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通過吞下一粒藥丸你就可以學習一門課程,因為它可以通過血液進入大腦。」兩年前,在一次TED演講上,美國計算機專家尼葛洛龐帝曾對未來的教育如是預言。雖然生物科技尚未完成這種顛覆,但近年來紅透天的AI技術對於教育的改變卻已展露苗頭。
在人工智慧炒熱機器人時,如今也被人把風帶進了教育領域。整個行業也呈現了兩種極端態勢:一方面是喧囂躁動:各類教育機構競相以不同姿勢「插腳」AI,大半個教育行業的錢也在追著「AI+教育」跑;而另一方面則有少數派理性者發聲與反思:新科技並非白衣騎士,尤其僅靠熱炒技術噱頭將無法顛覆這個本該「文火慢燉」的行業。
黃金賽道上演「諸神之戰」
在近日的中國AI創新者論壇上,網易有道CEO周楓一針見血地指出,AI+教育還在起步階段,「教育信息化是近幾年一個非常大的問題,AI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網易有道也花了幾年時間來探索,發現了大量的痛點」。
在羅列痛點之前,我們可以環視一下整個AI教育市場的競爭態勢。AI+教育巨大的想像空間,讓各路行業巨頭與新興巨頭趨之若鶩,紛紛湧入賽道,加碼AI戰略布局。
1、科技與網際網路巨頭企業
「AI+教育」領域中,這類企業代表了新的技術力量,新的思考模式,是對傳統行業輸送的新血液,是賽道上「新」的代表和來源。這個陣營裡,BAT和網易有道等屬於頭部企業,這些企業具有獨立開發AI技術和開放平臺的實力,是教育市場中AI能力的輸出者,並且在國際人工智慧版圖中,享有一席之地。
在內容與師資方面,這類企業也正在加大力度,以期實現兩手都要硬的局面。其中,網易有道因網易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和有道精品課等產品的多年積累,在內容層面已具備鏖戰能力。
2、傳統教育企業
行業中傳統力量的頭部代表,新東方、好未來們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也逐步重視和發展自身的AI體系,嘗試將多年積累經驗和資源轉移到人工智慧層面。但大多選擇曲線策略,以投資佔位、合作掛靠及研發單一產品為發力點。
3、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垂直創新企業
一起作業、作業盒子、學霸君、洋蔥數學、VIPKID、51Talk等為代表的這部分企業自誕生之初,就有著「創新」的烙印,憑藉獨有的模式、資源等在垂直細分領域搶佔市場席位。
這股「諸神之戰」的熱潮背後,是部分人士對AI改變教育的樂觀期待。然而事實卻是,人工智慧全面改變教育依然停留在「探索階段」,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落地應用、推廣普及,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如周楓所言,「整個領域還處在起步階段,學情大數據、智能紙筆作業、題目電子化等問題均是非常重要的挑戰」。
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AI教育領域存在的這些問題,並沒有澆滅行業踐行者的熱情。如周楓就確信AI正在給在線教育帶來從量變到質變的價值,理由大致有三點:在最簡單的感知層面,AI能賦予在線教育一定的智慧性,這解決了教學過程中老師注意力有限的問題。其次,它可以加速解決名師資源分配不均,產品服務標準化的問題。另外,就學習體驗而言,AI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關注,隨時隨地學習,同時還保有人情味的學習方式。
網易對於AI教育布局目前呈現兩大特徵:以工具類產品打頭陣,有道系用戶量豐富;同時「偏航」涉足線下智能硬體。從過去單打獨鬥的網際網路單品到如今的AI+教育全鏈條覆蓋,有道慢慢形成了教育生態:硬體、軟體、AI三位一體,從少兒到成人學習場景的全面滲透。
1、格局宏大,著眼更多的可能性
在中國最早一批網際網路巨頭網易光環下誕生的有道,天然具備科技公司的技術基因,和信息化、大數據優勢;這讓有道在AI賦能教育上的認識更為深刻,對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的未來有更為廣闊的想像力。
網易有道期望用技術與AI,讓語言、學習和工作更輕鬆有效,周楓不止一次指出,AI賦能教育,不僅僅是提高效率這麼簡單,它有著更為深遠和顛覆的作用與影響。「AI不能變成僅僅是為效率論、為技術論,它的核心服務對象是人。」
讓教育更普惠。眾所周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要求人們需要掌握相比於今天驟增的知識量,終身學習成為必要形態。如何才能打破教育的時空限制,年齡限制,資源限制等?AI成為解決之道,將打破幾千年來傳統的學習模式,讓學習更加自由。在5G加持AI+教育,促其發展的足夠成熟的情況下,偏遠鄉村的普通人(正如去年年底中國青年報《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一文引起的巨大反響),更能夠享受的教育資源和平臺,將遠遠超越現如今最富有家庭的孩子所能接觸到的所有。
