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度寒、度夏控制蜂巢採蜜繁蜂氣溫,幫助蜂群繁殖!

2020-12-24 蜂友會

蜜蜂屬於變溫動物,其個體體溫接近氣溫,隨所處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例如,工蜂個體安全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中蜂為10℃,意蜂為13℃:工蜂活動最適氣溫為15~25℃,蜂王和雄蜂最適飛翔氣溫在20℃以上。另外,蜜蜂卵、幼蟲和蛹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34-35℃。小資料:早春,在氣溫8℃以上無風晴天,工蜂能夠短時飛翔排洩。

蜂群度寒冬、抗炎夏的方法。蜂群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其蜂巢溫度相對穩定。蜂群在繁殖期,育蟲區的溫度恆定在34-35℃;在越冬期,蜂團外圍的溫度6-10℃,蜂團中心的溫度14-24℃。具有一定群勢和充足飼料的蜂群,在零下40℃低溫下能夠安全越冬,在最高氣溫45℃左右的條件下還可以生存。但是,蜜蜂在惡劣環境下生活要付出很多。

當蜂巢溫度超過蜂群正常生活要求時,蜜蜂常以疏散、靜止、扇風、灑水和離巢等方式來降低巢溫。長時間高溫,蜂王會減少產卵量以減輕工蜂負擔,在不能忍受長期高溫的情況下會逃跑。。在蜂巢溫度降到蜂群正常生活標準時,蜜蜂通過縮小巢門、聚集、吃蜜活動等方式升高巢溫。蜂群在整個生活周期內,都是以蜂團的方式度過的,冷時蜂團收縮,熱時蜂團疏散,這在野生的東、西方蜜蜂種群的半球形蜂巢更為明顯。在冬季外界氣溫接近6~8℃時,蜂群就結成外緊內松的蜂團。

內部的蜜蜂比較鬆散,它們產生的熱量向蜂團外層輻射傳輸,用以維持蜂團外層蜜蜂的溫度,蜂團外層由3~4層蜜蜂組成,它們相互緊靠,利用不易散熱的周身絨毛形成保溫「外殼」「外殼」裡的蜜蜂在得不到足夠的溫度被凍死時,就被其他蜜蜂替代。

在養蜂生產中,開門運蜂、保溫處置、遮陽灑水、補足飼料等都是人為給蜂群創造舒適生活環境的措施,這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焦點

