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行話之走穴,德雲社所謂「相聲商演」,其實就是走穴

2020-12-25 網易

  相聲行業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火爆一時,也為社會貢獻了不少新名詞,比如五十年代的「馬大哈「和」關公戰秦瓊「,到了八十年代則開始貢獻春典裡的名詞,比如」火了「和」大腕(大蔓兒)「就是通過相聲行業走向社會的。

  

  其中,在八十年代還有個相聲行業裡的詞兒也很火,那就是「走穴」,只不過這個詞兒的意思明顯被一些觀眾誤讀了。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非常火爆的相聲商演,但很多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讀者卻以為八十年代的相聲商演只能算走穴,不能算商演。這明顯就屬於概念混淆了。

  本文就聊聊相聲行話之「走穴」。

  

  一、傳統意義上的走穴

  走穴在相聲行話裡應該讀「zou(三聲) xue(二聲)」,本意是藝人離開自己的固定表演場所到其他表演場地賣藝的行為。

  打個比方,焦德海劉德智在天橋有個相聲場子,每天固定時間撂地演出,某天焦德海應邀到鼓樓那邊幫同行捧個場,這就叫「走穴」。同理,在天津連興茶社固定排班演出的藝人,偶爾到聲遠茶社獻個藝,也是走穴。往大了說,馬三立離開天津跟著林紅玉到上海演出,當然也是走穴。

  所以,在相聲行業裡,只要離開自己固定表演場所的演出,基本上都可以叫走穴,走穴是個司空常見的事情,沒聽說哪個藝人一輩子不走穴的,那也不太現實。

  

  二、被各種引用的「走穴」

  到了八十年代,隨著相聲行業進入空前的繁榮期,各種演出機會大大增加,其中有下部隊、下工地的慰問演出,更多的則是大型相聲商演,幾乎每個曲藝團的日程都排滿了,由於這些曲藝團的大多數商演都要離開本地到外地,因此在相聲行話裡這種演出就是「走穴」。

  像以曲藝團集體到外地演出的形式可以叫「走穴」,而相聲演員以個人為單位到外地或者外單位演出掙外快的形式也可以稱之為「走穴」,比如「阿慶嫂」洪雪飛曾經和唐傑忠一起到新疆克拉瑪依演出,為了掙這個外快他們都和單位請了病假,這就是走穴。

  

  這種個人撈外快演出的事情多了,社會上的議論也就多了,久而久之,大家口中的「走穴」就變得狹義了,用來特指那些離開本單位到其他地方撈外快的演出了。事實上,曲藝團集體到外地演出也屬於走穴,只是當時不能那麼叫罷了。就像團裡正規商演介紹唐傑忠時肯定用「著名相聲演員」稱號,而到了個人走穴的演出現場可能就會用「相聲大腕」稱號一樣。

  當時的相聲行業本身影響力巨大,各行各業和觀眾都跟著相聲行業學新名詞,除了「火了」「大腕」之外,「走穴」也被學了去,像那些歌星、影星離開本單位到外地撈外快的行為也被稱之為「走穴」。

  更牛的是,後來大學教授應邀到外地講課、醫院主刀醫生應邀到其他醫院動手術等行為也被冠之以「走穴」的稱謂,這也算相聲行業為社會名詞庫做出的一個貢獻吧。

  

  三、德雲社相聲商演的性質

  筆者之前的文章已經論述過了,相聲商演並不是像一些粉絲說的那樣是德雲社首創,德雲社的商演也不是相聲史上最火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型相聲商演規模更大觀眾參與度更高。

  然後有些讀者就抬槓,說八十年代的相聲商演是走穴,不能叫商演。筆者上文已經解釋過了,原則上講,八十年代的大多數相聲商演和個人撈外快的演出用相聲行話解釋的話都可以叫走穴,而不能特指個人撈外快的演出。

  那麼同理,按照相聲行話來解釋,德雲社目前舉行的大多數相聲商演也屬於「走穴」的範圍,也就是說,只要是德雲社演員離開了德雲社下屬的固定演出場所到外地或其他場所演出都叫走穴。這個概念不能混淆,要一視同仁。

  

  四、為什麼有人會混淆

  其實,走穴和商演在概念上都不難理解,但為什麼總有很多讀者尤其是部分粉絲會混淆呢?

