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程永靜(北京醫院)
高尿酸血症與痛風關係密切,許多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僅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發現血尿酸升高。
當尿酸鹽沉積到關節和組織中,會產生相應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以下症狀「預警」我們可能患上了痛風。
一、關節疼痛:發作猛烈「如刀割」,緩解時期「如風去」
典型痛風發作時,疼痛十分劇烈,通常在夜間突然發生,患者可能從睡夢中被驚醒。
痛感多在 24 小時內到達高峰,可以說「痛如刀割」,嚴重者還會出現頭痛、發熱等症狀。
痛風發作時,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最常累及的關節是足部第一蹠趾關節(連接大腳趾和腳掌的關節),其次為踝關節與膝關節,一般只有單側發病。
上述症狀常自行緩解,這之後,大多數患者,關節沒有任何不適,或者僅有輕微不適。
這個時期一般數天或數十天,而後很可能再次出現痛風急性發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痛風石:引發關節腫脹、畸形,活動受限
出現關節腫脹、畸形、活動受限也可能是痛風引起的。
痛風引起的疼痛往往可以自行緩解,但是引起痛風的高尿酸血症仍然存在。
在緩解期,沒有積極控制高尿酸,痛風會反覆發作,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炎症反應,反覆刺激可形成皮下堅硬結節(稱為痛風石)。
痛風石一般不引起疼痛,但卻可以侵犯周圍組織,引起骨質侵蝕、骨膜反應和軟骨損害,從而引起關節腫脹、畸形,活動受限。
有痛風石的部位,還可能發生破潰、感染,且不易癒合,影響日常活動[1][2]。
上述痛風石常出現於耳廓(外耳)、第一蹠趾關節(連接大腳趾和腳掌的關節)、肘關節等部位,往往累及多處,患處一般有 1~10 個。
痛風石可大可小,小的痛風石就像沙粒,大的痛風石可有雞蛋那麼大。如果皮膚破潰,可以看到痛風石的顏色,通常為灰白色。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痛風傷「腎」
尿酸鹽還會沉積在泌尿系統,引起腎臟損傷,比如,尿酸性腎結石、尿酸性間質性腎病。
痛風患者出現腎臟損害時,可能很隱匿,沒有明顯症狀,比如尿酸性間質性腎病,僅表現在尿液檢查結果中,尿比重下降、持續性蛋白尿等,若未能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最終會發展為腎衰竭。
尿酸性腎結石,如果結石小,早期沒有症狀,結石較大時會堵塞輸尿管,引起腎絞痛,劇烈發作會伴有噁心、嘔吐、血尿,也可能繼發感染。
可見痛風不僅傷關節,也傷腎。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共同作者:北京醫院風溼免疫科段宇晨醫生)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