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的日常管理中,要不忘為蜜蜂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 「 內環境」

2020-12-12 蜂群裡的守望者

如果說蜂群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是蜜蜂生存的「 外環境」 的話, 那麼蜂箱內的溫度 、 溼度、 空間、飼料、 蜂群狀況等就構成了蜜蜂賴以生存的 「內環境」 。「內環境」 的質量, 直接影響著蜜蜂的各種活動和蜂群的正常發展, 因此, 在蜂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時刻不忘為蜜蜂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 「 內環境」 , 以利蜂群的正常發展。現就蜂群管理中和 「 內環境」 關係密切而又為人們易於忽視的幾個問題, 舉例說明如下:

1.冬季外界氣溫低於-1℃, 必須給蜂群保溫;夏季氣溫高於 20℃, 必須給蜂箱遮蔭。

2.在空氣含水量不變的情況下, 相對溼度和氣溫成反比。 因此氣溫低時要注意防潮, 氣溫高時要注意保持蜂箱內溼度。

3.清潔方便的採水條件, 對維持蜂群正常活動至關重要。 要像重視蜜源一樣重視水源。

4.老脾保溫好, 新脾導熱好。 越冬期全部用老脾, 其它時期老脾在外、 新脾在內間隔放置, 以利蜂群調節巢內溫度。

5.框距小利於保溫, 框距大利於通風散熱。 要隨著氣溫變化調整框距。 子脾框距宜小, 粉脾框距宜大。

6.蜜粉脾是蜂群增加熱量的因素之一。 春繁時蜜粉足, 可適當多加脾, 轉地時存蜜要適量。

7.全年保持蜂箱內留有空間, 越冬期可防止蜂群缺氧受悶, 繁殖期有利於密集蜂數, 天熱時有利於蜂群調節溫度。

8.蜂數要和流蜜量相適應。 大流蜜時蜂數要足, 中小流蜜時蜂數要適當, 以免蜂群 「 怠工」。

9.度夏期缺蜜 「 內環境」 不良, 要限制繁殖以免造成無效繁殖或引起分蜂。

10.保持蜂群安靜。 嘈雜的場所、 過多的開箱檢查、 粗暴的操作, 會擾亂蜂群正常活動、 破壞 「 內環境」 的和諧, 嚴重時造成蜂群飛逃和發病。

總之, 蜜蜂生存的 「 內環境」 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的動態平衡, 需要養蜂者根據不斷變化著的蜂箱內外各種因素, 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給予調整。這可以使養蜂者在實施蜂群管理時, 更加重視蜂群狀態而少犯主觀主義的錯誤。

