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至今還在做大山深處的傳統血豆腐,很少見有錢都不一定吃到

2020-12-17 周周導演
做好成品的血豆腐

金寨縣,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位於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人口最多的山區縣,也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革命老區。

煮熟切開的血豆腐

血豆腐是金寨縣八灣村、特有的名菜。歷史悠久,營養均衡,豆腐不是很容易壞嗎,怎麼還可以做成腊味呢?原來,在當地紅豆腐是以新鮮豬血、豬肉末、豆腐等為主要原料,配上薑末、蒜花、食鹽,拌勻後灌入洗淨的豬膀胱或豬大腸中,或直接做成饅頭狀,經太陽暴曬幾天,然後掛在廚房內煙燻大概一個月就可以了。沒有人準確說出當地製作紅豆腐的歷史有多久了,但是每年的臘月,家家戶戶的必備年貨清單裡,總是少不了紅豆腐這一項,

腊味蒸血豆腐

製作方法:將豬血、肉丁、豆腐加姜、鹽等佐料後一起揣捏均勻,做成圓餅狀,再用茯苓皮燒煙燻烤即成。血豆腐臘香、味美、可口,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是山民節日和招待貴賓的必備佳餚。

晾曬的血豆腐

安徽金寨縣血豆腐受人喜愛。然而,很久以前,在金寨縣周邊的農村,群眾則喜愛製作血豆腐,原為一種古老的傳統的習俗,解放後有些淡化,但深山區仍很流行。這種豆腐,色如棗木,鮮嫩油潤,食之淳香撲鼻,色味俱佳,有獨特的鄉土風味。血豆腐,由於顏色的原因,群眾又稱它為紅豆腐。血豆腐的原料,以白豆腐、鮮豬血、豬肉為主,三者的比例是10∶4∶4。血豆腐外觀別致,獨具特色,臘香味重,流行於金寨縣深山區。山區農家招待客人多用此菜,在酒席桌上,客人品嘗此菜時,視之會誤認為豬肝,食之則鮮美可口。

蒜苗血豆腐

製作這種豆腐有嚴格的季節要求。俗稱「臘月殺年豬,好作血豆腐」,有意思的是,春節吃年飯,農民全家團聚,餐桌上必有血豆腐。因為人們把它當作吉祥菜,取豆腐的諧音,預示來年「鬥富」之意,很有人情味。

晾曬的血豆腐

天堂寨鎮不僅擁有橫跨皖鄂兩省的天堂寨景區,擁有可與九寨溝媲美的水景觀,還有很多的紅色經典景點,因此也形成了很獨特的山區飲食文化,比如吊鍋宴等。

金寨紅豆腐雖然沒有吊鍋宴在外的名氣大,卻在當地老百姓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當地年夜飯的必備菜式。一到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製作這個東西,過年不吃紅豆腐這個年就會感覺就會缺少什麼。

做好的血豆腐

現在的農家,鮮肉、鮮豬血、鮮豆腐都不缺少,傳統美食紅豆腐就是將這三種食材進行搭配,製成可以存放的食品,並且具有獨特風味,因此總被人們所喜愛。春節期間,家家都做紅豆腐,它確實是佐酒下飯的美好菜餚之一,在大別山美食譜中佔有一席之地。而之所以家家戶戶都會去做紅豆腐過年,除了人們在過年期間變著法的製造美食意外,更多的還是想有一個新年好彩頭。

