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村裡的老屋
它本是「家底豐厚」的清代古村落 然而,自建房的無序建設,正破壞它的美感
古宅牌匾無專門管理,遭遇偷盜
陳村古貌漸褪色 還能留下幾許鄉愁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袁夏嵐 實習生 韋穎穎/文 記者 徐天保/圖
核心提示
昨日,南寧市陳東村舉辦了一場「海內外陳氏宗親2015年南寧重陽拜祖聯誼活動」,這次活動邀請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的部分陳氏代表參加。活動議程之一就是參觀陳村的清代古村落,以及商討如何開發和保護這些資源。陳村是南寧市內一個較大的城中村,又分為陳東村和陳西村,坐落其中的一座座晚清古建築,是鬧市中一道別致的風景。2013年,南寧市政府出臺了《南寧市歷史文化聚落(陳村)保護與利用規劃》,欲將陳村打造成南寧市的歷史文化名片。兩年過去了,這些古宅開發和保護得如何了?
鬧市中的古村落
承載著鄉風民俗 和知青回憶
日前,記者驅車從大學東路進入陳東路,路兩邊都是密集的自建房,走到路的盡頭,便是陳東村的村委會,挨著村委會一棟「上了年紀」、氣勢恢宏的建築,它就是陳東大隊人民公社大禮堂。陳東村曾是文革時期南寧市知青插隊點之一,人民公社大禮堂便作為知青文化保留至今。離人民公社大禮堂不遠的地方,就是陳氏宗祠。這座建於乾隆十八年的古建築,光看大門就知其年代久遠。
最被陳東村人津津樂道的,是村中的兩口池塘,池塘邊竹林搖曳,與一排清代民居相映成趣,鬧中取靜,頗有都市田園之貌。村中的特色民居包括晚清的青磚民居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紅磚瓦房。這些建築,門外都掛上了「南寧市不可移動文物」的牌子。
陳東村的老書記陳民清老人告訴記者,雖然村民已經搬離祖屋居住,但是每年都會回宗祠祭祖;家有喜事,也會回祖屋過禮,並在大門貼上對聯。記者轉了一圈看到,不少古宅大門都貼有「吉慶良緣」、「陳羅聯婚」、「陳韋聯婚」這樣對聯橫批。一位老大姐從自家祖屋出來,見記者拍照,便熱情地介紹起來:「我家的祖屋,一半青磚,一半紅磚,青磚是清代的,紅磚是上世紀60年代補的,我們不會拆,也不租,留著讓子孫有個尋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