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二元性,就不可能快樂

2021-02-16 一就是一切

《飛鳥之路

 ——蘭吉特·馬哈拉吉語錄》

 

注釋:安德魯·弗農翻譯:純然的空校對:無有

 

(連載3)


第一章


一月:世界的幻相本質

 

1.12 「淡然處事,因為它們不存在。」

 

假設你在一場夢的中途醒來,發現自己在其中活動。你看見了所有的場景和人物,包括你自己。然而,與此同時,你仍然知道自己就是那個正在做夢的人。那麼,你難道不會對夢中的事物和境況漠不關心嗎?這種淡漠正是了悟之人所擁有的。他們自然地、不費力地對世事淡然處之,僅僅因為他們看見無一事物存在。

 

1.13 「如果你說『一切皆假』,你就是國王。如果你說『一切皆真』,你就是奴隸。」

 

事物並非它們看起來的樣子。這個普遍的觀點:人在過著自己的生活,是一個幻相。事實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是完全自由的意識,這意識並不捲入世間自動調節的演出。知曉這一點,看清這一點的人是國王,是凌駕於法則之上的人。無知之人把這場演出當真,是身心的奴隸。

 

1.14 「無惡,無善,因為無一事物存在。」

 

馬哈拉吉常常說,世間無惡也無善。他這麼說是在提醒我們事物實際是怎樣的。如果某件事不真實存在,那麼說它善或惡有什麼意義呢?只有對於那些認同世間百態,將之當真的人來說,區別才存在。善惡的觀念只不過是想像,也只適用於幻相。大我純粹而神聖,沒有二元性。事實上,在一體性之中,完全沒有概念。

 

1.15 「頭腦總帶你脫離實相。」

 

如果你是海洋上的一個波浪,你開始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你就會浮在表面,被這樣那樣的方式鞭打,你將失去與你的實相——讓你成形的水——的聯繫。對無知的頭腦來說,這就是所發生的事。頭腦並不與梵,遍在意識相分離,但它已經採信「它是獨立的」這個觀點。只要這幻相持續存在,頭腦就會一直出現,帶你脫離實相。

 

1.16 「你所見的世界只不過是實相的倒影。倒影不可能真實。」

 

此處,馬哈拉吉又提供了一個方法來理解世界非真的觀點。實相是絕對的覺知(awareness),但祂不可能感知到祂自己,因為祂是「一」。為了絕對真知,甚至為了知曉祂的存在,祂必須顯現其自身,變成「二」。世界,是「絕對」(Absolute)為了看見祂自己所持的鏡子。鏡像本身不具有存在性。顯化之行為是二元性的創造,整個世界在二元性中顯現。在《長生之體驗》(Amritanubhav)第一章中,吉納內薩瓦爾(Jnaneshwar),十二世紀偉大的馬拉地聖徒,把世界的這種顯現描述為溼婆(未顯之絕對)和夏克蒂(顯化之神聖力量)的遊戲*:

 

通過她,

絕對的虛無變成了顯化的世界;

但她的存在源於她的主。

溼婆變成了祂自己的摯愛;

但如果沒有她的存在,

就沒有宇宙存在。

  

(*譯註:在印度神話中,溼婆是創世神,宇宙之主;夏克蒂是溼婆的創造,作為祂的妻子而存在。溼婆是男性法則,等同於「未顯」;夏克蒂是賦予生命力量的女神,她創造了這個顯化世界,創造了幻相。在凡人的世界裡,女人生孩子必須結合男人的精子,同樣地,夏克蒂創造宇宙,也必須結合來自溼婆的「種子」意識。)

 

1.17 「當你說倒影真實,你就迷失了。」

 

當一個人在鏡子裡看見自己的臉時,假設那裡有一個人,這無疑是非常奇怪的。十分明顯,人是鏡中映出影像的原因。然而,對於世界,人們一般不會這麼認為。頭腦轉向外界,把倒影當真,忘記了一切顯現完全依賴於感知到它的人的存在。

 

世界幻相的根源在於,忘記了你的真我(true Self)。你記得你自己,並認為自己是身體(body)、頭腦(mind)和小我(ego)。然而,記得自己是小我,即是忘記了你是大我——實相。當忘記你是大我時,你就迷失了,因為你沒有認識到,倒影與大我是分不開的。

 

1.18 「只要有二元性,就不可能快樂。」

 

二元性與個人存在感共同出現。這是一攬子交易。一旦認同了「我是這個」,你也就自動認同了「我不是那個」。當二元性以這種方式運作時,與其他一切事物的分離感,也就是一切都被感知為「非我」,就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你甚至將大我——這一直是真正的你——感知為與你分離的某種東西。然後,你想像它是一個需要達到的目標,並開始尋找你自己!還可能有比這更可笑的嗎?在二元性中,一切都變成了錯誤。不言而喻,除了最短暫的體驗以外,快樂不可能在這些混雜的環境中出現。

