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國人教育邏輯愚蠢 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人

2020-12-17 騰訊網

[導讀]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孩子首先是一個「人」,很多家長更多將孩子視作工具,將他們朝一個公共的、被社會廣泛認可的目標培養,而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特徵:個性。

圖片說明:著名女作家池莉

著名作家池莉向國人傳統的教育思維開炮。池莉在《來吧,孩子》籤售會上放言,國人教育子女的邏輯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非常愚蠢。《來吧,孩子》以一個普通母親的筆觸,闡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籤售會上,池莉向臺下的聽眾大談「育兒經」。

中國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人

池莉表示,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孩子是什麼。而她認為,孩子首先是一個「人」。這個答案聽起來雖然有些可笑,但是國內的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更多的是將孩子視作工具,將他們朝一個公共的、被社會廣泛認可的目標培養,而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特徵:個性。

國內的家長往往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讀書,上好的大學,然後找到好的工作,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和幸福的,並且認為這是培養孩子唯一的方式。池莉覺得這樣的邏輯「非常愚蠢」,她認為成功和幸福不應該用一個具體的物質標準來衡量,只要活得快樂,那人生就是成功的。

不好的父親不要也罷

池莉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作為一個單身母親,池莉認為父親對於孩子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不要也罷」。

池莉對於離婚的態度非常坦然,她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引導,離婚並不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對離婚往往很敏感。一旦知道父母要離婚就會哭個不停,因為他會覺得自己的父母離婚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情。而我認為,要向孩子灌輸這樣一個概念:離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要扭轉這種思維方式先讀這本書

雖然池莉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兒,但是有人置疑她的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當前的教育環境和國人的價值觀下,是否具有普遍意義。池莉則表示,自己就是要顛覆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向中國教育宣戰。

當有記者問要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首要措施是什麼時,池莉半開玩笑的說:「首先就是先讀我的這本書。」