做好的血豆腐

相關焦點

  • 雲南大山深處,仍保留著刀耕火種的傳統習俗
    然而,在雲南的大山深處,至今仍有一些少數民族沿用著這一傳統的習俗。刀耕火種就是先把地面上的樹木等枯根朽莖砍去,再用火焚燒。經過火燒的土地就會變得鬆軟,不用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種後不再施肥,不過一般種一年後就要易地而種了。用棍先挖出一個個小坑,投入幾粒種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的肥力而獲得糧食。大山深處的野炊。
  • 吃血豆腐會中毒嗎?養生專家:常吃血豆腐,身體會收穫這幾個好處
    豆腐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豆製品,尤其是它的做法有很多種,如麻婆豆腐、家常豆腐、乳豆腐、小蔥拌豆腐等等,多種烹飪方式它都能夠駕馭,味道上都十分的鮮美。可如果提到血豆腐,就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了,畢竟是用動物鮮血做成的,想想就讓人毛骨悚然。其實血豆腐咱們中華美食界也是有一定地位的,重慶人吃麻辣血旺、東北人吃殺豬菜裡少不了血豆腐、青海人也會用羊血來做血腸。
  • 黔東南大山深處佔裡村,滿村木架子,女人花花綠綠.「原創」
    2018/03/11貴州/黔東南/從江縣我國有56個民族,居住在貴州黔東南大山深處的侗族是怎樣生活的呢?春節後,我們在黔東南穿山越嶺,路遇從江縣侗族佔裡村。這兒不是旅遊景點,就一普通侗族自然村落。我們一下車就覺得很驚訝,這個依山而建的村子,被高高的梯形木架子密集包圍著。因為沒有平地,很多木架子立在村外的河道裡面,木料都是整根原木。
  • 血豆腐.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陳豆腐不單止要賺錢餬口,還要每個月給小豆腐這個大學生寄生活費。省府消費極高,陳豆腐當初送小豆腐報導的時候為了省一塊錢的公車費,硬是走了二十多公裡一路問到火車站。小豆腐這個大學生也不是好打發的,每個月還沒到時間呢就打電話回來催生活費了。而且越來越多,陳豆腐有點招架不住。但是,自家兒子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自己咬著牙也要扛下來。
  • 大山深處「懸崖村」的「膠鞋書記」
    至今,龐啟淵都忘不了在4社貧困戶劉尚國家看到的一切:木結構的房子嚴重傾斜,很多地方已經發黴,家具只有一張木板床和幾條破板凳,牛圈已垮塌,火塘上黑乎乎的鍋裡煮著一鍋洋芋…… 這只是深處秦巴山區腹地的北坡村的一個縮影。這裡可以說是全重慶最貧困的村:城口縣是重慶最貧困的縣,沿河鄉是城口縣最貧困的鄉鎮,北坡村又是沿河鄉最貧困的村。
  • 山西這個古桃園村,建村至今六百年歷史:遠看像一座小布達拉宮
    山西是我國文物第一大省,由此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蹟、歷史文化名村,在山西臨汾翼城50公裡以外的歷山腳下有一個600年歷史的村子,叫古桃園村,這個村歷史悠久,村裡至今保存著原始風貌,村裡眾多古建築都是明清建築,因為遠離鬧市,地理位置偏僻,所以沒有被商業化,也沒有被開發成景區。
  • 村民從緊皺眉頭到喜上眉梢,2年時間,大山深處發生了什麼
    兩年前的夏天,河南省三門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幹警宋振東來到這個大山深處的小山村當了駐村第一書記,認識了老何,知道了他的過往,也目睹了他的變化。脫貧戶老何與王窯村駐村第一書記宋振東(右)聊起今年香梨豐收景象喜上眉梢。趙富林 攝四年前的一天,旭日初升。老何剛娶了媳婦,有了生活的壓力,況且媳婦身體不好,還要天天吃藥。
  • 貴州的大山深處藏了個世外桃源,不僅有山水美景,還有人文風光!
    即使在去過很多次貴州的情況下,遊客們還是會在這些旅途中,發現貴州更加深處的魅力,就比如這次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它可是來自大山深處的美麗,集合了貴州山水和人文風景的好地方!這個集合了人文風景和貴州山水的好地方就是貴州的水上糧倉,這個神奇的水上糧倉位於貴州雷山縣的新橋村,周邊大山環繞,自然風景優美,但是很可惜的是因為位於大山深處,所以至今知道水上糧倉的遊客也不多。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新橋水上糧倉算得上是一個理想的世外桃源,貼近大自然的好地方。
  • 最美鄉村教師風採:大山深處的紅燭
    同年與同在火天崗村小學代課的女青年張興瓊(1980年代課至今)結婚。沒想到,夫妻倆在這個離中心校30多公裡的小山村一待就是20多年。截止2009年廖佔富才通過教師招聘考試成為一名正式教師,被安排到永安鎮石廟子村小學任教。為了保住火天崗村小學,不讓孩子們失學,與他在永安鎮火天崗村小學代了32年課的妻子仍然默默地堅守在這深山裡面。
  • 浙江大山深處藏有一個世外桃源,被譽「幸福村」,遊客卻寥寥無幾
    人們一直在追尋,在尋覓的《嚮往的生活》,是否真的如電視中演的那樣,被青山環繞,被綠水包圍,回到了劈柴餵馬,茶米油鹽最簡單、最原始的生活,而在浙江大山深處就藏著一個世外桃源,被譽為「幸福村」,而每年來到這裡的遊客卻寥寥無幾,村裡的人們每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小生活,小愜意。
