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醫路,如何讀懂腦癱孩子的心理?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姜龍醫生 孫成彥功能神外

臨床中,有的孩子剛出生不久就被發現有腦損傷,有的則在發育過程中運動功能明顯落後於正常兒童時才發現患有腦癱。孩子被確診後,漫漫求醫路便開始了。

打針吃藥、針灸、打肉毒素、神經營養……網絡上治療腦癱的手段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家長越想認識這種疾病,越是理不清思緒,越來越糊塗。面對這些治療方法醫生都可能懵圈,更別說患者家屬。

許多家長抱著「只要有一絲希望,也要給孩子試試」的心態,走南闖北,走訪一家家醫療機構,嘗試各種治療手段,孩子受了不少罪,卻收效甚微。

康復機構主張保守治療,外科醫生建議手術,眾說紛紜,家長難以抉擇。為什麼要康復?又為什麼要手術?沒有明確的答案。

其實,想要獲得好的治療效果,必須得先認識疾病本身,基於足夠了解而做出的選擇才最有利於孩子。

痙攣型腦性癱瘓是什麼?

圖中士兵站的非常齊整,長官讓稍息就稍息,立正就立正,一切規規矩矩。若長官不足以管制士兵,就會有積極分子無視指令出來搞事情。

痙攣型腦癱的發病機制也是這個道理:神經主要是支配肌肉的,大腦中樞受損,對下面的神經抑制不足,下面的神經就自己活躍、敏感起來,引起肌肉收縮,表現為肌張力增高,攣縮畸形……

肌張力和肌力的區別

DIFFERENCE

那麼肌張力和肌力分別是什麼?

二者有何聯繫?

為何會影響肢體運動?

肌張力的作用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可將它理解成維持肌肉的形態。肌力是驅動關節、讓身體活動的力量。肌力可通過鍛鍊獲得強化提升,沒鍛鍊之前能搬兩塊磚,鍛鍊之後能搬十塊磚。

肌張力和肌力是伴隨的,肌張力異常,肌力的訓練必然會受到影響。舉個極端的例子,肌張力很低,肌肉形態都維持不了,人的肢體就很軟,肌肉無法實現主動活動。而肌張力特別高的時候,肌肉僵硬,掰都掰不動,幾乎沒有關節活動,更遑論肌力。

早期,肌張力高表現為肌肉痙攣,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攣縮畸形,繼而造成肢體功能障礙。

痙攣型腦癱導致的肢體功能障礙

如何治療?

中樞神經受損不可逆,需通過FSPR手術把下面一些敏感的神經離斷,從而降低肌張力,已形成的肢體畸形通過矯形手術來改善,好比教官把愛挑事的士兵關禁閉的思路一樣。

不手術,採用牽拉、矯形鞋、支具等手段行不行?採取這些辦法無可厚非,但要注意可能會引起慢性疼痛,持續的疼痛將使患者牴觸治療,甚至產生抑鬱心理。

肌張力降低、畸形矯正了是不是意味著治療就結束了呢?No。

痙攣型腦性癱瘓的患者,軀體為了獲得運動功能,會代償出一套適應病態的異常模式,雖然通過手術降低了肌張力、改善了畸形,但異常的運動模式卻根深蒂固,需要通過康復訓練來重建正常的運動模式。

舉個例子,看一個視頻

視頻中的小朋友下肢肌力差,勉強能行走,髖關節、膝關節靈活性差,伴有膝過伸,攣縮畸形明顯。

那麼,他可以直接做FSPR手術嗎?

由於孩子只是勉強能走的程度,基礎略薄弱,未完全達到做腰部手術的標準,因此不主張先做FSPR手術。由於孩子有一定的力量基礎,但畸形過於嚴重,我們先通過矯形手術,使其身體結構恢復正常,接著通過康復訓練增加肌力,重建部分運動功能,等力量和平衡都練好了,再行腰部手術降低肌張力。

小朋友肌力肌張力手術後對比鮮明,而這還只是整個系統治療中的一部分,相信系統治療結束後,他的運動功能會更好的改善。

為了幫家長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這裡附上一首治癒小詩,來自曾經治療過的一位腦癱兒童:

