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春繁期間的特殊管理

2020-12-20 騰訊網

不想看字,可聽語音哦,也可邊聽邊看。

我國南北區域、氣候地理差異明顯,在春繁期間管理措施存在一定差異和不同。作者在技術諮詢活動和早春蜂群管理過程中,常遇到有爭議的做法和幾項重要問題,現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和管理措施,供蜂友們商榷和探研,以求裨益於蜂群早春繁殖技術的提高。

1、「啟動」群體本能,轉入早春繁殖

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結團越冬之蜜蜂,直腸內積聚了大量糞便,對外因的應激反應較為遲緩。長江、黃河流域1月下旬或月底,選擇一個氣溫升至13℃以上的無風晴暖天氣,開箱檢查蜂群越冬效果,讓蜜蜂進行飛翔排洩,或向巢內噴少量蜜(糖)水,促使短時間內完成「排洩爽身」任務。與此同時釋放蜂王,以激起蜜蜂護王、餵王、清巢和拖出死蜂的積極性,為蜂王產卵做好準備。一般來說,蜜蜂爽身活動後,蜂群開始進入繁殖期。

有的地區1月份氣溫偏低,氣候多變,時有冷空氣襲擊,飛翔排洩和釋放蜂王可推遲進行,否則由於提早讓蜜蜂繁殖而造成過早損耗體力和食物,給春繁埋下隱患。

2、控蜂出巢活動,減少損失

度過了嚴冬的早春蜜蜂是十分寶貴的,是新的一年蜂群發展的基礎力量。控制蜜蜂空飛和在巢外活動的臨界線以下低溫飛翔,是保護早春繁殖實力的措施之一。晴天時蜜蜂受到陽光強刺激,尤其是開始繁殖後,會逼迫蜜蜂出巢採水、採粉、採蜜;飛到背蔭低溫處的蜜蜂,會被凍僵而死。經粗略觀察估計,約有5%甚至20%的出巢蜜蜂不能返巢。這種原因使蜜蜂數量減少,養蜂者往往注意不到。遇到陰雨、大風、降溫、持續低溫(8℃或以下),要及時控制蜜蜂出巢活動,箱前遮蔭、巢門餵水,早晚封閉巢門,中午氣溫升至13℃以上再啟封,以保證出巢蜜蜂安全返巢。

3、少開箱檢查,多進行箱外觀察

春季特別是早春,群勢弱,正處於繁殖階段,無須擔心發生「分蜂熱」。只要巢內不缺食,少開箱提脾檢查,多進行箱外觀察,發現問題有目的地開箱快速解決。

在一般情況下,處於繁殖恢復階段的蜂群,可以每3~4周全面檢查1次,如系2~3框蜂的弱群,在短期內免於全面檢查,只作箱外觀察。少開箱檢查,對蜂群繁殖大有好處,它是養蜂者在早春和秋末管理蜂群要遵循的原則。這樣做可達到2個目的:一是減少人為幹擾,讓蜜蜂安靜繁殖並有利於繁殖速度的提高;二是不至於因開箱提脾檢查使巢溫波動、降低。

經測試,一個5~6框蜂的蜂群,經過1~2分鐘的快速檢查後,巢溫下降3~5℃,檢查結束恢復原狀後,要過8~10分鐘才能恢復原來的巢溫。要是2~3框蜂的弱群,巢溫波動更大。少開箱檢查,巢溫穩定,有利於蜜蜂幼蟲生長發育,成年蜂不至於為維持巢溫過多地消耗食物產生熱能,以及加快生理機能的衰退。

4、緊脾縮巢,密集保溫繁殖

「冷越冬,暖春繁」,是廣大養蜂者所熟悉並要遵循的春繁(含秋繁)時期蜂群管理原則。「冷越冬」意指簡裝越冬,「暖春繁」即加強保溫促進繁殖,提升春繁效率。蜂群正常越冬有一定的死亡率,越冬條件不好,生境不良,蜜蜂「減員」更多,出現蜂少脾多的狀況。弱群和蜂少脾多的蜂群春繁,保溫差、耗費大、蜂量增加慢,必須及時緊脾縮巢,密集護脾保溫以利繁殖,這是快速健康繁蜂的有效舉措。強群是「內保溫」重要條件,比增加保溫物的「外保溫」繁殖效果好。

