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流蜜期中蜂群熱症的特點及處理原則

2020-12-20 毛氏部落

在流蜜期中蜂群發生分蜂熱比較普遍,而且發生分蜂熱後對蜂蜜的生產不利影響,應在流蜜期千方百計的預防和早消除蜂群中的熱症。

一、流蜜期中蜂群熱症特點

1、熱症普遍。中蜂屬於半野生蜂種,分蜂是蜂群自身繁衍和增加自然界蜂群數量的方式,中蜂群本身具有好分蜂的習性,正常蜂群在一年中都會發生分蜂,甚至發生多次分蜂,因蜂種、環境等分蜂性(分蜂發生的容易程度)有所差異。

2、熱症時間。分蜂一般發生在溫暖及高溫時期,外界蜜蜂源較為豐富時,時間在春夏之交及秋季,前者更多些。當蜂群的群勢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發生分蜂,在同一時期,強群分蜂的時間較早,弱群較晚。

3、熱症危害大。根據對中蜂強群的在流蜜期的表現分析,發現未實現蜂蜜高產的原因中,大部分是由於熱症引起。

4、熱症易消除易產生。熱症是蜂群發生分蜂的前奏,流蜜期的熱症與繁殖後期的熱症有所不同,繁殖後期蜂群的工作量有限,休閒的蜜蜂數量較多,一旦產生熱症,蜂群情緒(蜂群一段時間內被一種情緒主導,比如分蜂、繁殖、採集等活動)的轉移較困難,表現的熱症較為頑固,而流蜜期外界的蜜源充足,採取熱症消除措施後,蜂群有採集的任務,熱症表現為易消除。同時由於流蜜期,蜂群本身群勢處於一年中較大的時期,連續陰雨等不利採集的因素,導致蜂群內大量蜜蜂休閒無事可做,新蜜入巢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蜂群,使蜂群容易產生熱症。

二、流蜜期中蜂群致熱後的處理原則

1、以預防為主。預防熱症是中蜂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中蜂與意蜂管理的最大區別,致熱的預防工作貫穿非越冬期的任何時間,尤其是對強群、種王群、老王群的管理。在蜂群的日常管理中,將蜂群的內部發展與外界氣候結合,儘可能為蜂群提供適宜的發展空間,將蜂群的群勢發展與蜂群數量相結合,流蜜期前分蜂。

2、找出原因,早消除。蜂群致熱的本質是蜂群中積累了一定數量的過剩哺育蜂,這些無事可做的哺育蜂幹擾蜂王的產卵,進而演變為改變了蜂群的內部情緒,蜂群中致熱因素很多,包括蜂種、蜂王、蜂兒狀態等自身因素以及蜂巢新舊、巢距等巢內環境因素,蜂群中有熱症可能是一種因素或多種因素導致,應分析找出致熱的原因,採取消除措施。

3、抓住關鍵時間點。正常情況下蜂群的熱症發展順序為培育雄蜂、築造王臺、培育蜂王三個階段。在流蜜期,外界不缺乏雄蜂,培育雄蜂的過程可能被省略,直接進入造臺育王階段,因此,消除致熱的關鍵點在開始築臺和王臺封蓋前的一段時間,一旦王臺封蓋,分蜂隨時可能發生,分蜂進程很難被逆轉。