我是一隻鳥

作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人們總說鳥兒熱愛飛行,

熱愛他所飛翔的每一片天空

盡情享受飛的樂趣、飛的自由

也有些鳥飛的不如意、飛的不快樂

當這些鳥飛上藍天

留在天空的

不是宛若雄鷹般的飛行姿態

只有一些歪歪扭扭的飛行軌跡

這些不會飛的鳥兒

嘗遍鳥情冷漠

嘗遍同類的冷眼

嘗遍同類的嘲笑

我便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我深知他們的不容易

因為我也是一隻折翅久不飛的鳥

我對飛的感覺渴望已久

於是,我懷著對飛的嚮往和執著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來到上海

盼望這裡是我重塑鳥生的地方

這座城市便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漫長的等待

終會讓重展羽翼的我

飛翔在藍天

經歷無數疼痛折磨

讓我像蒼鷹一樣飛翔

如果有一天

你偶然看見一隻鳥

那便是我

在蔚藍的天空

勇敢的振翅飛翔!

這首詩裡,有無奈,有苦楚,還有辛酸……孩子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美好未來的企盼。

這首詩最發人深省的地方是,腦癱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應該引起廣泛關注。

如何關注腦癱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不僅有利於治療,還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這就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

患有腦癱誰都不願意,但家長要先面對事實,只有接受事實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去應對和解決問題。生活中,家長雖不能以正常人的運動標準來規範孩子,但在教育上,應把他當成正常孩子養育。

不過分保護。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腿腳不便,哪怕一件極其簡單的事也不敢讓孩子去探索和嘗試,其實大可不必,只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由易到難多參與一些勞動、活動,這對孩子是有益處的。

拒絕貼標籤。腦癱孩子常被貼上:不如正常人、無法超越正常人、沒有未來等標籤,作為家長,應學會認識和接納孩子,善於發現他的閃光點。

目標要客觀。術後康復過程中,給孩子定目標要符合客觀實際,和自身做比較,今天比昨天強就是進步,值得肯定和鼓勵。

要有耐心。漫長的康復過程容易讓家長產生焦慮,但不可喪失耐心,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同時,適當的給孩子一些壓力,既能保持動力,又不會造成負擔,對自己、對孩子都有利。