 

相關焦點

  • 莊振富 | 論禁忌的「二元性」——讀弗雷澤《金枝》有感
    巫術是指「一個信仰和行為的叢體,人們以之作為基礎,用來對環境作可能的控制,俾能達成他們的目的;這類控制是不可證實的,在某些情形之下,也不可能用經驗科學的方法來加以試驗」(芮逸夫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人類學卷》)。因此,巫術是有別於科學與宗教的。但「禁忌」作為「消極的巫術」,它有哪些內涵、對象和作用呢?本文試作探析。
  • 超越二元性,地球是絕佳的跳板
    如果你能保持這樣的境況將發現有個更高意識在看著你的意識運作。這個更高的意識即是你,但又不是這個肉體或心智及靈魂層面的你,而是一種全我的狀態。這個全我與宇宙是一體的,它代表你之所是的永恆面相,即不生不滅、存在於時間空間之外。
  • 「只要有孩子,我就不離開!」老師,您辛苦了!節日快樂
    首先祝全國所有的老師們,節日快樂!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還有部分偏遠山區及貧困地區,學生越來越少,老師重新組合,相繼調走,但仍有這麼一群老師在默默堅守。他們就是我們敬愛的鄉村老師。即承擔著教書育人,又要扮演留守兒童生活照顧角色,就如他們所說,「只要有孩子,我就不離開!」
  • 可能你不快樂但是我希望你快樂
    也許在心靈深處的某一刻你很壓抑,很不快樂,但在我的心靈深處的我很希望你能夠快樂,你能夠幸福。你快樂了我也就快樂了,也許我很卑微,我卑微到只要你的一個微笑我就能開心一整天,不管這個微笑是不是屬於我,只要你的微笑我就很開心了。
  • 我, 只要你快樂
    我 , 只要你快樂最近忙著備考 來不及寫文章給大家分享一篇我喜歡的小短文「我一點兒也不喜歡告別越是正式的告別越是給人「下次見面還要過很久」的錯覺今晚我又重複問了自己好幾遍是一口悶掉整瓶酒 還是徹底放棄 再遇見你的奢望持續到凌晨三點 我依舊在死胡同來回打轉想到後來 只覺得眼眶溼溼的可能是剛剛困意上來
  • 快樂是一種感覺,只要你想快樂,就沒有什麼可以讓你不快樂
    有人認為,不快樂是因為口袋裡沒有「銀子」;也有人認為不快樂是因為在社會上沒有「位子」;還有人認為不快樂是因為沒有房子和車子......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你不快樂呢?讓我們找到不快樂的根源,活的開心一點。
  • 只要你快樂,跟誰在一起已經不重要
    我想了很久還是沒能明白,聽你的朋友跟我說,你並沒有打算就這樣放下,可每次我跟你說我們和好吧,你卻總是說不,我知道你內心過不去,可我又何嘗不是呢,只有做過了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做錯,現在我終於知道做錯了,可能為什麼不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順便帶上我呢。
  • 汪佩蓉《只要你快樂》
    這樣的汪佩蓉,在睽違了歌壇4年之後以「只要你快樂」這樣一首帶點心痛的歌曲出現,讓人不免臆測她到底在這幾年來發生了什麼事。原來,不只事業不順遂,就連感情,汪佩蓉也是跌跌撞撞,陸續被幾個剛好都是射手座的男朋友劈腿,甚至有3個月完全窩在家裡的床上,一步也不肯外出。
  • 懂事的孩子並不快樂,只要有一次「不懂事」,就會被念叨一輩子
    當有一個孩子不鬧、有一個孩子非常鬧騰時,我們又是否真的能做到把糖給不鬧的那個懂事小孩?相信很多人都選擇給鬧騰厲害的那個孩子,為什麼呢?因為給了糖就可以止哭嘛,最重要的是父母還單方面地認為懂事的那個孩子聽話可以理解,所以把糖分給不懂事的那個孩子時往往還表現得理所當然。
  • 情感:幸福沒有標準,只要快樂就好
    每個人對於幸福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現在的人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去工作,就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的物質生活,帶來幸福。幸福沒有標準,只要快樂就好。很多人都會覺得幸福就應該要有很多錢,想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直接就可以買下來,絲毫不需要擔心金錢。這確實是一種幸福,但這並不是所有人對幸福的標準。幸福是不存在標準的,幸福只要那個人自己覺得自己幸福就好。所以,一個人努力讓自己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幸福要自己去創造任何人都不要等著讓別人把幸福帶給自己。
  • 試聽:金巧巧 - 只要你快樂
    在金巧巧新戲熱播之際,其新專輯《只要你快樂》的發布也匆匆的提上日程,專輯同名主打歌並於今日首發。  金巧巧從最初的芭蕾舞演員,成為一個頻頻現身螢屏的影視明星,她在娛樂圈中的發展是平穩而堅韌的。在我們都為她在各個角色中的精彩扮演而鼓掌叫好的時候,她卻率真的說:「希望今後大家喜歡看我演的戲,也喜歡聽我唱的歌。」 繼而,她做到了。