結束語:流蜜期中蜂群中出現熱症,是導致蜂群減產的主要原因,在流蜜期應以預防為主,在已有熱症時,及時找出致熱原因,早消除,並抓住蜂群熱症發展的關鍵時間點。

相關焦點

  • 流蜜期中蜂群熱症的特點及處理原則
    在流蜜期中蜂群發生分蜂熱比較普遍,而且發生分蜂熱後對蜂蜜的生產不利影響,應在流蜜期千方百計的預防和早消除蜂群中的熱症。 一、流蜜期中蜂群熱症特點 1、熱症普遍。
  • 蜜蜂養殖技術|初花期蜜源特點及對蜂群的影響
    初花期,一般也是流蜜期的初始階段,也稱流蜜初期,此時,蜂群內部的變化隨外界蜜源呈規律性變化,因此,了解蜜源植物初花期的特點,有利於蜂群的管理,為大流蜜期做好準備。2、初花期蜜源粉重蜜輕一般,初花期蜜源植物具有粉重蜜輕的特點,也就是說,在蜜源的初花期,植物的吐粉量較大,泌蜜量相對較少,反之,在大流蜜期,泌蜜量較大,吐粉量較少。蜜源的這一特點對蜂群的內部撫育有較大的影響。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前的5項準備工作及原則
    任何時候對蜂群的管理都應根據外界溫度、蜜粉源條件、蜂種、病蟲害規律、蜂群內部的特點,遵循蜜蜂生活習性,引導蜂群實現養殖目標。一、春繁前蜂群內外部特點1、外部特點。蜂群春繁期間晝夜溫差大,時有倒春寒,尤其暖冬過後,入春早,倒春寒較頻繁,溫度總體向暖,蜜粉源處於始花期,泌蜜吐粉量持續增加。蜂群開始有外出採水、採粉活動。2、內部特點。隨著外界溫度的回暖,蜂團開始鬆散,在結團的中心部位,有咬脾造新脾的行為,而蜂團外部的大部分蜜仍然處于越冬狀態。在蜂群中蜜粉貯備充足時,蜂群先於外界出現蜜蜂源開始初繁(必要時可以制止)。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在春末夏初,外界候平均氣溫15℃以上,蜜粉源尚可,蜜蜂群勢達到當地強群時,蜂群容易發生分蜂行為,在分蜂準備階段,蜂群內呈現出不同的分蜂熱徵兆,以築造雄蜂房、培育雄蜂兒作為分蜂初期徵兆,以築臺、培育分蜂蜂王作為分蜂中期徵兆,以分蜂王臺封蓋作為分蜂后期徵兆,同時伴有群勢快速增長,哺育力過剩,休閒蜂增多等熱症。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春季是蜂群群勢最弱的時期,也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春繁是指蜂群從越冬結束、蜂王開始產卵,直到當地主要蜜源流蜜為止。不同養殖區域及養殖方法,留給春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人工養殖蜜蜂的春繁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 蜜蜂養殖技術|未封蓋蜂兒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分析及應用
    第一組平均每群採集54.5kg蜂蜜,每公斤蜜蜂平均採集8.4kg;第二組平均採集35.9kg,每公斤蜜蜂平均採集12.2kg;第三組蜂群平均採集15.9kg,每公斤蜜蜂平均採集8.8kg。蜂群中哺育蜂兒數量越多的蜂群,蜂群平均採蜜量越少,每公斤蜜蜂的採蜜較少,蜂群中最終剩餘的蜂蜜數量更少。
  • 蜜蜂養殖技術|空巢脾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提示:在規模化養殖中,蜂群加入繼箱時,以整體多箱體為單位,繼箱內布滿巢脾。結果。在流蜜期,加入蜂群中的巢脾完整程度越高,蜂群的產蜜量越高。這些蜂蠟漸漸在蠟板(蜜蜂體內)表面積累而成蠟磷,蜜蜂就轉移到造脾區域參與造脾,在蠟磷消耗後又返回哺育區繼續哺育蜂兒,在哺育蜂兒的過程中,泌蠟繼續積累,因此,蜜蜂哺育的幼蟲越多,營養越好,泌蠟量就越大。蜂群中大量的蜂兒不僅消耗蜂群精力,更能吸引蜂群脫離野外工作,影響蜂群的採集效率。。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分蜂性特點、缺點及合理利用
    一、中蜂群分蜂性特點1、分蜂性是蜜蜂的本能蜜蜂是營社會性群居生活的昆蟲,以群體為生存單位,只能以分蜂的方式增加自然界單位數量。也是適應自然環境的一種本能表現。2、分蜂需要外界條件根據對中蜂群分蜂的觀察發現,中蜂群的分蜂多發生溫暖或高溫時間,一般在春末夏初,秋初也有發生;多發生在中流蜜時節,一般在大流蜜前或初期以及大流蜜的後期。溫度和蜜粉源是蜜蜂自然分蜂的外在推手。
  • 蜜蜂養殖技術|蜂王狀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各蜂群都沒有接受插入的王臺,而是用巢內幼蟲自行急造培育蜂王,在觀察的時間內,蜂群中只有王臺,結果根據換王時間,各蜂群每公斤平均產蜜量依次是為4.5kg、5.6kg、6.2kg、8.7kg、9.5kg。第一組與最後一組相差一半多。可見,在流蜜期,蜂王在蜂群中工作的時間越長,蜂群的產蜜量越高。
  • 蜜蜂養殖技術|分區飼養後引導蜂群集中貯蜜的3個方法