  • 發現蜜蜂在巢門口狂扇風?就要注意蜂群出現問題了
    比如查蜂時誤傷到蜂王,驚跑了蜂王,其他蜂群的工蜂進入蜂群殺死蜂王……原因有多種,有可能也是意想不到的。這種失王現象是突發的,並不是蜂群自願造成的,所以發現沒有蜂王后會引起蜂群的恐慌,工蜂就會有異常表現。蜂王負責繁殖的重任,是一個蜂群的靈魂,釋放信息素控制著工蜂,維持蜂群的協調,有了蜂王,蜂群才能正常發展,才能協調一致。所以蜂群只要沒有了蜂王,工蜂發現以後就會出現恐慌,急著尋找蜂王。
  • 蜜蜂養殖技術|蜂王狀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蜂巢中的封蓋子脾能為蜂群補充蜂源,也能引導蜂群積極貯蜜,而未封蓋子脾能吸引蜜蜂脫離野外工作,蜂群根據自身群勢及周圍環境狀況,自行調節繁殖與採蜜的關係。一、不同日齡蜂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實驗。選擇三組蜂群各10群,第一組,對照群,維持蜂群原有狀態;第二組,新王群,在臨近流蜜期時,藉助囚王籠,給蜂群換入產卵新王(開產時間不超過1個月的蜂王),並淘汰原蜂王;第三組,處女王群,淘汰原蜂王,誘入剛羽化未交尾的處女蜂王。觀察蜂群每天的飛行及採蜜量。結果。在流蜜期,新王群及處女王群相比對照群,在蜜蜂的外出飛行及採集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前的5項準備工作及原則
    蜂群春繁期間晝夜溫差大,時有倒春寒,尤其暖冬過後,入春早,倒春寒較頻繁,溫度總體向暖,蜜粉源處於始花期,泌蜜吐粉量持續增加。蜂群開始有外出採水、採粉活動。2、內部特點。隨著外界溫度的回暖,蜂團開始鬆散,在結團的中心部位,有咬脾造新脾的行為,而蜂團外部的大部分蜜仍然處于越冬狀態。在蜂群中蜜粉貯備充足時,蜂群先於外界出現蜜蜂源開始初繁(必要時可以制止)。
  • 如果把糖漿放在蜂巢附近,蜜蜂還會採蜜嗎?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如果我們把糖放在蜂巢邊,蜜蜂是不是還會出現採蜜,這個問題涉及的問題比較多,在實際養殖中這樣的養殖方式並不是沒有出現,比如我們對蜜蜂的飼餵就是這種形式,但是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其實餵養蜜蜂是非常有技巧的,不但影響到蜂群的繁殖,還影響到蜂蜜的質量。
  • 蜜蜂春繁期間的特殊管理
    2、控蜂出巢活動,減少損失 度過了嚴冬的早春蜜蜂是十分寶貴的,是新的一年蜂群發展的基礎力量。控制蜜蜂空飛和在巢外活動的臨界線以下低溫飛翔,是保護早春繁殖實力的措施之一。
  • 蜜蜂養殖技術|空巢脾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一個標準意蜂巢框,巢脾的長寬按42.8cm×20.3cm,總面積為868.84cm,每5cm×5cm面積有工蜂房100個計算,每個完整的巢脾有工蜂巢房為(868.84×2÷25×100)6950個,每個巢房裝滿蜜,約為0.40g,理論上一個標準的意蜂巢脾貯滿蜜為2.78kg。
  • 開箱檢查蜂群,溫順的蜂群變得不安,蜜蜂老是想蜇人的原因!
    一箱溫順的蜂群,蜂群變得不再溫順,開箱檢查蜂群的時候,蜜蜂總是箱飛出來蜇人,養蜂人在打開蜂箱的時候,蜜蜂集體出現「振動翅膀」的現象,少數工蜂會直接飛向養蜂人的身上,當養蜂人提出蜂群內蜂巢脾進行檢查工作的時候,蜂群開始變得煩躁不安,蜂巢脾上的工蜂開始逐漸飛出蜂群,越來越多的工蜂開始飛向養蜂人的身上
  • 蜜蜂養殖:蜜蜂不採蜜怎麼辦?蜜蜂不出勤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養蜂人養殖蜜蜂就是為了讓其採蜜釀蜜,人類才好收穫蜂蜜,如果蜜蜂出勤較少那採到的花蜜自然也就少了,如果不能讓蜜蜂恢復出勤哪會極大的影響蜂蜜產量,特別是在流蜜期,如果蜜蜂不出勤那可就沒法彌補了,導致蜜蜂採蜜不勤快的原因主要有群勢弱、失王等,那麼如何才能儘快讓蜜蜂恢復採蜜呢?
  • 中蜂養殖:依據自然規律給蜂群擴巢
    將棒式溫度計貼地面平放,測得的溫度稱做地表溫;把溫度計懸掛在遮陰通風處,離地面 1.5 m,測得的溫度稱做氣溫。南方地表潮溼時地表溫低於氣溫1℃,地表乾燥的晴天地表溫接近氣溫;晴天氣溫11℃中蜂就可以安全採回花蜜不會凍僵,陰雨天氣溫11℃時如果有中蜂飛翔就有蜜蜂凍僵在箱外。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二、蜂群春繁的方法在春繁的發展期,蜂群新老蜂更替結束,群勢持續上升,直至大流蜜到來,蜂群的發展步入正軌,此期的各種春繁的方法基本相同。而在春繁的恢復期,外界蜜粉源有限,氣溫普遍偏低,且溫差大,蜂群剛經歷越冬,群勢較弱,採取不同的措施,蜂群群勢恢復速度會有所不同。
  • 蜜蜂養殖技術|封蓋子對蜂群採蜜量影響的實驗、分析及應用
    蜂群的採蜜量與蜂群自身狀態(群勢、各齡蜂兒數量)有著複雜的關係,本文僅從流蜜期封蓋子與蜂群採蜜量的關係做分析,供蜂友參考。結果,實驗組平均每群採集40.8kg,對照組平均每群採集56.4kg,採蜜量相差26%。可見,在流蜜期,蜂群中有沒有封蓋子對蜂群採蜜量有較大的影響。
  • 蜜蜂一年四季怎麼管理?要把蜜蜂養好,蜜蜂才能為養蜂人帶來效益
