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張縉教授中醫針灸弟子傳承文集》,原名《張縉教授九十華誕記事》。作者薛宏昇為張縉教授學術主要傳承人,世針聯第一屆國際傳承班/2007年拜師(臺北)。
張縉老師九十華誕在即,張老師眾多弟子,由各地透過微信祝壽,不由得讓我想起,從2007年起,追尋張縉老師學習針刺手法的往事。
2007年1月,我當時擔任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針灸科主任,想要代表單位邀請張縉老師到長庚紀念醫院,講學教授針刺手法絕技,但是從書籍與網路搜集資料,卻苦無聯繫方式,曾經直接打電話到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希望能夠要到老師的聯繫方式,電話在輾轉轉接數位承辦人員,最後只被告知,若要邀請張老師講學,就直接寄送公文到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吧,這就非常困難了,依照以往經驗,有些老教授講話鄉音很重,讓人完全聽不懂,我希望先能與老師通話,起碼要聽得懂他講的普通話吧,其次,長庚紀念醫院這麼大的單位,手邊沒有任何老師的資料,也不可能讓醫院同意發出公文啊。隨後我針對網路上收集張縉老師在研討會出席過的訊息,發送不下1-2十封電子郵件給每個承辦單位,經過兩個月的尋找都毫無回音,總算在2007年3月,收到孫霄冰教授的回信,他幫忙促成與加拿大安省中醫學院院長吳濱江教授的聯繫,才能開始展開後續邀請張縉老師來臺講學事宜。
於2007年9月12日起,到11月10日,張縉老師來臺灣長庚紀念醫院講學兩個月,指導傳統針刺手法及其臨床應用。老師搭機來臺之前一星期,長庚紀念醫院在2007年09月06日宴請暑假來長庚大學授課的十位大陸教授,當時還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的梁繁榮教授說,「張縉教授,是我的老師。曾經在黑龍江向張縉教授學過一年,並與吳濱江院長熟識。」,而南景禎主任則說「張縉教授,也是我的老師。」
當時搭飛機不像現在可以從哈爾濱直接飛到臺北,老師一早先從哈爾濱飛到北京,從北京轉飛香港,再從香港飛到臺北,我們晚上在機場等了非常久,
比預定時間延遲了好久之後,2007年09月12日23:30,總算接到老師與師母,才獲悉老師在轉機過程,行李沒有跟上,辦理登記行李未到手續花了很長時間。我們要帶老師與師母去採購隨身衣物等,老師很客氣不願意再多麻煩,一直到兩天後才領回行李。
非常感謝能有這種機緣,在張縉老師教導之下,連續兩個月的講學,真正的重新開始學習傳統針刺手法,我們有五位醫師向老師拜師,在張縉老師耳提面命、口傳心授、點滴傳承之下,深刻紮實的去體會傳統針刺手法之奧秘。為了顧及許多醫師有門診業務,當時分成兩組時間授課,老師以六十學時的時間,分別講授『張縉教授針刺手法學術講稿 [G]. 2002, 哈爾濱: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要教材,並配合了針灸大成的原文旁徵博引,在那段時間,還分別以一星期的時間,遠赴基隆市與高雄市的長庚紀念醫院分院,針對中醫部門同仁講學。
藉由張縉老師不厭其煩,針對針灸典籍講學引導,傳承楊繼洲的博採眾長、匯同考異精神,從各種針灸典籍中溯其源、窮其流,以探究古人立法之意與後世變法之弊,藉由旁通數法之原,窺先聖之心,體會奇正之奧。老師許多的教誨,我都還記得一清二楚,第一天老師就告訴我「我上的課多聽幾次,不是只聽一次就能聽出什麼」,第一次到各主治醫師門診,了解這邊情況時說的「現在都用管針拍針,拍到後來,手法都沒了。」,上課時提到的「這些都是我在整「針灸大成」時拿到手的。」、「卷二到卷四,這些手法,夠了」,
而當張縉老師快要離開臺灣時,是我覺得最失落的時候,因為當時覺得還沒有學會老師的絕技,心裡覺得「難道就只有這樣嗎?」,當時老師還花時間鼓舞我,並舉『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對我說「你要有信心,不然何必費這麼大的勁,把我從哈爾濱找來」,老師回哈爾濱之後,我在苦練基本功與各種針刺手法之餘,每當有新的心得體悟,就常會打電話向老師報告,2008年曾經問老師難道不能把一些東西,在上課時講更清楚嗎?事後我費了好大勁花了好大精神才體會到某某觀念就是如何如何,老師回答我說「我已經教給你們一把最正確的鑰匙(把寶庫打開?)」,這又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原來張縉老師教給我們的,似乎不是只有取熱取涼與飛經走氣的「技術」而已,而是藉由這個教導取熱取涼、飛經走氣的過程,讓我們學到從《針灸大成》挖出寶藏的能力!也漸漸明白了需要反覆咀嚼琢磨《內經》、《針灸大成》、《金針賦》、《標幽賦》,才能體悟出典籍記載文字以外的奧秘。
我在2008年9月,寫信告訴老師,經過苦練基本功,在門診臨床經過許多實踐後,總算能夠輕巧的在病人身上做出「過眼熱」,沒想到張縉老師在隨後的數篇文章,介紹基本功時,總會提到這件事情,讓我感覺非常受寵若驚。2010年08月13日,到敦煌參加「2010年敦煌國際針法灸法技術演示暨學術大會」,當張縉老師在數百位專家與會的現場演示時,沒想到又突然提到長庚紀念醫院講學的事情,並臨時要我上臺分享心得,當時真是突來的驚奇考驗。
