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香港《基本法》教育應該專業化

2020-12-27 環球網

今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30周年,根據香港善德基金會發布有關學校《基本法》教育的調查指出,三至四成幼兒園、中小學課堂沒有教授《基本法》;近兩成半校長或教師認為,教育局為教師提供的《基本法》教育專業發展課程不足,並建議教師要通過相關考核,才可入職或晉升。

以往香港《基本法》教育長期採用不定期展覽,嘉賓講座,組織《基本法》知識競賽等 「嘉年華」式、碎片化宣傳方式。《基本法》教育沒有納入到學校正規教育中去,與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也不發生關係,不需要通過學習研究《基本法》的條文案例來授課。

雖然目前涉港國安法的法律細節尚未出臺,但在特區要推動《基本法》及未來寫入《基本法》附件三的涉港國安法教育,則是沒有什麼異議的共識。畢竟執法是除患於已然,而推廣教育才是防患於未然。一個健康而穩定的社會局面,當然是防患於未然最好。

實際上,過去部分學校未在課堂上教授《基本法》,也未必一定是不想教,而是不懂教、不敢教。法學本身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科,從基礎概念到法學思維,從法律條文到司法案例,不僅有大量有別於日常用語的專業術語,同時又是直接規範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是融合抽象學理和現實規範的學問。什麼行為是分裂國家?怎樣才算是顛覆?與外國機構正常接觸來往和接受外國政治組織幹預的分野在哪裡?常常在新聞中聽到的執法機構、檢控和審判三者,有何不同分工?甚至經常提到的大陸法和普通法,對涉港國安法執法又有什麼影響?諸如此類,涉及非常專業的知識,絕對不可能把這些當成「常識」,然後在學校課堂或公眾教育中望文生義、隨意解讀。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老師少有在大學階段學習法學專業,教授非專業的法律知識,對他們來說有專業上的焦慮,如果出現因望文生義而誤讀的情況,也擔心會不會因此背上法律責任。

因此,筆者對推廣《基本法》教育的期望可以用一個詞來加以概括:專業化。只有專業化的教育,才能真正準確無誤地推廣,才能真正有效地消除不必要的疑慮。

那什麼叫做專業化呢?至少包括兩個方面:法律的專業化和教育的專業化。

過去香港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錯誤理解「常識」的含義,硬是把許多涉及專業科學知識的教學內容,當成無需系統而有條理的學習,更美其名曰常識、通識云云。這不僅使得相關專業知識的學與教變得非常碎片化,而且培養出一種好像無需認真對待、無須系統學習的輕慢態度,最後變成不懂,卻自以為懂。其他學科知識倒也罷了,但如果連法學都這樣,尤其對《基本法》、涉港國安法教育一樣抱持這種態度的話,就連對合法與違法邊界的理解都模糊了,那等於變相製造混亂,更加讓人無所措其手足。一言以蔽之,專業的法學必須專業教授,不能假所謂校本之名義,而行外行之教學。

再看教育專業化。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有效地推動《基本法》教育,除了需要有法學專家予以指導之外,同時需要有教育專家尤其是課程專家參與其中,與法學專家共同合作,把安全法所涉及的專業法學知識、概念和理論等內容,轉化為適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能夠理解掌握的課程內容和教學語言,保持法學之專業但內容深入淺出,這才有利於在學校進行真正適切的《基本法》教育。

因此,特區政府未來應成立專責的教育規劃工作部門,成員包括法律專業人士和教育專業工作者,共同研發課程、教材、教學法和各類教學資源,編制不同學習階段。學生應該掌握和能夠掌握的《憲法》《基本法》的學習素養,既不能在低年級講授過深的內容,也不能在高年級仍流於所謂的趣味問答。在這些課程框架的基礎上,再規劃所應具的教學時數、是否納入現有的八大學習領域和相關的師資培訓等等後續工作。

在《基本法》和涉港國安法教育的基礎上,未來香港還需要將整體國家觀念融入到教師操守與學生意識當中去。過去香港教育更多強調對傳統「文化中國」的敬仰和認同,對當代中國採取迴避態度。即便所謂「中間派」都抱持此理,那些不認同「一國」的人更是不願提,不願做,或者只挑陰暗面,不能從國家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待基本國情。筆者認為,未來香港國家觀念教育的底線是培養學生對當代中國最起碼的尊重。試想,如果教師能夠輕易煽動學生猛烈批判中國,「一國兩制」也很難在青少年心中紮下根。況且,極端「反對派」已經由過去所謂「反共不反華」發展到對傳統中國也持蔑視態度。近年來所謂「蝗蟲論」「支那論」正是衝著我們的民族文化而來的。