……

希望所有的腦癱患兒都能安然跨過這道坎,涅盤重生,像蒼鷹一樣自由翱翔,快樂陽光。

END

原標題:《「每周壹案」漫漫求醫路,如何讀懂腦癱孩子的心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鏡頭記錄腦癱患兒「蝸牛寶寶」部分孩子因病被父母拋棄
    這些正常孩子一兩歲就可以掌握的事情,蝸牛寶寶們可能需要3年、五年、十年、甚至一生。他們要花費比常人多上數倍的時間來掌握這些普通人很快就學會的本能。蝸牛寶寶,是這些腦癱孩子的稱謂。安寶,男,出生於2003年8月28日,河南省南陽市英莊鎮人。劉安寶出生時因為早產,一直在醫院溫箱中度過,沒有享受父母溫暖的懷抱。
  • 漫漫求醫路,不知何去何從
    時光飛逝,恍然間,我已經結婚十多年了,在這求醫路上也有好幾年了,這幾年的酸甜苦辣沒人能知道,只有自己默默承擔,從一開始的信心滿滿到現在的迷茫,真是不知何去何從。當從看病的第一天起,我沒覺得自己得了什麼大病,稍加治療肯定沒問題,我錯估這病的可怕,就是不死的「癌症」,只是對病不了解而已。
  • 嬰兒足尖著地是腦癱的表現嗎?如何看出寶寶是腦癱呢?
    有很多家長因為寶寶有足尖著地的表現, 擔心寶寶有腦癱的可能,為此到處求醫,有的接受了藥物、治療儀器等很多治療,使孩子遭受痛苦。1、如何區分足尖著地是正常現象還是腦癱引起呢?2、什麼情況懷疑腦癱呢?腦癱發生於有腦損傷的孩子,正常兒和大部分早產兒沒有腦損傷,一般不會發生腦癱,所以不必因足尖著地而緊張,可以自己測查足背屈角。如果是32周以下出生的小早產兒或有其他有腦損傷的嬰兒懷疑有足尖著地的表現時,要慎重,應找小兒醫生神經科檢查。
  • 高齡產婦拼命生子,一次意外發現孩子是腦癱,腦癱家庭的痛苦誰懂
    ,自己的兒子卻不會,想盡了各種辦法,一轉眼孩子三歲了,和別的小朋友追趕,摔倒在地碰到了頭,去了醫院,竟檢查出兒子是腦癱,如果沒有這次意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現。全家人都傻眼了,只能四處求醫,讓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看著孩子做康復時,哭的撕心裂肺,
  • 孩子被診斷了,家長應該如何做好心理調試
    家長得知診斷結果之後,第一步,不是帶著孩子尋找幫助,而是先克服內心的焦慮。如果說,你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是「欣然接納」,那便是慌言。在漫長的求醫問藥,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如果說有痛苦有抱怨,也是正常。「無奈接受」是父母內心強大的第一步。
  • 因病致貧,C肝村民的漫漫求醫路
    如何抗擊C肝? 2019年4月,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浮邱山鄉大水洞村,浮邱山尖時隱時現,稻田翠色襲人。這個美麗的村莊受C肝疫情困擾多年。 漫漫求醫路 拎著鞋盒大小的紅色泡沫箱,用膠帶把蓋子封住,周嶽希獨自出發了——坐上縣城跑村裡的中巴,再轉乘的士到益陽站,晚上8點登上火車,硬臥一夜顛簸。清晨七八點,終於抵達廣州。
  • 父帶患病母親求醫 13歲姐姐挑重擔照顧4歲腦癱妹妹
    原標題:父帶患病母親求醫 13歲姐姐挑重擔照顧4歲腦癱妹妹   父帶患病母親求醫 13歲姐姐挑重擔照顧4歲腦癱妹妹   核心提示 當父親帶著母親四處求醫時,她就這樣獨自承擔起照顧腦癱妹妹的重任。   唱歌哄小妹妹 喉嚨唱得都啞了   近日,在永春縣蓬壺鎮孔裡村村民顏木清家裡,妻子蘇銀樹坐在門外,一隻手綁著繃帶。醫生給顏木清打了電話,催他帶妻子去透析。4歲的小鈴躺在臥室裡,緊皺眉頭,哭個不停。姐姐小娜端著一碗涼開水,用湯匙舀給妹妹喝。
  • 王芳:「天使媽媽」讓6000多腦癱兒童分享陽光
    為了女兒,王芳踏上了漫漫求醫路,並最終促使她創辦了腦癱兒童康復教育中心「安琪之家」。她有這樣的信念:把慈善變成一種習慣。她用對女兒的愛,用她的真情將「愛」詮釋得愈加厚重和廣闊高遠。14年來,她幫扶了約6000多名腦癱患兒,她相信愛心將會繼續帶動全社會傳遞真善美。2016年8月,王芳榮登「中國好人榜」。
  • 踏上漫漫修行路,但願擇善固執之
    前天,我在微信群裡突然看到玄渙老師(易學老師)給一位祈求孩子茁壯成長的營友(孩子嚴重發育遲緩,三歲多不會走路,不會說話)點評時的一段話,我被深深觸動了。」世界上福報最大的一類人,就包含腦癱、智障等孩子。因為來人間渡劫。「---大禪師語。「為了不破壞天性,會讓他們有這種情況,不懂世故,保存最真的本性。這是真的,並不是人們眼裡認為的是惡果。
  • 讀《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心理》,讀懂孩子心理,解決育兒難題
    《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心理》裡作者提到:每個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在想方設法的訓練孩子,可訓練來訓練去,到頭來訓成「神童」的還是沒幾個。本書精選了90個最有代表性的家庭教育故事,結合幼兒家庭教育中的心理熱點,從幼兒的成長心理、跟家人的溝通心理、才智心理發展、人際心理發展、心理偏差分析、入園的幼兒心理探究等六個方面剖析家長在幼兒家教過程中的心靈困惑。
