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 大數據賦能讓城市交通更「聰明」

2020-12-16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王舒嫻 廖逢倩 範慧瑾)武漢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70萬,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3%,全市在途車輛增加了12.8萬輛/日,每日在途機動車數量屢創新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目前依舊不限牌、不限購的?

10月24日,「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武漢市交管局,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探秘武漢市交管局如何通過構建的系統化、精細化、智慧化的現代交通管理模式讓城市交通治理變得更聰明。

「最強大腦」「最亮雙眼」,科技賦能助力智慧交通

正值早高峰,一臺小車在二七長江大橋突然拋錨,橋面交通眼見受阻,這時,響應及時的漢警快騎迅速到場處置,交通很快恢復,那麼這一系列有如雷霆之勢的出警處置是如何做到的呢?

武漢市交管局大數據指揮中心。通訊員 供圖

武漢交警靠的是「最強大腦」。通過數據融合、渠道聯動,與華為、阿里、高德等科技企業深度合作,與交通、水務、氣象等部門通力配合,立體繪就武漢市人、車、路全域網,構建「感知-調度-快反-分析-優化」全閉環,搭建全市交通態勢集中平臺。系統實時預警異常交通警情,精準監測擁堵點位、擁堵裡程、擁堵時長,推進交警勤務快速化、精準化、智能化,全市2600名交警、600名漢警快騎、300名警保聯動、200臺應急救援車輛實現一鍵調度。

完善信號配時優化工作模式,分時段精細化管理路口信號燈自適應控制,針對突發警情、異常情況,系統自動預警,後臺統一調整信號燈配時方案,打造「一鍵式」綠波控制系統。

通過眾包、眾籌的方式,打造基於網際網路的智能交通誘導系統。通過網絡、手機APP和路面LED誘導屏等多渠道,針對不同季節、天氣等實時發布交通路況信息及出行提示,路況信息實現了全路網覆蓋,每2分鐘更新一次且準確率達到98%。

搭建全市停車綜合管控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共用,誘導準確高效,為公安機關打擊破案、治安管理、市民出行誘導等提供服務。

藉助14745處電子抓拍設備和「車控網+」平臺,無死角精準打擊假套牌、超期年審、違法大戶、非法改裝、飆車等交通違法,今年以來共查處非法改裝車輛1604輛。

受汛期強降水影響,「海綿城市」武漢漬水壓力很大。交管部門擦亮路面「天眼」實時監測,及時發布易漬水路段預警信息。開發「漬水上報」微信小程序,交警接報後迅速到場排堵保暢並協調水務等部門及時排澇。用智慧解難題,今夏武漢未發生因城市內澇引發的交通擁堵,去武漢看海成為歷史。

精準「手術」「微創」治理,治堵攻堅力爭暢行江城

武漢名勝景點眾多,可誰也不曾想一個叫「竹葉山」的地方,因為交通的「堵」而出了名。這種區域性的擁堵局面如同頑疾,究竟怎麼破?

武漢道路實時提醒車流量。通訊員 供圖

武漢交警發揮交管部門在市「治堵辦」牽頭作用,組織市交通、建設、城管、規劃等部門綜合治堵,建立交通規劃、建設、管理「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運作機制。

成立態勢運行中心,整合秩序、科技、事故、設施等處、隊職能,依託大數據平臺,改變了過去治堵靠經驗、憑感覺的粗放模式,運用全方位、多維度的交通數據,智能生成治堵方案。

精準化成為武漢交警破題的主導思想、精細化成為武漢交警的核心手段。通過大數據選取50個市民關注度較高的路口開展精緻交通建設,潮汐車道、可變車輛、拉鏈式通行、借道左轉等科學管理方式,通過「一路口一方案」的「繡花式」優化調整,對500個路段及路口交通組織進行精細化改造。匝道控制、遠端分流等多項措施,多管齊下,效果明顯,不少常堵路段擁堵程度下降5%以上,交通違法現象減少20%。

堅持「最高標準、最大力度、最廣宣傳、最強措施打造50條、200公裡停車秩序管理示範路。創新探索背街小巷違停「1+N」治理模式,全面改善示範路停車秩序。持續開展「文明交通行」交通秩序大整治,鞏固快遞外賣行業「警企聯動」,深化「警校家」護安保暢在全市廣泛推廣。

推動解決非機動車路權問題,聯合相關部門將慢行交通理念納入武漢城市規劃體系。

針對群眾反映道路限速標準較低的問題,按照「安全快捷、統一、規範」的原則,提高長江二橋、梨園通道、雄楚高架等道路機動車限速標準,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今年第二季度武漢擁堵排名全國第30位,同類城市中健康指數排名第2。

齊抓共管多措並舉,事故防降練就安全交通

梅佔兵是東西湖區交通大隊車管中隊長。周末他來到轄區企業,「貼身定製」幫助企業出實招,2019年,武漢市交管部門創新推出「千名交警進企業」,點對點推進事故防降源頭管理。

