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自建房無序建設 清代古村落還能留下幾許鄉愁-廣西新聞網

2020-12-20 廣西新聞網

陳東村裡的老屋

它本是「家底豐厚」的清代古村落 然而,自建房的無序建設,正破壞它的美感

古宅牌匾無專門管理,遭遇偷盜

陳村古貌漸褪色 還能留下幾許鄉愁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袁夏嵐 實習生 韋穎穎/文 記者 徐天保/圖

   核心提示

    昨日,南寧市陳東村舉辦了一場「海內外陳氏宗親2015年南寧重陽拜祖聯誼活動」,這次活動邀請了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的部分陳氏代表參加。活動議程之一就是參觀陳村的清代古村落,以及商討如何開發和保護這些資源。陳村是南寧市內一個較大的城中村,又分為陳東村和陳西村,坐落其中的一座座晚清古建築,是鬧市中一道別致的風景。2013年,南寧市政府出臺了《南寧市歷史文化聚落(陳村)保護與利用規劃》,欲將陳村打造成南寧市的歷史文化名片。兩年過去了,這些古宅開發和保護得如何了?

    鬧市中的古村落

    承載著鄉風民俗 和知青回憶

    日前,記者驅車從大學東路進入陳東路,路兩邊都是密集的自建房,走到路的盡頭,便是陳東村的村委會,挨著村委會一棟「上了年紀」、氣勢恢宏的建築,它就是陳東大隊人民公社大禮堂。陳東村曾是文革時期南寧市知青插隊點之一,人民公社大禮堂便作為知青文化保留至今。離人民公社大禮堂不遠的地方,就是陳氏宗祠。這座建於乾隆十八年的古建築,光看大門就知其年代久遠。

    最被陳東村人津津樂道的,是村中的兩口池塘,池塘邊竹林搖曳,與一排清代民居相映成趣,鬧中取靜,頗有都市田園之貌。村中的特色民居包括晚清的青磚民居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紅磚瓦房。這些建築,門外都掛上了「南寧市不可移動文物」的牌子。

