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更是一舉邁入了強國之列,當然維新派的成功,更多的自然離不開明治時期的倒幕四蕃——土佐、肥前、長洲和薩摩藩,特別是後兩者他們都是反對當時幕府的主要的力量。而有關倒幕運動,到現在的主流說法是以薩摩、長州為主體的改革派逐漸認識到自己國家的危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組成了倒幕四強藩,推翻了的幕府的統治。
不過為何當時日本的蕃這麼多的,卻單獨只有這四強藩能作為推到幕府的主力呢?
日本戰國亂象
拋開當時獨立於蕃主之外的維新派,單單從歷史發展和地理的角度上來,倒幕四強藩實際上是地域鬥爭或者說是日本戰國延續的一種產物。甚至可以說是一場蓄謀了250年之久的一場復仇。
日本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國家在除了在隋唐時代迎來奈良王朝的統一之外,實際上整個國家就一直處在分裂狀態。
無論是鎌倉幕府、足利幕府,或者是後來豐臣秀吉的安土桃山時代和德川幕府,實際上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時候的將軍們是諸侯之長,也就是將軍只不過是勢力強大一點的大名。正如三國時期一樣,曹操雖然勢力最大,但實際上他和劉備、孫權、馬騰、張魯和劉表等人皆為漢臣。和曹操代表北方河洛和潁上豪族統治其他地方的勢力一樣,日本的的將軍統治實際也是代表一種地方勢力。
如果從這一點上,日本的政治更像是一種地方和地方的鬥爭。
從尾張的起家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從本意上就是的代表著近畿地區和中國地區,在豐臣秀吉起家之後,他接手了日本的近畿地方,同時利用的姻親和利益同盟,將本州西南、中國地方和九州島都划進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組成了日本的「關西-西本州」勢力,與掌握關東,並聯合東北的德川家康組建的「關東-東北」勢力進行對峙。
在小牧長久手之戰後,德川家康雖贏,但是真正的實力根本拼不過接受了織田信長政治遺產的豐臣秀吉。所以在以豐臣秀吉掌握的關西實力也是水漲船高,典型的例子是,在去朝鮮摘柿子(進攻朝鮮)的作戰中,派出的都是的關西軍。而德川等關東諸軍只能作為預備隊在看戲。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講,豐臣家代表的是關西勢力。
不過隨著豐臣秀吉的去世,情勢急轉急下,羽翼豐滿的關東眾人紛紛開始搞動作,最終形成了的兩大集團的火拼,以石田三成代表的是關西和豐臣家直系勢力,而以德川家為首的則是關東一眾想要翻身的關東軍閥和騎牆派大名(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
於是雙方就在1600年,開展了決定日本歷史的關原決戰。
在這場戰役中以中國地區、九州、關西和四國大名組成聯軍敗給了關東聯合軍。而這一仗之後,關東勢力也開始接管了日本,以關東的德川家康為首的關東大名們,開始擴大領地,控制天皇,並在江戶組建了德川幕府時代,直到維新人士們的「倒幕運動」才推翻了關東幫的統治。
那麼,關東控制幕府又和四強藩有什麼關係呢?
西軍的主力中,毛利輝元在的作為西軍的總指揮,雖然有一系列明哲保身的操作,出賣西軍謀求自保,但領地直接從130萬石變成30石,國家也從十國變成了的周防和長門,而且還降為了「長州藩」的初代蕃主。
而和長州藩隔海相望的島津義弘和小西行長等人的也是西軍部隊的主力,其中小西行長更是和西軍大佬石田三成是拜把子關係(兩人在關原合戰後兵敗後都被處死),島津義弘也在作戰中率領1000人加入西軍,大戰之後借著德川部將的求情才被免罪,但領地少了一大截,而當時小西行長和島津義弘的領地,正好是後來的「薩摩藩」。
來自四國的長宗我部家族,始終是的豐臣秀吉的好打手,當豐臣秀吉徵服四國後,就一直對豐臣家效忠,在關原合戰乃至大阪之戰中,都是與豐臣家共進退,甚至於德川家康得勢後,長宗我部家族也被降為浪人,並將其領地設為「土佐藩」
所以所四強藩和當時的德川幕府在250年前的關原之戰,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西軍後裔的蟄伏
可以說這四個藩,實際上都是250年前那一場關原合戰失敗的者。
當德川將政治和經濟中心往江戶和關東轉移的時候,實際上的以前一直作為日本發源地的關係和中國地區就已經開始落寞,曾經的繁華的關西和近畿地區也逐漸被關東所趕上,也讓的兩個地方之間開始敵對。(時至今日,京都、奈良等地方都一直鄙視關東的東京人)。
在江戶時代,很多薩摩人在遭遇到不幸的事情時候,口中都會念叨「關原、關原」,默默忍受。在長州藩也是有這樣的習俗,藩主家的家臣們向藩主拜賀時都會說:「關原合戰之仇報了嗎?」藩公則回答:「大仇未報。」
通過這些語言來提醒自己,關原合戰的恥辱。
所以從高層的百姓和的武士階層來說,關原之戰是他們一生都要背負恥辱,而到了近代,這批時刻想要復仇推翻幕府的武士們則發展成了維新志士,比如薩摩藩的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長州藩的木戶孝允和山縣有朋,四國的坂本龍馬。當然他們的這些舉動實際上也是獲得當時藩主們的暗地支持,畢竟祖上本來很闊的關西藩主們,也想恢復自家往日的榮耀,因此並不反感維新人士的舉動,反正以後獲得好處是自己的,失敗了就是維新人士的鍋。
雨田君說
如果是歷史和地域的角度來講,倒幕運動更像是德川家康代表的關東勢力在為自己250年前的關原合戰進行還債,同時也是的關西眾人的復仇之戰。而在的倒幕運動之後,作為當年關原之戰的兩大藩,毛利家的長州藩眾人,也掌握了日本陸軍,九州的薩摩藩則是掌握了海軍,就這樣關原合戰失敗一方的西軍眾人,又重新登上了日本的政治舞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