    一般,在蜜蜂養殖過程中為了實現子蜜分離,都會採用分區飼養的方式,要麼採用立式繼箱飼養法,要麼採用臥式分區法,這樣做的好處能使蜂兒與貯蜜分離,具有貯蜜效率高,取蜜時不傷蜂兒,易於管理等優點,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並非理想。
  • 蜜蜂養殖技術|胡蜂對蜂群的危害及防範
    在養蜂過程中,害蟲對蜂群危害最大的莫過於胡蜂,少量的胡蜂在巢門前騷擾,使蜂群遷逃,大量的胡蜂進入蜂箱,使蜂群毀滅,盜走蜜粉。結合自己多年養蜂經驗,對胡蜂的一些處理辦法供蜂友參考。2、弱群弱群一般蜂群中蜜蜂數量有限,守衛稀少,容易成為胡蜂攻擊對象,而且很容易被進入巢門偷蜜毀巢。3、試飛認巢群幼蜂一般的試飛時間在晴天的中午1:30~4:00之間,湧出巢門的幼蜂也是胡蜂攻擊對象。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越冬期箱內外特徵及管理應用
    從秋末冬初蜂群斷子開始,直到來年春天蜂群散團、排洩飛翔並開始繁殖,這段時間稱為蜂群的越冬期。越冬期的蜂群,在不同養殖區域持續時間長短不同,但是蜂群在相似環境下的狀態趨同。在渭北地區菊花凋謝後,外界蜜粉源消失,溫度下降,蜂群進入越冬期,大概從當年的10月下旬甚至11月初到來年的3月初,前後持續4個多月。氣溫下降和外界缺蜜少粉是蜂群越冬的外在條件。蜜蜂是變溫動物,以蟄伏狀態應對生存環境的變化。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分蜂發生的時期與採蜜量變化的探究及應用
    在蜂群發生分蜂是蜂群中分蜂熱積累的結果,是蜂群在築臺育王分蜂程序的最後一步,在蜂群準備分蜂時,蜂王產卵量下降(意蜂)或少量減少(在優質產卵用房充足情況下的中蜂群),培育的採集蜂數量下降,同時分蜂熱導致蜂群外出採集活動減少,蜂群中的採集蜂數量相應也減少,影響蜂群的採蜜量,蜂群的分蜂發生在流蜜的不同時期對採蜜量的變化有較大的影響
  • 蜜蜂養殖技術|蜜蜂春繁期飼養管理(上)
    這是春繁期蜂群管理的關鍵。否則會出現春衰,第一個主要蜜源到來時,蜜蜂群勢不強,使第一個主要蜜源就欠收,會影響全年的經濟效益。這個階段抓住三個飼餵和加脾問題。1、餵水要用巢門飼餵器堅持巢門餵溫水,每天更換新水。
  • 蜜蜂養殖技術|分蜂熱對蜜蜂採蜜量影響原因分析及避免方法
    強群是蜂群分蜂與不分蜂的臨界群勢,一年中的流蜜期尤其是大流蜜期對養蜂人來說時間非常寶貴,正常情況下,蜜蜂養殖都儘量使蜂群的群勢相對較強的時間與大流蜜期相吻合,以提高蜂產品的產量。二、分蜂熱對採集影響的持續時間在蜂群中出現吊串的休閒蜂開始,蜂群就出現哺育過剩現象,在築造雄蜂臺培育雄蜂開始,蜂群分熱開始顯現,如果此時外界的蜜粉源充足,對無事可做的休閒有一定的消耗,蜂群的採集量影響不明顯,當外界蜜粉源不足(各花期過渡),或處於流蜜期末,分蜂節奏加快,從蜂群築臺育王開始,採集明顯下降
  • 夏季養蜂,為何蜜蜂不採蜜?如何處理?老蜂農這樣做
    養殖區域對於我們養蜂的地方來說,六月屬於高溫季節,這個時候往往外界流蜜植物比較少,如果我們養殖蜜蜂的地方溫度太高,蜜源植物少或者沒有,那麼蜜蜂自然是無法採花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注意給蜜蜂進行輔助餵養,尤其注意餵水,同時注意遮陰降暑,有條件的進行轉場。
  • 蜜蜂養殖:蜜蜂不採蜜怎麼辦?蜜蜂不出勤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養蜂人養殖蜜蜂就是為了讓其採蜜釀蜜,人類才好收穫蜂蜜,如果蜜蜂出勤較少那採到的花蜜自然也就少了,如果不能讓蜜蜂恢復出勤哪會極大的影響蜂蜜產量,特別是在流蜜期,如果蜜蜂不出勤那可就沒法彌補了,導致蜜蜂採蜜不勤快的原因主要有群勢弱、失王等,那麼如何才能儘快讓蜜蜂恢復採蜜呢?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中雄蜂多的原因分析與判斷方法
    在越冬期正常蜂群中,很少有雄蜂,如果出現雄蜂說明蜂群出現異常情況;在正常非越冬期蜂群中,蜂群中的雄蜂數量是蜂群蜜蜂數量的5%以內,屬於正常情況;正常蜂群對雄蜂數量有調控的機制,而非正常蜂群中,蜂群機制紊亂,難以調控。
  • 蜜蜂養殖技術|箱外觀察蜂群自然交替及驅趕雄蜂等現象的應對措施
    2、蜜源好壞流期間,全場蜜蜂採集繁忙,巢門進出擁擠,稍擋住巢門,歸巢蜂就聚成堆,而且歸巢工蜂腹部飽滿沉重、透明發亮、腹部向下拖著飛回,甚至有的採集蜂還沒有到達巢門板就落在地上,累得腹部抽搐,要休息片刻才能起飛爬進巢內,蜂群扇風「呼呼」聲響徹四周,場內空氣瀰漫香甜的氣味,說明外界蜜源豐盛,泌蜜多。
  • 蜜蜂養殖技術|蜜源植物泌蜜吐粉的特點
    一般認為,蜂產品產量高產,經濟價值高,說明蜂養的好,要想蜂產品高產,就得有好的蜜源、好的天氣、好的蜂群、好的生產技巧。其中好的蜜源,除了已經確定的蜜源環境,了解更多關於蜜源植物的信息,有助於合理安排養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