在寫作「龍虎交戰」論文時,數度讓老師指導修改論文,當2012年05月09日,由談太鵬師弟,從黑龍江寄來張縉教授親手修改的文章手稿共13頁,真是如獲至寶,老師提到「你的「龍虎交戰」論文寫的很好,我也受到不少啟發,看來你在針刺手法研究上是下了很大功夫,也是很有成績的。」,讓我獲得很大鼓舞,2012年11月11日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建院3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國際針灸推拿學術研討會,再次遇到張縉老師,又獲得老師不少的當面教導提點。
2013年07月20日,再度收到張縉教授修改文章手稿,老師說「你文章上的資料很有價值,千萬要成幾篇文,把你文章上所收集到的材料,再進一步,真正吃透,還能做出來,那可就真是「大師」水平了。後來在2013年的《中國針灸》雜誌發表了這篇『「龍虎交戰」與「子午補瀉」針法的操作和綜合應用』。
2014年3月臺北市中醫師公會,邀請張縉教授再度來臺,參加臺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發表大會演講以及講授針刺手法課程,又有十幾位醫師向老師拜師,其中領頭拜師的是當時中國中醫藥大學(中國臺灣)附設醫院副院長孫茂峰教授,孫教授現在為中國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
接著有幸參與2014年06月15日在哈爾濱,世界針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傳承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首屆傳承班),並於2016年06月17日在北京舉行,世界針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首屆國際傳承班畢業典禮。隨後並透過劉高峰師弟,讓老師指導修改文章,並將『學習張縉教授針刺手法臨床心得體會』發表在2017年的《中國針灸》雜誌。
2017年12月5~7日又獲吳濱江院長之邀,於針聖故裡衢州舉辦的楊繼洲針灸手法論壇-名家講堂,向大家講了這個『學習張縉教授針刺手法臨床心得體會』。
在張縉老師的教導之下,近年來除了在臺灣地區有不少的演講演示邀約,到處講授推廣古典針刺補瀉手法,並曾經在2014年11月受邀遠赴巴西聖保羅講授《標幽賦》、《金針賦》針法, 在2015年11月應王麟鵬教授邀請,於「2015京城針灸名家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學術聯誼會」 演講「針刺手法學習傳承與臨床經驗」,近期則是獲美國舊金山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的邀請,將於2019年9月20日~23日赴舊金山,講授四整天的「古典針刺補瀉」課程。
老師在2007年,曾經說過,「我能夠在針刺手法方面,做到今天這種局面,那是因為我的靈性與悟性比別人強。」,後來我體悟到,老師說的這個「靈性與悟性」,不就是《靈樞• 官能篇》的「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
能有以上種種機緣,從老師不斷的循循善誘親身教導,逐漸地體會《針灸大成》中的針刺手法玄機,要衷心感謝張縉老師的諄諄教誨,使我在針刺手法、針灸經典學習獲益良多!
值此 張縉老師 九十大壽之際,恭祝老師 「生日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弟子:薛宏昇
薛宏昇簡介:
前長庚紀念醫院 中醫針傷科、針灸科、基隆中醫科 科主任
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助理教授、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中國臺灣)
美國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博士班客座教授
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傳承人張縉教授首屆親傳弟子
張縉針法學術流派八位主要傳承人之一
世界針灸聯會傳承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甘肅鄭氏針法學術流派第五代傳承人
管氏特殊針法學術流派管遵惠教授學生
中國大陸教科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刺法灸法學」編輯委員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中華針灸醫學會監事
中西整合醫學會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