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蜂巢很隱秘,但通過蜜蜂這些行為,找到它們也不是什麼難事!

2020-12-20 百家號

養蜂獲取蜂群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到直接到養蜂場進行購買,第二種是收捕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而收捕野生蜂群又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是利用誘蜂箱來誘捕野生蜂群,其二是找到野生蜂巢後再進行收捕,今天我們主要來看一看如何找到野生蜜蜂的蜂巢。

野生蜜蜂對築巢環境的要求特別高,而且選擇的巢址有極強的隱秘性,因此多在人跡罕至的樹洞、石洞或土洞中築巢,假如靠運氣要找到它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只要對蜜蜂的習性有充分認識要找到它們也不是難事,事實上蜜蜂的很多行為已經暴露的蜂巢的位置。

1.蜜蜂採蜜

蜜蜂能採花釀蜜是無人不曉的事情,實際上蜜蜂的採蜜行為已經暴露的蜂巢的大致距離,原因是在大流蜜期蜜蜂的採集活動半徑一般不會超過3公裡,也就是說如果在大流蜜期發現有蜜蜂在採蜜說明3公裡範圍內應該有蜂巢,但這個蜂巢是不是野生蜂群的就不得而知了。

蜜蜂採蜜回巢時基本都是直線飛行,也就是說蜜蜂回巢的方向就是蜂巢的方向,而且蜜蜂回巢飛行的高度也表明的蜂巢的遠近,一般而言飛行高度越高說明蜂巢距離越遠,反之則說明距離越近,另外一定要注意這個方向是否有人養蜂,假如追到養蜂人家裡就尷尬了。

2.蜜蜂採水

蜜蜂和其他動物一樣也離不開水,在雨水充沛且相對溼潤的春季蜂群不容易缺水,但到了炎熱和乾燥的夏季蜂群不但需要水來解渴和調製食物,而且也需要水來調節蜂巢的溫度和溼度,因此常常到有水源的地方採水,實際上通過採水行為更容易找到野生蜜蜂的蜂巢。

蜂群中外出採水的一般多是老年蜂且飛行距離不遠,發現蜜蜂採水後一般蜂巢到採水點的距離不超過500米,而且蜜蜂採水後回巢的方向就是蜂巢的方向,只要沿著這個方向仔細搜尋一般都能找到野生蜜蜂的巢穴,另外也同樣要注意在這個方向上有沒有人在養殖蜜蜂。

綜上所述,搜尋野生蜜蜂主要是通過採蜜行為和採水行為來實現的,而且在流蜜期越是接近蜂巢則回巢蜂的密度也越大,當四面八方的回巢蜂都飛向同一個位置時,這個位置就是野生蜂巢的具體位置,找到蜂巢後如何將其收捕回家在後面的文章中我們再和大家分享。

更多野生蜜蜂知識請點擊!

