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邁入深度下沉階段 曠視城市大腦讓城市智能化「知行合一」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隨著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城市治理問題也在不斷湧現。在此情形下,人工智慧技術被不斷地應用在政務、教育、安全、交通、民生等眾多領域,從而為城市治理帶來更多的成效,進一步推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然而,當前許多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都面臨著場景分散、系統與設備互相獨立、智能化程度各異且無法實現協同等問題,這就導致了人工智慧技術發揮效用有限。

那麼該如何解決城市智能化過程中出現的「無知無感」或「知行不一」的問題,充分發揮人工智慧的作用呢?曠視公共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安洋在首屆「中國人工智慧高峰論壇」的現場演講中提出了「AI應用要知行合一」的理念。

圖:曠視公共業務事業部總經理安洋發表演講 提出「AI應用要知行合一」

深化城市與AI深度融合 曠視城市大腦促進AI應用「知行合一」

具體來看,「知」,即全面靈敏,融匯貫通,這不僅僅是解決數據孤島,更是要看懂數據、獲取數據價值;「行」,即模擬現實,主動出擊,要基於數據的模擬實現,從「被動反饋」向「主動出擊」轉變,徹底改善真實世界的城市運行。而要做到「知行合一」,關鍵就在於城市大腦的建設。

在此背景下,曠視作為AIoT領域的智能物聯方案專家,一直以來不斷服務於城市管理、社區、教育、交通等城市公共IoT場景。在不斷探索城市管理場景下的AI落地模式的過程中,曠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城市大腦方法論,並通過為城市公共空間的數位化管理提供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從而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

目前,曠視城市大腦已經實現了廣泛落地。通過加速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曠視正在不斷推動城市向著智能化轉變。其中,曠視所打造的「東升鎮城市大腦建設項目」,成為了曠視在城市大腦打造過程中率先落地的先行標杆案例。在海澱區城市大腦總體設計框架下,曠視充分發揮自身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以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分析、肢體識別、行為識別等人工智慧先進技術,幫助東升打造符合時代要求、體現東升特色、與國際接軌的智慧小鎮,從而切實提升了市民生活體驗,適應了新形勢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正是由於「東升鎮城市大腦建設項目」在進一步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該項目成功獲評本屆「中國人工智慧高峰論壇」的AI創新之星。

圖:曠視「東升鎮城市大腦建設項目」獲評AI創新之星

進行城市大腦分腦建設 曠視讓複雜的城市運行管理變得更加簡化

值得一提的是,曠視不僅通過城市大腦建設為智慧城市進階打造真正的數位化底座,還在交通、城管、樓宇、園區、教育、零售等城市細分場景實現了城市管理分腦、民生分腦、公共安全分腦等城市分腦建設,並通過在各個分腦進行廣泛落地,得以實現對整個城市的智能掌控,進一步助力城市不斷向更高級的智慧形態進階。

在城市管理分腦場景,曠視的城市管理數位化解決方案打造了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群眾得以享受更加方便高效的服務。此外,曠視還不斷推進樓宇園區的數位化,通過智慧社區及園區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其中,針對華潤企業智能化轉型中的智能樓宇改造需求,曠視為其提供了「以人臉為ID」、軟硬結合的AI視覺整體解決方案,使華潤成為首個真正實現全場景人臉識別的企業,大幅提高了華潤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而曠視所打造的城市管理智能交通違規檢測,也讓城市的交通變得更加聰明起來。

在民生分腦場景,曠視推出的教育數位化解決方案,通過提高校園管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有效解決了校園實際場景需求與痛點。而針對線下零售場景數據缺失,無法用數據驅動決策的問題,曠視則推出了零售數位化解決方案,從而為傳統商業賦能,幫助3000+家零售門店實現了升級。同時,曠視還進行了智慧公園規劃,依託海澱「城市大腦」頂層規劃,曠視以民眾參與、體驗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主旨,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5G和物聯網等技術,為東升文體公園建立起了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體系,把東升文體公園建設成了具備海澱區「東升鎮特色」的智慧化公園,為街鎮級智慧公園建設和管理模式提供了行業樣板。

圖:曠視為東升鎮打造智慧化公園體系 助力東升鎮城市大腦建設

在公共安全分腦場景,曠視則通過視圖大數據、全結構化解析等方式,幫助城市管理者構建包括「前端感知、雲端研判、終端應用」在內的新型智能城市管理閉環體系,從而更好地維護城市公共安全。

