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
最高法院。
統計局。
這當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今天是維爾紐斯之行的最後一天,我看著地圖,循著感興趣的餐廳,逐漸走到了國家圖書館。仔細研究了一下才發現,這一帶乃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整個立陶宛最繁華的權力中心。作為兩步一個教堂的城市,聖菲利普和雅各布教堂借著龐大的體積和矜貴的地段,在維爾紐斯一眾教堂中非常顯眼,遠遠在橋上就能看到尖頂和紅色的外牆。
教堂非常大,鏡頭根本拍不下。
內部還不錯。
過了教堂繼續往河邊走,就能看到一片嶄新的摩天樓。雖然這些建築看起來都大同小異,可是有兩棟是來頭不小。
這個矮的CUP大樓是維爾紐斯最重要的購物中心。儘管現在看來就如同國內一個三線城市的大賣場,CUP在蘇聯時期是前蘇聯最大的購物中心。維爾紐斯在蘇聯時期擔任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通商口岸和貿易樞紐,可想而知當年的繁華昌盛。仔細看CUP背後的那個小樓上有個大大的「華為」。本地人跟我說,這一片摩天樓,都是在加入歐盟以後的幾年裡一瞬間拔地而起。而在立陶宛宣布從蘇聯獨立(他們是聯邦裡面第一個)之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沒有看到任何的經濟發展。所以歐盟對於本地人而言,是一樁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
上圖右手邊這個白色的大樓,是蘇聯時期最大的賓館,或者說招待所。當地人告訴我估計是蘇聯時期最高規格的賓館。這也是要得益於維爾紐斯的對外貿易。現在這座樓被Radisson Blu盤了下來,繼續當賓館。我訂酒店的時候差點就訂了這裡。後來看到評論裡抱怨說這裡設施陳舊,還有人說有bed bugs,嚇得我訂了一家新區裡新蓋好的萬豪。但是如果當時知道了這段蘇聯時期的歷史,恐怕我咬咬牙也起碼會硬著頭皮在這裡訂一晚吧。
當然不是所有的建築都能接著蘇聯時期的榮光,再搖身一變煥發出新的青春。就在離最高法院和圖書館很近的居民區裡,蘇式風格的小樓正在無聲地腐壞、一去不復返。
這一帶明顯看得出來是富庶的區域,也是如此狼狽。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門洞裡正好要進車,在我背後我沒看見。司機老不耐煩地狠狠地摁下喇叭,嚇我一跳。一躍閃到一邊,一輛灰撲撲的破車呼嘯而進。
當然國家圖書館內部還是不錯的。從最開始的那個大門進入,一抬眼就是一個開闊的臺階。
往上走一隻到三層,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讓我想起羅馬人洗澡的浴室。
書脊包了黑紙拼出了這些肖像。
說到教堂,維爾紐斯最出名的教堂恐怕要數這個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了(這裡的教堂也是很奇怪,都是兩個兩個聖徒共同的,之前是聖菲利普和雅各布,現在是彼得和保羅,仿佛是兩人間的集體宿舍。)旅遊攻略上說:聖彼得與聖保羅大教堂外表看平平無奇,裡面別有洞天。但是這個能把找地磚都吹得天花亂墜的攻略我是不相信了。至於這個教堂,外面確實非常平平無奇,內部還可以。我覺得可以和聖安妮教堂並列為這裡為數不多值得看的地方。
內部還不錯。
這個船蠻有這邊的風格的。
天頂。
其實說實話這種程度的教堂在南歐其實很常見。只有到了貧瘠的北部地區才可能以這種程度的華麗和繁複出挑。
入口處的桌子上有一個很迷的架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仔細一看還是給各個國家遊客的小卡片。
