是自家的老婆 經常動不動就愛發脾氣,而且一般都是些很瑣碎的事引起,然後發起脾氣來,幾頭牛都拉不住,不理什麼場合,哪怕是重要人物在場都一樣發脾氣,臉色白,完全變了另外一個人,平時人家疏導她,可是她永遠都不覺得自己是有問題
  • 總對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的家長,無奈又無能,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大部分家長的發脾氣講道理,其實是無奈和無能的一種體現。這種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改變教育方法。那可能有人會為了,家長不和孩子講道理,難道要發脾氣嗎?思考整個事情發生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當我們控制好我們自己的情緒以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整個事情發生的原因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孩子的做法,才能知道孩子想要什麼,給予孩子關心和安慰。
  • 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家長別視而不見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生活中照顧孩子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父母總是忍不住對著自己的孩子發脾氣,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一生,所以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