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

2020-12-17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11月10日,《2021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在深圳正式發布。報告特別提到,2019年全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佔GDP的34.8%,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工業方面,2019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4%,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服務業方面,2019年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收增速達到12.7%,高於同期規上全國服務業企業總體近3%。截至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634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佔上市公司總體的43.4%,其中,營收規模達到百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51家。


  報告指出,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八大趨勢,具體表現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格局面臨深度調整,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力量;生物產業技術發展日漸成熟,應用轉化加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將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發達國家在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技術裝備領域繼續保持激烈競爭態勢,傳統工業強國將引領智能製造發展;新材料產業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行業壟斷進一步加劇,關鍵新材料控制成為強國競爭焦點,高性能新材料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生產成為全球性趨勢,世界能源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能源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數字等領域加速融合,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新的方向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環保產業布局開始重塑,環保裝備將向成套化、高端化、系列化方向發展,環保產業由終端向源流控制發展;數字創意內容生產和消費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5G、VR、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將賦予數字創意經濟更大活力。


  報告同時對「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及重點作了梳理,指出「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思路要以破解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夯實產業基礎為核心任務,集中優勢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世界級產業鏈集群,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競爭力;著眼前沿領域、顛覆性技術,瞄準產業鏈中高端,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發展。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例,「十四五」時期要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前沿為重點,著力推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及各領域數位化轉型。其中,在發展前沿技術上,要聚焦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核心基礎、高端優勢、融合創新和新興領域等,壯大產業規模,培育面向人工智慧基礎軟硬體的智能產業。 


  轉自:深圳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萬億元 約佔GDP三分之一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三十一萬億元,約佔GDP的三分之一數字中國,邁向美好未來本報記者 李心萍400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3000億元總投資,其中20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已建成運營。這是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年來的碩果。一年來,「數字」翅膀給美好中國帶來許多可能,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智慧社會,一場數字變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蕩。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萬億元 約佔GDP三分之一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三十一萬億元,約佔GDP的三分之一  數字中國,邁向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 李心萍  400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3000億元總投資,其中20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已建成運營。  這是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年來的碩果。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超35.8萬億元 在線教育、網絡直播成經濟新增點
    具體而言,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截至2020年5月底,中國光纖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光纖用戶佔比達到93.1%,位居世界第一。20Mb/s以上寬帶用戶佔比達到98.3%,100Mb/s以上寬帶用戶佔比達到86.1%,千兆寬帶用戶達到225.9萬戶。
  • 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規模將達3.1萬億元
    當前,在線教育行業迅速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更新教育理念、變革教育模式已成大趨勢。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4230億元,用戶規模預計達3.31億人。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直播帶貨……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潛力也加速釋放。
  •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超過GDP的三分之一
    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發展成效不斷顯現,數字中國建設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趨勢更加明顯。  據悉,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於10月12日至14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自2018年落戶福州以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已連續舉辦兩屆,吸引了華為、阿里巴巴等一批國內優質企業和項目落地福州。福州市籤約的159個項目,總投資約1600億元,近八成已成功轉化落地。
  • 數字經濟領跑 「十三五」前四年北京GDP增加1萬億元
    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之下,醫藥製造等行業已在漸次迎來新的產業機遇。預計「十三五」期末北京GDP將超3.6萬億元據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紹,預計「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將超3.6萬億元,人均GDP達2.4萬美元左右,較2015年提高0.6萬美元,保持全國領先。「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 網信辦報告: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印發《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快速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7.7%。
  • 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 比2018年增長3.4%
    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 比2018年增長3.4% 來源:人民日報 • 2020-01-15 15:23:13
  • 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規模達3.25萬億元
    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規模穩步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25萬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3.2%。這意味著,2020年,境外機構淨增持銀行間債券規模超過1萬億元。
  • 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數字經濟已是大勢所趨
    餐飲業收入首破4萬億近幾年來,餐飲行業一直以來都保持著突飛猛進的發展狀態,餐飲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成為國內消費市場的重要力量。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餐飲收入突破4萬億元,達到了42176億元,同比增長9.5%。
  •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朱玉:去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5.8萬億元,對GDP...
    今年疫情以來,數位化轉型、數位化運營、數字經濟等概念成為熱詞。毋庸置疑,疫情加速了中國的數位化進程。10月8日,記者參加了由固安縣人民政府、京津冀(固安)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新商貿新引擎」固安秋季招商會暨永定城數字新商貿戰略發布會。
  • 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數字江蘇」如何打牢「數據基座」
    日前在南京舉辦的2020年江蘇數字經濟高峰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不約而同地將發言核心留給了大數據。數據作為比肩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的「第五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玩轉」數字經濟,大數據是「基本盤」。必須更加重視數據的價值,全面激活數據應用,成為各界共識。
  • 社科院: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32.67萬億元;我國成功發射...
    (來源:網易科技)06社科院: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32.67萬億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2日在京發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測算與「十四五」展望研究報告》。《報告》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能夠達到326724億元,數字經濟整體名義年均增長11.3%,其中「數字產業化」部分年均增長10.3%,「產業數位化」部分年均增長12.3%。
  • 一天大事:中國2019年外貿同比增長3.4% 破31萬億元
    【我國2019年外貿同比增長3.4% 破31萬億元】財聯社1月14日訊,海關總署14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3.4%,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情況下,實現量的穩定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 2018年廣東GDP達9.73萬億元 增長6.8%
    2018年廣東GDP達9.73萬億元 增長6.8% 2019-01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稱,2018年廣東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9.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8%。  據介紹,去年廣東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21萬億元,可比增長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8萬億元,增長8.5%。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7000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7%。進出口總額達7.16萬億元,增長5.1%。
  • 數字經濟建設邁上新臺階!2019年增加值達35.8萬億 對GDP增長貢獻率...
    9月17日,國新辦就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受疫情影響,原計劃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未能如期舉行。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在發布會上介紹,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在今年10月12日到14日在福州召開。本次峰會將順應疫情防控和數字展會發展趨勢,設立「雲上峰會」平臺,線上線下同步展現峰會盛況。
  • 北京經濟亮出高精尖底色,2019年GDP達3.5萬億元
    市發改委昨天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不僅地區生產總值在2019年達到3.5萬億元,而且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於北京而言,這5年,正是改革激發新動能的5年。「過去5年,北京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京樣板。」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正是改革讓北京的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從「十三五」時期已有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萬億元,經濟總量實現新突破。
  • 北京:預計「十三五」期末地區GDP將超3.6萬億元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恩全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五年,「十三五」時期北京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2016年-2019年年均增長6.6%,從2015年的2.5萬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3.5萬億元、增加了1萬億元。
  • 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在達到2.4萬億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在達到2.4萬億元,且歷年均成穩定增長的發展趨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接近3萬元,健身APP用戶規模也超過7000萬人。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9年Q1中國健身APP行業公開數據的收集整理,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中國健身APP行業的發展趨勢。
  • 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預測——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 周瑋生說,在2015年,美國工程院發布了《美國創造:擁抱製造、技術和工作的未來》,提出了主攻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產生的「數字經濟」新策略。美國是現在數字經濟的第一大國,而中國位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