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3月1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黃麗汀 李錦清)微信轉帳時,他誤將345元轉給了陌生人,正擔心之際,對方主動歸還。沒想到第二天,自己的銀行卡居然也收到他人錯匯的4.5萬元,他毫不猶豫地歸還了這筆巨款。
親身經歷兩次「烏龍」,一匯一還間,讓在榕打工的四川籍讀者蔡先生特別感慨,昨日,他對記者說道:「雖然我只是做工的,但我知道做人要誠實,別人才會信任你。」
蔡先生今年54歲,平時從事裝修工作。他經歷的這兩次「烏龍」,還要從13日那天說起。蔡先生介紹,當天14時,他打算用微信轉帳的方式,將345元的裝修材料款轉給供貨商。幾乎同一時間,一名供貨商和一名陌生人小林添加蔡先生為微信好友。蔡先生通過了這兩人的好友申請,但在選擇345元的轉帳對象時,誤將這筆錢轉給了剛剛添加的陌生人小林。「因為不認識轉帳對象,我一開始擔心錢要不回來了。」蔡先生說,當他通過微信說明情況後,對方立即歸還了這筆貨款。陌生人的誠信之舉,讓蔡先生心生溫暖。
令蔡先生意外的是,自己第二天又遇到了一起「烏龍」,這回他變成了收款方,而且還是一筆4.5萬元的巨款。蔡先生說,14日上午,他的手機收到一條銀行信息,顯示銀行卡突然收到了一筆4.5萬元的匯款。「這筆錢相當於我一整年的收入。」雖然數額誘人,但錢不是自己的,反而讓他心中不安,他第一時間想到了要為這筆錢尋找失主。就在這時,歐先生打來了電話。原來歐先生曾和蔡先生有業務往來,有蔡先生的銀行帳號,14日在匯款時,誤將款項匯入了他的銀行卡。
得知歐先生急需這4.5萬元後,蔡先生二話不說,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從新店鎮趕回居住地白湖亭,找到銀行卡,立即給歐先生轉帳。
連續兩日的「烏龍」匯款,讓蔡先生對誠信有了更深的理解。「陌生人小林的誠信,讓我心中感動。」蔡先生說,他在榕打工30多年,深知誠信是立足社會之本,在將4.5萬元歸還給失主之後,他心中感到十分踏實。
□記者手記
一個人的「誠信中轉站」
第一次「烏龍」,蔡先生誤將300多元匯入小林的帳戶,小林沒有佔為己有,而是誠信歸還。蔡先生失而復得,得到的不僅是錯匯的款項,還有珍貴的誠信。第二次「烏龍」,蔡先生收到了他人錯匯的4.5萬元,他及時歸還,還的不僅是這筆巨款,更向社會傳遞了堅守誠信的良好風氣。兩次「烏龍」,蔡先生是一個「誠信中轉站」,他收穫了來自別人的誠信,也向他人傳遞出了誠信。
今天,整個社會都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領會其中深意,不僅要靠「言」,更要靠每一個普通人的「行」。只有包括誠信在內的良好品質,在人群中能夠充分中轉起來,形成隨時隨地能夠感知的人際傳播時,即使身處擁擠人潮之中,也能守得住文明清流,吹得到文明清風。
我們相信,社會上像蔡先生一樣的「誠信中轉站」還有不少。每一個人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養,也在共同推動著這個社會的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