春繁期間最忌外部有保溫物,而蜂巢內部松鬆散散。越過冬的1~2框蜂的弱群一定合併,達到4~5框蜂及以上或兩群同箱飼養;所有繁殖蜂群均應抽出多餘空脾,縮小框距(8~9毫米),蜂的個體與蜂房之比應掌握在1∶2或2∶3的範圍內,最低不少於1∶3,即蜂多於脾和蜂脾相稱。春繁特別是早春繁殖,最好做到蜂多於脾,以增加蜜蜂棲息巢脾上的密度,使蜜蜂密集護脾保溫繁殖,不但繁殖快,而且培育出的幼蜂健壯,殘弱率低。

但密集保溫的密集程度,決不是越高越好。有的養蜂者把2~3框蜂的蜂群,從中提出空巢脾,把蜜蜂壓縮到1張巢脾上,實行「高度密集繁殖」。當然這樣做使巢內溫溼度穩定,蜜蜂幼蟲得到足食、恆溫良好的生長發育場所,幼蜂健壯,成蜂率高。但從繁殖經濟學觀點看,它的弊端在於蜜蜂高度密集,蜂與蜂房達到1∶1或1∶2的比值,造成「窩工」。

另外,脾面(蜂房)減少,供蜂王產卵的房數有限,從而限制了繁殖速度。在當今「暖春」的情況下,保持蜂多於脾(早春)和蜂脾相稱(晚春),再加上有保溫物,可以保障春繁正常,勿需採用「高度密集繁殖」而浪費早春的繁殖力量。強群、縮巢密集繁殖,可以有效地在外界條件不良的情況下,保證蜂群正常、快速、健康的繁殖,儘快地進入到繁殖盛期。並節省飼料,減少能量流失。蜜蜂個體由於生育小環境改善,而壽命延長。繁殖數量增加,再加上個體壽命延長,群體累積數增多,群勢由弱變強。

5、重視補飼,科學獎飼

蜜蜂越冬後轉入繁殖,由「靜」到動,清巢、護脾、保溫使巢溫提升到繁殖溫度(34~35℃)和擔任繁重的哺育任務,食物消耗量猛增,常出現缺食現象。遇到陰雨、低溫,蜜蜂不能出巢採集,發生停止繁殖和整群餓死。養蜂者必須及時補食。

5.1、餵蜜(糖)

巢內不足1框蜂蜜,應及時補喂,最好供給蜜脾或蜜液。早春溫度低,補飼的蜜液(或糖漿)不能過稀,原蜜與水比例4∶1~3∶1;補飼不能零喂,2~3次連續餵夠。餵稀蜜(糖漿)會增加蜜蜂的勞動強度,多次餵會刺激蜜蜂過多地出巢空飛。

5.2、餵粉

早春要餵純花粉,餵純花粉能較好地確保春繁營養的全面供給。餵粉,是早春蜂群繁殖的重要保證,是養蜂者的共識和共同的實踐。但在花粉調製和餵法上有的不科學,花粉拌成稀糊狀,塗在框梁、巢脾上,有的餵乾粉,不便於蜜蜂採食,大大增加了哺育蜂的勞動強度。製成花粉餅餵蜂是比較理想的花粉補給方法。將花粉用蜜液(比例1∶1,或糖漿)浸泡軟後,攪拌均勻,揉製成麵團狀,即鬆軟而不粘手。壓成一個個長扁形的花粉餅,用無毒塑料布包裹中間,裸露兩端,放在盒內置室內保溫一晝夜後,視蜂量每群投放1~2個花粉餅於框梁上,讓蜜蜂自由採食,調製後餵幼蟲。隨氣溫回升,外界蜜粉源增多,可減少或停止飼餵花粉餅。花粉餅鬆軟,適口性強,蜜蜂爭相採食,營養全面,蜜蜂幼蟲發育正常,並有效地降低或杜絕外勤蜂出巢採粉、採水凍死野外的數量。