相關焦點

  • 作家池莉發聲,隔離就是戰爭,必須讓愚蠢無知走開
    著名作家池莉,作為一個曾經的醫生,一個曾經的流行病防治醫生,也時刻關注著這場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疫情,近日,她在《隔離時期的愛與情》一文中,擲地有聲:「隔離就是戰爭,戰爭必須讓愚蠢無知走開,希望每個人平安!
  • 池莉《立》:真正被尊重的孩子,才能飛得更高
    在我看來,池莉對女兒的養育,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尊重!池莉是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呢?首先,她尊重孩子的性格弱點。在池莉看來,小時候的亦池並沒有表現的特別聰明或者特別有天賦,相反,她膽小、怯懦、隱忍,特別懼怕他人的強勢和蠻橫。
  • 作家池莉:支持「全民閱讀」願景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池莉很高興看到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上倡導對文學的熱愛。池莉說:「能夠在這麼高級別的文件裡突出閱讀的地位,說明我們的領導人也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However, she remains concerned about the types of book people read.
  • 池莉談家事:因幫女兒寫假條惹副校長生氣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通過郵件對池莉進行了專訪,說起《立》這一書名,池莉表示書名是她定的,想表達的是「一個孩子的成人與自立,一種教育宗旨和自然規律」。《立》被一些媒體稱作「獨特的育兒經」,池莉自己也在採訪中直言書中確實寫了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並將書中一個章節的標題命名為「母親溺愛是必須的」,「怎樣愛孩子,是個大學問。」    「媽媽,我從哪裡來的?」
  • 專訪|作家池莉:很遺憾,我沒有標籤給武漢女人
    對於我們常提到漢口「不那麼浪漫」的印象,池莉淡然回應,為我們講述了另一種活生生的浪漫:「你說的大家印象這三個詞,屬於遊客型留言,是表面現象。我的『漢口浪漫』,指的是浪漫之根本:漢口人的血性,尚存人類最真實的感性衝動,還沒有被社會教化條條框框完全變異,他們有血有肉,酷愛率性純真自然地活著。
  • 池莉:教育是什麼意思
    按說,教育沒有那麼複雜。人之初,沒有學校,也沒有教育。3.5億年前,泥盆紀海洋強者如林,弱肉強食,某一隻盾皮魚某一天做了一個天大的冒險:把卵生變為胎生!就此一刻,命運突變,盾皮魚分娩出強壯後代,徹底超拔出魚吃魚的殘酷現實,挺起了進化的脊梁,這是人類最原始的祖先。在隨後人類漫長進化過程中,依然沒有學校,也沒有教育,人類智力還是獲得了高質量發展,終於成為世界主宰。
  • 愛,本身是最好的教育:池莉在新書中回憶和女兒一起長大的日子
    【編者按】 開學季,我們目送孩子走進課堂,與教育者一同探討成長與未來。本期有好書不孤讀,為大家分享的是著名作家池莉的大愛之作《和女兒一起長大》,由其女兒亦池朗讀其中的感人片段,書中提及母女間多年來「就事論事」體的書信交流模式,正是因為媽媽太親,親到世上所有甜言蜜語都用不到,用了反而隔閡。母女倆用24年時間詮釋了一件事:愛,是最好的教育。
  • 無麻藥剖腹產到考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池莉的女兒到底如何成長的
    ——諾貝爾而這些孩子竟然如此輕易就放棄了。這是家長教育的失敗,還是學校老師的責任?有人說池莉這本書過於抨擊中國的教育,美化英國的教育,但好的資源和開闊眼界所需要的走位,的確是世界性的,這個並沒有錯,過分美化是她的眼界不夠高,但為女兒驕傲可以理解。4. 懂得放手,我覺得池莉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懂得放手,女兒決定學業的許多關鍵時刻,她是支持的,努力幫助正向的,這才會取得後來的成績。5. 不指手劃腳。
  • 教育專家王悅:這種教育讓我的孩子越來越愚蠢
    (原標題:教育專家王悅:這種教育讓我的孩子越來越愚蠢) ——中國青少年教育現狀分析
  • 池莉代表:建設書香社會是個「大命題」
    今年是作家池莉履行人民代表職責的第18個年頭,多年來她一直關注文化建設。    談到當下的閱讀環境,池莉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值得讀的新書還是太少」。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讀到「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這12個字時,池莉感到振奮,然而她想得更為深遠。首先要解決的是理念問題,倡導什麼樣的閱讀、建設什麼樣的書香社會?
  • 池莉新作《大樹小蟲》:作家的用意往往是一個秘密
    池莉:沒有。我無意於批判男或者女。更沒有研究過處女情結是否封建文化殘餘。我只希望能夠寫出男人或女人生活史當中的某些秘而不宣的真相。 池莉:我倒是沒有特意去梳理什麼因果關係。只是著力寫了不同人物之間的互為生存語境。這種語境交織成為一股股生活流,最後的漩渦必然出現。所謂倒推歷史,恍然大悟。
  • 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小說家池莉的育女三原則跑贏天下無數父母
    不但要每天接送孩子,還得陪著孩子寫作業。老師要求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是孩子連拼音都沒有學全,字都不認識幾個,要怎麼給孩子培養閱讀習慣?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是使出了渾身的解數,知識,效果似乎並不明顯。其實,孩子的教育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情,它更多是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更多是父母對孩子深愛和耐心的,畢竟更重要更廣播的知識幾乎都不是課本知識。
  • 傅首爾怒懟虎媽給孩子加作業:教育是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其實家裡有小學生的人都知道,同樣的兩張試卷,含金量是不一樣的。作為全國教育的標杆,黃岡試卷在全國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分量非同凡響。而徐敬凱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行為也真實的反應出了這兩份試卷的不同:在認真完成、一分鐘都不耽擱的情況下,晚飯前只有他沒有完成作業!
  • 教育孩子大人也會犯錯,你意識到了嗎?
    我們低估了孩子對大人「愛」和「恨」的敏感程度,也低估了自己的情緒化對孩子的破壞性。正是由於這樣,在教育孩子這塊,家長往往會走進誤區。有調查顯示,全國有超過89%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吼叫,其中又有超過50%的家長,在吼完孩子後會後悔自己的行為。大部分的父母,雖然在氣頭上對著孩子語無倫次,但會在回頭時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 一些得了情緒性疾病的人,沒有意識到情緒會是他們生病的主要原因
    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健康小拉拉,今天和大家聊聊,一些得了情緒性疾病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情緒會是他們生病的主要原因。這些人常常受多種多樣的不良情緒困擾,因為他們基本的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人類有六種基本需求,六種心理渴求,內心深深渴望擁有的事物。
  • 西木:沒有理性支撐的愛國,其實是愚蠢的
    後來,當我在電視裡看到美國遭遇恐怖襲擊,雙子塔被飛機撞毀,死傷無數時,心裡不但沒有悲憤,反而充滿了欣喜,甚至與一群同學下館子慶祝。  現在回頭看,我當初的這些行為是相當愚蠢和冷酷的,它泯滅了我的人性,讓我忽略了基本的價值觀。但在當時我並不覺得,反倒認為這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 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導讀: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池莉談新作《大樹小蟲》:當我的年齡達到能看清祖輩,我想我該動筆...
    「我想寫出人與人之間如量子般的糾纏」《大樹小蟲》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一隻盲目的甲蟲在彎曲的樹枝表面爬動,它沒有注意到自己爬過的軌跡其實是彎曲的,而我幸運地注意到了。」這句話是愛因斯坦對廣義相對論的通俗解釋,也是池莉創作靈感的來源,更是整本書的題眼。
  • 智慧教育是什麼?張文宏說,比常識普及、邏輯和學科知識更重要
    在多數人眼中,「網紅張爸」一個主要的身份是醫生,但其實他同時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是復旦大學醫學院教授。近日在上海舉行的教育者大會接受採訪時,張文宏首次談起對孩子的教育,他認為可以分為四個層面,依次是常識普及、邏輯教育、知識傳授和智慧教育。
  • 文化局長寫《私奔日記》 《來來往往》作者池莉回應
    因該書打出「池莉《來來往往》主人公原型首次現身自曝隱私」等宣傳語,引發一片熱議。該書作者李福壽系湖北雲夢縣前文化局局長,在書中不避諱、不粉飾地公開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私奔」故事,真誠剖析了自己。而對於這本書借池莉小說《來來往往》主人公做「宣傳」,作家池莉則大度地回應:「歡迎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