香港歷史教育之所以出了問題,很重要一點是把世界史中的中國史部分看作與己無關的冷冰冰知識,教師教學的傳與授是疏離的,缺乏感情教育與培養認同。香港學校組織學生到內地參考考察,很大一部分行程以歷史為主。今後應該增加香港學生對當代國情的認識教育,不僅要參觀博物館,還要參觀大學、工廠、研究所,讓學生了解當代中國人是如何奮鬥的,使他們對中國發展有更多切身認識。

在近年來香港分離主義勢力張牙舞爪的大環境下,教育界面臨比回歸以前更重大的責任,不能再零敲碎打,要更加專業、全面。(作者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前主席)

相關焦點

  • 基本法教育須掌握法律基礎知識/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鄧飛
    圖: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基本法教育,這是理所當然而毫無異議的好事  隨著課程發展議會通過《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在初中實施三年十五個小時的基本法教育,可以說是勢在必行。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基本法教育,這是理所當然而毫無異議的好事,正如即使在殖民地時代,在初中階段也是有專門介紹香港公共事務的經濟及公共事務科,初中階段恰好是進行有關特區公民教育的適合學習階段──比小學階段有更高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又沒有高中學習階段的應試壓力。為了更好落實基本法教育,能更為有效地普及基本法和憲法知識,至少有一個問題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基礎知識培養和爭議性議題教學之間關係。
  • 鄧飛:反對派都用網遊風鼓吹學生上街了,建制派還老式貼海報
    就這些時事,觀察者網採訪了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前會長鄧飛先生。比確定日子更重要的是奏唱國歌時的儀式,不能再松松垮垮了,相關的儀式動作應該也會進行規範。觀察者網:對於《國歌條例》,反對派有什麼反彈嗎?鄧飛:反對派對《國歌條例》的反對,倒沒有像對國安法等其他法律那般厲害。因為在香港,不論是教育界還是社會大眾,本來都認為這是應有之義。
  • 鄧飛:香港通識教育應先學後辯
    曾任港大校長的香港科學院院長徐立之早先曾調查指出,五成半受訪中學花費超過六成課時在「新課程」的4個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數學、通識)上,變相擠壓了科學及科技等選修課的課時,又以通識科為例,課程著重文科,即使內含許多批判性思考,但缺乏實在的科學根據支撐。希望能通過課程改革「鬆綁」,給予學生更大空間選修心儀科目,推動香港理科教育「復興」。發言一出即引起香港社會不少贊同聲音。
  • 專訪|如何培養香港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親自解答
    香港通識教育問題爭論多年,應何去何從? 香港教育局如何向學生推廣《基本法》、《憲法》和國家安全法,增加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教育局對於公開違規老師資料有何看法?
  • 「國家憲法日」活動進入香港校園 校長們冀學生加深對國家認識
    今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向香港各中小學校長發出通函,為12月4日「國家憲法日」舉行推廣活動,鼓勵學校安排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全面認識憲法和基本法,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12月2日,教育局還表示已向學校發布特區政府「國家憲法日」座談會的相關信息,鼓勵大家關心和留意詳情;教育局亦舉辦了「國家憲法日」網上問答比賽,寓教於樂,讓學生通過學校指導及報名參與。
  • 專訪| 如何培養香港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親自解答
    香港通識教育問題爭論多年,應何去何從?香港教育局如何向學生推廣《基本法》、《憲法》和國家安全法,增加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對於公開違規老師資料有何看法?橙新聞「圍爐」時政節目嘉賓主持鄧飛校長邀請了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一同討論這些最受港人關注的教育話題。教育界現時最熱門的話題必定是通識科改革,早在該科目落實成為必修必考的科目前,社會上就有不同的爭論聲音。
  • 宋小莊:憲法是香港基本法「母法」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區的實踐》白皮書強調,「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並表示要「堅決維護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權威」,《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員文章支持白皮書的說法。筆者認為,早就應當這樣說了,現在為時已晚,但遲澄清又比不澄清好。
  • 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香港通識教育被政治化
    香港年輕人的問題責任在香港通識教育課本嗎?通識教育是怎樣一步一步被政治化的?「違法達義」等異端邪說對年輕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香港媒體與教育如何共同影響了年輕人? 25日,CGTN主播劉欣帶著這些問題對話曾多次與黃之鋒辯論的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
  • 香港只行《基本法》,不行《憲法》?
    一些內地法律學者則指出《憲法》是「母法」,而《基本法》只是「子法」,「母法」凌駕於「子法」之上。這些觀點和論述應該是想指出,香港也有遵守、尊重國家《憲法》的義務和責任。《基本法》從屬於國家《憲法》,是一個清楚及簡單的憲制事實。問題在於香港實行的一制,與《憲法》規定的國家的基本制度不一樣,應作怎樣的理解。