    養殖蜜蜂需要有一套管理辦法,才能把蜜蜂養的好。因為各地的溫度以及花粉蜜源都不一樣,所以管理蜜蜂的方法也不同,小編今天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在小編這個地方的大致管理方法。從春天開始說起,小編這裡以採春蜜為主。
  • 一個蜂群蜜蜂成千上萬,如何快速找到蜂群中的蜂王呢
    然而開箱檢查過久會影響到蜜蜂的正常活動,那麼如何在成千上萬的蜜蜂中快速尋找到蜂王呢?幾個小妙招分享給你!一、一般情況查找:1、先看子脾,再看巢脾上部及邊角。蜂王一生的主要職能是產卵,除非度夏越冬等特殊情況出現停卵現象,一般不會離開子脾圈,所以提脾後,首先從巢脾兩面的子脾圈裡找蜂王。如果沒有,再從蜜脾和邊角上找。
  • 早春蜜蜂繁殖,蜂王為何總是靠巢門一邊產卵?佩服蜜蜂智慧
    如今正是蜜蜂春季繁殖的關鍵時間,很多地方的蜂群中,蜂王已經開始產卵,而在早春的蜂王產卵的時候,細心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蜂王產卵的位置雖然還是符合蜜蜂的習性,在中間產卵,但是在早春的時候蜂王產卵的位置卻不是平均的分布在中間,而是在靠近巢門的位置產卵。
  • 野生蜂巢很隱秘,但通過蜜蜂這些行為,找到它們也不是什麼難事!
    養蜂獲取蜂群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到直接到養蜂場進行購買,第二種是收捕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而收捕野生蜂群又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是利用誘蜂箱來誘捕野生蜂群,其二是找到野生蜂巢後再進行收捕,今天我們主要來看一看如何找到野生蜜蜂的蜂巢。
  • 如何捕捉野外蜂群,怎麼吸引蜜蜂,讓養殖戶低價飼養蜜蜂呢?
    其實方法肯定是有的,那就是去野外捕捉蜜蜂,這樣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對本地蜜蜂養殖也是非常有利的,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捕捉到野生蜂群呢?首先肯定是需要準備好捕捉之後蜜蜂生活的地方,準備好幾個蜂箱,在蜂箱裡面塗抹一些蜂蜜,然後白天的時候多觀察,哪裡經常有野生蜜蜂的活動情況,然後就能將蜂箱偷偷的放在附近,每天傍晚的時候就去檢查看看裡面有沒有蜂群入住,如果在看到蜂箱裡面有蜂群進入了,就可以將蜂箱關閉,然後及時的將蜂箱從原地帶走,一般只要距離超過了三千米的話,蜂群基本就飛不回去了,這樣蜂群也就能在蜂箱裡面安心駐紮了
  • 蜜蜂度夏該如何飼餵?小夥方法與眾不同,再也不用擔心蜂群飛逃
    蜜蜂養殖中最讓人頭痛的莫過於蜂群的飛逃了,尤其是在度夏時期,由於養蜂人剛好收取完蜂蜜,蜜蜂常常因為缺蜜而選擇另覓新家。要知道損失一群蜂那就是損失少則上千元的收入,對於以蜂為業的養蜂人那是真傷不起呀!在蜂群進入度夏之前,很多養蜂人為了保證順利度夏都會選擇飼餵蜂群,養蜂人常常會選擇濃度一比一的白糖水飼餵蜂群,這樣既保證了蜂群的食物充足又保證了成本的低廉,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是儘管如此,很多養蜂人的蜂群還是飛逃了,這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飼餵蜂群需要注意的事項。
  • 蜜蜂養殖技術|胡蜂對蜂群的危害及防範
    在養蜂過程中,害蟲對蜂群危害最大的莫過於胡蜂,少量的胡蜂在巢門前騷擾,使蜂群遷逃,大量的胡蜂進入蜂箱,使蜂群毀滅,盜走蜜粉。結合自己多年養蜂經驗,對胡蜂的一些處理辦法供蜂友參考。胡蜂都是白天活動,晚上回巢護脾,氣溫在13℃以上開始活動,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中午是活動的高峰,胡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後便進入越冬期,翌年3~4月始產卵繁殖,夏季達到鼎盛期。與蜜蜂的作息相似。胡蜂具雜食性,採食花粉、花蜜及各種昆蟲。
  • 簡單改動蜂箱,大大改善蜜蜂夏季通風降溫問題,養蜂人卻說不實用
    改善蜜蜂夏季通風降溫問題,一直是養蜂人夏季蜂群管理的重要工作。有的養蜂人注重蜂箱外的遮陽防曬、噴水降溫,有的養蜂人注重蜂箱內的開孔透氣、開窗通風,還有的養蜂人注重蜜蜂習性的研究和養殖蜂箱的改動。但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蜜蜂度過炎炎夏日。
  • 春季養蜂人幫助蜂群均衡群勢的2種不同管理方法,助力蜂群發展
    春季是蜂群繁殖旺季,養蜂人要做好「箱外觀察」和「開箱檢查」的管理,關注蜂群春繁的情況隨著春季氣溫逐漸回升,外界蜜源逐漸增加,蜂群的繁殖積極性和採集積極性越來越強,養蜂人在給蜂群進行箱外觀察的時候,發現工蜂出巢採水量增加,蜂箱的巢門口有水珠流淌,這是蜂群春繁表現的較好現象,蜂群在哺育子脾上幼蟲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