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市林業生態建設局以生態建設和特色林業經濟為重點,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生產實踐中,充分開發沙漠資源,加快發展沙漠產業和特色林果業,實現了防沙治沙生態環境改善和經濟效益雙贏。
中衛市將騰格里沙漠向西逼退20公裡,實現人進沙退。周健偉 攝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中衛人民先後對南山臺子沙區、北乾渠系沙區、西風口沙區、葡萄墩塘沙區、賽金塘沙區、長流水沙區、馬場湖沙區、鹼鹼湖沙區等八大沙區進行了綜合開發治理,完成開發治理總面積60多萬畝,在南部山區及香山荒漠地區和北部沙區完成封沙育林72.68餘萬畝,在南山臺子及西北部沙漠邊緣區及平原灌區風沙區建設經濟林基地90多萬畝,取得顯著的生態效益,騰格里沙漠向西後退20公裡,實現人進沙退。
中衛市林業生態建設局局長孫發寧說,目前沙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防風固沙體系控制了流沙,減少和降低了風沙危害,促進了沙進人退向人進沙退的轉變,拓展了群眾生產生活空間,先後有2萬多人搬到沙區定居。昔日沙海變成林網成行,稻麥飄香,果實纍纍的綠洲。沙區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得到有效保障。建成了馳名中外的沙漠旅遊勝地,形成了沙、水、林為一體,景色優美的國家5A級旅遊區,旅遊收入達4億多元。
麥草方格等防風固沙體系建設控制了流沙,減少和降低了風沙危害,拓展了群眾生產生活空間。新華社記者 周健偉 攝
治沙使沙區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中衛市沙坡頭區糧食連年獲得豐收,糧食總產已由1971年的0.68億公斤增加到2009年1.39億公斤,最高年份曾達到1.73億公斤。沙區林業支柱產業形成規模。2009年沙區紙漿原料林基地建設面積近20萬畝,預計總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特別是北部沙區和南山臺子沙區,環香山地區中部乾旱帶風沙區以蘋果、紅棗為主的經濟林產業面積達60多萬畝,以中寧為核心區的枸杞面積30萬畝,蘋果產量達9.7萬噸、枸杞3萬噸、其它果品3.7萬噸,年產值達13.26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綠色支柱產業。通過治沙造林、通道綠化及生態防護林體系建設,中衛市城鄉生態環境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在北部沙區建成了香山機場、美利工業園區、中寧工業園區、騰格里湖沙漠溼地旅遊區等重大項目。特別是開發建設1萬畝的美利森林公園,改善了美利工業園區及北部沙區生態面貌和投資環境,吸引了區內外多家企業落戶園區,促進了工業化進程。
特色經濟林成聚寶盆
因地制宜,重點發展壓砂地棗瓜間作節水農業、出口有機枸杞和優質林果等特色產業,中衛市林業產業效益大增。目前,中衛市經果林總面積達113萬多畝,其中:紅棗41萬多畝、枸杞35萬多畝、蘋果31萬多畝。2010年春季新增生態經濟林18萬多畝。
壓砂地棗瓜間作節水農業、出口有機枸杞和優質林果等特色產業使中衛市林業產業效益大增。
據孫發寧局長介紹,永大線棗瓜間作節水農業示範區紅棗產業是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重點農業項目工程,也是中衛市委、政府強力推進的一項惠民工程。項目區東起中寧大戰場,西至中靖公路,全長39.7公裡。中衛市林業生態建設局及早謀劃,精心組織,從去年底開始規劃設計,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棗樹栽植任務。目前,項目完成投資7960萬元,在永大線兩側各500米的壓砂地和荒漠化土地上引進以色列節水滴灌設施,建設6.8萬畝高標準的棗瓜間作節水農業示範區,栽植棗樹174.27萬株,棗樹成活率達到90%以上,核心示範區棗樹成活率達到95%以上。形成空中棗樹、地面硒砂瓜、林下養雞的立體經濟模式,探索出中部乾旱帶生態和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此外,枸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枸杞面積達35萬多畝,其中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枸杞)標準化生產基地10.4萬畝,有機枸杞出口原料生產基地3萬畝。目前已開發出了枸杞果酒、枸杞籽油、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等六大類十幾種精深產品。2009年"中寧枸杞"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預計今年枸杞乾果總產量將突破5萬噸,產值13億元,綜合產值達18億元。隨著鮮果市場的不斷開拓和果汁加工業的興起,2010年上半年中衛市新增蘋果面積3.03萬畝,果品產銷兩旺,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投資,加快建設優質葡萄基地,通過推行節水滴灌技術,改變栽培模式和經營理念,成為企業參與經濟林建設和治沙的典範。
目前,中衛市發展枸杞深加工、流通銷售企業60多家,其中出口型加工流通企業29家,在全國136個大中城市建立"中寧枸杞"專賣店200餘家。高酸蘋果汁、紅棗飲料、軟兒梨飲料等生產初具規模,年加工轉化能力達9萬餘噸,帶動特色經濟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中寧枸杞、高酸蘋果汁遠銷歐美、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沙漠溼地變成璀璨明珠
中衛市具有豐富的沙漠溼地資源,中衛市委、政府把保護溼地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完善機構,強化措施,大力開展濱河沙漠溼地生態工程建設。2006年,中衛市成立濱河沙漠溼地保護區,分別在河濱溼地和沙漠溼地的高墩湖、馬場湖建立了溼地保護站,實施了以溼地保護、溼地恢復、能力建設為主的的中衛市濱河沙漠溼地保護示範工程建設項目,在沙漠溼地的高墩湖連通湖泊2000畝。在此基礎上,政府又投資在市區黃河大橋東西兩側開挖湖面1500餘畝,建成香山溼地公園,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
中衛市沙漠溼地-騰格里湖。周健偉 攝
實施"大溼地"、"大湖泊"計劃,通過"騰格里湖開發"工程,把西止迎閏路東到北乾渠區域內的馬長湖、高墩湖以及池塘全部連通,使沙漠湖泊水域面積達到10000畝以上。同時通過"騰格里沙漠溼地綜合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恢復和擴大現有溼地面積,改善溼地周邊生態環境。
孫發寧局長告訴記者,經過近幾年的溼地保護工程建設,特別是退養還湖、退田還澤、湖泊連通、圍堰蓄水等工程的實施,中衛市有效地增加了溼地面積,極大地改善了溼地植被生態系統,初步形成了溼地水與各種植被統一的生態體系。據調查,中衛沙坡頭區的溼地面積由原來的4150 公頃增加到12728 公頃。如今,高墩湖、馬場湖、小湖、香山湖生態旅遊區,"黃河溼地公園"已基本成型,沙漠溼地不僅發揮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作用,而且形成了新的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