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記錄腦癱患兒「蝸牛寶寶」部分孩子因病被父母拋棄

2020-12-22 浮圖世間

一步,兩步…小寶貝們學會爬行;咿咿,呀呀…小寶貝們學會說話。這些正常孩子一兩歲就可以掌握的事情,蝸牛寶寶們可能需要3年、五年、十年、甚至一生。他們要花費比常人多上數倍的時間來掌握這些普通人很快就學會的本能。蝸牛寶寶,是這些腦癱孩子的稱謂。

安寶,男,出生於2003年8月28日,河南省南陽市英莊鎮人。劉安寶出生時因為早產,一直在醫院溫箱中度過,沒有享受父母溫暖的懷抱。9天大的時候,醫生檢查出孩子患有腦癱,這個消息讓一家人完全不能接受,終日以淚洗面。隨著他的一日日長大,症狀也在逐漸加重。照顧腦癱孩子的艱辛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在劉安寶兩歲大的時候,父母狠心將他拋棄了。

孤兒院,是多少無家可歸的孩子的歸宿。可是,有父母有家人,要多狠心才能對孩子不管不顧?孩子的奶奶又心疼又無奈,偷偷去孤兒院把劉安寶接了回來。這一接,劉安寶便住在了奶奶家,自此與親生父母再無瓜葛。十三年來,劉安寶一直由奶奶照顧,奶奶陪他到醫院做康復,給他按摩,給他針灸,全身心的對待他。

腦癱的康復治療是一個漫長的路程,就是年輕的父母也會逐漸被拖垮,可是六十高齡的奶奶一直在堅持著。那是她的孫子,儘管有病,也是她心尖上的一塊肉啊,再苦再難她也要陪著他長大。可是,爺爺奶奶都已60有餘,即便身體硬朗,也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奶奶每次說起這個就老淚縱橫,以後若她不在了,可憐的孩子要由誰來照顧。爺爺奶奶不僅照顧劉安寶,還有一個「大孩子」要照顧。劉安寶30歲的叔叔患有精神分裂症,爺爺照看叔叔,奶奶照看安寶,每一天都在機械的重複著。60歲的爺爺外出做泥工,每天掙100元錢,這是全家四口人所有的經濟來源,他們老兩口盡心盡力的照看著這個家,可未來,該如何是好?

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天使來到人間。2013年,王邦鑫帶著全家人的期盼來到了這個世界。家人都希望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一帆風順,倖幸福福。但是三年來每日看著孩子日漸憔悴的面容,孩子父母的心裡就會一陣陣地疼,多年前這個小生命誕生的時候,那份欣喜與快樂現在仍然可以體會。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健康、幸福、快樂地生活。但是現在的孩子每日被病痛折磨,讓父母心中所有的期盼都無法實現。三年來不間斷的治療仍沒有讓孩子擺脫病魔的糾纏,三年來每一次的求醫問藥讓一家人對孩子的病情慢慢的感覺到絕望。孩子至今不能獨自站立。

王邦鑫今年已經快4歲了,但是因為下肢運動障礙,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長的視線。孩子出生的時候是早產,當時在南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住院治療半月,之後情況穩定了點,但是滿月後回到醫院院複查的時候,CT結果顯示腦白質軟化。無奈中孩子開始了漫長的求醫路。在南陽市中心醫孩子接受神經節苷脂,複方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及高壓氧治療4個療程,但是效果欠佳。孩子8個月的時候仍然不會坐,四肢肌張力高,王邦鑫的爸爸媽媽再次帶著孩子就診於南陽市中心醫院,接受按摩、針灸、功能訓練及高壓氧治療3個療程,但孩子情況仍然沒有好轉。之後王邦鑫就輾轉於全國各地的腦癱康復中心,孩子目前仍然坐不穩不能站立。

王邦鑫家住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柳泉鋪鄉大莊寺村2組,家有七口人。他有一對6歲的雙胞胎哥哥,還有60多歲的爺奶,由於家中老人孩子太多王邦鑫的母親只能留在家裡照顧孩子老人,目前全家主要收入就靠王邦鑫的爸爸外出打工。爸爸以一個人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還要帶著王邦鑫去治療。全家人本就生活拮据,很艱難維持著孩子的漫漫求醫路。

胡芷睿,男,出生於2015年1月16日,家住河南省唐河縣慄鵬村。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突然開始拉肚子不止,在鄭州兒童醫院被確診為腦性癱瘓。

胡芷睿由於發育不良、體質較差,常年患病,僅2016年就住院治療五次,每次都是因為感冒引起的。

胡芷睿家中五口人,他還有兩個姐姐,一個上大學一個還在上小學。由於胡芷睿的病情需要人長期照看,孩子媽媽無法外出打工,全家就靠孩子父親當建築工人的每月三四千的收入生計維持。

張陽豪,今年12歲。剛來到醫院時走路還不能離開雙拐,經過一個多月的針灸、電療和康復,陽豪已經可以丟掉雙拐走路,自己上廁所啦!

