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興趣班,現在的孩子哪些沒有上興趣班的呢?
也許,這個問題應該是,你家的孩子報了幾個興趣班?為什麼不抓住孩子成長的好時機,趕緊多學一些呢?
比如我家,給我女兒報的班,前前後後報了畫畫班、科創班、豎笛班,然後,沒了。
總有些家長問,怎麼不多報幾個班,英語很重要啊,女孩子學學跳舞,再報個口才班,要鍛鍊膽量,小主持人班看來也需要,羅列一大堆,結果我和庭媽心有靈犀,不覺得需要報這麼多班。
所以,說到這個問題,就需要談談一個重要的問題:育兒中的機會成本,以及,什麼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質。
顧名思義,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簡單來說,機會成本其本質上,就是一種抉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我們選擇了魚,那麼被我們放棄了的熊掌,就是我們的機會成本。
比如我們結婚了,選了伴侶後,自然意味著我們選擇了一棵樹,同時放棄了一片森林。這就是機會成本,當然了,正因為機會成本代價太大,所以我們在擇偶上,那是慎重了又慎重。
道理很清楚,但真碰到問題時,我們就會開始糾結。
給孩子報多少興趣班,可以簡單判斷,比如孩子喜歡我們就報,不喜歡就不報。
也可以父母幫孩子做決定來選,往往父母來選時,總覺得技不壓身,正是成長好時機,何不報多幾個班?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父母給孩子報了十幾個班,孩子上這麼多班,累得不行,家長也跟著疲憊不堪。
但如果不報這麼多興趣班,很多家長又開始糾結:孩子不學多幾個班,難道就「瞎玩」,那多浪費時間啊?孩子的同學都報多少興趣班了,我難道不報嗎?
當然可以報,但先讓我們知道,什麼能力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再來做判斷。
俞敏洪在《教育十講: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世界》中提到,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什麼因素是最重要的呢?
他給出了下面的九個素質:
真誠高尚的人格--人品,
開朗豁達的個性--情商,
勤奮向上的態度--積極奮進,
獨立勇敢的精神--獨立,
敢於吃苦的習慣--堅持,
不怕失敗的心理--抗挫力,
善於交流的能力--溝通,
寬容大度的處世--情商,
終身依賴的技能--所學能力。
他也提到了自己的例子,他說,「我和馬雲一樣,都沒有依賴於我們學到的技能,成功與具體業務本身是沒有關係的。馬雲的成功,主要是前面的九條。真正成功的企業家,多數是那樣的人。」
在以上所列的各項素質中,能力維度,排在了各個素質的最末。而其它方面,比如人品、習慣、獨立這些,與其說興趣班能帶來,不如說更多的影響來自於父母與家庭。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溝通可以上口才班,練琴可以鍛鍊堅持和毅力。但溝通真的只能在口才班裡才能練出來?堅持和毅力就只能用興趣班來體現?這麼說有一定道理,但不會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往往真正影響孩子的,反而是我們日常家庭氛圍裡的環境,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這個對孩子的影響更加重要。
把孩子重要的能力,交給陌生的人,哪怕是專業的老師,我們父母就高枕無憂,這麼想的話,總是讓人不放心啊。
同時,我們也需要講講一個常見的情況,在面對孩子和教育時,我們往往會有的選擇。
這種選擇的背後,一樣藏著機會成本概念的影子。
通常來說,我們總是會在各種選項中,選擇一種看起來最有利的,但實際上,我們往往選的是具體的、短期的。
什麼意思呢?
比如,當孩子與工作衝突時,你的選擇就是一種機會成本的選擇:
選擇孩子,工作帶來的收益、地位和人脈就都沒有了,這就是機會成本。
而選擇工作,孩子的教育就會出現問題,這個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就容易出現問題,產生偏差,甚至是對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影響。
但選擇工作的人,卻比例很大,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了抽象與具體的概念。
孩子可能出現問題,也可能不會出現問題,當你做選擇時,總會問問身邊的人,問的人越多,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越模糊,每個人從各自角度做出的建議,讓你感覺到了迷茫。
但工作就不一樣,工作是具體、明確的,一旦選擇照顧孩子,工作的收入就要歸零,這種損失是直接的,看得見的。
兩者一比較,我們常常會產生一種想法:工作還是繼續做,孩子嘛,少一點陪伴應該沒事,你沒看到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嗎?
我們總在做類似的選擇:
有這看「閒書」的時間,還不如去學習,寫寫題。(看閒書效果不清楚,但學習成績就很明確)
光知道玩,就不懂得學點什麼。(玩沒用,學習才重要)
讓孩子有時間玩,還不如報個興趣班來讀讀看。(玩是浪費時間,讀個興趣班,讓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寫到這裡,我想說的相信也呼之欲出了,我的看法是,結合孩子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做出有利於孩子長期成長的選擇。
同時,正確地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就是在玩中學,玩的過程中,就在不斷的鍛鍊自己的能力、判斷與邏輯能力。
與報大量的興趣班比起來,父母的陪伴,和對孩子的影響更加重要,我們是不是可以留些時間與空間給孩子玩呢?
報興趣班,完全沒問題,但注意,不要貪多,我們更應該留些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相信我,孩子的玩,就是他的工作,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希望以上的分享,對你有所啟發,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