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2025年中國農業數字經濟規模預計可達1.26萬億

2021-01-15 人民資訊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16日說,目前中國的農業數字經濟規模是5778億元,預計到2025年能夠達到1.26萬億元。

「我們要抓住數位技術帶來的機遇,快速發展農業數據中心,使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更大的優勢。」趙春江在2020多多農研科技峰會上說。

2020多多農研科技峰會由中國農業大學、拼多多聯合主辦。本次大會揭曉了國內首屆AI草莓種植比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比賽結果。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長期的規模化的平臺,希望這個平臺能夠在數字農業科技的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說,創立5年多以來,拼多多的農產品成交額一直保持著100%以上的高速增長,每天的物流包裹中有接近1/3是農產品和農副產品。希望通過全國頂尖農人和世界人工智慧之間的切磋與較量,充分激發青年科學家的想像力創造力,最終產生一批低成本的可複製的AI農業應用,為農產品帶來更高的附加值。(記者丁雅雯)

責編:張陽

相關焦點

  • CIIS 2019丨趙春江:為智慧農業賦予一顆超級大腦
    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及京東雲共同承辦的「 2019 第九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將於 2019 年 10 月26- 27 日在西安隆重召開。作為 2011 年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創建的首批品牌活動之一,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從純學術活動完成了向產業應用的轉型,並取得了不俗反響,峰會的召開,對我國人工智慧的科學研究及在各行業落地有著指導作用與戰略意義。
  • 阿里數字農業進入「快速道」!
    同時,隨著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加入農業變革大潮流,中國農業正變得越來越好。近日,一場主題為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的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數字經濟貢獻水平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區間複合增速20.6%。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佔比較2018年提升1.4個百分點。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數字經濟貢獻水平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區間複合增速20.6%。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佔比較2018年提升1.4個百分點。
  • 研究報告|2020-2025年四大新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數字經濟貢獻水平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區間複合增速20.6%。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佔比較2018年提升1.4個百分點。
  • 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4230億元,用戶規模預計達3.31億人。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潛力也加速釋放。根據商務部披露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網絡零售額超過8萬億元,同比增長9.7%,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6.6萬億元,同比增長15.3%。
  • 社科院: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32.67萬億元;我國成功發射...
    (來源:21財經)04國家電網:加大研發投入力度,2025年要達到160億元9月4日消息,國家電網公司2020科技創新大會提出,要以技術攻關行動為依託,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到2025年要達到160億元,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勇闖技術「無人區」,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拼多多一頭扎進農業裡 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背後的數位化徵程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8日訊(趙芙瑤)12月16日,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的決賽結果正式揭曉。大賽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是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那麼這場對決究竟誰勝誰負呢?
  • 印度又喊出「超越中國」口號,欲5年內創造6.5萬億數字經濟規模
    來源:金十數據在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電子設備製造領域,印度又喊出了「超越中國」的口號。按照印度的計劃,該國計劃在接下來5年內(2025年前)生產10億部手機、5000萬臺智能電視和5000萬臺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希望藉此創造1萬億美元(折合約6.5萬億元人民幣)的數字經濟規模。今年6月初,印度宣布了3項扶植該國電子製造業發展的計劃,預計總共將投入5000億盧比(折合約445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程院院士給我們的教育
    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張磊一案進行由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以貪汙罪改判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百五十萬元。李寧,男,漢族,1962年7月出生,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科技部「863」計劃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盟第5框架計劃PigBioDiv2計劃的負責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關鍵礦產、材料產業供應鏈面臨的問題
    新材料領域方面, 中國工程院2019年組織研究的製造業26個領域中外對比分析   在12月18日的首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在演講中列了上訴數據。   在具體案例上,幹勇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領先全球的5G技術所用的射頻器件和數字電路晶片等基礎材料及關鍵設備幾乎全部依賴美、日等國;高速發展的航空航天、深海、遠洋裝備所用的高溫合金、碳纖維、鋁鋰合金、特種合金等嚴重受制於人,其中高等級碳纖維只能以非正規的渠道進口;集成電路製造產業所需的八大類近1000種關鍵材料有90%以上依賴進口;萬億元規模的顯示產業所用的關鍵材料85%依賴國外。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銓:5G主要作用是構建數據流通平臺
    在9月5日召開的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5G新興服務貿易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的主要作用是構建一個數據流通平臺,5G帶來的信息消費產品將達到十萬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我國服貿發展根據世貿組織(WTO)報告,2018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在全世界排位第二,但佔世界的比重只有4.57%,分為三類服務,包括金融服務、智慧財產權服務和信息服務,不論進口還是出口規模,中國和美國相比差距很大。美國出口大於進口,所以都是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