分層級、分時段、分類別推進危險路段治理,重點路段實行一段路一方案、責任到人,並採取「銷號制」驗收。

推動全市145處危險路段治理,10月完成率已達到81%,已治理完成路段交通事故同比下降超30%。

深化「警保合作」推進農村交通安全工作,全市共建設交通安全管理站18個,固定勸導站13個,定製移動勸導站35個,122名交通安全路長、44名協保員在崗。

深入推進全市6條國省道交通安全文明示範路創建,專項投入300萬交安設施經費提升安全防護水平。

2020年截至10月15日,武漢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4.8%。

多點觸達全民共治,打造智慧型精細服務

在武漢市青年路的一家無人車管所,舒女士正在辦理駕駛證期滿換證業務,雖然沒有工作人員為她服務,但她辦理得很順利意。像這樣的「24小時無人車管所」,武漢市已有三家。武漢交警依託「流動車管所」、依託「12123」語音服務平臺、「機動車、駕駛證業務自助受理機」等7大自助服務設備,形成450多個網點組成的車駕管服務網絡。

目前,共有110餘萬市民通過武漢交警微信預約檢車,預約考試累計達780餘萬人次,預約率為100%。武漢交警微信先後推出百餘項服務功能,涵蓋交通違法信息查詢和推送、違法線上處理、微信挪車、交通事故快處快賠、隨手拍舉報違法等直擊用戶痛點的服務功能。

