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未來,智能無界。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及京東雲共同承辦的「 2019 第九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將於 2019 年 10 月26- 27 日在西安隆重召開。作為 2011 年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創建的首批品牌活動之一,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從純學術活動完成了向產業應用的轉型,並取得了不俗反響,峰會的召開,對我國人工智慧的科學研究及在各行業落地有著指導作用與戰略意義。
CAAI智能農業專委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CAAI Fellow趙春江院士將出席論壇,在 10 月 26 日主論壇上發表主題報告。
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農業部農業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智能農業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機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精準農業學會中國首席代表。主要從事農業智能系統與精準農業技術裝備研究。
民以食為天,綠色健康農業是國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趙春江院士的孜孜追求。
對於專注於農業智能系統與精準農業技術裝備研究的趙春江院士而言,田間地頭是他主要的工作場所,土地和農作物是他的親密好友。這樣「土氣」的工作狀態,只因一個理念:作為一名科技人員,要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發現。
也正是因為堅持這樣樸素的工作觀,趙春江院士在自己的科研和創新道路上取得了累累碩果,先後主持完成國家 863 計劃、 973 計劃、國家科技攻關等項目 20 多項,獲得重要科研成果 11 項,獲得國家科技獎勵 4 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10 項。
現代農業離不開前沿科技,只有加強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才能確保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
智慧農業是趙春江院士近幾年的主攻研究方向,努力通過對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變革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使農業走向電腦替代人腦、機器替代人力的一條全新的智慧農業發展模式 。
農業無人機,無人拖拉機、智能收穫機、智能除草機、擠奶機器人等類型的農業機器人技術,是未來智慧農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數據顯示,2017- 2021 年期間,人工智慧在農業中應用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2.68%。 2016 年為27. 6 億美元,預計 2020 年為 111 億美元, 2025 年為 308 億美元。而農業機器人是人工智慧農業應用領域中最有產業化前景的技術。
趙春江院士認為,人機共融是未來農業人工智慧發展重要的一環,將人和機器的智能起到1+ 1 大於 2 的作用。由於農業非結構化特點特別突出,運用人機共融技術將大大減少了農業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成本,通過機器人預測人的意圖並與人交互,可使機器輕鬆完成複雜的目標任務。隨著農業大數據系統的完善,他對未來智慧農業的期待是建立農業超級大腦,打造更加龐大的、宏觀的、虛擬的、戰略性的農業機器人系統。
為此,趙春江院士提出了智慧農業五步路線圖:
一是關鍵技術研究,突破智能農業應用的理論、方法和共性關鍵技術;
二是產品研發,創製一批農業智能感知、智能控制、自主作業、智能服務等智能農業重大技術產品;
三是集成示範應用,開展農業智能生產和農業知識服務應用示範;
四是培育產業,實現智能農業軟硬體技術產品和智能信息服務市場化。
五是引領農業,變革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提升現代農業水平;
中國是農業大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但卻不是農業發達國家,這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制約因素就是農業科技不夠領先,「AI+農業」則為我們後起追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實現智慧農業的機會在哪裡,如何把握這些機會?且聽趙春江院士在 2019 第九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上的最新研究分享。
大會相關
在CIIS2019 現場
邂逅本領域知名專家
聆聽頂尖研究報告
掌握行業發展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