  一部分原因是有些讀者沒經歷過八十年代也不懂相聲行話,容易將「走穴」理解成狹義的個人撈外快的概念。

  同時他們也不懂各曲藝團的運作機制,天真的以為凡是體制內的相聲演員出去演出都是不要票的慰問性質,這明顯屬於閱歷太淺。

  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德雲社的刻意宣傳所致,比如「商演」這個詞本身屬於一般中性詞,但經過德雲社渲染,弄得一部分粉絲以為這是德雲社的原創一樣,甚至以為除了德雲社其他團體的演出都是不要票的,可笑。

  

  德雲社這麼宣傳其實就是就一種商業炒作和營銷手段,刻意用一種在同行那裡比較少見的名詞將自己與相聲歷史和相聲同行割裂開來,營造自己的品牌效應。

  除了渲染「商演」之外,「太平歌詞」也是德雲社特意打造的品牌,事實上相聲本門唱是包含太平歌詞,而不是只有太平歌詞,比如數來寶也算相聲本門唱,但由於郭德綱和于謙都不擅長這個,德雲社就沒包裝數來寶。

  

  此外還有,像相聲拜師「引保代」三師裡的代師在相聲行業一直指的是代師授業,所謂代筆師也有,不過那是其他江湖行業的說法,但郭德綱就刻意將「引保代」裡的代師解釋成為江湖行業的代筆師,圖什麼呢?

  其實也不用上綱上線,不管是渲染「商演」還是抬高「太平歌詞」還有混淆代師,都是德雲社商業運作的一種策略,目的無非是樹立自己品牌和規則,

  

  所謂一等企業賣標準,二等企業賣品牌,三等企業賣商品,四等企業賣資源。德雲社就是想制定一套以自己為標準的行業規則而已,但當他們在宣傳自己的規則時難免要篡改或無視一些相聲行業的歷史,或者刻意混淆一些相聲行業的概念,這樣做無疑就會得罪一些相聲同行和前輩,也會讓一些熟悉相聲行業的粉絲感到不滿,久而久之,老綱絲脫粉也就越來越多。