相關焦點

  • 洞中的野生蜜蜂不好收,用這個方法,輕鬆將它們收捕回家養殖!
    野生蜜蜂對巢址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但要求冬暖夏涼,而且要求隱秘且敵害難侵,因此在自然界中野生蜜蜂多將蜂巢築在樹洞、石洞或土洞中,前面我們已經講了如何找到蜂巢,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將野生蜜蜂從洞中弄出來吧!
  • 尋找野生蜜蜂有技巧,養蜂人都會用這些技巧,觀察要細心
    尋找野生蜜蜂有技巧,養蜂人都會用這些技巧,觀察要細心對於養蜂人來說捕捉一些野生蜜蜂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穫,其中也是有一些技巧的,我們一定要多注意一些小細節,尋找野生蜜蜂要多看一些技巧,例如在山區等等地方,一些樹洞還有一些土洞等等這些地方
  • 在野外放誘蜂水,應該怎樣順著蜂路跟蹤野生蜜蜂找到它們的蜂窩
    有些地方進不去,你都知道進不去,那你為何要在此處放誘蜂水呢。樹木太多的地方,肯定會有比較稀疏的地方,這些地方就很有可能是蜜蜂棲息的地方,因為樹太密了,你在樹林裡都看不見天日,那麼蜜蜂肯定不會在這些地方築巢的,在茂密的樹林總有一些地方比較稀疏。在跟蹤蜜蜂時候必須了解蜜蜂喜歡在些什麼地方築巢,蜜蜂最喜歡在石洞,樹洞,泥洞。
  • 在農村如何通過空蜂箱引來蜜蜂?有哪些引誘野生蜜蜂的方法?
    在農村裡如何通過空蜂箱引來蜜蜂?引誘野生蜜蜂最快的方法有哪些?在農村的山上就常常發現一些野生蜜蜂,有些還會在房子附近築巢。而有蜜蜂自然就會有蜂巢,在蜂巢裡面就會有美味又誘人的蜂蜜了。農村老家附近常有蜜蜂活動,如何通過空蜂箱引來蜜蜂呢?
  • 如何留住野生蜜蜂?有經驗的養蜂人告訴你
    中國有許多野生蜜蜂資源,由於不同的生活環境,野生蜜蜂對疾病和敵人有很強的攻擊力,養蜂人喜歡捕捉野生蜜蜂並帶回來繁殖。然而野生的蜜蜂更容易逃跑。那麼我們如何培育野生蜜蜂,留住野生蜜蜂使它們不逃跑呢?我向一些有經驗的養蜂人討教了相關知識,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
  • 如何捕捉野外蜂群,怎麼吸引蜜蜂,讓養殖戶低價飼養蜜蜂呢?
    如今人們對於養生越來越注重了,所以有不少人開始吃蜂膠,喝蜂蜜水了,使得蜜蜂的經濟效益日漸增高,而蜂蜜的需求量還在不斷的增加,所以養殖蜜蜂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想要養殖蜜蜂除了去購買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嗎?
  • 蜜蜂築巢有哪些特點?蜂巢的材料來源是什麼?
    蜜蜂大家都熟悉,那大家知道蜜蜂是如何築巢的嗎?一般來說蜂巢是分散的,但有些種類的蜜蜂會在一個地方築巢。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將形成蜂巢群,這是非常壯觀的。例如毛竹蜂可以形成幾十或數百個蜂巢。蜂巢的特點:1、六邊形:說到這個很多朋友都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整個蜂巢由無數個規則的六邊形組成。為什麼蜜蜂選擇這種形狀?最初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六角形的蜂巢起源於蜜蜂。正是因為選擇角度最大的六角形作為蜂窩,使每個蜂窩緊密有序地組裝在一起。每個六角形的底部由三個相同的稜形組成,每個稜形的銳角為70度。
  • 蜜蜂的蜂巢為什麼是六角形的?
    小蜜蜂白天忙忙碌碌的,晚上和你一樣也要回家休息。那麼,你有沒有近距離觀察過小蜜蜂的家——蜂巢呢?蜂巢是由一個一個小小的房間組合在一起的,每個小房間都是六邊形,裡面放著蜜蜂寶寶——蜜蜂幼蟲和蜜蜂的女王——蜂后的卵,或是儲存著蜜蜂們的糧食——花粉和蜂蜜。聰明的你一定會感到奇怪,為什麼是六邊形,不是圓形、四方形,或是別的形狀呢?人類的房間就是四四方方的啊!
  • 澳洲無刺蜜蜂打造螺旋狀蜂巢 科學家們也不知道原因
    澳洲有一種奇特的蜜蜂,它們不但沒有刺、不會螫人,而且會打造與眾不同的螺旋狀蜂巢,頗具美感,但迄今尚無人知道為什麼它們的蜂巢是這個樣子。全世界有大約2萬種蜜蜂,但並非所有種類都有刺。沒有刺的蜜蜂約有500種,其中包括澳洲特有的「糖包蜂」(sugarbag bee或Tetragonula carbonaria)。相較於其他無刺蜂,「糖包蜂」的體型小了一點。它們的身體主要呈現黑色,而且覆蓋了很多細毛。這種蜜蜂的獨到之處在於其蜂巢呈現螺旋狀,而且有好幾層、每一層都有高度。一個發展成熟的蜂巢可多達20層。
  • 為何蜜蜂會打造出完美的六邊形蜂巢?
    自然界中有不少神奇現象令人震撼,你能想到蜂巢、肥皂泡和海綿外骨骼之間的奇妙聯繫嗎?答案是它們鍾愛六邊形。為何蜜蜂會打造出完美的六邊形蜂巢?這當然不是什麼神秘的力量,而是其中富含的深刻數學和物理學道理。撰文 | Philip Ball編譯 | 顧淼飛蜜蜂,天生的數學家?
  • 可怕的蜂窩終於找到了!藏身於陽臺牆壁縫隙,多方接訴即辦清理蜂巢