通過城市大腦的分腦建設,曠視不斷用科技手段簡化複雜的城市運行管理,從而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實現「知行合一」,推動智慧城市不斷向城市智能體進階。目前,曠視已經將城市大腦落地到內蒙古、蕪湖等全國數百餘座城市,幫助推進城市基礎工程建設,補齊大數據中心能力,大幅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這使得曠視在城市大腦方向上的探索,成為了人工智慧技術下沉與產業結合的良好範本之一。

未來,曠視還將繼續秉持以非凡科技,為客戶和社會持續創造最大價值的使命,以人工智慧技術不斷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讓城市能夠實現從大腦到末梢的全面更新,不斷重塑自身的生命力,也讓老百姓盡享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來源:東方網

相關焦點

  • 看效果|給城市裝上「耳朵」「眼睛」「智慧大腦」
    目前,江北區智慧城管已邁入3.0階段,城市管理變得更便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成為「智能化為生活添彩」的「樣本」。給一株大樹安裝上檢測儀,系統就能自動獲取、分析樹木的生長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溫度、溼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環境進行數據分析,實現對樹木的智能噴灌、病蟲害防治、養分補給。
  • 海澱區東升鎮攜曠視深化城市大腦建設 加速構築智慧城市新形態
    基於智慧城市所帶來的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北京等城市紛紛出臺規劃藍圖,如《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的城市發展目標:到2020年,北京成為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智慧城市建設示範區。在此背景下,作為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的「城市大腦」自然成為了重中之重。
  • 「城市大腦」讓合肥更智慧
    近年來,合肥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拓展各行業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統籌構建市級大數據平臺、新一代政務雲、政務信息能力支撐平臺三位一體的「城市大腦」,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技術應用到智慧城市生態構建上,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 智能攝像機興起,開啟智慧城市建設新階段
    當智能來敲門,城市智慧化需要攝像機智能化「歡迎來到XX商場,您的體溫正常,請進!」、「進入公共場所,請正確佩戴口罩」、「請按照正確方式投放垃圾」……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成熟,基於視覺感知的智能化升級浪潮已經來臨,現實中越來越多的智能化需求正被挖掘,越來越多的場景正被AI佔據。
  • 打造「城市大腦」,守好「城市動脈」,他們是建設「世界智慧城市...
    11月18日,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獎(WSCA)正式公布獲獎名單,上海拿下「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今年上海智慧城市「領軍先鋒」評選活動的得獎者大多與智慧城市建設各領域密切相關,他們通過統籌完善「城市大腦」,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數位化模擬城市全要素生態資源,正在構建城市智能運行的數字底座。
  • 深度| 智慧城市的大腦——智慧模型的概念、類型和作用
    15  本文分析了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發現我國的智慧城市亟需智慧的「大腦」來分析利用數據、發現城市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此,提出智慧模型就相當於智慧城市的大腦,可以滿足智慧城市分析的需要;進而對智慧模型的概念、類型和作用進行了剖析,認為智慧模型包含5大類型:城市測度評價模型、城市預測模擬模型、運籌決策模型、城市改變影響評估模型和城市運作模型;並舉例說明了它們在智慧管治、智慧產業、智慧交通、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環境、智慧生活等領域的具體應用。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成效與問題並存 城市智慧化水平待提升 當前,我國城市正處於新舊治理模式交替、城鎮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階段,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因時制宜、因勢利導成為多地政府的一致選擇。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國智慧城市試點數量累計已達749個,規模發展已初見成效。但此次疫情考驗下,智慧城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
  • 會思考的硬核「椰城」: 城市大腦塑造的未來科幻城市
    順勢而生的海口城市大腦,自規劃之時起,就高瞻遠矚立志成為全國首個綜合性城市大腦,探索麵向未來時代的智慧城市治理機制。現如今,掌上方寸之間,知曉椰城天下事,背後依靠的則是城市大腦,一個帶領我們高速運轉的城市CPU。
  • 建智慧城市鄭州咋恁拼?「城市大腦」需要匹配智能市政設施
    對於負責鄭州「城市大腦」建設的團隊來說,通宵達旦可以說是今年的家常便飯。 鄭州為什麼要在智慧城市上抓得這麼緊? 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與鄭州市城市管理局依託鄭州市「城市大腦」項目,建設了智慧井蓋管理平臺,監測井蓋位移、丟失、水位滿溢等情況的發生,並通過傾角傳感器監測和軌跡分析,來實時監控井蓋狀態和井內水位。目前準備在金水區試點區域對窨井蓋進行智能化改造。
  • 聚焦數字賦能:與鄭州城市大腦共享未來智慧城市