  於是,德雲社又制定了一個新的標準,老綱絲脫粉不叫脫粉,應該叫「淘汰」欣賞水平比較高的觀眾,一個詞之差,化被動為主動,觀感就不一樣了,高,實在是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德雲社全能的相聲演員,果然說相聲才是副業!
    因為高峰是屬於綜藝影視都不玩的人,而這兩個領域其實來錢遠比說相聲容易,郭德綱于謙嶽雲鵬的大頭收入也是綜藝影視領域。相聲商演其實沒那麼賺錢,是典型的虛假繁榮,郭德綱于謙做商演的目的,也是維繫自己的知名度和曝光度,立穩了相聲壟斷者的人設,然後再去其他領域賺快錢。
  • 相聲研討會,德雲社被矛頭暗指,李金鬥發言:正宗相聲被粉絲幹擾
    相聲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就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瑰寶,是文化,也是上一代傳承到下一代的歷史文物。但是卻在最近受到了diss,大家也知道之前是因為疫情的問題,接近大半年的時間沒有開演,當然粉絲們也是發文調侃今年乾脆別演了。
  • 「非主流相聲演員」一詞是郭德綱創造出來的嗎?
    其中主流相聲演員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可以上春晚的相聲藝術家、可以四處走穴的相聲演員和以慰問為生的相聲演員;非主流相聲演員也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弘揚民族文化,振興相聲藝術的德雲社,二是靠送票為生的相聲小劇場,三是靠罵德雲社為生的相聲小劇場。
  • 姜昆成就了德雲社在中國的相聲地位嗎?
    德雲社民間社團是目前中國民間最大的曲藝社團。當中國相聲最低谷時,郭德綱的德雲社給中國相聲帶來了春天的朝氣和活力。姜昆為了顯示官方價值,提出了相聲主流與非主流之說。於是刻意逼迫聽眾在此問題上的選編站。其結果是廣大聽眾更加喜歡德雲社,也更加喜歡民間藝人郭德綱了。相聲主流的代表姜昆,雖有意打壓排擠德雲社的發展,但也間接地為德雲社發展推波助瀾。表現如下;第一;就是情商差智商低。當德雲社相聲的新氣象,新活力已遍及全國,得到廣大聽眾的喜歡時,姜昆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的師傅相聲大師馬季還親筆題字「德雲社」。
  • 63歲馮鞏走穴撈金略顯憔悴,老一輩藝人晚景堪憂?
    眼看著2020就要過去,而每到年尾也都是大夥衝業績交總結的時間,演藝圈似乎也不例外,最近一位老藝人又被拍到外出商演,這位就是曾經春晚紅人馮鞏老師。雖然這兩個學生並不出名,但眾所周知,馮鞏手下的徒弟有很多都成名成腕了,他也收過女學生,這個女學生就是賈玲,如今在娛樂圈已經混得如魚得水,前兩天還被劉德華CUE出來「演夫人」,賈玲的回覆也是幽默中透露著高情商,不知道這些是不是都是老師馮鞏帶的好啊。
  • 德雲社聽相聲不讓去廁所,看起來是玩笑,其實充滿辛酸
    隨著德雲社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相聲這門藝術,用網友的一句話來說:一旦你入了這個大坑,這輩子就別想掙脫出來了。喜歡相聲的網友都知道,德雲社有兩大「梗」,第一就是不退票,這一點郭德綱曾經說過,想退票也可以,我們的退票口還在阿富汗呢。
  • 「公式相聲」收費商演,價格580元,網友表示這個價格很「合適」
    「公式相聲」收費商演,價格580元,網友表示這個價格很「合適」最近幾年,我國的相聲事業可以說是越來越紅火。這點從《歡樂喜劇人》《相聲有新人》《中國小品相聲大賽》這些節目也可以看得出來。說到相聲事業,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郭德綱,他如今在相聲界的地位可以說是相當的高。而他帶領的德雲社可以說是佔據了相聲界的半壁江山。現在的德雲社大家都知道,人數眾多,雖然開銷也很大,不過都不是問題。現在德雲社不論是在哪裡搞商演都是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據說之前商演的票價賣到1180元,還是很快售罄,可見是多麼的受歡迎。而相比德雲社,其他的團體就不那麼好過了。
  • 德雲社的相聲演員裡哪些是有幽默感的
    每天晚上都是聽著相聲入睡,已經成習慣了。一般都是選一些老的相聲,再就是聽德雲社的相聲。如今德雲社大概是最有名氣的相聲表演團體了,提起相聲就不能繞過德雲社。不過德雲社裡的好幾百相聲演員的水準也肯定都參差不齊了,不過也正常,像郭德綱老師說的一樣,德雲社裡全是郭德綱也不行,有麵條有餃子。雖然不專業,但作為普通聽眾,聽相聲的觀感還是有的。覺得說相聲是要有幽默感的,不是把臺詞表演出來就算行了,最恐怖的是沒有幽默感的人以為自己有,這就太可怕了。什麼都能裝可幽默是裝不來的,也是勉強不了的。
  • 德雲社龍字科招生:150歲的相聲如何把票賣給年輕人?
    這一次,對於德雲社來說,抖音不只是宣發渠道,同時還肩負著一個更深遠的職責——選角兒。抖音直播招生,德雲社「龍」字科的野心有多大?「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字箴言,是德雲社創立之初由著名相聲演員張文順先生留下的,後來則成了社團收徒分科的字輩依據。
  • 德雲社張雲雷談自己的目標,三個字實在無比,這孩子實在太純真了
    如果說哪個行業最會唱高調,喊口號,相信相聲行業那絕對是排名第一的,作為耍嘴皮子的藝術,相聲演員幾乎個個都是人精,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相聲大腕,在採訪時激昂慷慨,說自己要振興民族藝術,弘揚傳統文化,承擔起振興相聲的責任,可是走穴商演比誰都積極。
