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只是個開始,車輛駛出4S店也並不代表銷售過程的結束。4S店不會告訴你,他們的主要利潤來源有一半以上是來自售後。過高的零整比,保險公司與4S店的暗中勾結,是導致售後費用虛高的重要誘因。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11月5日報導 時間過得飛快,小明的車眼看就到首保了。這幾千公裡,小明一直牢記叔叔的教誨,轉速不上三千,時速不上八十,一切都是那麼的溫柔。
銷售小張交待他的事,「首保是免費的。」小明只記住了這一句。其實小張還說了很多,比如首保需要攜帶哪些東西,以及需要注意些什麼。
首先是要帶好保養手冊和行駛證。記得每次保養都要讓4S店在保養記錄上蓋章,寫明保養項目和時間,這樣能在車輛易手的時候方便下家看到車輛的保養記錄。
保養裡程到底多少才算合理?
「記得3500公裡的時候來首保。」銷售小張說過。
可是一般不都是5000公裡一次保養嗎?
「國產車是這樣的,但是進口車首保要適當提前,因為長途運輸和庫存的原因。到顧客手中一般都經過了起碼三個月的時間,儘管車輛沒有行駛,機油也是在氧化的。建議根據出廠日期做第一次保養。」小張認真解釋道。
關於保養,4S店可能不會告訴你:
第一,以保養手冊為準,過於頻繁沒壞處,但沒必要。
現在在售的大部分車型要求行駛6個月或5000公裡做第一次保養,先到為準。
保養周期一般都在使用手冊裡有明確的說明,如果4S店單方面要求縮短保養周期,多半不用理會,因為雖然縮短保養周期對車來說沒有壞處,但這只是4S店增加收入的方式。
但是,對於生產日期過早的車,也就是庫存車,需要適當提前首保。因為長期停駛的車輛,機油氧化嚴重,當發動機再次啟動時,氣缸與活塞間會形成幹摩擦或半乾摩擦,加速零件的磨損,而且啟動阻力大大增加。
另外,用剩下的機油,顧客是可以帶走的。因為你付了一瓶的錢呢!下次記得帶來用哦。
第二,機油並不是加得越多越好。
首先你要對自己車輛的機油用量有一定的了解,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機油太多,發動機在工作時曲軸柄、連杆大端會產生劇烈的攪動,不僅增加了發動機內部功率損失,而且還會因激濺到缸壁上的機油增多,從而導致燒排機油故障。
因此,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應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線之間為好。
第三,空濾和空調濾的更換周期可根據用車環境的不同而調整。
機油機濾屬於汽車的內循環,與外界環境隔絕。而空氣濾清器和空調濾清器,則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同樣一臺車,在空氣品質好的地區開,和在漫天霧霾的地方開,空濾的汙染程度完全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酌情調整更換周期,但最好不要超過使用說明中標註的上限。
虧本賣車 盈利主要靠售後
一來二去,小明和小張也熟了,保養的間隙,小張向小明抱怨起賣車不掙錢這件事。小明照例不解,覺得小張一定又在忽悠。
「一個人一輩子才買幾輛車?買車都是一次性消費。」銷售小張嘆了口氣,「我們主要還是靠售後來支撐運營的。所以售後非常重要,如果客人買完車不在你這裡做售後了,對我們來說是比較虧的。」
一般4S店都會贈送首保,主要是讓顧客有機會體驗一下店裡的售後服務質量,所以一般來說首保的服務是絕對規範的,主要是為了建立信任感。
關於利潤,4S店不會告訴你:賣車並不是主要的利潤來源。
一家4S店,利潤來源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廠方返利
銷售任務返利。每個廠家略有差異,通常為售價的4%左右,再加上6%左右的激勵措施(這部分並不是那麼好拿的)。也就是說,一個4S店賣出一臺指導價10萬元的車,基本可以獲得1萬元左右的返利。可這是廠商指導價,如果4S店搞促銷,優惠1.5萬元,那麼這臺車就虧了5千。那麼,這5千塊錢,從哪裡補回來呢?周邊和售後。
精品和周邊
周邊,其實就是賣車的時候銷售小張想方設法讓小明掏錢加裝的那些配件。4S店有原廠精品和自行採購的精品,利潤通常在50%以上,因此一些4S店寧願送「等值」周邊配件,也不願現金讓利。
例行保養
保養,則是4S店盈利的重中之重。原因很簡單,新車購買是一次性消費,第二次指不定是什麼時候了,保養則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的,並且隨著汽車銷售數量的增加,保養的人數是疊加的。以一臺車一年4次保養為例,每次保養如果平均花費1000元,一年就是4000元。這是收入,其中包括工時費和材料費,雖然都是明碼標價,但成本卻極不透明。而且,一些4S店會強調質必須在本店保養,否則車輛一旦出現故障,將不予理賠,這是說不過去的。
保險理賠
除了常規保養,4S店的另一塊很重要的利潤來源,則是保險理賠。小明的叔叔非常清楚這一點:「拿鈑金噴漆來說,通常一臺車的表面,被劃分為前後保險槓、發動機倉蓋、左右前葉子板、左右後葉子板、後備箱門、車頂、車門等部分,每個部分作為一個作業單位,分別收取材料和人工費用。而噴漆這種活兒,在路邊的維修店只需要一兩百塊就搞定,到了4S店這裡,一不小心就上千了。」雖然初為車主,但小明心裡清楚,這些事通常都由保險公司負責處理。只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歸根到底,還是廣大車主自己在為車損「分期付款」。
「反正不用我出錢」「保費不用白不用」,正是這些心理,讓車主並不去幹涉4S店對包括零部件在內的定價,再加上零部件供應渠道的壟斷,導致一臺車的零整比高到離譜,一臺車的零部件售價全部加起來,最多可以再買十臺新車!
二手車銷售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二手車市場裡超過70%的二手車源是從4S店流入。主要是店內的試駕車工作車,顧客置換車輛等,這也是經銷商回籠資金的重要手段。畢竟,來自廠商的壓力也是不小的。總之,這些年,大家都不容易。
編輯總結:買車只是個開始,用車才是重點,車輛駛出4S店也並不代表銷售過程的結束。對於並不怎麼透明的保養成本,和「必須在4S店保養」這一不成文的約束,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只能選擇接受,認為4S店才是最可靠的保障。因此,零部件渠道壟斷,零整比過高,汽車售後不斷被質疑但卻依然難以撼動。汽車修理廠的再度崛起,或許是打破這一畸形的利益鏈條的撬點。
小明的故事就是這樣。至於他的叔叔,江湖傳言他已經親耳聽到了車後傳來的警示音,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