今年4—8月,武漢市車管所網辦中心累計辦理業務39.8萬筆,較去年同期增長347%,網辦模式已成為大多數車主的首選。

相關焦點

  • 「2020·指尖城市」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 大數據賦能讓城市...
    10月24日,「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武漢市交管局,揭秘武漢交通「智慧大腦」,探秘武漢市交管局如何通過構建的系統化、精細化、智慧化的現代交通管理模式讓城市交通治理變得更聰明。「最強大腦」「最亮雙眼」,科技賦能助力智慧交通正值早高峰,一臺小車在二七長江大橋突然拋錨,橋面交通眼見受阻,這時,響應及時的漢警快騎迅速到場處置,交通很快恢復,那麼這一系列有如雷霆之勢的出警處置是如何做到的呢?武漢市交管局大數據指揮中心。
  • 揭秘海澱「交通大腦」千方科技如何數據賦能讓交通運行更聰明
    項目建設包括「一個中心,兩大工程」,即智慧交通管控中心和基礎工程、科技工程。其中,智能交通管控中心布設了交通信號控制、交通流信息採集分析、非現場執法、交通態勢監控系統、交通信息發布、海澱區智能停車管理服務、大數據情報研判、綜合應用門戶、交通設備管理等九大系統。這九大系統為智能交通指揮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數據和技術支撐。
  • 武漢智慧交通「最強大腦」亮相武漢規劃展示館
    全館總建築面積2243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積約17000平方米,以城鄉規劃發展為主線,通過豐富多彩的展陳形式,全面展示武漢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市變遷歷程、發展建設成就和未來規劃藍圖。2.5層交通展區展示了武漢交通信息資源庫、武漢全市交通一張圖系統、武漢交通大腦等武漢市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發展建設成就。
  • 創新完善城市大腦建設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打開數字治理新思路,不斷做優做強杭州城市大腦,持續提升數字賦能城市治理水平……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之路正在注入更大動能,而這,也是代表、委員們尤為關注的。目前,杭州城市大腦已上線包括警務、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統和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它不僅是龐大的信息化系統,更是面向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新的基礎設施,將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和能力,更多的應用可在此基礎上得到無限拓展。
  • 交通仿真中心為武漢交通賦予「最強大腦」
    原標題:交通仿真中心為武漢交通賦予「最強大腦」   當前,全球城市正面臨前所未有大變革,尤其是
  • 聚焦數字賦能:與鄭州城市大腦共享未來智慧城市
    一把手領導:政企攜手巧用數據賦能 欲建立具有思考力的智慧城市,則需要高瞻遠矚從頂層設計開始融入數字賦能意識,用數據精準決策,讓數據塑造城市「思考力」。 隨後,打造「管運一體」的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新機制,加快構建全市數據資產平臺,實現數據社會化運營。逐步形成政務數據管理與應用、數字城市建設與運營的「鄭州模式」。
  • 助力精緻交通建設 武漢警企聯合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訊(記者 李璟 通訊員 高航 何洋)12月21日,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武漢精緻交通建設,增強公安交管信息化應用能力
  • 智慧公路、智慧城軌,F5G讓交通更聰明!
    作為第三屆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智慧交通館的專業延伸,論壇圍繞加速交通運輸行業數位化轉型的「F5G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展開深入研討,邀請中鐵二院地鐵院、華為、杭州地鐵、中國鐵路設計集團、貴州高速數據運營有限公司就F5G在智慧城軌、智慧機場、智慧公路、智能鐵路等交通行業場景的應用作主題演講。
  • 【2020·指尖城市】湖北武漢,讓城市更智慧
    近日,在「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湖北武漢行中,記者先後走進武漢市民之家、武漢市交管局、武昌區百瑞景社區等地,近距離感受到「智慧」概念已滲透到這座城市的各個領域。  無人警局創新非接觸式政務服務
  • 城市交通邁向網聯交通新時代百度Apollo用智慧交管解決方案再加一...
    大會期間,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發布了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及智慧高速三大行業的最新進展和解決方案。 憑藉車端智能化的獨特優勢,百度詮釋了對交通智能化升級的深入理解,展示出交通強國AI先行者的領先實力。當下的新基建浪潮中,如何運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是各方關注的重點之一。
  • 自動駕駛會「七十二變」 車路協同賦能智慧城市
    新華社上海9月26日電 題:自動駕駛會「七十二變」 車路協同賦能智慧城市新華社記者王辰陽無人駕駛車什麼時候能量產上路?人工智慧會如何改變城市交通?自動駕駛技術仿佛會「七十二變」,車路協同也將讓城市變得更「智慧」,人們的出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車企:智能網聯漸成主打牌「汽車產業面臨重大的變革,從早期的機械時代過渡到電子軟體時代,我們進入到智能網聯車的時代。」
  • 杭州「城市大腦」 讓城市更加耳聰目明
    人民網杭州10月21日電(汪瑞華)擁堵排名從全國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區停車實現「無杆停車場」、酒店30秒可辦理入住、公園20秒即完成入園……在浙江杭州,這簡單普通的一串數字變化的背後,得益於「城市大腦」的建設。 何謂「城市大腦」,就是搭載於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城市實施全域全程的即時分析和管理。
  • 「城市大腦」讓合肥更智慧
    近年來,合肥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拓展各行業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統籌構建市級大數據平臺、新一代政務雲、政務信息能力支撐平臺三位一體的「城市大腦」,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技術應用到智慧城市生態構建上,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 面向時空數據,深圳北鬥院打造智慧交通大腦
    2012年起,北鬥院基於北鬥一號及二號提供的位置信息服務,深耕智慧交通系統。「北鬥三號開通,不僅意味著中國北鬥的傳奇開啟了新篇章,也將助力我們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北鬥院院長、深圳先進院研究員張帆告訴記者。
  • 珠海交警啟用「智慧交通大腦」
    10月15日,珠海交警與高德地圖、北京圖盟科技有限公司、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舉行智慧交通大腦平臺啟動儀式。四方將基於構建智慧交通開展全方位深入合作,各自發揮政府部門和網際網路企業優勢,「政企」聯合,實現數據共享融合、技術先試先行、應用定製研發,在智慧交通應用領域創新發展、在城市交通問題方面贏得新突破。
  • 2020 Apollo生態大會智能交通分論壇: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交通三大...
    近年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極大推動了交通行業的數位化升級、網聯化轉型。智能交通已成為提升城市管理體系、乃至推動交通強國的關鍵。12月8日,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在廣州開幕。大會期間,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發布了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及智慧高速三大行業的最新進展和解決方案。
  • 第三屆中國安防產業賦能大會:聚焦大數據賦能,共話行業新動能
    第三屆中國安防產業賦能大會提供了一個安防人集體智慧發揮的平臺,「因智而來,為安而聚」的理念為經濟民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 安防隨著技術發展進入「大數據」時代,行業傳統邊界正愈發模糊,AI、城市大腦、5G、邊緣計算、數據中臺等新興技術也開始在安防嶄露頭角,逐步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開花結果。
  • 「城市交通超腦」實現交通智慧化
    清華大學「未來交通」研究中心在該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針對國內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應用現狀,提出「城市交通超腦」概念,讓交通系統自身具有獨立思考、自主決策和智慧運營等能力。「城市交通超腦」的提出,改變了早期智能交通只具備數據獲取能力,缺乏數據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力,無法真正做到智慧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的狀況。
  • 揭秘交通大腦——BATJ技術爭奪戰,滴滴與高德的AI新版圖
    「全球智慧城市」前三甲的紐約、倫敦和巴黎,交通這一指數一直表現非常好。城市大腦是驅動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新變量,而眼下,更細分、更垂直的「交通大腦」也在孕育而生。雷鋒網精選了國內具有典型代表的智慧交通廠商,做案例分享,希望與你探討交通大腦的發展。
  • 智慧城市邁入深度下沉階段 曠視城市大腦讓城市智能化「知行合一」
    在海澱區城市大腦總體設計框架下,曠視充分發揮自身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以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分析、肢體識別、行為識別等人工智慧先進技術,幫助東升打造符合時代要求、體現東升特色、與國際接軌的智慧小鎮,從而切實提升了市民生活體驗,適應了新形勢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