  • 德雲社閻鶴祥:從網絡工程師到相聲演員
    我發現,在這些榜單上,排名第一位的永遠是郭德綱——德雲社相聲。我原來以為,相聲的聽眾主要是中老年男性。結果這兩年,尤其是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火起來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現在去德雲社聽相聲的,都是揮舞著螢光棒的年輕女孩。那現在這些相聲演員們是怎麼走上說相聲這條路的,做這個工作又有哪些體驗和觀察?
  • 相聲演員忘詞會怎樣,德雲社一段忘詞相聲,為何被奉為經典?
    那麼相聲相比之下就要靈活很多,不過也不全是,有的相聲就是一句臺詞都不改的,不能隨便說,上臺之前都不知道背過多少遍了。說句不誇張的,你這邊讓他織毛衣,他照樣能說的一字不差,因為這大段大段的臺詞早已深刻心中,下意識就能說出來。為啥大傢伙都喜歡聽德雲社說相聲?一是因為創新,二是因為在小劇場演出,觀眾可以互動,往往很多先掛會創造新的包袱,非常考驗一個相聲演員的功底和反應能力。
  • 德雲社跨年演出,門票已秒售罄,你最期待哪位的相聲
    相聲行業也是如此,上半年相聲演員們艱難活著,下半年都滿血復活,努力賺錢,就連亞洲第一相聲天團的德雲社更是如此。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們上半年不說相聲,所有知名的相聲演員跨圈演綜藝,掙錢補貼家用,直到下半年才恢復常規,於是商演一場就接著一場的開啟。從今年9月份德雲社小劇場復工之後,德雲社基本上是恢復到正常營業狀態。
  • 那些退出德雲社的相聲演員現在都怎麼樣了!混的挺好?
    張德武 張德武生前雖然參與各個社團的相聲演出,但一直是以助演的身份,老師一直是他的本職工作,與德雲社也從未籤過合同。中間上過兩次春晚,商演無數,參加各種綜藝。不吹不黑,曹雲金本人的能耐還是不錯的。不過最近似乎有點隱身了,原因不明。好像不說相聲專心搞影視了。
  • 德雲社出走相聲演員李菁,對郭德綱的評價從始至終就這兩個詞語
    文/「娛樂圈」原創現如今相聲是越來越好,曾經在相聲圈子裡苦苦掙扎的郭德綱也早已紅遍大江南北,創立的德雲社也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相聲社團,佔據了國內外幾近80%的商演市場,可謂之輝煌到了極點。大家都知道,現如今輝煌的德雲社早前也有衰落的時候,尤其在衰敗時期還有頂梁柱的相聲演員出走,最關鍵的是這幾個人都是郭德綱當時力捧的相聲演員,他們當時的粉絲數量是不容忽視的,相聲演員李菁也是當時退出的之一。在德雲社時李菁和何沄偉是搭檔,兩人的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歡,但可惜的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 南京德雲社門票秒空 當相聲擁抱流量能走多遠?
    她們捧著手機,緊盯屏幕,不斷點擊刷新,只為搶一張南京德雲社的門票,成敗就在幾十秒之間。沒搶到的姑娘,之後也會心甘情願地捏著一張漲價十幾倍的「黃牛」票,心滿意足地望著臺上年輕的相聲演員,手機咔嚓咔嚓拍個不停。2013年開業之初,還有很多人擔心德雲社所代表的北派相聲會在南京水土不服。從不溫不火到近來的頗受關注,離不開一檔檔綜藝節目的造星加持。
  • 侯震作為相聲大師侯寶林的長子長孫,他在德雲社有什麼用呢?
    而侯震雖然出生於相聲世家,但他並沒有怎麼說相聲。尤其在進入德雲社以後,更是沒有固定搭檔,只是偶爾客串一下,基本上不見他說相聲,可惜了他的功夫了。或許是人各有志吧,反倒是在郭德綱的商演當中,基本上都是由他來主持。
  • 南京德雲社一票難求:迷相聲,還是名人效應?
    郭德綱    最近,位於南京老門東街區的德雲社南京分社自開張後,持續火爆。揚子晚報記者昨日了解到,兩度加演,演員已經是滿負荷工作。據悉,德雲社南京分社開業一周以來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有觀眾抱怨,網上門票銷售手慢了就搶不到,而住在夫子廟附近的南京市民現場去了幾回也沒買到票。原本每周一為演員休息日,為了緩解廣大觀眾購票難的情況,南京德雲社11月4日晚場19:30加演一場,屆時郭德綱、于謙會到場助陣。首演當天郭德綱曾宣布30日加演下午場,這是第二次加演了。而消息傳出後,記者登錄大麥網看到,有老郭加盟的周一晚演出門票又迅速售罄。
  • 去德雲社聽相聲的「四大規矩」
    說是聽相聲的規矩,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對臺上演員的尊重。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普及一下去德雲社聽相聲的「規矩」。「不要搭茬」因為相聲的表演方式,有的時候確實是需要臺下的觀眾來配合的。但是現在的德雲社的普遍現象是,觀眾搭茬太頻繁了,以至於演員在臺上沒法好好演出。記得張九南有一次在臺上求觀眾說:你們不要搭茬了,我就想好好說段相聲,行嗎?
  • 侯耀華稱相聲已到「危機關頭」,完全不把德雲社放在眼裡
    侯耀華發言時直指相聲行業已到了緊要關頭,對發展如火如荼的德雲社視而不見。【侯耀華參加活動,直言相聲到了最危急的時刻】74歲高齡的侯耀華以「侯門」相聲掌舵人自居,但背負著如此重任的侯耀華卻已多年沒有從事相聲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