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在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電子設備製造領域,印度又喊出了「超越中國」的口號。
據環球網援引印度《金融快報》消息,印度信息通信技術部部長拉維尚卡爾普拉薩德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當前印度正在全力以赴達成成為「全球電子製造中心」的目標。
按照印度的計劃,該國計劃在接下來5年內(2025年前)生產10億部手機、5000萬臺智能電視和5000萬臺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等,希望藉此創造1萬億美元(折合約6.5萬億元人民幣)的數字經濟規模。
今年6月初,印度宣布了3項扶植該國電子製造業發展的計劃,預計總共將投入5000億盧比(折合約445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而普拉薩德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這一系列舉動,都是為了在手機製造領域「超越中國」。
初步看來,印度在電子產品領域的「野心」,吸引了不少海外巨頭的注意。11月下旬,普拉薩德就爆出一組數據,今年以來已經有9家蘋果零部件供應商將生產線從中國移至印度。韓國巨頭三星也計劃將在越南的部分產能轉交給印度。
在5G領域,也有不少海外投資者蠢蠢欲動。據IT之家12月15日報導,日本電器集團(NEC)公開透露,該司已經在印度設立了一個Open RAN實驗室,該實驗室將與其在英國的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互為補充,預計將助力這家日本巨頭大力發展5G開放生態系統。
不過,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子設備製造國,在這一產業具有領先全球的分工以及供應鏈,印度要如何超越呢?是個大問題。
早在今年7月初,印度試圖以「自力更生」為藉口,讓該國的消費者以及商家避開中國產品之際,印度全國電子協會(AIEA)的一名代表人士就指出,印度自動化設備、計算機硬體和音頻擴大系統等產品,有80%-90%的零部件需要直接或間接從中國進口,談何遠離中國製造呢?
不僅如此,作為電子製造大國,近年來我國企業研發的電子設備也受到全球歡迎。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報告,今年3季度,中國手機品牌傳音繼續成為非洲市場最大贏家,佔據了44%的市場份額。
文 |廖力思 題 | 曾藝 圖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