    陳東村的老書記陳民清老人告訴記者,雖然村民已經搬離祖屋居住,但是每年都會回宗祠祭祖;家有喜事,也會回祖屋過禮,並在大門貼上對聯。記者轉了一圈看到,不少古宅大門都貼有「吉慶良緣」、「陳羅聯婚」、「陳韋聯婚」這樣對聯橫批。一位老大姐從自家祖屋出來,見記者拍照,便熱情地介紹起來:「我家的祖屋,一半青磚,一半紅磚,青磚是清代的,紅磚是上世紀60年代補的,我們不會拆,也不租,留著讓子孫有個尋根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古村落的數字記憶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記得住鄉愁」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省台州市檔案部門自2013年啟動古村落建檔工作以來,努力挖掘古村落歷史文化遺存、留住古村落風貌記憶,並與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合作,探索了一套基於檔案資源主動建設與深度開發來構建古村落數字記憶的理論與方法,走出了一條古村落數位化保護的新路子,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正日益凸顯。
  • 惠州新增兩個「廣東省古村落」
    記者近日從市民協獲悉,經省文聯、省民協組織評審專家終評認定,全省共有43個村落入選廣東省第六批古村落名單。其中,我市有2個古村落入選,分別是惠東縣平海鎮嶺邊村和惠東縣鐵湧鎮河潭村。至此,惠州市已有33個「廣東省古村落」。   平海嶺邊村和鐵湧河潭村於2017年4月申報廣東省古村落,2018年10月,經省專家組現場實地考察後初評通過。
  • 秋遊通山石門古村落
    深秋的陽光還和熙地照在大地上,路兩旁開滿淺黃的,深紅的,淡紫色的百日紅,微風幾許,花兒在清風中搖曳,讓人心情無比舒暢。沿著茶馬古驛步行不到十分鐘,便來到了長夏畈古民居。清一色的徽派建築,一眼看過去,白牆黛瓦,飛簷翹角,馬頭牆層層迭迭,可謂小橋,流水,人家。
  • 廣西賀州十大古村落,宛如時間長河的朵朵浪花,泛起在瀟賀古道上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賀州,位於廣西東北部,地處湘、粵、桂三省交界地。歷史的長河在這裡留下了無數的遺蹟,座落於瀟賀古道上的古老村莊宛如一朵朵美麗的浪花。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廣西賀州的十大古村落。
  • 晉江梧林傳統古村落,遺落在時光中的瑰寶!|閩南|歷史建築|古村落|...
    2016年被國家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被定為福建省重點項目。日前,記者從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規劃建設組了解到,朝東樓、朝東宅、德抹宅等25幢古建築的修繕工作已完成,其中朝東樓、朝東宅、德抹宅從今年元宵節開始正式對遊客開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廣西玉林鵬垌村:在「古味」中遇見「新生」
    這個古村落名為鵬垌村,坐落於廣西玉林西北部。鵬垌村原名「康樂莊」,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現仍有不少清代古蹟留存村中。「康強迪吉,樂業安居」,「康樂」二字,取安康樂業之意,滿含著村民對小康生活樂業安居最樸素的希冀。
  • 尋找鄉愁 一條太行掛壁公路帶火傳統古村落遊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1日電題:尋找鄉愁 一條太行掛壁公路帶火傳統古村落遊  新華社記者高博  一邊是巍巍太行山脈,一邊是碧綠的水庫,雄奇與靈秀結合。雖是初冬時節,但來太行山深處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峽溝村掛壁公路遊玩的旅客仍絡繹不絕。
  • 濟南章丘古村落——馬家峪村的「鄉愁鄉韻」
    山頂背陰的路上還有未融化的積雪,遊客行走在章丘區胡山蜿蜒的山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伸向山頂。胡山,距離明水城區約6公裡,是雙山、文祖、官莊三個街道的界山,海拔693.8米,連峰疊嶂。胡山主峰西側,有座三十米的峭石,是傳說中大鷹歇腳的落鷹石。
  • 時光沉澱的畫卷,山西晉城十大古村落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山西·晉城,古稱建興、澤州。
  • 廣西賀州125個古村落,青磚黛瓦間尋覓古色古香
    如今,賀州市已有43個村屯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82個村屯入選廣西傳統村落名錄。這些古村落有雋永的自然風光,有獨特的民族風俗,還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一個個風情各具、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連接著賀州的昨天和今天。
  • 廣州小洲村文化人紛紛言退 古村落成「大工地」
    外人湧入房子供不應求  小洲村為何突然出現拆房建房熱?這與美術培訓班在小洲村的興起有關。  據記者了解,由於小洲村靠近大學城,自廣州美院遷入大學城後,原來雲集於廣州美院舊址、昌崗路周邊的各種美術培訓班,因看中小洲村相對低廉的房租,自去年底開始大規模「入侵」。
  • 「活著」的古村落——浙江松陽「拯救老屋行動」啟示錄
    橫樟村的房屋大部分建於清代中晚期,最早的可追溯至400多年前,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的古村落。像這樣的古村落,松陽縣境內還有百餘個,其中71個已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數量位居華東地區第一、全國第二。但這些古村落裡的老屋,由於修繕成本高、原住民無力承擔等原因,多數破爛不堪。如今,葉毛娣居住的老屋已修繕一新。
  • 雷州半島古村落入國家名錄 有你的家鄉嗎?
    提到古村落,你會想到什麼?黃山腳下最後的處女古村——査濟比鳳凰繁榮早千年——湖南隱秘古城黔陽廣西大圩古鎮赤水河畔「老照片」——丙安古鎮但是你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嗎講到湛江的古村落那就說來話長了湛江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孕育了各式各樣的古村落
  • 廣西柳州十大古村落,嶺南山水人居的別樣風情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柳州,簡稱柳,別稱壺城、龍城,古屬百越之地,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河北邯鄲十大古村落,你去過哪些?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燕趙大地歷史悠久,邯鄲建城迄今已有3100年的歷史,戰國時期便是趙國的都城。
  • 傳統古村落的「原汁原味」是什麼
    資料圖:空中鳥瞰福建漳州埭美古村落 王東明 攝中新社福建尤溪12月5日電 題:傳統古村落的「原汁原味」是什麼作者 林春茵 洪新瑜作為紫禁城裡的古建專家清華同衡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傳統村落所所長孫娜也從北京南下,駐紮福建福州周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永泰竹頭寨。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方興未艾。在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下稱中國民協)發起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越來越多知識分子走出書齋,沉浸到「中華大地的肌理」中,搶救和保護古村落。
  • 去廣西富川,看千年古村落群
    在廣西,眾多景點中,富川的古村落,少有人知。富川瑤族自治縣位於湘、桂、粵三省交界,這裡曾是瀟賀古道上的重要商旅驛站。秦漢的古道,唐宋的村落,明清時期的城,還住在現代的人,這裡不僅山清水秀,還富有人文底蘊。
  • 隱藏在南太行深山裡的九大古村落,風景如畫卻不要門票!
    不過,世人只知八裡溝、萬仙山、郭亮村、百泉湖等風景名勝,卻不知在輝縣一條條盤山公路的盡頭,還藏著一座座被時間遺忘的絕美古村落。 它們或山水環繞、古樸典雅,或石牆黛瓦、畫棟雕梁,因為經過歲月的洗禮而越發厚重。最重要的是,這些古村落,全都不要門票,幾十元就能包一天吃住。
  • 古村落保護須活態傳承
    4月初,在福建南平邵武舉行的中國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祁嘉華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古村落保護須活態傳承    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攝/光明圖片  論壇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文物學會古村鎮專委會、福建省文聯和南平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古村落價值、古村落地方區域特色、古村落保護與發展途徑等話題展開探討。其中,如何正確看待古村落的文化內涵、如何認識古村落保護中「人」的地位成為討論的焦點。
  • 山西長治潞商後裔守護400年古村落 官民合力「留住鄉愁」
    山西長治郊區古村落延續400年,期待新生。 李新鎖 攝中新網長治7月26日電 (記者 李新鎖)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山西東南太行山腹地,早期晉商代表——潞商的後裔子孫守護著祖先的深宅大院數十年。如今,在官方、民間合力保護下,這片延續數百年的古建民居正在恢復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