此文僅供參考,蜂友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進步!筆者會持續推出更多養蜂文章,還望蜂友能給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越冬期箱內外特徵及管理應用
    在箱體上方副蓋及大蓋外有較厚保溫層的箱體中,蜂團多集結在靠近巢門處中間偏上位置;在箱體側面或底部有較厚保溫措施時,蜂團易在箱體內有巢脾一側或底部位置;沒有保溫措施的蜂群,越冬蜂團一般接近巢門並在巢脾中部結團。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
  • 蜜蜂度寒、度夏控制蜂巢採蜜繁蜂氣溫,幫助蜂群繁殖!
    蜜蜂屬於變溫動物,其個體體溫接近氣溫,隨所處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例如,工蜂個體安全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中蜂為10℃,意蜂為13℃:工蜂活動最適氣溫為15~25℃,蜂王和雄蜂最適飛翔氣溫在20℃以上。另外,蜜蜂卵、幼蟲和蛹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34-35℃。
  • 養蜂人要改變蜂群管理技術,來應對季節變化,才能養好蜜蜂
    春季蜜蜂大肆發展,誰也阻止不了它們的發展步伐。夏季蜜蜂避暑休整,養蜂人也無法控制蜂量的銳減。秋季蜜蜂只為儲備蜂糧而忙碌,即使蜂量在增長,也是為了未來做準備。冬季蜜蜂休養生息,雖然蜂量逐步減少,但是存活下來的蜜蜂,將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 新收蜜蜂要多久才建巢?幾天穩定?
    蜜蜂的巢穴俗稱蜂巢,是工蜂通過自身蠟腺分泌的蜂蠟修築而來,蜂巢對蜜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是蜜蜂哺育幼蟲時的「家」,也是蜜蜂貯存花粉、花蜜乃至蜂蜜的「倉庫」,對於新收蜜蜂來說,只要蜜蜂開始修築蜂巢,說明蜂群基本穩定下來了,但這個過程需要多久呢?下面我們就以來看一看新收蜜蜂要多久才建巢吧!
  • 蜜蜂養殖技術|初花期蜜源特點及對蜂群的影響
    初花期,一般也是流蜜期的初始階段,也稱流蜜初期,此時,蜂群內部的變化隨外界蜜源呈規律性變化,因此,了解蜜源植物初花期的特點,有利於蜂群的管理,為大流蜜期做好準備。在初花期較長蜜源中,有較充足的時間調整蜂群的群勢及狀態,為大流蜜做準備。2、初花期蜜源粉重蜜輕一般,初花期蜜源植物具有粉重蜜輕的特點,也就是說,在蜜源的初花期,植物的吐粉量較大,泌蜜量相對較少,反之,在大流蜜期,泌蜜量較大,吐粉量較少。蜜源的這一特點對蜂群的內部撫育有較大的影響。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春季是蜂群群勢最弱的時期,也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春繁是指蜂群從越冬結束、蜂王開始產卵,直到當地主要蜜源流蜜為止。不同養殖區域及養殖方法,留給春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人工養殖蜜蜂的春繁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前的5項準備工作及原則
    任何時候對蜂群的管理都應根據外界溫度、蜜粉源條件、蜂種、病蟲害規律、蜂群內部的特點,遵循蜜蜂生活習性,引導蜂群實現養殖目標。一、春繁前蜂群內外部特點1、外部特點。二、蜂群春繁前準備工作的原則為蜂群提供適宜的內外繁殖環境,降低蜂群的勞動強度,延長越冬蜂壽命,保存蜂群的實力。
  • 天氣冷了蜜蜂怎樣管理?蜂群如何安然越冬
    天氣冷了蜜蜂怎樣管理?隨著冬天氣溫越來越低,早晚溫差也比較大,對於養蜂人來說如何保證蜜蜂安全越冬,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管理得好則能保證春繁時的生產效益,反之則有可能使蜂群變成弱群,不利於春繁時的增產,那麼天氣冷了蜜蜂怎樣管理呢?
  • 一個蜂群蜜蜂成千上萬,如何快速找到蜂群中的蜂王呢
    在中蜂活框養殖中少不了開箱提脾檢查,而檢查蜂王是開箱檢查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尤其是新手,對蜂王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常常讓人感覺不找到蜂王不罷休。然而開箱檢查過久會影響到蜜蜂的正常活動,那麼如何在成千上萬的蜜蜂中快速尋找到蜂王呢?幾個小妙招分享給你!
  • 蜜蜂養殖技術|蜂王狀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蜂巢中的封蓋子脾能為蜂群補充蜂源,也能引導蜂群積極貯蜜,而未封蓋子脾能吸引蜜蜂脫離野外工作,蜂群根據自身群勢及周圍環境狀況,自行調節繁殖與採蜜的關係。一、不同日齡蜂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實驗。各蜂群都沒有接受插入的王臺,而是用巢內幼蟲自行急造培育蜂王,在觀察的時間內,蜂群中只有王臺,結果根據換王時間,各蜂群每公斤平均產蜜量依次是為4.5kg、5.6kg、6.2kg、8.7kg、9.5kg。第一組與最後一組相差一半多。可見,在流蜜期,蜂王在蜂群中工作的時間越長,蜂群的產蜜量越高。
