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21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在深圳正式發布。報告特別提到,2019年全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佔GDP的34.8%,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工業方面,2019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4%,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服務業方面,2019年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收增速達到12.7%,高於同期規上全國服務業企業總體近3%。截至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634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佔上市公司總體的43.4%,其中,營收規模達到百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51家。
報告指出,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八大趨勢,具體表現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格局面臨深度調整,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力量;生物產業技術發展日漸成熟,應用轉化加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將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發達國家在高端裝備製造和高技術裝備領域繼續保持激烈競爭態勢,傳統工業強國將引領智能製造發展;新材料產業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行業壟斷進一步加劇,關鍵新材料控制成為強國競爭焦點,高性能新材料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生產成為全球性趨勢,世界能源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能源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數字等領域加速融合,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新的方向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環保產業布局開始重塑,環保裝備將向成套化、高端化、系列化方向發展,環保產業由終端向源流控制發展;數字創意內容生產和消費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5G、VR、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將賦予數字創意經濟更大活力。
報告同時對「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及重點作了梳理,指出「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思路要以破解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夯實產業基礎為核心任務,集中優勢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世界級產業鏈集群,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競爭力;著眼前沿領域、顛覆性技術,瞄準產業鏈中高端,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發展。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例,「十四五」時期要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前沿為重點,著力推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及各領域數位化轉型。其中,在發展前沿技術上,要聚焦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領域核心基礎、高端優勢、融合創新和新興領域等,壯大產業規模,培育面向人工智慧基礎軟硬體的智能產業。
轉自:深圳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