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醫學上市是否預示第三方檢驗和病理行業的崛起?我們盤點了近...

2020-12-25 36kr

編者按:本文選自「動脈網」(ID:vcbeat),作者郝雪陽,36氪經授權發布。

2017年9月8日,在第三方醫學檢驗領域裡,繼達安基因與迪安診斷後,第三家公司正式掛牌上海證券交易所。這家公司為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域醫學,股票代碼:603882)。金域醫學上市發行股份6868萬股,募集資金淨值為4.14億元,發行價格為6.93元/股,股價開盤後迅速上漲44%。

事實上,金域醫學是通過病理診斷獲得第一桶金,業務也從病理診斷擴大到理化質譜檢驗、基因組檢驗等6大類2400餘項檢驗項目外包及科研技術服務。它已建立了覆蓋全國包含35家醫學實驗室的醫學檢驗服務網絡,可提供超過2400項檢驗項目,遠超國內大型三甲醫院。年均檢驗標本超4000萬例,主營業務複合增長率超過30%。合作的醫療機構達21000餘家。

根據數據顯示,2013-2015年,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營業收入規模總計從60億元增至100億元,其佔醫學檢驗市場的份額也從3%上升到5%。但是,和成熟的歐美市場相比,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仍有較大差距。據行業數據統計,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場,第三方檢驗佔比臨床檢驗的份額分別穩定在35%、50%和67%,遠高於國內5%的份額。

隨著國家醫改進程持續深化,分級診療逐步推進,醫聯體、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診療等措施促進優質資源下沉,鼓勵社會資源參與建立檢驗中心、病理中心等獨立醫療機構。各路資本蜂擁而至,行業關注度日趨升溫,第三方醫檢行業將站上歷史的風口,行業蛋糕會越來越大。 

那麼急劇增長的行業蛋糕面前,國內的病理市場現狀如何?有哪些企業涉足?他們切入的方式有哪些?而國外的病理發展有哪些是值得借鑑?未來病理市場的趨勢如何?帶著疑惑,動脈網盤點國內外近100家病理行業企業,希望能從中看出端倪。

全國涉及病理業務的部分企業

隨著病理行業的政策越來越完善,涉及病理相關的企業也日趨增多。就企業所屬領域來看,涵蓋了醫療信息化、第三方醫學檢驗所、教育等領域;從企業的業務範圍來看,包括病理信息管理系統、病理診斷、教育等。動脈網收集整理了這個產業的主流企業數據,詳情見下圖:

時間與企業成立數

從時間維度看,最早涉足病理領域的企業是1993年,在1994年-2001年期間新增的企業數量不多。2011年以後,國家頒布了多項病理政策,企業數隨之急劇增加,尤其在2017年的增加量最多。

企業地域分布圖

在地域分布方面,涉足病理相關業務的企業遍布15個省和4個直轄市,包括北京、上海、廣東、安徽、福建、甘肅、河北、湖北、湖南、江西、遼寧、山東、陝西、上海、四川、天津、浙江、重慶。其中以浙江、北京、上海、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誕生數量最多。

企業涉及病理業務匯總

以企業涉足的病理領域而言,病理信息管理系統、病理診斷服務、病理檢測、病理信息管理系統、PACS(醫學影像存儲與通訊系統)、區域遠程醫療信息化平臺、病理電子病例、在線講座、學術編譯、專業討論、病理工作站、細胞病理人工智慧產學研及臨床服務、病理實驗室等。其中涉足最多的是第三方醫學檢驗所的企業,達到了55家,其次是涉及醫療信息化的企業,有7家。

企業合作方匯總

從企業合作方來看,與醫療機構和醫療器械設備公司合作最多,其次是高校、醫生。可見對於企業來說,付費方主要是醫院。因為在醫院病理診斷收費低廉,醫務人員待遇低。有媒體披露,在2014年的上海,當時的病理檢測的收費標準是做一例活檢標本的病理診斷收費60元,而醫院所付出成本卻有140餘元。醫院投入越多虧得也就越多,因此不願投入。在上海100多家醫院中,只有20多家病理科達到一定規模,其他大多病理科設備簡陋,有的從業人員僅有兩三人。

