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未消融,幽草藏春色。
山頂背陰的路上還有未融化的積雪,遊客行走在章丘區胡山蜿蜒的山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伸向山頂。
胡山,距離明水城區約6公裡,是雙山、文祖、官莊三個街道的界山,海拔693.8米,連峰疊嶂。
胡山主峰西側,有座三十米的峭石,是傳說中大鷹歇腳的落鷹石。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開先隱居修行的朝陽洞引得大家總想去探看一下。
站在胡山主峰向南看,有一個古村落。
據《馬氏族譜》記載:「明洪武三年(1370年),馬氏由棗強遷來建村於兩山之間的峽谷中,以姓氏加地理特徵取村名馬家峪。」
爬完胡山,大多遊客都會到馬家峪村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下古村落文化。
這裡有村子中心街西頭的文昌閣;清朝光緒年間的武舉人馬朝佐的府第;村中的十字路口處,一口古井已封存不用,有八塊碑是專門為它立的,被稱為「一泉八碑」。
石鋪路是馬家峪村的一張古老的名片,「小橋流水人家」是石鋪路北側三座石板橋,10年前,為改善村民的實際生活需要,石鋪路與「小橋流水人家」被水泥覆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村裡計劃恢復石鋪路與「小橋流水人家」原始風貌,同時更加兼顧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由於年代已久,前幾年,一些古建築、景點遭到破壞。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馬家峪村結合村莊特點,注重傳統村落的保護和打造,開展活態保護,讓古村落「留下來」,再現鄉愁鄉韻的美景,吸引了更多的遊客。
有遊客說,到馬家峪,看文風石,進永清門,過文昌閣,瞻一泉八碑,瞧武舉執石,仰馬氏先塋,拜都督墓碑。
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馬家峪村正向我們走來。
來源:新時報
攝影:殷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