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賀州,位於廣西東北部,地處湘、粵、桂三省交界地。歷史的長河在這裡留下了無數的遺蹟,座落於瀟賀古道上的古老村莊宛如一朵朵美麗的浪花。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廣西賀州的十大古村落。
八步區
1、上莫寨村
位於八步區開山鎮,村寨坐東朝西,背靠螺山,荷塘良田、小溪環繞,遠處群山環抱。寨子四周建有圍牆,分別在東、南、西面有三個大門樓,村寨內四縱二橫的青石板街巷,部分街巷還建有閘門,一座座青磚黛瓦的房屋依巷而建。
上莫寨古民居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至清乾隆年間莫姓後人不斷續建擴大村寨規模,並完善門樓和圍牆。在上莫寨附近還有一座古老的上莫石城,位於湘、桂交界的廣西一側,這裡是曾是通楚古道的一處咽喉要隘。
平桂管理區
2、柿木園村
位於平桂管理區羊頭鎮,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古韻悠悠的巷弄,如江南水鄉般秀麗。村前的魚塘像一道護城河環繞著村莊。小巷深處的青石板,老屋門楣上的雕花,一座石橋、一口井......承載了無數人的記憶和鄉愁。
村落不大,一排排民居,青磚黛瓦、雕梁畫棟,充滿了古樸雅趣,柿木園很多明清時期的建築,迄今保存比較完好。行走在青石巷中,歲月在這裡變得溫柔。時光的腳步匆匆而過,外面的世界早已地覆天翻,但光陰在這裡似乎停住了一般。
富川瑤族自治縣
3、秀水村
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地處石鼓、鳥源、黃沙三河交匯處,不僅有嶺南秀美的山水村風光,還有毛氏宗祠、狀元樓、進士門樓、古戲臺、石板街巷等古建築,保留著上至皇帝下到知縣賜封、賀贈的匾額,堪稱天然的中國文教史博物館,是不負盛名的「狀元村」。
相傳,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曾任刑部郎官的浙江人毛衷被外放到廣西賀州任刺史。官滿卸任後,毛衷攜家遷居此地,在河邊築地造村,繁衍子孫,家族日漸興盛,逐漸發展成由八房、安福、水樓、石餘四個村子組成的村落,統稱為秀水村。
4、深坡村
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葛坡鎮,又名葛陂、深坡街,地處秦新道瀟賀古道旁,村落以坡地、丘陵為主,兩旁有岐山、社公山和井虎山,村後有貓兒山,村落格局為塊狀十字結構。古村始建於南宋時期,至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
據傳,宋朝紹定年間,時任桂林府通判的將士弘致仕還鄉,路過此地,發現此處乃風水寶地,且是瀟賀古道的重要節點,於是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村落坐北向南,以群山環抱為自然屏障,以河流為源,以周邊遍布為本而建。
5、石梘(jiǎn)村
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石家鄉,一座「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獨特古村寨。天人合一的村落布局,民居依山傍水而建,背靠「後龍山」和風水林,直飲「虎井」水,講究「以山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凸顯出石梘村的古建築文化。
村前的「虎泉」四季長流,潺潺不斷的溪水,滋養了村道兩旁的古樹。村內有遺存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林氏古宅「七十二樘門」等古宅院。厚重的青石板路貫通整個村落,民居青瓦白牆、飛簷翹角,極簡的古遺風建築,漫步其中讓人心寧神靜。
鐘山縣
6、玉坡村
位於鐘山縣燕塘鎮,始建於北宋,坐落在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周圍的筆架山、龍頭山、三臺山維妙維肖。村落由玉東與玉西兩村組成,村中民居繼承了傳統的桂北建築布局特色。由於該村樓高院深,村固如堡,有「小南京」之美譽。
玉坡村的恩榮牌坊是廣西有名的古建築之一。村中古街巷格局保存完好,幽長曲折分布密集,相互連通向外延伸。街巷地面多以石板或鵝卵石鋪築,是古村風貌最直觀的表現,體現了濃鬱的傳統韻味和空間韻律的變化。
7、龍道村
位於鐘山縣回龍鎮,初建於宋,前塘後嶺極其有氣勢。村中保留至今的古民居建築群是明清時期所建,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特點是連遍古宅,戶戶相通相連,家家青磚青瓦,巷道拾階而上如山城,高樓聳立似城堡。
民居宅院多刻有門對,對仗工整,內容積極向上。相傳該村曾出了一位舉人,考取功名後,放棄仕途,回故裡興辦私學,過著清貧的日子,為人所不解。到他老了,後輩成長起來,村裡人才懂得舉人用心良苦,為記其德,從而有了這道獨特的風景。
8、松桂村
位於鐘山縣石龍鎮,地處廣西東北部的萌渚嶺下,建村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雖所屬地域為小山丘陵地貌,但地勢相對平坦,地形高差不大,選址及布局遵循古訓,科學合理。村中古街的每條街口都有門樓,房屋建築就街而向。
現存的十二座門樓,矗立在巷道口,使村莊巷道空間具備進深感與層次感。走在這裡,對於訪古尋幽的人們來說,每一步仿佛都踩著一個故事。推開的每一扇厚重的大門,都讓人過目難忘,有一種徜徉在歷史長河中的感覺。
9、英家村
位於鐘山縣清塘鎮,別名英家街,地處群山環繞中,三面靠山,一面臨水,思勤江在村前繞過,山體形成自然的屏障,水體形成滋養生息的紐帶。村中有現存的粵東會館、英家清壙古墓群等文物古蹟,此地流傳的彩調、桂劇等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村落古建築群主要集中在螺山以北,傳統民居以泥磚建築為主,整體縱向聯排,大門旁出。英家村保存有青磚瓦古民居七十餘座,以街道式古民居建築為主。英家村還是一座紅色古村,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的英家起義在廣西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0、星寨村
位於鐘山縣兩安鄉,村莊坐東北面西南,依山而起,背山面水,有前朱雀、後玄武之景,充滿著祥瑞之氣。星寨村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其整體風貌保存完好,古村的建築錯落有致,幽深巷道貫穿其中,顯得質樸而簡約。
相傳,當年各姓氏先祖逃難至此,散居於山腳下呈零星分布。因當時兵荒馬亂,各姓氏族人商議決定找一有利地形合建為一村,以便大家團結起來應對各種突發事情,遂得名星寨村。「和睦相處、團結互助」便是村寨的祖訓,流淌在各姓氏族的血脈裡。
(圖片源自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村莊如果你也喜歡古村落文化請多多支持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