這樣的現狀契機,促使了大量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所誕生,如金域醫學、迪安診斷、杭州艾迪康等。這些企業承包醫院的病理服務和部分檢驗項目,通過集約集約化經營控制成本,提高檢驗效率。

典型企業業務流程圖

第三方醫學檢驗所涉及病理診斷的流程圖

在眾多領域中,涉及第三方醫學檢驗的公司是最多的,這些公司的病理診斷服務流程是怎麼樣的?我們根據金域醫學的簡要業務流程,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從圖片列表中可以看到,金域醫學的病理診斷主要分為籤訂合同、搜集標本、信息錄入與處理,檢驗檢測/質量管理、出具檢驗/診斷報告、送回/系統傳輸報告單、對帳及回款,客戶諮詢。

醫療信息化中病理系統業務流程    

就上圖所示,病理工作流程相對其他醫技科室來說更複雜。通過病理系統業務的簡歷,起到了減少病理醫生手工登記工作量、減少登記出錯的風險,獲取臨床病史、手術所見、臨床診斷等信息,獲取並核對臨床送檢標本明細,將病理報告結果或狀態及時返回給臨床。

國外病理中心掃描

除了國內市場以外,動脈網又對國外的18家企業數據進行了整理,這些企業均設立獨立診斷實驗室並含有病理診斷服務。其中,美國企業佔大部分,且成立時間較早,多在上世紀末或本世紀初。比如,在美國佔據第三方檢驗市場份額最大的Quest和LabCorp成立於上世界60年代,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

這18家企業中,實現IPO的僅美國兩巨頭Quest、LabCorp以及印度的Dr. Lal Path Labs。Dr. Lal Path Labs是一家頂級診斷機構,在2017年5月公布的數據中顯示,Dr. Lal Path Labs的季度合併淨利潤為30.99億盧比,2016年的稅後利潤為154.4億盧比。

在這一領域,資本進入的程度不高。以美國為例,較小規模的實驗室往往會被諸如Quest、LabCorp等巨頭吞併,形成寡頭壟斷。在市場中,獨立檢驗機構的盈利表現尚可。

美國獨立醫學檢驗企業兩大巨頭Quest &LabCorp

從規模最大的Quest和LabCorp的來看,這兩家企業通過不斷的併購正在逐步增強自身實力,以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目前在美國獨立醫學檢驗市場,兩大巨頭Quest和LabCorp基本形成寡頭競爭局面。

LabCorp

美國規模最大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是LabCorp,全稱Laboratory Corporation of American Holdings,截止到2017年3月2日,總市值145.53億美元,是美國第二大的獨立醫學檢驗機構。公司現有業務包括常規臨床檢測、高精尖檢測服務包括癌症、HIV基因型和表型以及基因診斷等。LabCorp在全美範圍有36個主要實驗室和超過1600個病人服務中心網絡以及一個包含網絡的分支機構和STAT的實驗室。

2016年,LabCorp實現總營收96億美元,同比增長11%,年度淨利潤為7.3億美元,同比增長67%。LabCorp營收增長主要來源於分子診斷,2016年7月,美國第三方獨立實驗室LabCorp宣布收購以3.71億美元分子檢測公司Sequenom。

在LabCorp公布的業務數據中,檢驗項目分為常規檢驗(普檢)、基因診斷(特檢)、病理診斷等。普檢項目從2008年的27.78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底的36.57億美元(CAGR=4.69%),保持穩定的增長率,而基因組及特殊檢測則保持了相對略快的發展,從2008年的14.78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20.26億美元(CAGR=5.40%)。

在2014年底,LabCorp以現金加股票總計61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藥物研發合同研究組織(CRO)科文斯(Covance)後,2015年總營業額得到大幅度提升,超過了Quest一躍升至全美第一。