5.3、餵水

在蜂場設置供水器,氣溫低時採取巢門供水,滿足蜂群為繁殖、生理和提高巢內溼度對水的迫切需求。

5.4、科學獎勵飼餵

在春繁時期實行科學飼喂,是適時、適量地在巢內有一定食物的前提下,為加快繁殖的飼餵方法。當外界有少量蜜粉源出現,氣溫回升至8℃或以上,蜂王已產卵一段時間,便可實施獎飼,促進繁殖。早春蜂群,尤其是弱群,獎飼不是越早越好,更不可超早獎飼,否則適得其反。

過早獎飼刺激蜂王產卵,由於弱群保溫、哺育能力差,幼蟲發育不良,殘弱幼蜂多,形成無效繁育,加快蜜蜂提早衰老,生的少、死的多,出現「春衰」。獎飼要適量。早春緊脾縮巢,巢脾面積減少,過量獎飼佔據巢房,影響蜂王產卵,「產卵圈」縮小。因此,要有節制地獎飼,以取得正效益。

開始3~4天獎飼1次,每次餵250~300毫升蜜液(或糖漿),外界蜜粉源增多時可停止獎飼。有的養蜂者說:「通過一段時間獎勵飼喂,蜂量反而減少了」,這可能是沒有做到適時、適量獎飼的緣故,對弱群早獎飼、過量獎飼更易出現「越獎飼蜂越少」的現象。

6、適時擴巢,增加產卵面積

6.1、早春擴巢的原則

適時、逐步擴大蜂巢,寧可慢點、穩點,切勿過快,否則會欲速則不達。過快過早增加蜂巢面積,繁殖慢,蜂量跟不上,則會降低蜜蜂密度,導致護脾保溫能力減弱,反而影響繁殖,久之蜜蜂衰老快。故此,擴大蜂巢必須和繁殖速度、積聚蜂量相適應。

6.2、適時擴巢的階段性

先不加巢脾「內擴巢」,然後視蜂量增加和氣溫變化,進行加脾「外擴巢」。所謂「內擴巢」,根據早春蜂王多在中央巢脾和靠近巢門一端巢脾上產卵的特點,把蜂巢內邊脾和中間巢脾位置移動,將巢脾前後兩端調頭,以及割開封蓋蜜脾等3種做法,實施不加新脾擴大產卵面積。

用銳刀削去蜜脾的蜜蓋,不僅起到獎勵飼餵的作用,還能擴大蜂王「產卵圈」。被削去蜜蓋而被「觸動」了的蜜脾,蜜蜂本能地把蜂蜜搬走,分散到其他繁殖巢脾的邊角處,化整為零,使蜜脾變成了借蜂王產卵的繁殖脾,沒有增加巢脾空間卻達到擴大產卵區和密集保溫繁殖的目的。

所謂「外擴巢」,是蜂群變強,由蜂脾相稱或蜂多於脾,蜂量驟增達到邊脾也擁擠的程度時,則採取「內擴巢」後的「外擴巢」的辦法,向蜂巢內加進優良的空巢脾。應強調的是,決不能因加進新脾擴大了蜂巢,而降低蜂多於脾的密度。加新脾的數量應視蜂量、氣溫等因素而定,蜂巢內外因素欠佳之時,不能盲目加脾擴巢,做到適時擴巢。

7、換箱消毒,防潮、防病

全面檢查蜂群時,用乾淨蜂箱換下受潮發黴受汙染的蜂箱和抽出空巢脾,用頭一年秋換下來尚未消毒的蜂箱、巢脾一起清洗、消毒、晾乾備用。蜂箱、巢脾是蜜蜂生棲、繁衍的場所,常是病原藏汙納垢的地方,決不能圖省事,必須定期消毒。根除病源,受益匪淺!

