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記者來到民勤縣青土湖。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在和煦春風的吹拂下吐綠生芽,清澈的湖水一灣連著一灣,引來成群的水鳥嬉戲,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青土湖,這個乾涸了半個多世紀的沙漠湖泊,連續6年重現「芳容」,水域面積達到22.36平方公裡,見證了民勤生態治理的巨大成就。
民勤縣地處石羊河流域下遊,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總面積2385萬畝,其中荒漠化面積2142萬畝,佔國土總面積的89.8%,綠洲沿線共有408公裡的風沙線。
壓沙播綠,人進沙退。近年來,民勤縣堅定不移地將防沙治沙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全力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努力探索鞏固「國家有投入、企業給贊助、科技作支撐、農民有收益」的生態建設長效機制,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持續推進防沙治沙,築起了綠洲生態安全屏障。
2010年以來,民勤縣累計完成工程壓沙26.2萬畝、人工造林85.64萬畝、封沙育林(草)63.1萬畝、通道綠化1960公裡。截至2015年底,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29.86萬畝以上,壓沙造林面積51.3萬畝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萬畝以上,封育成林78萬畝,在408公裡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多公裡的防護林帶,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7%。2015年4月,民勤縣被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委列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在防沙治沙工作中,該縣堅持宣傳先行,著力建立公眾參與體系。每年利用「2·2世界溼地日」「3·12植樹節」「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主題宣傳,採取建設防沙治沙展覽館、製作系列專題片、舉辦大型公益活動、開設政府網站林業專欄等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價值觀大宣傳、大教育活動,全縣上下形成了「幹部謀治沙、人人懂治沙、群眾齊治沙」的良好氛圍,治沙造林、保護生態成為全民共識和自覺行動。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文匯報等國內知名媒體高度關注民勤生態建設,進行多層次、全方位、有深度、有力度的報導,大力宣傳民勤縣防沙治沙成效和先進典型;奇瑞汽車有限公司、甘肅省菸草公司及省委組織部、省綠化基金會、省政協澳門委員會等積極援助民勤生態治理,公眾參與防沙治沙的體系逐步完善。
結合荒漠化實際,民勤縣突出「節水、造林、治沙、防汙」重點,認真實施千裡沙漠大林帶、G569北仙高速公路通道綠化、萬畝胡楊林等重點項目,切實加大工程壓沙、人工造林、封禁保護力度,逐步實現治沙理念從由近及遠的治標措施到由遠及近的治本策略的轉化。科學制定防沙治沙專項規劃,確定「外圍封育、邊緣治理、內部發展」的林業生態建設體系,將防沙治沙的重點放在綠洲風沙沿線,對外圍荒漠區實行封禁保護,實施封沙育林;沿邊流沙區實施工程治沙,連片營造防風阻沙林帶;綠洲邊緣嚴重沙化區建設基幹防護林帶,內部配套農田林網,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形成點、線、面結合,帶、片、網配套,結構合理、生態穩定、經濟高效的綠洲生態防護屏障和林業產業體系。2010年以來,每年新增工程壓沙4萬畝以上、人工造林5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0.26個百分點,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重點區域治理規模逐步擴大。
民勤縣把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作為保護生態的核心舉措和長效機制,大力推行「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的主體生產模式,大力發展以釀酒葡萄、紅棗、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業,示範推廣以梭梭接種肉蓯蓉為主的沙產業。目前,全縣特色林果面積達到47.12萬畝、人均2.01畝,培育發展沙產業5萬畝,建成威龍公司蘇武葡萄莊園、甘肅紫軒酒業民勤分公司、甘肅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民勤成功農業開發公司、甘肅華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特色林果加工企業12家,年生產能力達到9萬噸以上。
民勤縣不斷創新機制,強化政策保障措施。制定了《壓沙工程管理辦法》《民勤縣沙漠承包治理管理辦法》,組建治沙協會和突擊隊等專業壓沙造林隊伍,規範工程運作管理程序,完成沙區及治沙生態林承包經營40萬畝,積極探索建立集壓沙修路、造林綠化、工業治沙、生態農業、扶貧開發「五位一體」沙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建設沙漠光伏發電基地、沙漠沿線綠色養殖治沙基地。堅持機關幹部職工義務壓沙造林制度,每年組織開展大規模的義務壓沙造林活動。注重多樹種搭配,喬、灌、草與經濟林結合,積極探索沙地、鹽鹼地等困難立地造林試驗,建設民紅一級路、紅東路、千裡沙漠大林帶等多樹種造林示範基地。採取承包更新、管護的方式,依託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的資源優勢,打造民勤縣萬畝胡楊林培育基地。
民勤縣遵循「國家有投入、企業給贊助、科技作支撐、農民有收益」的生態建設長效機制,把生態立縣和防沙治沙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納入全縣各級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範疇。通過與中科院寒旱所、中國林科院民勤治沙綜合試驗站、甘肅省治沙研究所、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等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形成了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科技服務體系,建成不同類型防沙治沙試驗示範區4個,集中展示治沙新技術、新材料20多項、5000畝。推行最嚴格的項目管理、財經約束和審計監督制度,從政策、資金、科技等方面向林業建設傾斜。建立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嚴格落實禁止開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亂採濫伐、禁止野外放火「五禁」決定,全力鞏固擴大重點治理成果。
為持續推進防沙治沙工程,武威市啟動實施千裡沙漠大林帶工程,規劃利用6年(2015年-2020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省界沙漠沿線營造一條長562公裡(主線520.3公裡,支線41.7公裡)、寬1000米以上的生態林帶,完成營造林160.6萬畝,其中,治沙造林110.6萬畝,封沙育林草50萬畝;建設示範區7個,結合生態治沙造林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10萬畝、黑枸杞10萬畝。按照總體規劃,千裡沙漠大林帶民勤段全長467公裡,佔全市大林帶總長度的83.1%。2015年,千裡沙漠大林帶民勤段完成投資2.1億元,修建治沙道路415公裡,完成工程壓沙5.61萬畝、人工造林3.86萬畝。
今年,民勤縣計劃完成工程壓沙4萬畝以上,人工造林10.5萬畝,實施封沙育林草5萬畝,通道綠化300公裡,義務植樹225萬株。截至4月22日,已完成人工造林10萬畝。(記者馬順龍 通訊員侍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