    2015年以來,河南對智慧城市開啟初探,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初始期,各城市側重於物聯網相關軟硬體設施投資,在政務端及公共服務類催化加載「網際網路+」。 但這只是智慧城市的碎片。《2020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中則明確提出,在原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的基礎上增加城市數位化,要通過「人數城」融合建造一個「思考力」城市,這也無疑催生出每個人的無限遐想。
  • 打造「城市大腦」 「領軍先鋒」引領智慧城市建設-中新社上海
    進行到第五年的上海智慧城市「領軍先鋒」評選活動,今年的得獎者大多與智慧城市建設各領域密切相關,他們通過統籌完善「城市大腦」,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數位化模擬城市全要素生態資源,正在構建城市智能運行的數字底座。  ——城市大腦的「架構師」  近幾年來,國內不少城市都提出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大腦」,但如何理解和定義城市大腦,卻各不相同。
  • 大數據「中臺」技術構築「智慧城市」-「阿里」城市智慧大腦
    智慧城市業務層共性能力單元逐步下沉,支撐平臺層(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時空信息平臺等)逐步擴張,聚合成為城市大數據平臺、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共性技術賦能與應用支撐平臺,形成強大的數據資源樞紐和能力賦能中心,成為向下統接智能基礎設施、向上驅動行業應用的智能運行中樞。
  • 創新完善城市大腦建設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考察時充分肯定了城市大腦的創新成果,並希望杭州在建設城市大腦方面繼續探索創新,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為全國創造更多可推廣的經驗。殷切話語包含著殷殷囑託。著力補齊應用領域和技術上存在的短板、加強數據協同和系統智能聯動、延伸拓展城市大腦在城市建設管理等領域的場景應用,能讓市民更好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民建杭州市委會就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在我市環境管理領域應用》的提案,建議加強環境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水、氣、土一體化多元感知體系,實現治理設施與環境管理同步智慧化。
  • 華為林明: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一個城市不僅要有智慧『大腦』,還需要靈活的『手腳』,關鍵要耳聰目明,有暢通的『血脈』。城市還要具備深度學習的能力,通過不斷處理城市底層的問題,來提升城市的自動化水平。所以,整個城市要形成一盤棋、一體化、智能化,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華為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近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 深度| 未來城市的智慧規劃怎麼做?
    IBM在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在國內也一度推廣過並沒有形成大面積落地,2015年以後國內也掀起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當然伴隨最多的概念是和PPP建設相關聯,之後又出現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提法,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成果,不夠隨著城市大腦工程的出現,智慧城市的建設思路日趨成熟,數字城市成為另外一種提法,在2018-2019年落地最好的應用當屬數字政府(以數字廣東建設為代表
  • 會思考的硬核椰城:城市大腦前景無限
    原標題:會思考的硬核椰城:城市大腦前景無限   當前,數字經濟正席捲全球,帶動經濟社會邁入新時代。
  • 會思考的硬核「椰城」:城市大腦塑造的未來科幻城市
    這背後依靠的正是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為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交互延滯而上線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之一,而這些系統都是來源於「海口市疫情防控智能指揮平臺」,也是海口市通過「海口城市大腦」快速搭建的防疫作戰指揮平臺。其實,追溯到海口城市大腦規劃之時就會看到,其一直定位為全國首個綜合性城市大腦,探索麵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治理機制。
  •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全光智慧城市白皮書》
    白皮書首次提出了全光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通過闡述F5G(第五代固定寬帶網絡)技術演進與技術優勢,加速全光基礎設施的部署升級,以高質量聯接構築城市智慧,推動基於智慧城市的創新應用場景。智慧城市發展理念是新技術變革與城市發展新挑戰的共同產物,其本質是用技術的手段賦能城市,重塑城市的發展模式。
  • 標委會專家解讀智慧校園建設標準,為城市教育大腦打call
    提出,智慧校園建設需覆蓋全體學校,基礎環境完善是建設基礎保障,要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而《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國標正是規範了智慧校園建設的一把準尺,城市教育大腦也正是基於這一大背景研發的智慧教育整體方案。
  • 智慧城市——科技巨頭的「中場戰事」
    其背後是ET城市大腦作為指揮系統,早在2016年,阿里雲就首先提出ET城市大腦的概念,用人工智慧技術優化城市的管理,從交通領域入手,深入城市規劃、醫療、治安等多方領域。除杭州外,ET城市大腦已經落點到了更多城市,包括蘇州、衢州、澳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