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蜂群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是蜜蜂生存的「 外環境」 的話, 那麼蜂箱內的溫度 、 溼度、 空間、飼料、 蜂群狀況等就構成了蜜蜂賴以生存的 「內環境」 。「內環境」 的質量, 直接影響著蜜蜂的各種活動和蜂群的正常發展, 因此, 在蜂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時刻不忘為蜜蜂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 「 內環境」 , 以利蜂群的正常發展。現就蜂群管理中和 「 內環境」 關係密切而又為人們易於忽視的幾個問題, 舉例說明如下:
1.冬季外界氣溫低於-1℃, 必須給蜂群保溫;夏季氣溫高於 20℃, 必須給蜂箱遮蔭。
2.在空氣含水量不變的情況下, 相對溼度和氣溫成反比。 因此氣溫低時要注意防潮, 氣溫高時要注意保持蜂箱內溼度。
3.清潔方便的採水條件, 對維持蜂群正常活動至關重要。 要像重視蜜源一樣重視水源。
4.老脾保溫好, 新脾導熱好。 越冬期全部用老脾, 其它時期老脾在外、 新脾在內間隔放置, 以利蜂群調節巢內溫度。
5.框距小利於保溫, 框距大利於通風散熱。 要隨著氣溫變化調整框距。 子脾框距宜小, 粉脾框距宜大。
6.蜜粉脾是蜂群增加熱量的因素之一。 春繁時蜜粉足, 可適當多加脾, 轉地時存蜜要適量。
7.全年保持蜂箱內留有空間, 越冬期可防止蜂群缺氧受悶, 繁殖期有利於密集蜂數, 天熱時有利於蜂群調節溫度。
8.蜂數要和流蜜量相適應。 大流蜜時蜂數要足, 中小流蜜時蜂數要適當, 以免蜂群 「 怠工」。
9.度夏期缺蜜 「 內環境」 不良, 要限制繁殖以免造成無效繁殖或引起分蜂。
10.保持蜂群安靜。 嘈雜的場所、 過多的開箱檢查、 粗暴的操作, 會擾亂蜂群正常活動、 破壞 「 內環境」 的和諧, 嚴重時造成蜂群飛逃和發病。
總之, 蜜蜂生存的 「 內環境」 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下的動態平衡, 需要養蜂者根據不斷變化著的蜂箱內外各種因素, 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給予調整。這可以使養蜂者在實施蜂群管理時, 更加重視蜂群狀態而少犯主觀主義的錯誤。
此文僅供參考,蜂友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進步!筆者會持續推出更多養蜂文章,還望蜂友能給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