  • 蜜蜂春繁期間的特殊管理
    我國南北區域、氣候地理差異明顯,在春繁期間管理措施存在一定差異和不同。作者在技術諮詢活動和早春蜂群管理過程中,常遇到有爭議的做法和幾項重要問題,現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和管理措施,供蜂友們商榷和探研,以求裨益於蜂群早春繁殖技術的提高。
  • 下雨天蜜蜂還出去採蜜,是蜂群內出現什麼情況了嗎?老蜂農這樣說
    關於下雨天蜜蜂還出去採蜜,說明蜂箱內出現了什麼情況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蜂群正常的一種體現。蜜蜂的採蜜行為與蜂種有關,有的蜜蜂是可以在雨天採蜜的,而且根據雨天的不同特點,蜜蜂雨天採蜜的行為也不一樣,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
  • 蜜蜂一年四季怎麼管理?要把蜜蜂養好,蜜蜂才能為養蜂人帶來效益
    養殖蜜蜂需要有一套管理辦法,才能把蜜蜂養的好。因為各地的溫度以及花粉蜜源都不一樣,所以管理蜜蜂的方法也不同,小編今天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在小編這個地方的大致管理方法。從春天開始說起,小編這裡以採春蜜為主。
  • 蜜蜂養殖技術|流蜜期中蜂群熱症的特點及處理原則
    中蜂屬於半野生蜂種,分蜂是蜂群自身繁衍和增加自然界蜂群數量的方式,中蜂群本身具有好分蜂的習性,正常蜂群在一年中都會發生分蜂,甚至發生多次分蜂,因蜂種、環境等分蜂性(分蜂發生的容易程度)有所差異。2、熱症時間。分蜂一般發生在溫暖及高溫時期,外界蜜蜂源較為豐富時,時間在春夏之交及秋季,前者更多些。
  •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把蜂王的翅膀剪了好嗎?會對蜂群有什麼影響?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把蜂王的翅膀剪了好嗎?會對蜂群有什麼影響?在蜜蜂養殖中,我們很多朋友為了避免蜂王飛走,往往會將蜂王的翅膀剪掉來預防蜂王逃跑,依據是剪掉翅膀後的蜂王,如果不發生自然分蜂,中蜂是不會離開巢房的,對於蜂群的穩定有巨大作用。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究竟剪掉蜂王的翅膀後對蜂群有哪些影響,到底剪掉蜂王翅膀的好處有哪些,壞處又有哪些,蜂王的翅膀該不該剪掉很多朋友都搞不清除。
  • 蜂頭領 蜂群秋季飼養管理技術
    蜂群秋季管理是否到位,直接關係到蜂群是否能夠安全越冬,從而關係到第二年春天蜂群的發展。秋季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更換蜂王、培育大量越冬蜂、儲備越冬飼料、防治蜂蟎,為蜂群越冬和來年早春繁殖作準備。糖液中加入適量維生素B、維生素C和蛋白質(如酵母片等)一直餵到王臺封口為止,保證蜂王發育健壯。中蜂要在立冬前的45天起,根據蜜源和氣候條件,每天或隔天對蜂群進行獎勵飼養。意蜂也要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植物的初花期和蜂王停止產卵前,培育一批適齡的越冬蜂,讓這批蜂乘外界氣溫不太低時,進行排洩飛行,對翌年春季蜂群發展十分有利。
  • 蜜蜂養殖技術|胡蜂對蜂群的危害及防範
    在養蜂過程中,害蟲對蜂群危害最大的莫過於胡蜂,少量的胡蜂在巢門前騷擾,使蜂群遷逃,大量的胡蜂進入蜂箱,使蜂群毀滅,盜走蜜粉。結合自己多年養蜂經驗,對胡蜂的一些處理辦法供蜂友參考。胡蜂都是白天活動,晚上回巢護脾,氣溫在13℃以上開始活動,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中午是活動的高峰,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後便進入越冬期,翌年3~4月始產卵繁殖,夏季達到鼎盛期。與蜜蜂的作息相似。胡蜂具雜食性,採食花粉、花蜜及各種昆蟲。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中雄蜂多的原因分析與判斷方法
    在越冬期正常蜂群中,很少有雄蜂,如果出現雄蜂說明蜂群出現異常情況;在正常非越冬期蜂群中,蜂群中的雄蜂數量是蜂群蜜蜂數量的5%以內,屬於正常情況;正常蜂群對雄蜂數量有調控的機制,而非正常蜂群中,蜂群機制紊亂,難以調控。
  • 野蜜蜂怎麼養它不會走?
    下面趣蜜蜂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野蜜蜂怎麼養它不會走的方法吧!有無蜂王每個蜂群都會有一隻蜂王,蜂王是整個蜂群的主要繁殖者,其分泌的蜂王信息素可以很好的控制蜂群。所以說在抓捕野生蜜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尋找下,找到蜂王將其和蜜蜂一起帶回來,然後在蜂箱內建造一個蜂房,專門提供給蜂王使用,控制住了蜂王,可以很好的留住其它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