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演藝學院內搭建了一個「一比一」的茶館劇場,連續兩日邀請了業內人士欣賞劇曲演出及茗茶。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圖
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預定2017 年落成,當中最具特色的應該是位於大堂一樓、設有一個提供200個座位的茶館劇場。
西九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表示,茶館劇場的概念源自內地的傳統戲樓,讓觀眾邊茗茶邊睇大戲;而茶館的演出將會1小時多的中樂演出、折子戲或「精華版」大戲,有別近3小時的傳統大戲。
茹國烈解釋,1小時多的演出較為「易入口」,希望可以藉此吸引新的觀眾群,尤其是年輕一代接觸戲曲。
現在提到飲茶,人們會立刻聯想到茶樓酒館,正如提到戲曲,人們自然會聯想起戲臺戲棚一樣,卻少有人知道,原來明、清時期的戲曲表演平臺,就是專供人喝茶、吃點心的茶館,如北京內城南門「正陽門」、川劇史上重要的演出場所「悅來茶園」等。事實上,茶館唱戲在香港亦有流行過一段日子,油麻地一帶的酒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都會聘請一些戲班成員現場演唱粵曲,以吸引和娛樂茶客,但有關做法在港已逐漸式微。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有意將這種傳統文化重現香港,將於大堂一樓興建一個有約200個座位的茶館劇場,觀眾席中會配備長、茶几和木椅,分堂座與樓座兩層座位,茶館舞臺兩側和上方熒幕提供中英文唱詞字幕 。
不過,茹國烈強調,茶館劇場絕對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因為它既不是複製北方戲樓的模;也不是還原老廣東戲園、粵曲茶座的喧鬧。他希望劇場有屬於當代香港的獨特性,既包含傳統藝術,又接受時代審美,甚至中西文化的交融。
茹國烈續說,為推廣戲曲並開拓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新觀眾群,茶館劇場將定位為接觸戲曲藝術的「入門場地」,所以觀眾在茶館劇場中欣賞到的都是相較大劇場演出更為精煉的節目,如1 小時多的中樂演出、折子戲或「精華版」大戲等。
他坦言,對從未看過戲曲的觀眾群則較為「易入口」。他補充,由於場地較細,觀眾可以近距離觀賞到臺上小生花旦的妝扮和造手等,應該可以吸引到傳統戲迷進場。
被問及戲曲中心能否如期落成,茹國烈再三強調「一定可以2017年落成」。他又說,戲曲中心已與承建商籤好合約,不會再出現超支問題。
為確保未來場地空間管理、藝術發展及市場營運順利,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上周舉辦「茶館劇場系列實驗計劃」,在演藝學院內搭建了一個「一比一」的茶館劇場,並連續兩日邀請了業內人士欣賞劇曲演出及茗茶,希望能通過多角度的場地規劃及模擬實驗,摸索出最理想的茶館劇場體驗。據了解,有關的實驗計劃將於明年再度舉行,希望在開館將劇場調整到最好。
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毛俊輝表示,業界對茶館劇場這個概念十分歡迎,認為劇場可以為香港粵劇界注入新思維。他又指戲曲中心落成對香港粵劇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起碼有地方讓劇團演出,有意加入粵劇界的人都有出路,我認為可以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免卻青黃不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