中文的長這樣。所有語種設計的都一樣,信息也一樣。這四平八穩、正而八經措辭裡面,我卻只讀出一種真心誠意的敷衍,貌似交代了一條明確的信息,但是看得人還是一頭霧水:這個網站幹嘛的?我怎麼樣上個網站就能分享見聞了?從域名看來估計就是一個3D攝影照片。
中午吃飯,先去了一家位於老城邊緣的Gaspar’s的餐廳吃午餐菜單。這家餐廳網上評分很高,評價大部分很好,同時還有特惠的午餐菜單,於是就來吃吃看,沒想到大失所望。前菜是上圖的玉米甜湯。
配了兩塊蔥油餅。我總覺得這個餅子是剛從微波爐裡熱出來的,整個是軟塌塌的還有點哈氣。橙子和菠蘿打的鮮果汁很好喝。
災難的主菜:牛肉千層面。平淡無味,奶酪是死的。沒有鹽也不香,如同在啃一大坨卡路裡的屍體。我切了不到四分之一嘗了嘗,就決定不吃了,三口把蔬菜吃光之後,就把盤子推開叫服務生收走。
最後的甜點也是也是完全不對我胃口。草莓Sorbet還不錯,但是下面墊的一層是Meringue(蛋白霜脆餅)。Meringue在我看來就是一隻甜甜的塑料。當然我覺得喜歡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道甜品很好吃。總之又是沒吃幾口就撤走了。總共這個午餐三道菜是14歐,一杯果汁3歐。在當地是很貴的餐廳了,但是其實還好。
餐廳本身的環境是很好的。但是光好看沒有用啊,餐廳又不是賣家具的。
這家餐廳沒吃飽,我就出門逛了逛,餓了又去找了一家本地的餃子店。正好也有午餐特惠。5歐元,小小的一碗牛肉湯,一份小小的蔬菜沙拉還有十個餃子,也是很良心價了。
很可惜,餃子也不好吃。餡沒有鹽。而且這邊吃餃子是蘸酸奶油,如同我們蘸醋。這裡我又很迷惑了:明明在波蘭吃餃子都是用的日本餃子醬油的啊?
店名叫做Van Dumpling,店內也是非常東歐小清新。
這個妹子在我點完之後進來的,跟我前後腳一起開吃,吃得特別香。一口湯,一口餃子,一口沙拉,特別有條理。看她那種精神飽滿的吃起來,覺得她真是個特別幸福的人。
東歐小清新。
核心在於廢墟感+綠植。
緊接著去看了一家獨立人文書店,叫做Eureka。真的就是蠻破的。
門口這種邋遢感還可以誰是文藝範兒。
內部就狹小、閉塞,有點像某家人凌亂的客廳了。店員剛休假回來,不停地在箱子裡放書取書。這裡離維爾紐斯大學,尤其哲學系比較近,一個年輕的小哥進來翻了翻就買走了一本英語的書。有學生支持還是很不錯的。看得出都是常客。
看到了這本《中國人的思想》。背包沒空間了,打算回到家在網上買。
晚上回到酒店,在附近的一家酒吧裡坐了一會,喝了兩杯康普茶。這個鳳梨味道真的好喝啊。酸酸甜甜,十分可口,還自帶一股鳳梨的清香。
這家酒吧加餐廳本是以海鮮和比利時啤酒當招牌。非常地贊。
我選擇坐在這裡角落裡。太舒服太愜意了。至此旅程結束,明天下午飛回奧斯陸。維爾紐斯或許算不上什麼特別亮眼的城市,但勝在質樸平實。面對遊客經營的餃子店,同樣也會因為餃子好吃而擠滿本地人。而面向本地人的餃子店則會想辦法推出最便宜最廉價的菜品。我住的河北岸的新區裡也充滿了萬豪、Brussels Mussels這樣招搖光鮮的高檔酒吧和餐廳,不論是來這裡的遊客還是商務人士,都不會缺少買醉痛飲的地方。
把目光投向立陶宛全國,則多少會感到有些不妙。鄉村和小城市在慢慢地死去,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求學和工作,他們中又會有很多人為了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生活流動到西歐更加富足的國家去生活。
我去到了維爾紐斯往西25公裡外的小城鎮特拉凱,去看一座翻修得新新嶄嶄的中世紀的城堡。行走在當地小城的路上,滿眼都是寂靜凋敝的木房子。只有鎮中心的超市和藥房上還聚集著一些人,但仔細看看,50歲以下的人恐怕都屈指可數,大部分的男的都日日酗酒。而回到鄉鎮生活的年輕人在其他人眼裡是沒有本事、走不出去的窩囊廢。
看著這些蘇維埃遺留下來的農民,我又不禁地想起了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