  • 鄉土隨筆:大山深處的磨礪
    每天的飯菜就是玉米面餑餑、小米飯、玉米粥、熬蘿蔔、土豆、豆角、白菜等,雖種類單調,沒什麼油水,但都是新糧食和蔬菜,味道就是和家裡的不一樣,特別是金黃的小米,用鏟子一鏟顫悠悠的,噴香兒,別提有多好吃了。第一年我們還養了一頭豬,殺豬的時候,一刀沒捅死,小豬流著血在院子裡亂跑亂撞,大家的肚腸都笑疼了。秋天到了,地裡倭瓜、土豆、豆角什麼的都熟了,生產隊還分給我們一些帶回興隆家裡去吃。
  • 山河地理——龍泉大山深處的金村龍窯青瓷
    走了兩個多小時,我們還意猶未盡,駕駛的感覺太好了,甚至有兩次我們下來,專門與當地的朋友攀談,這裡的蔬菜總是綠的,對地上長的植物我們都很好奇。金村,因聞名世界的龍泉窯而聞名,至今仍保留有古窯址52處。如今不少村民的房子,就建在古窯址上。在他們的記憶裡,還清楚記得當年在建房挖地基時,曾親手挖起過無數,重重疊疊的瓶瓶罐罐,盤盤碗碗。
  • 河裡5種美味淡水魚,如今有錢不一定吃得到,成了農村人的鄉愁
    俗話講「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吃是繞不過的話題,食物不僅給予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同時美食還可以讓我們獲得愉悅的滿足感。善於吃的老饕常用「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句話來對美味加以描述。常聽老人說:「如今的食物沒有在以前的味道,吃著不香」。
  • 山西長治「井底村」,與世隔絕近千年,人稱太行深處「小江南」
    眾所周知,山西不僅山美水美,還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其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不僅有著名的晉祠博物館,有聞名中外的平遙古城等人文景點,還有萬年冰洞,高原湖泊,以及可與九寨溝相媲美的蟒河生態景區等自然美景;當然還不止於此,這裡還有諸多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古村莊,之前我們就說到山西境內一處懸空村,看過了「天上人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 浙江旅遊,在仙居的大山深處藏著一個香格裡拉!
    在浙江仙居的大山深處,隱藏著一個小村子,他不是特意開發的景點,也沒有特意的對外宣傳,卻被稱為浙江的香格裡拉。這就是仙居的公盂村,被喀斯特地貌巖石包圍,四周山崖連著山崖,氣勢雄偉。這個村子是被驢友無意間發現,然後拍了很多照片傳到了網上,一下子在驢友圈裡傳開。更多的驢友去感受這桃源般的安靜和美麗,更多的照片被傳播,漸漸的傳到了上海,傳遍了全國,稱號從浙江的香格裡拉變成了江南的香格裡拉。來自全國的驢友來這裡拍照、野餐、露營。但是請注意看這照片,地上都是塑料垃圾。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沈豔華:做一架大山深處的「人梯」
    康世林感慨道,「她愛她的學生們,這個我能理解。」為了讓沈豔華全身心投入教學,康世林一個人種家裡的10多畝地,還包攬了所有家務活。  讓沈豔華感到愧疚的,還有她的女兒。1993年秋季的一天,學校組織師生到野外勞動。沈豔華很想請假,因為家裡5歲的女兒正在發高燒,可一想到學生到野外可能有危險,便給孩子吃了些退燒藥,送到鄰居王奶奶家,就去上班了。
  • 探尋大山深處的咖啡館!「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人為閬中鄉村振興...
    當天,採風團來到閬中市天宮鎮天林鄉五龍村,品嘗大山裡80歲網紅婆婆的手衝咖啡,感受當地的文旅產業、鄉土文化,見證這裡農旅融合以及鄉村振興的過程。大山深處的扶貧咖啡館,戳到了臺青內心深處的柔軟大山深處,竟然有兩棟民宿,還可以體驗80歲網紅婆婆的手衝咖啡?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 熠熠警徽閃耀在大山深處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公安戰線奔赴「十萬大山」的扶貧一線,在大山深處盡情揮灑汗水,為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邁入小康奉獻青春。他們把自己比作是黨的事業中的一朵小浪花,他們的故事匯入到雄偉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他們是公安部派出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的民警群體。
  • 這種野生珍稀菌類,俗稱「老鼠腳」,市面少見至今無法人工種植!
    在鄉村大山深處裡有一種稀有天然的菌類,遠看如同一個一個的小掃把,近看又很像老鼠前爪,因而本地人把它別名「老鼠腳」或是是掃把菌。這類天然的菌類實際上還有一個官方網別名稱為珊瑚菌,是一種土特產絕品,關鍵遍布在中國的浙南衢州山區地帶、四川盆地及其東北地區、華北地區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