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住院期間攜帶尿管,因為疾病原因會攜帶尿管回家,在醫院裡有護士每天做護理,回家後就需要患者和家屬自己掌握護理的方法了。那麼攜帶尿管回家後,應該怎麼護理呢?
自行護理的方法如下:
1、患者在家可以躺在床上,屁股下墊便盆,用溫開水進行衝洗,一天2-3次。衝洗前,患者家屬應洗淨雙手。衝洗的同時,可以使用乾淨毛巾簡單擦拭外陰部,清除分泌物。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藥店選購碘伏消毒液及無菌紗球或無菌紗布,衝洗完畢後,用無菌紗球或紗布蘸取適量碘伏消毒液,用紗球消毒尿道口,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2、為了避免感染及尿管阻塞,每日應該多喝水,飲水量應保證至少2000毫升,以增加排尿量;每日尿量至少維持在1500毫升,以稀釋尿液及達到自然衝洗尿道的作用。尿管堵塞:感覺憋尿,但是沒有尿液從尿管中流出。建議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更換新尿管。漏尿:尿液自尿道口流出的現象。建議減少腹內壓增高的因素,或到正規的醫療機構調整導尿管水囊的充盈程度。
3、為了防止尿液倒流發生的感染,在家活動期間一定要把尿袋的位置固定在尿道口以下。但千萬不可以放在地上。
4、為了減輕患者活動時的負擔,請及時傾倒集尿袋中的尿液,這樣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感染。
5、導尿管與集尿袋接頭應保持密閉,以防被汙染。
6、導尿管和集尿袋管子不可扭曲或受壓,以防阻塞。
7、常規情況下,導尿管每月更換一次,集尿袋每周更換一次。 患者應到正規醫療機構更換。
攜帶尿管期間,常見的異常情況有哪些?應該如何處理呢?
患者攜帶尿管期間,由於護理不當或者其他原因,可能會發生一些異常情況,常見的異常情況如下:
1、尿路感染;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膀胱區或會陰部不適及尿道燒灼感,嚴重者可出現尿液混濁,肉眼可見的血尿,甚至出現低熱等症狀。產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患者居家護理的時候沒有完全按照無菌操作,或者患者喝水的量不足以及免疫力低等原因。症狀輕的患者可以採用規範衝洗尿管時的無菌操作,保證飲水量等方法 解決。重症患者,應該去醫院積極治療。
2、尿管脫出;尿管從尿道口滑出。這可能是因為水囊破裂或患者從事腹壓過大的活動有關。患者應保留脫出的尿管,將其帶到正規醫療機構,觀察尿管是否完全脫出,以及根據醫囑重新插人尿管。
3、尿管堵塞;感覺憋尿,但是沒有尿液從尿管中流出,建議到醫療機構處置。
4、漏尿;尿液從尿道口流出,這種情況需要到醫療機構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