  • 「活動簡訊」讀懂繪本,讀懂孩子 11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活動簡訊】讀懂繪本,讀懂孩子 11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珠海市圖書館 珠海市圖書館微信號 zhslib 功能介紹 珠海市圖書館位於新香洲迎賓北路,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
  • 讀懂孩子的心理,才是真正的關愛
    那麼,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呢?推薦閱讀《童年之謎》,讓你進入孩子們的童年內心世界;讓你讀懂孩子們在各個時期的行動與語言。教你如何根據孩子的心理思維而進行兒時教育,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童年之謎》是以色列心理學家羅尼.索蘭五十多年從事心理學治療的經驗之作。
  • 如何讀懂孩子的心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下午北三醫院生殖中心工會請著名心理諮詢專家韓三奇老師來給我們講了一節《讀懂孩子的心》的課,韓老師是心理諮詢師評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第一批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的心理諮詢師。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認證心理諮詢師,並長期兼任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中央財經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等首都多所著名高校臨床心理諮詢專家,深受學子歡迎。
  • 小孩子輕微腦癱該如何治療
    核心提示:小孩子輕微腦癱該如何治療?腦癱越早治療越好,治療以康復為主,早期康復效果不錯,但是腦癱是不能治好的。永遠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建議去正規的腦癱專科醫院去看病,先確定是不是腦癱,現在很多醫院把其他原因造成的運動發育落後也診斷成腦癱,那樣的話如果只進行康復治療會耽誤孩子的病情,應該針對原發病治療。
  • 搖頭爺爺治腦癱?不注意這些表現難怪孩子是腦癱!
    近日,一則網上流傳的關於「搖頭爺爺治腦癱」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視頻中的醫生以康復治療的名義對一名5歲腦部發育遲緩的男童瘋狂搖頭。我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粗暴的一幕,全身不寒而慄。「如何及時發現寶寶是否腦癱?怎麼治療?」一系列關於腦癱的問題縈繞腦海。今天在此寫下媽媽們想知道的腦癱問題,望我們做家長的多了解一點醫學常識,避免孩子們無辜受苦。
  • 如何看出寶寶患有腦癱呢?不要讓腦癱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有極少數的嬰兒在剛生出來的時候,會發現腦癱的,造成嬰兒腦癱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有可能是因為胎兒在孕婦肚子中的時候,已經出現了缺氧的現象,還有可能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的現象,都有可能讓嬰兒出現腦癱。那麼,怎樣看出嬰兒腦癱呢?
  • 如何看出寶寶患有腦癱呢?不要讓腦癱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有極少數的嬰兒在剛生出來的時候,會發現腦癱的,造成嬰兒腦癱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有可能是因為胎兒在孕婦肚子中的時候,已經出現了缺氧的現象,還有可能因為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的現象,都有可能讓嬰兒出現腦癱。那麼,怎樣看出嬰兒腦癱呢?
  • 孩子這麼聰明,醫生竟然說是腦癱,還讓在骨科治?
    可是,晗晗走不了路,也沒有上過一天學。晗晗媽媽跟我說,晗晗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只要聽到有人談論她的病情都會生很久的悶氣,她不喜歡別人覺得她和同齡的多數孩子不一樣,完全拒絕上特殊學校。而送去普通的學校,媽媽一方面考慮晗晗在學校生活無法自理,同時也擔心她在學校會被壞孩子欺負。我告訴晗晗媽媽說晗晗是腦癱的時候她有些吃驚。
  • 孩子腦癱能治好嗎?
    任憑自己3個多月的寶寶,如何拍水、掙扎,媽媽就是不去看一眼,直到他沒有動靜,她說「不想讓兒子長大受苦。」這位媽媽是一個家庭主婦,生二胎寶寶的時候,她40歲,大女兒14歲,正在讀中學。在小寶寶出生一個月左右後,媽媽在撫養過程中發現,寶寶容易受到驚嚇,存在眼神斜視,拇指內扣等情況,她很懷疑寶寶可能存在智力障礙問題,是「腦癱」。
  • 長路漫漫,支教永伴
    這次的支教生活無疑不是一個雙向性的收穫,於我而言,這次支教生活是對我教師專業的一個實踐,在這次事件中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很多理論層面的內容,例如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出現緊急事件應該怎麼處理等等,無疑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