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孩子首先是一個「人」,很多家長更多將孩子視作工具,將他們朝一個公共的、被社會廣泛認可的目標培養,而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特徵:個性。
圖片說明:著名女作家池莉
著名作家池莉向國人傳統的教育思維開炮。池莉在《來吧,孩子》籤售會上放言,國人教育子女的邏輯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非常愚蠢。《來吧,孩子》以一個普通母親的筆觸,闡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籤售會上,池莉向臺下的聽眾大談「育兒經」。
中國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是人
池莉表示,家長在教育子女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孩子是什麼。而她認為,孩子首先是一個「人」。這個答案聽起來雖然有些可笑,但是國內的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更多的是將孩子視作工具,將他們朝一個公共的、被社會廣泛認可的目標培養,而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特徵:個性。
國內的家長往往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讀書,上好的大學,然後找到好的工作,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成功和幸福的,並且認為這是培養孩子唯一的方式。池莉覺得這樣的邏輯「非常愚蠢」,她認為成功和幸福不應該用一個具體的物質標準來衡量,只要活得快樂,那人生就是成功的。
不好的父親不要也罷
池莉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作為一個單身母親,池莉認為父親對於孩子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不要也罷」。
池莉對於離婚的態度非常坦然,她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引導,離婚並不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對離婚往往很敏感。一旦知道父母要離婚就會哭個不停,因為他會覺得自己的父母離婚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情。而我認為,要向孩子灌輸這樣一個概念:離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要扭轉這種思維方式先讀這本書
雖然池莉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女兒,但是有人置疑她的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當前的教育環境和國人的價值觀下,是否具有普遍意義。池莉則表示,自己就是要顛覆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向中國教育宣戰。
當有記者問要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首要措施是什麼時,池莉半開玩笑的說:「首先就是先讀我的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