  • 梁韋諾:我這一代香港青年如何看《基本法》?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韋諾】 今年是《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正式實施亦接近二十多年。算起來,《基本法》是與我這一代香港青年一同成長。那麼,香港青年怎樣看《基本法》呢? 當然,青年這一個群體,並非擁抱著統一的思想。因此,筆者分享的觀察,並非代表全部青年,希望讀者留意,不要「一竹篙打一船人」。
  • 香港政務司長: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該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建設,實現共贏。他表示,香港應該正確認識到「一國」和「兩制」之間的關係,支持中央政府的治理,鞏固香港的高度自治。「香港應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隨後,張建宗就香港的未來提出展望。
  •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至為重要
    新華社香港12月6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6日發表網誌表示,就香港的憲制秩序和政治體制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刻不容緩。部分人對「一國兩制」的誤解亟待糾正,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宣傳和教育至為重要。
  • 香港基本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不容混淆
    新華網北京1月28日電(記者李凱)針對香港法律界一些人士對香港基本法的片面、模糊、錯誤的認識,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振民教授2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基本法第158條明確規定,基本法的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特區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基本法關於特區自治範圍內的條款自行解釋。
  • 香港基本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
    對話動機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在第五部分中專門強調了要尊重和維護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基本法的修改權和解釋權,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基本法解釋權是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法治的應有之義。
  • 「修例風波衝擊港人職業操守令人憂心」——訪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新華社香港8月24日電(記者劉歡)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23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修例風波已持續兩個多月,對香港社會影響非常巨大。層出不窮的極端暴力事件,破壞香港法治和秩序,衝擊專業人員職業操守,在社會製造仇恨,形勢令人憂心。  鄧飛表示,修例風波對法治和秩序的衝擊無須贅述,其對專業人士職業操守的嚴重毀壞,更須留意。
  • 香港基本法頒布25周年展覽於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展
    (右三),出席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二十五周年展覽。中新社發 張宇 攝   中新網4月4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歷史博物館由今日(4日)起至5月25日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二十五周年展覽」,讓市民透過珍貴展品及圖片,回顧《基本法》的歷史背景、起草和頒布過程,以及成功落實的情況。
  • 香港教聯會副主席評「漢奸試題」:價值教育嚴重缺位
    對此,香港教聯會副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在接受海外網採訪時表示:「整個香港社會都應該對基礎教育作出重新審視和檢討。」鄧飛認為:「如果一人一言堂,我們可以認為這個人有問題,而考評局的回應正是說明,一伙人都認定了這種出題方式。所謂集體『智慧』下產出的題目竟然能夠引起全中國這麼大的反感,我們是不是應該對香港教育更加擔心。」
  • 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
    新華社香港12月16日電 (記者 劉明洋) 香港特區政府16日在政府總部舉行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宣誓儀式,全體12位副局長和14位政治助理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證下,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修例風波衝擊港人職業操守令人憂心
    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8月23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修例風波已持續兩個多月,對香港社會影響非常巨大。層出不窮的極端暴力事件,破壞香港法治和秩序,衝擊專業人員職業操守,在社會製造仇恨,形勢令人憂心。鄧飛表示,修例風波對法治和秩序的衝擊無須贅述,其對專業人士職業操守的嚴重毀壞,更須留意。
  • 他說,香港的「通識教育」不能被有政治激進偏好的人佔據
    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鄧飛說,通識教育已被反對勢力綁架;即使再困難,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工作也應堅持進行。他說,香港的「通識教育」不能被有政治激進偏好的人佔據。近日,香港激進反對勢力屢次實施暴力事件,不少年輕人被煽動「仇警」,甚至有「通識教育」教師在網上公開辱罵和詛咒警察,導致港人擔憂年輕人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