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陝西民間自創的「biang」字,因為biangbiang面而走紅,這個50多畫的字,被譽為漢字中筆畫最多的字。如果把這個字抄上1000遍,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最近,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的一些學生就親身體驗了一下——因為上課遲到,他們被輔導員罰抄1000遍「biang」字。受罰的同學說再也不敢遲到了。輔導員王斯俊告訴記者,在這項措施推向「市場」之後,有同學曾向他提議,還有比biang更複雜的漢字可以替代。但他還是決定繼續採用biang字。「還是那句話,處罰不是目的。」(10月28日《成都商報》)
資料圖
●贊成 師生都有收穫
這個「biang」字不僅筆畫複雜,被譽為漢字中筆畫最多的字,其背後還隱藏著豐厚的地方文化,一種說法是,這個字來自於陝西關中漢族傳統風味麵食BiangBiang面,是根據製作和食用BiangBiang面時發出的聲音而產生的,是模擬聲音而定字音,還有一種說法是,秦人用鹽水和面,將麵團置於石頭或案板上用棒槌捶打,直到麵團光滑、均勻之後,再用擀麵杖擀成大面片,然後切成像褲帶一樣寬,下到沸騰的滾水鍋中。這種響亮而渾厚的「Biang—Biang—」聲也就成了「BiangBiang面」名稱的由來了。不管怎麼說,這個「biang」字背後都有著豐厚的地方文化特色,陝西人自創這個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特色,懲罰遲到的學生抄寫這個「biang」字,不僅是為了懲罰,更是對陝西地方文化的一種強化和教育,比起劈頭蓋臉的訓斥,這種充滿趣味性的懲罰彰顯出一種管理的藝術。
學生遲到,理應受罰,可是如何懲罰,卻是很多老師頭疼的一件事情,有的老師對遲到的學生採取罰站、罰跑等方式進行懲罰,有的則是對學生進行不留情面的訓斥,比起這些粗暴的懲罰,這種讓遲到學生抄寫筆畫最多的漢字的行為更加溫和,也更加易於接受。相信那些遲到的學生通過罰抄,不僅能夠做到不再遲到,還能記住這個「biang」字以及其背後的特殊內涵和意義,這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舉兩得的收穫。
劉劍 ●反對 管教簡單化粗糙化
這位年輕的老師告訴記者,他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堂出勤率和準點率,對遲到的學生,他會要求其抄寫1000個英文單詞作為處罰。但在實行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英語本來就要抄寫單詞,有些學生一天還不止抄寫1000個單詞。所以,這一措施並沒有起到他預想中的告誡和警示作用。後來西安旅遊給了他「靈感」,誰遲到罰抄最複雜漢字。
應當看到,現在不少老師都把這樣的處罰當作對學生的嚴格管教,但是,這應該建立在愛護、關心,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之上,要靠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更要體現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之中。動輒對學生施以處罰,體現了管教上的簡單化、粗糙化,這種缺乏人性化的「管教」,必然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造成老師和學生的對立,其效果必然適得其反。
而如此罰抄,甚至多達匪夷所思的1000個「最複雜漢字」,是要把學生逼成崩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如果讓老師罰抄,將會是怎樣的感受?顯然,如此惡作劇之嫌的處罰,有可能顛覆學生的價值觀,如果今後他們也像老師那樣,憑藉自己的「權力」就可以折磨別人而且不顧別人感受,該是多麼的令人可畏!
實際上,動輒罰抄,不過是現在對學生隨意處罰的冰山一角,如此以處罰代替批評教育,使老師的教育和管理冷漠化,師生之間關係庸俗化,而在這樣一種氛圍裡,這顯然已不是教育,而是偽教育,至於罰抄1000個「最複雜漢字」,更是偽教育的極致化,也當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如今日益多元開放,學校早已並非一方淨土,這對學生的管理,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是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根本上抓起,而一味靠罰抄之類的招數來實行所謂「嚴格」的教學管理,這樣的教育又如何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又還有什麼希望?