  • 一位父親給未婚女兒的信:只要你快樂,你可以不一樣
    雖然自從你成年後,你對很多事情就有自己看法,我和你的媽媽很難去說服和左右你,但是爸爸還是想和你說一些心裡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你可以快樂。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或者戀愛對象,給你帶來的快樂一定要超過苦惱,否則你就應該考慮你們之間是否適合。將快樂作為你做事情的首要條件,我希望你能夠每天都微笑著度過。
  • 浮生若夢:我只要你快樂,沒有悲傷
    我只要你快樂,沒有悲傷。處在戀愛中的人兒,聽到這麼一句,或許會感動涕零,而不會去分辨到底是現實還是虛無。以上,或許是一些人的歷程寫照,不過,對於我這種溫溫弱弱的性格,實際上難以演變到指責跟大打出手,總覺得這不是一個文明人該有的,而自己內心,一直是有愛的,只想一直為著對方考慮。那時候,總認為長大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遇見他,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他在某個時刻,在你耳邊呢喃:我只要你快樂,沒有悲傷。
  • 孩子,只要你快樂!(組圖)
    點擊進入>>>   廣州市少年宮一群學繪畫的智障兒,在愛中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  圖:智障兒與提線木偶共度快樂時光。高鶴濤/攝  高大一點的張藝很快就被動員上場並且馬上和木偶好上了。他擺開架勢,左避右轉,要和孫悟空鬥法。
  • 我不知道快樂是什麼,為什麼要快樂,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快樂
    我不曉得問題從何而起,而是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個不能解決的問題。我並不是想說我過的是煉獄般的悲慘生活,這也不是事實。事實只是我不快樂,從來沒有,僅此而已。我的所有記憶都是灰色的。我不知道快樂是什麼,為什麼要快樂,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快樂。不過我知道人是需要快樂一點的。但知道不等於做到。別人會常常認為我是個快樂的人,但我清楚,我從來不曾找到快樂。
  • 可樂,可能你不快樂,可能是我的愛情它來得太晚了
    ……可能你不快樂可惜你不快樂可能是我的愛情它來得太晚了……《可樂》講的是自己遇到了心上人,可惜自己並不是讓對方快樂的那個ta,可是自己還是很希望對方快樂,因為那樣自己也會感覺到快樂。「 快樂」這個詞就像幸福一樣虛無,不能問自己快不快樂,問三遍之後就感覺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快樂的事情,凡是不能太較真,開心便開心不要去追求為什麼,不是什麼事情有答案。
  • 超越篇:學習不可能總快樂
    他總需要我提醒並盯著,到了周末還找理由不做。有時候我還要和他一起看,一起討論,如果我完全不參與,他就更不會做了。如果他在平時的交流中冒出了書裡的詞,我趕緊表揚一下。就這樣,胡蘿蔔加大棒,一點兒一點兒往前走。兒子到了這個階段,英語詞彙豐富得幾乎想表達什麼都說得明白了,想看的小說都能夠看懂了,所以他就沒有動力學習新的東西,停滯不前了。
  • 《只要你快樂》:從現在開始,唱自己的歌
    三年後的2001年,汪佩蓉一改往日華麗所以不可親近的造型,素顏出現在我們面前,乾淨而知性,那種對人們的視覺和心靈世界帶有侵略性的印象稍許得到改變,然而時發的第二張專輯卻落得一個「叫好不叫座」的結局。  兩張專輯無一叫座,而後四年的沉寂中,汪佩蓉並沒有放棄她的音樂事業,而且成功地走上了創作型歌手之路。
  • 只要肯「放下」,生活就會輕鬆快樂
    所以,人生在世,更多的時候是活得一顆心,只要心態好,不消極,身心就自然感到快樂。任何人都渴望自己的生活能過得舒服,過得自在,可實際上,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人不懂如何去做。我認為要想輕鬆自在的生活,就要做好這幾件事。
  • 網曝蕭亞軒自稱有大事發生,網民:只要你快樂,戀愛分手都不重要
    言論發出後,立即引起粉絲擔憂,有人猜測是戀情出現問題,有人猜測是身體出現問題,更有人猜測可能是事業上出現問題,是不是要退出「娛樂圈」,或者取消相關合作等。不過,鑑於她留言中出現了「我的朋友」,猜測這件大事應當與她的朋友有關。據悉,網上有傳聞稱,蕭亞軒找了一個小自己16歲的男友黃皓,因為對男友的期望很高,要求嚴格,送他學表演、學舞蹈,練鋼琴等,男友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