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林敬)「孩子的父母目前都住在賓館裡,不敢回家,因為家裡都是孩子的影子」,距離武漢市14歲中學生夜跑猝死事件後一周,10月19日,知情人士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14歲中學生跑步猝死
10月12日晚,武漢一名14歲中學生夜跑時突然倒地。事發學校監控視頻顯示,學生倒地13分鐘後,附近社區醫院醫生趕到學校操場進行心肺按壓急救;25分鐘後,120救護車將學生送往醫院,當晚搶救無效死亡。門診病歷顯示:初步診斷死因為心源性或腦源性猝死。
家屬否認有特殊病史,並質疑學生就讀的國際學校在安全意識和管理機制上存在疏漏。第一,校醫第一時間沒有對死者採取急救措施,錯過了心肺復甦的『黃金四分鐘;第二,趕來急救的校醫並沒有獲得從業資格證;第三,學校沒有配備AED急救設備。
「孩子的家屬一直不敢去學校,也勸阻親友去學校,因為孩子生前對學校是很喜愛的,孩子已經去世了,家屬找學校理論可能會給孩子丟臉」,知情人士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還是希望學校能夠儘快做好學生的安全保健工作。」
據該知情人士透露,孩子就讀的是一所國際學校,學費一學期要六萬元,平時在學校寄宿,周末回家。而之所以選擇這樣一所私立學校,是看中學校的設施環境和辦學理念。她們不能接受的是,「這樣一所宣傳中理念先進與國際接軌的學校,為什麼校醫和老師沒有進行過基本的急救知識培訓?」
運動猝死主要有三種原因
對於「猝死」而言,無論是心源性還是非心源性原因所致,發生前都會出現心臟驟停,如果能在黃金搶救時間內快速建立人工循環與呼吸進行心肺復甦,的確能使一部分人「起死回生」。
「需要注意的是,心臟驟停黃金搶救時間僅為4~6分鐘,這個時候最簡單的心肺復甦搶救方法是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但目前疫情期間,這種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不宜使用,可採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術方法進行復甦,起到人工循環和呼吸並舉的作用。解放軍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王立祥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目前孩子猝死的病因尚不明確,但一般來說運動中猝死主要有三種原因:
一是有原發性心臟疾患,在跑步的時候,能量消耗增加,心率加快,所以會觸發疾病;
第二是有繼發性心臟病,可能他並沒有心臟病,但是一些其他的疾病也會在運動過程中導致心臟不舒服,比如說,當我們感冒時,有點發燒,但是症狀不太明顯,或者是比較疲憊時,去跑步就有可能因為病毒累積到心肌,發生心律失常,導致心臟驟停。因此,感冒發燒後一定要休息,加強營養,避免勞累,更不能做劇烈運動。
第三,誘發性疾患,這個主要是指精神因素,喜、怒、哀、思、悲、恐、驚等精神因素也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與迷走神經抑制導致心臟聚停。
「總體來說,運動導致心臟驟停突發猝死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最近這段時間,吃、喝沒太注意,身體處於低鉀的狀態,運動時又沒有很好的補充也會導致心律失常,出現心臟驟停的情況」,王立祥教授提醒。
編輯:孫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