2003~2007年間,作者飼養的試驗蜂群,因放置蜂群小生態環境不佳的緣故,接二連三或交叉發生了蜜蜂「白堊病」、歐洲幼蟲腐臭病、蜜蜂孢子蟲病及蜜蜂變形蟲病。有的給藥治好後第二年又發生。從2008年起,在用藥治療的同時,我重點對輪換下來的蜂箱,用石灰水或鹼水洗刷、浸漬,到第二天用清水衝洗、晾乾;抽出的空巢脾用高錳酸鉀消毒浸泡24小時或36小時,甩去消毒液用清水衝洗、晾乾備用。

經過徹底消毒,2008~2009年,除有輕度的蟎害外,上述的傳染病均未發生,蜜蜂健康。事實告訴我們,對症用藥治病固然重要,如施藥和消毒相結合防治效果更理想。要改正頻頻用藥而不重視消毒防病的做法和得過且過的心理。

8、因地制宜,合理實施春繁措施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複雜,南北氣候懸殊,蜜粉源條件各異,出現適宜早春繁殖的外界因素時間不一。對一個養蜂者來說,學習外地經驗不可缺少,但重要的是要掌握本地區春繁條件和因素的變化,積累自己春繁經驗和有效做法指導生產,決不能生搬硬套、盲目仿效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相差甚遠地區的春繁管理技術。如南方和北方春繁時間和條件有很大不同,採用統一「模式」春繁是行不通的。

