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育理念都倡導父母對孩子要「柔」,不吼不叫、不打不罵。但是,人都是凡人呀,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嘛,誰能控制住自己永遠不發脾氣呢?
都說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用考核就能上崗的職業,既然都沒有訓練過,新手爸媽第一次為人父母怎麼可能順心順意呢?煩躁總是會有的嘛,情緒得不到發洩是會憋成內傷的喲!
咱們不提倡經常衝孩子發脾氣,但是偶爾在恰當的時候發脾氣不僅會釋放自己內心的不快,對孩子也有一定的好處。
有些家長在對孩子發脾氣後會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好父母,讓孩子難過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孩子做了讓你忍無可忍的事情,你還要冒著被憋成內傷的難受微笑著來對孩子好言相勸嗎?
可以發脾氣,但也要看是什麼事情。
孩子做錯事兒了,並不一定要責怪。有時候,孩子不小心做了錯事兒,但是這件事並不是他存心想做成這樣的,那就不要懲罰他。比如孩子不小心把墨水弄到了才買的新衣服上,這完全是無心的,是意外,我們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讓他下次小心一點就行了。
有些時候,我們大人遇到了不順的事情。比如夫妻兩人吵架了,心情很糟糕,而孩子恰好又在這個時候來煩你,你忍不住就朝孩子發脾氣了,此刻,孩子很冤,很冤……等你冷靜後,給孩子道個歉吧!
發脾氣並不是一定要通過打罵和懲罰等暴力方式來進行。立場堅定也是一種發脾氣的方法。
比如孩子想要買一個洋娃娃,但是家裡本來就已經有很多類似的娃娃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堅定地告訴他:「不能買了!因為你家裡已經有很多了。」既表達出了堅定的立場,也道出了不買的原因,讓孩子清楚父母的態度。
還有,如果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請不要隱忍你的脾氣,必須讓孩子看到你的不滿和嚴肅。
還別說,衝孩子發脾氣也是一項技術活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