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第1課時的內容:乙醇。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教學思路,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過渡: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首先談一下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專題3第二單元第一課時內容。該部分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以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為線索,引導學生學習了乙醇組成與性質,了解了乙醇的結構特點。結合乙醇的結構認識了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並且在此基礎上拓展了醛的相關知識,以此帶領學生認識到乙醇在日常飲食中的重要性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有機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係,逐步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習方法,同時拓展了視野,認識了化學與STSE之間的關聯。
(過渡:一堂好課不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酒精製品,對於酒精的物理性質很熟悉,但是對其化學性質並不了解。考慮到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正在發展當中,並且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針對乙醇化學性質的學習,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參與到乙醇化學性質的探究過程當中,營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能夠書寫乙醇和鈉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以此推斷乙醇分子的結構;能夠書寫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2.通過對比鈉與水、乙醇的反應,鍛鍊對比、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乙醇的分子結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
3.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乙醇和鈉的反應及其催化氧化。
【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
(過渡:教學是重點是教學過程,因此重點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授課伊始,我會通過教材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比如麵包、雞蛋、牛奶、水果等,並且說明日常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機化合物,比如葡萄糖、蔗糖、澱粉、纖維素、油脂和蛋白質等。接著會出示一張有關酒精飲料的圖片,提問這些物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從而引入本節課的學習:乙醇。
通過從日常生活出發引入本節新課,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現當代教育學的新要求。
(二)新課講授
1.乙醇的結構
首先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說明乙醇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羥基(—OH)。接著向學生介紹有關乙醇的用途,比如酒精飲料、消毒殺菌等。
2.乙醇的性質
這一部分需要重點呈現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乙醇的催化氧化,我都採用了實驗的方式來進行。
(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
我會採用多媒體播放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視頻,請學生自行觀察實驗現象並且得出自己的結論。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即可得出乙醇與金屬鈉反應可以生成氫氣,並且產物呈鹼性。
接下來請學生結合金屬鈉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不與煤油發生反應,但是可以與無水乙醇發生反應,思考能夠得到什麼啟示。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得出:煤油屬於多種烴類的混合物,所有的氫原子都是與碳原子直接相連的,但是乙醇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的連接方式與其他氫原子、烷烴中的氫原子連接方式不同,由此判斷金屬鈉是與羥基(—OH)上的氫發生反應,置換出氫氣。我也會順勢引導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回憶金屬鈉與水發生反應的現象,說明金屬鈉與水、乙醇反應現象的不同點。學生可以得出下面兩點結論:①金屬鈉與水反應,金屬鈉漂浮在水面上,與無水乙醇反應時,則是沉在底部,由此說明密度關係ρ水>ρ鈉>ρ乙醇;②金屬鈉與無水乙醇反應不如與水反應劇烈。在這裡我也會結合乙醇、水的結構式說明是因為水分子中的氫比乙醇分子羥基上的氫更加容易電離。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在這裡,我會請學生觀察,銅絲反覆在酒精燈上灼燒之後伸入乙醇中的現象,需要注意觀察銅絲顏色的變化、氣味的變化等。接下來請學生結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說明銅絲在反應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思考乙醇在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學生結合銅絲在空氣中灼燒變黑,伸入乙醇中顏色變紅的現象即可猜測得出,乙醇實際上是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銅絲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在整個過程中,乙醇是被氧化。結合學生的回答,我也會順勢寫出乙醇在銅催化作用下與氧氣發生反應的方程式。之後我會說明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醛繼續被氧化可以生成乙酸,乙醇遇到強氧化劑(酸性高錳酸鉀、酸性重鉻酸鉀)也會被直接氧化生成乙酸。
3.醛的認識
有關醛的認識我會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上的「資料卡——乙醛和甲醛」,概括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質及其用途的相關內容,並且說明醛類的相關性質,認識到醛類物質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可以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三)拓展提升
我會請學生思考決定乙醇、乙醛化學性質的是什麼基團?學生通過觀察不難得出:決定乙醇化學性質的是羥基(—OH),決定乙醛化學性質的基團是醛基(—CHO)。在此基礎上,我會說明有機物的性質與其結構有關,這也是有機物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方法。
(四)小結作業
化學學習要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在這裡我會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或者學習的感受。
最後布置開放性的作業,課下查找資料,說明能夠通過催化氧化生成醛的醇結構特點是怎樣的。
七、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簡潔明了,展示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乙醇的化學性質,以便於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知識。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