註:資料源自網絡,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春繁期間飼餵蜜蜂的三大要點
    春繁期間在很多地方其實蜜源都並不豐富,所以飼餵蜂群是唯一的一種解決辦法。那麼在春繁期間應該怎麼飼餵蜜蜂呢?在聽蜂之語看有三大要點需要掌握:一、粉護子,春繁期間要飼餵好花粉。幼蜂吃花粉能夠提高體質,增強免疫力,如果春繁期間蜜源不豐富,我們養蜂人一定要適當的補充飼餵花粉。其中以荷花粉和油菜花粉為最佳;由於荷花粉價格較高,用來餵蜂的話的需要比較大的投入,所以一般選擇油菜花粉。花粉要求乾燥衛生,並且要消毒殺菌,避免病原體感染蜂群。二、不強行餵蜂。
  • 在蜜蜂春繁時,要做好哪些管理工作,才能讓蜜蜂高產?
    蜜蜂春繁的非常重要,做好蜜蜂的春繁管理工作,能提高蜜蜂的蜂蜜的產量和質量,意義重大,在蜜蜂春繁要注意哪些問題。一、初查蜂群◆曬蜂。進行2月4日(立春)前幾天開始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在天氣晴朗,風力3級以下,最高氣溫達7℃時,打開箱蓋,曬蜂,促使蜜蜂排洩飛行。◆檢查蜂群。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春季是蜂群群勢最弱的時期,也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春繁是指蜂群從越冬結束、蜂王開始產卵,直到當地主要蜜源流蜜為止。不同養殖區域及養殖方法,留給春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人工養殖蜜蜂的春繁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前的5項準備工作及原則
    春繁是蜂群周年活動的開始,春繁前的準備工作是人工飼養蜂群管理的開始,不論蜂群採取模仿自然蜂群繁殖法還是精養繁殖方法,都應在蜂群的春繁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任何時候對蜂群的管理都應根據外界溫度、蜜粉源條件、蜂種、病蟲害規律、蜂群內部的特點,遵循蜜蜂生活習性,引導蜂群實現養殖目標。一、春繁前蜂群內外部特點1、外部特點。
  • 蜜蜂春繁怎麼做?掌握這幾點,讓你的蜂群旺一年!
    蜂群的春繁工作是所有養蜂人的重中之重,春繁做好了,不僅能讓你的蜂群一年旺盛,並且能讓你的蜂蜜產量翻倍,從而提升養蜂人的收益。那麼,春繁過程中,我們應該從何做起呢?又該注意哪些細節呢?下面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春繁經驗。1.首先,我們應該先幫助蜂群進行大清掃。因為,最終,過了冬季越冬期,蜂窩裡的垃圾、細菌可能會有一些。
  • 中蜂什麼時候開始春繁?春繁時需要注意什麼?
    中蜂春繁前的準備工作1.檢查取脾:適當的開箱檢查,取出無用的老脾、有巢蟲的舊脾、蜂脾不相稱的脾,讓蜂多於脾,使蜜蜂集中在巢脾上面,以不露脾為標準。因各地氣候差異較大,中蜂春繁的時間有所不同,具體的春繁時間依賴各地的氣候,春繁的具體時間一般依照:一是溫度,溫度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春繁的效果,我們都知道蜜蜂是比較怕冷的,所以當氣溫超過8攝氏度時,部分中蜂則會開始離巢活動,也就是說,外界氣溫在8攝氏度以上就標誌著可以開始春繁了;二是花期,我們可以根據大家所在的地區,來估算當年第一個大流蜜期的時間,來推斷什麼時候開始春繁
  • 蜜蜂養殖技術|蜜蜂春繁期飼養管理(上)
    對蜜蜂來說,早春剛開繁就獎飼是個誤區,外界沒有蜜粉源,獎飼蜜蜂會刺激工蜂白天出巢空飛,縮短壽命,削弱蜂勢,還容易引起盜蜂。春季蜜蜂應分階段做好管理。一、越冬蜂更替階段越冬蜂更替大約需要在30~40d期間,主要技術要點是飼料優足,每日換水,適度保溫,適時加脾,又好又快又多地培育出第一批替換越冬蜂的健壯新蜂。
  • 中蜂問題群春繁特點、原則及措施
    中蜂屬於半野生蜂種,具有怕熱不怕冷,個體抗寒能力強,低溫時好結團,自我復壯能力強等特點,結合問題群本身的特點,經細心管理,使其達到正常蜂群的群勢,避免蜂群損失。
  • 蜜蜂春繁開繁時治幾次蟎?具體怎麼操作?
    意蜂常年必須定期防治蟎蟲,在春繁開始時,也一定要進行蟎蟲防治。怎麼樣正確的防治蟎蟲?只要遵循以下所說可以了。要在正規的蜂藥店買正規的殺蟎藥。蜂藥的管理,國家監管嚴格,普通市場上是難以買到真正的蜂藥的。殺蟎藥也一定要在正規的蜂藥店裡,不能相信什麼偏方治蟎。
  • 天氣冷了蜜蜂怎樣管理?蜂群如何安然越冬
    天氣冷了蜜蜂怎樣管理?隨著冬天氣溫越來越低,早晚溫差也比較大,對於養蜂人來說如何保證蜜蜂安全越冬,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管理得好則能保證春繁時的生產效益,反之則有可能使蜂群變成弱群,不利於春繁時的增產,那麼天氣冷了蜜蜂怎樣管理呢?
  • 春繁前如何管理好中蜂?
    蜂群經過越冬後的考驗開始進入春繁前期時群勢強弱參差不一,養蜂人要開始積極檢查蜂群越冬後的強弱群勢而作出合理的安排。強群加強群勢管理,控制分蜂熱。弱群蜜粉不足,加強飼餵或合併管理繁蜂。保證春繁前期群勢逐步加強,為大流蜜期到來做好準備。
  • 養蜂人要改變蜂群管理技術,來應對季節變化,才能養好蜜蜂