    9月10日,本報《我們日夜在聆聽》欄目報導,朝陽區望花路東裡4號樓發生了件怪事,成群的蜜蜂每天都會「灌」進居民家中,驚擾孩子、蜇傷老人。屬地街道、小區物業及消防部門現場查勘,終於找到了這個隱秘的蜂巢。居民石女士表示,自從找到蜜蜂築巢原因並徹底清理蜂巢後,情況明顯好轉,她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拆開部分陽臺外牆後,隱秘的蜂巢終於露出真容。蜂巢竟藏身陽臺牆壁內在這次「蜜蜂入侵」事件中,住在3層的石女士一家是受困擾最嚴重的。
  • 蜜蜂度寒、度夏控制蜂巢採蜜繁蜂氣溫,幫助蜂群繁殖!
    蜜蜂屬於變溫動物,其個體體溫接近氣溫,隨所處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例如,工蜂個體安全活動的最低臨界溫度,中蜂為10℃,意蜂為13℃:工蜂活動最適氣溫為15~25℃,蜂王和雄蜂最適飛翔氣溫在20℃以上。另外,蜜蜂卵、幼蟲和蛹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34-35℃。
  • 世界上最奇怪的蜜蜂,把蜂巢築成螺旋狀,專家也不知道原因
    在我們的印象中,蜜蜂的蜂巢通常都是一片一片的,而在澳大利亞卻有一種奇怪的蜂蜜,它們築的蜂巢是如同螺旋那樣一層一層的,讓動物學家也百思不得其解。這種蜜蜂就是澳大利亞本土的Sugarbag 蜜蜂,這是一種無刺蜂,主要棲息在澳大利亞的北部和東部,身體一般是黑色的,體長還不到0.4釐米。雖然Sugarbag 蜜蜂是無刺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沒有防禦能力,當受到攻擊時,它們會直接用嘴咬住並注入刺激性的甲酸。
  • 如何區分蜜蜂「發臭」和扇風?觀察蜜蜂一個位置,情況一目了然
    對於蜜蜂來說,蜜蜂的很多信息傳遞都是依靠蜜蜂的信息素來進行傳遞的,蜜蜂的發臭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信息傳遞行為,蜜蜂的背板中含有背板信息素,在蜜蜂需要釋放這種信息素的時候,通過張開背板的方式把信息素釋放出來,然後通過快速扇動翅膀的方式將信息素散發到附近的空氣中,讓附近的工蜂能夠接收到這種信息,完成蜜蜂的季節,常見的情況有下面幾種。
  • 動物生存智慧:你知道蜜蜂的趣味溝通,但不一定知道它們的(上)
    這裡要費點筆墨介紹兩種動物,它們就是蜜獾和蜂蜜鳥。這兩種動物原本互不相干,但後來由於它們一起協作分享美味的食物,因而在生物界出了名。它們之間可以說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通過各自發揮自身的特長與技能,合作捕食,使雙方都能得到好處。
  • 夏季有人養蜂,養蜂人搬離之後,沒來得及回到蜂巢的蜜蜂會怎樣?
    在氣候溫暖的時期,我們經常在農村或者一些花卉比較多的野外,看到很多的蜜蜂和一些養蜂人。有時候會發現養蜂人已搬離,還有一些蜜蜂在盤旋。一些工蜂離開巢太晚,不能及時回來。另一方面,養蜂人在花開完之後就離開了去了別的地方。
  • 這種蜜蜂形似蒼蠅咬人不蜇人 還會建造螺旋形蜂巢
    蜜蜂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是一種有著黑黃相間條紋的群居飛蟲,傳播花粉,採集蜂蜜,一旦受到攻擊,它們會翹起尾刺,蜂擁而出,攻擊入侵者。但是,我們印象中的「蜜蜂」只是所有蜜蜂種類中最常見的幾十個種類。事實上,全球共有2萬多種蜜蜂,它們顏色各異,大小不同,有些可能看起來都不怎麼像蜜蜂。
  • 螞蟻、蜜蜂和算法
    Marco Dorigo發現,儘管單個螞蟻的智能非常的低級,其智能甚至還不如當今人類設計的最差的機器人,但它們卻能完成相當複雜的任務,比如穿過田野,找到最佳食物,並搬回蟻穴。它們靠的是什麼?顯然不是它們簡答的大腦。
  • 家中衣櫃驚現蜂巢,直徑達半米,密密麻麻爬滿蜜蜂嚇得不敢睡覺
    一般來說,築巢地點需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溫度適宜,冬暖夏涼的場地最受蜜蜂喜愛;而是能夠躲避天敵、較為隱蔽,例如樹洞、巖洞等。不要以為只有野外才會吸引蜜蜂築巢哦,如果你家裡能滿足以上條件,可能它們就蜂擁而至了。近日,杭州警方就接到一起報案,報案人稱,在其宿舍的衣櫃內竟爬滿了蜜蜂,大群大群蜜蜂在裡面築起了直徑達半米的蜂巢,嚇得他們晚上都不敢睡覺了。
  • 誘蜂一般多久來峰白天誘蜂箱有蜜蜂晚上沒有了什麼原因?
    需要根據當地的蜜蜂資源豐富與否(不管是養殖的還是野生的)、個人的誘蜂技術、誘蜂地點好壞以及是否處於蜜蜂分蜂或逃蜂的季節來決定。其中養殖的蜜蜂分蜂或逃蜂還要取決於養蜂人管理技術,管理好的蜂場,想要出現分蜂和逃蜂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當這些條件都具備時,只要放置的誘蜂箱數量夠多,每隔3天去查看一次,就有可能誘到一兩箱蜜蜂;如沒來蜂,則繼續噴灑一些蜂蜜或誘蜂水,讓尋找偵查蜂發現誘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