但是現在他站得還不平穩,只能用前半腳掌走路。有時走路險要摔倒,堅強的陽豪就雙手撐地,自己站起來繼續走。

「蝸牛寶寶」們一直努力地,就是能夠去觸摸到陽光。如果能夠持續進行康復治療,他們很有可能做到生活自理。腦癱不意味著智力有問題,給他們一張白紙,或許他們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色彩。來幫助蝸牛寶寶開啟他們的陽光旅行吧,這一次的旅行,有你有我。

相關焦點

  • 廣州小兒腦癱醫學研究院:腦癱患兒和正常孩子的區別?什麼原因導致...
    我們希望自己的寶寶出生之後一直是正常健康的寶寶,但是,有很多嬰兒都會有腦癱的情況出現。那麼,腦癱兒和正常兒有什麼區別呢?腦癱的原因是什麼?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85%腦癱患兒或同時患有癲癇!寶寶凸顯4個行為異常,警惕腦癱前兆
    腦癱是指寶寶出生之前、出生的過程中或者是出生後一個月內,各種各樣的致病因素導致的、不是進行性的以及永久性的腦損傷症候群。它是中樞神經性的運動及姿勢不正常為主要症狀,並且經常伴有精神發育的遲滯、語言及視覺、行為和感知出現異常等等的障礙。小兒時期最為常見的中樞神經傷殘就是腦癱,腦癱患者也是兒科康復中的主要對象。
  • 寶寶輕度腦癱有哪些表現?哪些康復訓練能夠幫助患兒康復
    腦癱,是一種聳人聽聞的疾病,在嬰兒身上發病率最高。腦癱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是很大的。基於此,我們有必要了解腦癱的一些症狀表現,以儘快的發現和治療。寶寶輕度腦癱有哪些表現?1、先天性雙側痙攣性癱瘓。如病兒的雙下肢用力伸直而內收,經常左右交叉;多數病兒幾歲後逐漸學會走路,雙足尖伸直,走路時雙足尖著地,因雙下肢內收,所以行走時呈剪刀步態。有些病情較輕的患兒,以後可能自己學會行走,但左右搖擺,以髖部帶動下肢邁步;病情嚴重的病兒,可能始終不能學會走路。病兒上肢多沒有異常,個別病兒只在做精細動作時不夠靈活,這些病兒的智力也基本正常。
  • 詳解腦癱患兒能活多久
    核心提示:腦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患上腦癱會時時刻刻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患者們很想了解腦癱的常識,那麼腦癱病人一般可以活多久呢?想必這是大家都十分關心和在意的問題,接下來大家就來聽聽我們的介紹吧!
  • 【名醫福利】腦癱患兒可接近或達到同齡兒童的狀態?關鍵是出生後6...
    幾天後,又有媒體報導,合肥12歲腦癱女孩小區內身亡,兇手疑為親生父親。被至親殺死,看似殘忍和令人費解的背後,累積著腦癱孩子及其家庭巨大的生存壓力。「我們不奢望他們將來有所成就。」絕大多數腦癱患兒家長表示,「我們所關心如何讓孩子能夠生活自理,進入學校正常學習,將來能走入社會。」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腦癱兒患病率在3‰~4‰之間。
  • 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
    核心提示:1個月寶寶怎麼排除腦癱?首先,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不存在以下高危因素,如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低血糖等。其次,沒有以下臨床表現。如哺乳困難、異常哭鬧或異常安靜、好打挺或易角弓反張,在受到聲音驚嚇和體位轉換時,雙上肢呈擁抱狀異常強烈,均屬於腦癱的高危表現。如有以上表現,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評估,必要時給予早期的幹預和康復治療。
  • 安徽腦癱少年高考理科623分,超一本線108
    可想而知他的父母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才能讓一個腦癱孩子從咿呀學語到參加高考,還考出了這麼好的成績,無法想像! 我們都知道,腦癱是一種由多種原因所引發的中樞性運動障礙性疾病。許多孩子在患上了此病之後,會出現抽搐現象,而且行為和性格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大多都難以生活自理。
  • 寶寶得了腦癱早期會有哪些表現?最早多大可以發現?
    寶寶得了腦癱早期會有哪些表現?最早多大可以發現?根據調查,我國腦癱發病率0.18%~0.4%,大多數的患兒就是因為沒有在早期發現,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當然,現在隨著腦癱科普知識的宣傳,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關注這個疾病。
  • ...70度是腦癱嗎|足背屈角|肌肉痙攣|腦癱兒|屈角|腦癱|寶寶|神經|...
    患者諮詢,「我幫扶著寶寶站立時,寶寶站立不穩,足背屈角有問題,後來到網上查了下,對於寶寶的這種現象,好多說法都說寶寶的這種症狀是腦癱兒,於是我就帶著孩子到當地醫院做了評估檢查,這個過程裡,醫生扶著寶寶的腿伸直,讓寶寶的足背屈向小腿,並且用手掌壓住寶寶的足底,足背和小腿前側形成的角度就是所說的足背屈角,而我的寶寶足背屈角大於70度,並且呈90
  • 腦癱寶寶就是「傻子」?準媽媽科學預防可降低發生概率
    準媽媽科學預防可降低發生概率 作者:馬強)   至6月6日,時報記者發稿時,濟南「棄嬰島」已陸續接收了41個孩子,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腦部發育有問題,多為腦癱患者。為什麼這些父母要將腦癱寶寶放到這裡?
  • 寶寶出現這些怪異症狀,小心是腦癱作怪!
    點擊查看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從懷孕到出生,孩子的健康問題就一直受到父母的特別關注。近幾年,小兒腦癱患病率一直在攀升,它的出現總是讓很多家庭陷入困境,不僅是孩子要遭受無盡的傷害,家長也要承受長久的痛苦和生活壓力。