    這就是蜜蜂起起落落的一年四季,養蜂人應該遵循這樣的自然規律,適時改變蜂群的管理技術。冬末早春,蜂群管理技術的改變嚴寒漸漸退去,白天的溫度已經達到蜜蜂外出採集的最低限度,此時,外界已經有零星的粉蜜源陸續開放。這就是養蜂人,蜂群管理技術改變的關鍵時刻。
  • 養殖中蜂,春繁時可以用紅棗泥代替花粉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我們很多朋友都會嘗試的去發現適合蜜蜂吃的飼料,從過去蜜蜂依靠蜂蜜為食到現在養蜂人學會了餵養蜜蜂糖漿,根據蜜蜂的習性來餵養花粉等等,可以說每一種蜜蜂飼料的產生都經過了大量的嘗試。至於紅棗泥在密封春繁期間是否適合用來替代花粉餵養蜜蜂,蜂部落小編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嘗試,但是從過去我們用來餵養蜜蜂的代用飼料來說,都是經過嘗試得出的結果,所以如果我們有有條件,可以嘗試一下,蜂部落認為紅棗泥餵養蜜蜂應該說不存在什麼問題。那麼我們具體怎麼知道紅棗泥餵養蜜蜂有沒有問題呢?
  • 蜜蜂春季繁殖,取蜜和分蜂哪個更重要?養蜂人講了實話
    關於蜜蜂春繁季節是先分蜂還是先取蜜的問題,其實從蜜蜂春繁的角度來說,不管是中蜂還是意蜂,春繁與取蜜和分蜂之間的關係,主要根據我們當地養殖蜜蜂的具體情況來看,當地的不同環境,對於我們養殖蜜蜂來說其過程自然也不一樣,還有就是我們養殖蜜蜂的專業程度。
  • 現在是初春,蜜蜂爬出蜂箱就死掉了可能是什麼原因
    天氣好的話蜜蜂正常活動採集蜂蜜花粉,雖然不多,但是為了春繁做準備也要一點一滴採集。如果天氣突然變冷了,給蜂群來了一個措手不及,打亂了蜂群的正常活動。2.溼度大:回南天溼度大,空氣不流通,容易滋生細菌,受潮的東西很容易發黴。養蜂人飼餵的蜂糧最容易發黴。溼度大隊蜂群幼蟲也是不利的。
  • 早春蜜蜂繁殖,蜂王為何總是靠巢門一邊產卵?佩服蜜蜂智慧
    如今正是蜜蜂春季繁殖的關鍵時間,很多地方的蜂群中,蜂王已經開始產卵,而在早春的蜂王產卵的時候,細心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蜂王產卵的位置雖然還是符合蜜蜂的習性,在中間產卵,但是在早春的時候蜂王產卵的位置卻不是平均的分布在中間,而是在靠近巢門的位置產卵。
  • 蜜蜂的冬天要過了?養蜂人別急著下結論
    其實這還得從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說起,當然了,了解24節氣,不僅對農耕勞作有很大的幫助,對蜜蜂春繁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小寒節氣的講解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小寒這兩個字,明顯就沒有大寒這兩個字來寒冷,但實際情況是不同的地區,大小寒的氣候變化是不一樣的。在我國北方,就有小寒勝大寒之說,這應該與北方的天寒氣凍的氣候環境有關,總之在北方,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 飼餵蜜蜂卻把蜜蜂餵死了?老蜂農:飼餵方法不對只會適得其反
    其實在飼餵蜜蜂的時候,還是很有講究的,飼餵不當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還會危害到蜂群。下面筆者就講一講我們平常在餵蜂的時候常常會進入的五大誤區。誤區一:陰雨天氣大量飼餵蜜蜂。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春繁期間,因為此時蜜蜂剛越完冬,儲蜜基本消耗殆盡,為了儘快復壯奪取春蜜,很多蜂農會多次且大量的獎勵飼餵來發展蜂群。
  • 蜜蜂春繁:各地起點時間參考
    另要注意關於春繁時間起點應以當地第一個蜜粉源出現的時間作為參考從而確定具體的日期。因全球碳排放導致氣候變暖,氣候異常。所以該篇僅作為參考,不可照搬照用,應遵循當地物候,從而把握春繁的有利時機。 註:資料源自網絡,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蜂群的日常管理中,要不忘為蜜蜂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 「 內環境」
    如果說蜂群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是蜜蜂生存的「 外環境」 的話, 那麼蜂箱內的溫度 、 溼度、 空間、飼料、 蜂群狀況等就構成了蜜蜂賴以生存的 「內環境」 。「內環境」 的質量, 直接影響著蜜蜂的各種活動和蜂群的正常發展, 因此, 在蜂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時刻不忘為蜜蜂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 「 內環境」 , 以利蜂群的正常發展。現就蜂群管理中和 「 內環境」 關係密切而又為人們易於忽視的幾個問題, 舉例說明如下:1.冬季外界氣溫低於-1℃, 必須給蜂群保溫;夏季氣溫高於 20℃, 必須給蜂箱遮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