讓學習個性化。這不是指人工智慧在不斷深度學習後的進化,而是說在AI技術的幫助下,如何更加了解大腦,了解自己,從而通過更加符合個體現實的練習,達到在傳統教育下無法達到的個性化學習效果,實現自我思維與能力的進化。別以為這是科幻小說裡的天方夜譚,讓進化落地的雛形已經顯現——學情收集與自適應體系。有道通過軟體、硬體、AI技術已初步形成千人千面的教學支持,回歸教育本質,匹配每個人以個性化的成長路徑。
2、手握「聖杯」的實力技術派。
世界十大AI科學家之一,美國「四院院士」特倫斯.謝諾夫斯基曾在《深度學習》一書中指出,語言翻譯和語音識別是人工智慧的兩個聖杯。
網易有道AI技術正是圍繞著語言的主線展開,解決各個場景下的語言處理問題。目前有道在AI方面,推出NMT(神經網絡翻譯),OCR(圖像翻譯),TTS(語音合成),ASR(語音識別)等新技術產品。其中,NMT和OCR已穩居國內第一梯隊水平。
自2017年4月,有道自主研發的NMT系統上線,採用的是Seq2Seq模型。而現在有道進一步採用Transformer作為基礎架構,並研發出第三代高效翻譯系統。在英譯中和中譯英的對比評測中,有神經網絡翻譯的BLEU值超過了其他兩款國外翻譯引擎。
目前,NMT技術已經應用在網易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等多款產品和有道翻譯王2.0 Pro等智能硬體上。
有道自主研發的語音識別技術,支持中英日韓等多種語言的口語語音識別,準確率可達97%。在OCR技術領域,有道起步早,發展快。目前已支持26種語言,可以實現圖像角度傾斜、手寫識別、混合多語種等複雜場景的準確識別,且實現了公式、離線、文檔版面還原等特殊識別功能,以解決拍照翻譯、作業批改、多格式文檔處理等問題,最高識別準確率達99.5%。
對於絕大多數AI+教育參戰者來說,作為教育AI的核心的數據與算法模型,其中大家的算法模型可以說大體處於同一水平線,於是數據成了行業競爭的賽點。
這也正是網易有道的競爭優勢,目前有道產品用戶總量已經達到8億,日均活躍用戶量也超過2200萬,是國內用戶量最大的網際網路教育品牌。擁有國內用戶量最大的語言翻譯與在線教育用戶人群,基於這樣龐大的人群,有道積累了眾多C端用戶真實的語言使用習慣、語法、語速等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反過來訓練機器,提高機器翻譯的質量和精準性。
3、以實際應用場景為切入口,脫虛向實的行動者。
在筆者看來,AI+教育賽道選擇的標準無非是,首先是是否有極強的剛需,畢竟強剛需才能夠保證產品的復購率和現金流;再者即落地教育場景。如何從不同用戶(學生、教師、家長)出發,以實際應用場景為切入口,真正做到更有效、更自由、更深入的賦能,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偽AI。
AI+教育如今已是大勢所趨。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所述,新一代人工智慧「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而AI+教育行業更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CNNIC數據預測,2020年「AI+教育」將帶來3000億的龐大市場規模,迎來行業爆發期。
在這條賽道上,手握AI「聖杯」的網易有道作為一支「勁旅」,有著自身較為聚焦的研發方向,是國內人工智慧NLP(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領先企業。上個月,網易有道與華為雲共同發布Darwin Pro智慧教育系統,構建出自動化、智能化、結構化、圖譜化和數據化。
有道官方表示,經過多年在真實使用場景下的摸索與驗證,有道Darwin Pro智慧教育系統能夠圍繞「用戶要什麼」這一實際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有用易用好用的產品,改變現有「教」和「學」中的問題,推動AI技術對接現實場景,實現教學內容數位化、教育過程自動化、教育方式智能化,打通教、學、練、測、評各個環節,實現老師高效教、學生高效學。
網易有道聚焦AI+教育近兩年動作不斷,2018年,有道密集推出一系列有獨特邏輯的產品,被媒體稱之為「群狼矩陣」:繼翻譯蛋、智能答題板之後,有道再推第三款學習類硬體工具產品——有道詞典筆、推出「AI+口語練習」應用:「有道口語」,今年伊始「有道少兒詞典」正式發布……
在AI+教育剛剛起步今天,手握「聖杯」的網易有道將奔赴一場AI教育行業「BAT」的PK賽,未來能夠在賽道上跑出何種成績,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