  • 寶寶腦癱, 多大才會知道?
    眾所周知,養育一個健康的寶寶是一個家庭的未來與希望。腦癱寶寶,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就是一個災難,對於整個家庭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這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的幸福,也會影響到父母與孩子的一生。但是,腦癱也是分輕重的,並且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以後跟正常寶寶一樣,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因此不要輕易放棄希望。
  • 54萬資助廣州福利院腦癱患兒
    大洋網訊 今日,記者獲悉,在「廣州市社會福利院、東莞市社會福利院益蕊小海豚CP(腦癱)康復中心」的啟動儀式上,廣州好百年慈善基金會再捐數十萬元作為腦癱患兒的康復費用。據現場了解,目前福利院內被遺棄的腦癱患兒佔比較大,大部分是被父母遺棄的孤兒。「由於腦癱患兒的康復周期較長,花費較大,很多家庭不堪重負被迫遺棄患兒。這部分腦癱患兒很需要社會機構及愛心人士的關心和幫助。」社會福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種情況下,好百年基金會向益蕊慈善基金連捐三年善款共54萬元,在廣州社會福利院設立「腦癱康復中心」,為被遺棄的腦癱患兒進行免費的康復治療。
  • 早產兒腦癱表現 怎樣護理腦癱
    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由於父母的一些遺傳或者是不良的習慣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等方面的問題,那麼對於早產兒腦癱表現是什麼呢?怎樣護理腦癱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早產兒腦癱表現1.身體發軟或發硬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腦癱或肌肉系統疾病會有身體發軟、自發運動減少或身體發硬的表現,這些表現如果在寶寶出生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出現,並且持續4個月以上,那麼媽媽們就要馬上帶寶寶到醫院做系統的檢查了。
  • 北京專業治療小兒腦癱
    核心提示:腦癱這種病的早期症狀表現的並不適合明顯,如果不仔細注意是無法發現的,腦癱發現早治療,孩子患上小兒腦癱疾病,病因是多發性的,很多因素都會造成孩子患上小兒腦癱疾病,小兒腦癱會給一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孩子的健康與否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那麼,寶寶輕微腦癱能治療嗎?下面請北京天使兒童醫院的專家來介紹一下。
  • 情注「慢天使」—天津津南博能康復醫療中心救助貧困腦癱患兒側記
    10月31日晚6點18分,來自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首批腦癱患兒順利抵津。從車站到天津津南博能康復醫療中心,已是晚上8點,身著棉衣、守候在中心門口的康復師們第一時間為孩子們問診體檢,帶領家長入駐房間。「孩子病了幾年了,治療一直沒有起色,沒想到還能有機會來天津接受免費治療。」
  • 三個月左右的寶寶有哪些異常的表現可能是腦癱?
    三個月左右的嬰兒如果有腦癱的現象很有可能影響以後的智力發育、身體體徵的發育。比如語言障礙、體重或者身體協調能力的不和諧等。所以,家長是能從這些特徵來判斷寶寶是否腦癱的。那麼,三個月寶寶腦癱症狀有哪些呢?
  • 別將腦癱當缺鈣
    □何世楨     很多家長一聽說孩子「腦癱」,就會擔心失望,錯誤地認為孩子完了,將來不是傻子也是低能兒。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小兒腦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馬丙祥介紹,缺氧、早產、窒息等原因都可誘發小兒腦癱。其實,通過系統科學的治療,大部分孩子可恢復正常。
  • 搖頭爺爺治腦癱?不注意這些表現難怪孩子是腦癱!
    近日,一則網上流傳的關於「搖頭爺爺治腦癱」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視頻中的醫生以康復治療的名義對一名5歲腦部發育遲緩的男童瘋狂搖頭。我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粗暴的一幕,全身不寒而慄。「如何及時發現寶寶是否腦癱?怎麼治療?」一系列關於腦癱的問題縈繞腦海。今天在此寫下媽媽們想知道的腦癱問題,望我們做家長的多了解一點醫學常識,避免孩子們無辜受苦。
  • 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
    在孩子出生後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父母也想做好父母的角色,給予孩子更多保護關愛,所以在孩子表現一丁點不正常的時候,可能就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了?而且有的家長還因為謹慎的性格,總往最壞的方向考慮。腦癱是種由大腦損傷引起的一種以運動、姿勢障礙為主的症候群,常會引起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身體發硬或發軟)、頭圍異常、固定姿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