錢夙偉 ●表揚 一種管理藝術
有人說,老師這種機械性的抄寫有變相體罰之嫌,筆者認為,其實不然,首先,老師規定對遲到的學生罰抄寫這個「biang」字一千遍,可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並沒有嚴格執行,事實上,第一個遲到被罰抄的同學在抄寫了200遍之後,向老師提出減免申請,最後在保證不再遲到的前提下,沒有繼續抄下去,而且這名學生也沒有再遲到過。再者,當另一名遲到的學生面對被罰抄「biang」字一千遍的時候,提出了發揮自己所長,用自己手畫100個兵馬俑來代替罰抄的請求,也得到了老師的許可,最後這名同學在畫完100個兵馬俑後,沒有再受到其他懲罰。
這些都足以說明,其實規定的遲到學生罰抄千遍「biang」字的懲罰並不是那麼嚴格地執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懲罰是可以打折的,也是可以變通的,學生可以提出減免申請,也可以根據自身愛好專長來代替這種抄寫處罰。這也證明了老師的所言「處罰不是目的」,因此這種懲罰方式不僅充滿人性化,而且展現出老師的管理才華和管理藝術。對於這種懲罰,我們應該給予支持和肯定,也要理解老師宣傳地方文化和在學生管理方面的良苦用心。
劉劍飛 ●提醒 別被當作法寶
創造出「biang」字的「聰明人」可能怎麼也想不到,竟然可以被用來懲罰上課遲到的大學生,讓大學生抄千遍「biang」字,大學生就受不了,都認輸了,似乎也從此不再遲到了。
大學生上課遲到,對於老師來說,是最頭疼的事,一方面這是個壞習慣,另一方面會影響學習,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如何杜絕大學生上課遲到,的確需要老師各顯神通,既需要老師以高超的上課藝術吸引學生,也需要配之一些獎勵和懲罰措施。從這個意義上說,讓上課遲到的大學生抄寫幾遍「biang」字也未嘗不可,只不過需要商榷的是抄寫千遍,這是否太多了,與體罰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了。
如何管理大學生的遲到問題,既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點,也考驗著教師的管理藝術。杜絕大學生上課遲到,需要懲罰,但懲罰卻需要把握度,懲罰得太輕,大學生沒有感覺,可能會起到放縱的負面效應;如果罰得太重,則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會適得其反,影響到師生的關係。
其實,在教育上有兩個懲罰典型例子一直被教師津津樂道,一個是麥克勞德校長罰學生畫狗的解剖圖;另一個是陶行知的「四塊糖」,由於愛心蘊藏於懲罰之中,受懲罰的學生不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能夠從中受益。同樣,教師懲罰大學生上課遲到,也需要同樣的教育藝術。在我看來,讓大學生罰抄「biang」字可以有,但卻不該是千遍,而懲罰也不能局限於這一種。在懲罰之外,還應該有獎勵的措施,恩威並施達到的效果只會更佳。
抄千遍「biang」字不是罰上課遲到的「法寶」,用得多了,用到學生厭煩了,教育效果就會降至「零」了。沒有哪一種懲罰方式能被當作懲罰「法寶」,對此,每一個教師都該有這種清醒的認識。王軍榮
●三言兩語
我也會服的。
——榮楊
比起劈頭蓋臉的說教或者罰站、打掃清潔,我覺得這種方式更容易為年輕人接受。
——葉梅
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鉤掛麻糖,推個車車逛鹹陽。想起這個順口溜來啦。
——魯山河
給大家普及一下這個biang字怎麼寫,這樣大家就不會覺得他們弱爆了!——劉曉光
小夥伴們以後還敢不敢遲到呢?不過抄這麼多遍會不會餓啊?
——巨軍
這個懲罰真的絕了。——蘇茉莉(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