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型國家》
寒竹
從2011年到2014年,張維為教授在短短三年時間裡接連出版了《中國震撼》《中國觸動》和《中國超越》三部著作,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2015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為了讓讀者對張維為關於中國發展道路的論述有一個全面理解,把這三部著作以「中國三部曲」的形式整套出版。在此之後,張教授仍筆耕不輟,近日再度推出新著《文明型國家》。
如果說「中國三部曲」是從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震撼、觸動和超越三個方面具體闡述中國的崛起過程,那麼這本《文明型國家》則是從「文明型國家」這個整體性概念入手,對當代中國何以成功進行詮釋。從內容上看,《文明型國家》中的主要內容在「中國三部曲」中或許從不同層面談到過,但是,相對於前三部具體闡述中國道路的著作,這部《文明型國家》更具概括性和理論性。讀了《文明型國家》這部書,對「中國三部曲」會有一個提綱挈領的整體性理解。
「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是張維為最早在《中國震撼》一書中提出的。對於為什麼要提出「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張維為的解釋是,要真正讀懂中國,需要一種對中國的整體把握。那麼,怎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中國?什麼概念能夠更為全面地 (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來概括中國這個超大型國家呢?張維為認為「文明型國家」是一個最好的概念。
何為「文明型國家」?作者在書中指出:「『文明型國家』指的是一個延綿不斷長達數千年的古老文明與一個超大型現代國家幾乎完全重合的國家。」作者這個界定相當準確:中國具有延綿不斷的古老文明,又是一個當代的主權國家,而這個古老文明又正好跟主權國家完全重合。在當今世界,唯有中國具有這樣的雙重屬性。所以,張維為在書中反覆提到,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國家」。
《文明型國家》全書分八章,分別從概念、特徵、制度、模式、理念和範式六個方面來闡釋「文明型國家」,然後在後兩章專門論述如何「告別西方中心主義」和中國「重返世界之巔」。由於書中涉及的內容較多,筆者在此僅圍繞「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作一些分析,並談一點個人的體會。因為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涉及到對全書的理解,甚至也涉及到對「中國三部曲」的理解。
第一,「文明型國家」概念中的國家一詞究竟所指為何?作者在書中專門作了解釋,強調「文明型國家」概念並非指一般意義上的國家,而是專指1648年歐洲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後出現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這就是說,雖然人類進入國家狀態很早,但「文明型國家」概念中講的國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而是指具有近代主權意義的民族國家。
對於不同民族進入「民族國家」之前的狀態,作者用了「傳統國家」這個概念,這說明作者有著相當敏銳的現實感和常識感。張教授作這種區分,主要是想說明「文明型國家」概念中的國家一詞專指現代主權國家,文明型作為定語修飾國家,唯有中國才符合「文明型國家」的概念。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贊同作者的區分,但覺得為了更明晰這種區別,用「王朝國家」這個概念來指稱中國和歐洲在進入「民族國家」之前的階段,要比「傳統國家」更確切一些,因為「傳統國家」還應當包含「王朝國家」之前的國家形態。通常,歐洲、中國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從「王朝國家」進入「民族國家」的。筆者提出「王朝國家」這個概念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人把中國古代前數千年的存在狀態僅僅理解為一種古文明,而忽視或否認中國作為一個古代國家的存在。
第二,「文明型國家」概念中的「文明」一詞究竟所指為何?為什麼只有中國才能被稱為是「文明型國家」?
根據作者在書中的闡述,「文明型國家」概念中講的「文明」一詞,專指人類原生性的古文明,即世界四大古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在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其餘三個文明早已灰飛煙滅,唯有中華文明延綿不斷,並且正在重返世界之巔。
作者從世界幾大古老文明的存亡來說明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型國家」,有相當的道理。但筆者覺得論證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型國家」在理論上還需要作一些拓展。僅僅以中華文明未中斷為由來證明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型國家」,可能會引起爭議。當我們說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型國家」,可能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碩果僅存,同時還另有原因,這就是文明與國家在空間上的重合性,這是進一步理解「文明型國家」的一個關鍵。
在人類歷史上,國家的出現通常被認為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另外幾個標誌包括金屬工具、文字、城市中心等),所以,文明的出現與國家的出現在時間上幾乎同步。但是,文明與國家在空間上的分布並不一定重合。通常,文明的範圍大而含混,而國家的疆域則要明確具體一些。在很多時候,同一個文明中會包含若干個國家。比如古希臘文明涵蓋了大半個地中海沿岸和島嶼,其中的古希臘城邦國家有上百個,世界有一個古希臘文明圈,但卻沒有一個對應這個文明圈的統一古希臘國家,存在的只有雅典、斯巴達等一系列不同的古希臘國家。希臘晚期的亞歷山大帝國雖然一統天下,但存在的時間只有十三年,而且崩潰後再也沒有恢復。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文明存在的國家不止一個,公元五世紀形成的日耳曼文明、七世紀形成的阿拉伯文明都包含了不同國家,文明概念的外延都大於國家。
但是,中國在世界各大文明中卻獨樹一幟。中國到了商朝後期,部落性質的「方國」就開始式微;到了西周,中國形成了以鬆散的封建制為形式的大一統國家,華夏文明與周天子的疆域基本重合。此後,經過數百年戰爭,中國在秦漢之際形成了以君主制為形式的郡縣制國家,仍然保持了文明與國家在空間上的重合。在其後兩千年的歷史中,這種文明與國家重合的情形就再也沒有改變過。分裂儘管時有出現,但華夏文明跟國家的疆域基本合一。
縱觀人類歷史,在世界各個文明中,華夏文明就是中華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的國家就是華夏文明,二者的內涵與外延基本一樣。所以,中國不存在一個只有文明、沒有國家的時期。雖然中國古代的朝貢體系使得中華文明圈要大於國家直接控制的疆域,但一個文明、一個國家,仍是中國幾千年的特色。美國學者弗蘭西斯·福山在幾年前也承認了是中國在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這實際上是駁斥了白魯恂「中國是一個佯裝成國家的文明」的說法。
所以,從現實層面看,該書主要是為讀者從整體上把握當代中國提供一個整體性概念;從理論層面看,張維為提出的「文明型國家」是對文明理論和國家理論的一種探索和創新,是對中國話語的一種創新。
(責任編輯 :歐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