2017年5月,LabCorp收購了Pathology Associates Medical Laboratories (PAML),。PAML總部位於華盛頓州斯波坎,是全美首屈一指的醫學診斷實驗室和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公司之一,收購PAML後,LabCorp擁有 PAML旗下科羅拉多州實驗室服務(CLS),肯塔基實驗室服務(KLS),MountainStar臨床實驗室(MSCL),PACLAB網絡實驗室(PACLAB)和Tri-Cities Laboratory (TCL)的所有權。

Quest 

Quest,全稱Quest  Diagnostics,是唯一能與LabCrop抗衡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截止到2017年3月2日,Quest總市值達133.98億美元。據Quest 2016年年報的數據顯示,Quest Diagnostics實現總營收75億美元,與2015年同期74.9億美元相當。年度淨利潤為6.9億美元,同比下降8%。

在常規檢測領域漸趨飽和的情況下,企業盈利主要由毛利率高的高端項目帶動,基因和組織診斷銷售的複合增速明顯高於普檢。

在查詢美國證監會(SEC)官方網站所披露的Quest 2016年年報中,給出了這樣的數據:

Quest由診斷信息服務和診斷解決方案兩個業務組成。由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Quest的診斷服務佔2016年全年的淨收入比重為95%,其中包括常規檢測、基因檢測和解剖病理服務。

並在包括內分泌學,免疫學,神經病學和腫瘤學等領域提供先進的檢測業務,為患者提供綜合全面的診斷信息服務,包括解剖病 理學和臨床實驗室檢測,保證為患者和臨床醫師提供完整的診斷分析。

與LabCrop不同,Quest更傾向於收購實驗室資產,通過在美國不同地區收購實驗室,加強服務能力,從而提升市場佔有率。

2007年5月31日,Quest收購了AmeriPath,成為癌症診斷測試服務領先供應商。AmeriPath公司是為全美醫生、醫院、臨床實驗室和手術中心提供解剖病理學,皮膚病理學和分子診斷服務的供應商。AmeriPath通過全美認證的病理學團隊和最先進的實驗室,致力於為區域和當地醫療社區提供全面的診斷解決方案,先進的技術和測試以及優越的病理學服務,擁有超過400名經過認證的病理學家和博士。

AmeriPath提供的學科類別包括:乳腺病理學、胃腸道病理學、泌尿生殖病理學、婦科病理學、血液病理學、手術病理學等。

Quest在美國擁有31個區域性大型診斷中心,155家快速反應實驗室,超過2100個病人服務中心,每年診斷超過1億個標本,可開展超過3000項的診斷項目。

通過對國內外病理診斷產業各個環節的對比發現,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病理行業也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涉及病理領域的企業多達11家。

據衛生計生委初步統計,截至2016年5月底,北京、浙江、江西三地,共設置6家病理診斷中心,其中有四家為社會資本創辦,完成病理診斷205萬例次。

在密集醫療政令下,獨立病理中心會不會是下一個風口,還取決於輔助機構與臨床診斷的結合。中國的第三方檢驗、病理處於萌芽階段,就目前我國獨立病例中心的企業分布來看,伴隨分級診療的推進,三四線城市可能才是社會資本進入獨立病理檢驗的主戰場。推動分級診療,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正符合衛計委一系列政策的初衷。

未來中國的病理行業是呈現美國這種寡頭壟斷的局面,還是區域集中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第三方醫學檢驗龍頭金域醫學A股上市—新聞—科學網
    (張金菊/供圖) 9月8日上午9時30分,伴著一記清脆的鑼聲,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域醫學」,股票代碼:603882)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據了解,本次金域醫學上市發行股份6868萬股,募集資金淨值為4.14億元,發行價格為6.93元/股。 作為我國第三方醫檢行業的標杆企業,金域醫學一直被寄予厚望。
  • 金域醫學董事長:第三方實驗室未來大有可為
    金域醫學董事長:全國醫學檢驗和病理市場一年大概在4000億左右,第三方實驗室未來大有可為「質譜技術相較於其他的臨床生化檢測技術,它更精準、更特異、更靈敏,能夠滿足臨床對於精準檢測的需求。」「金域在中國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裡面是開創者,目前暫時也是領導者,我們的願景要成為第三方醫學企業行業永遠的領導者。」
  • 火石研究院 | 第三方醫學檢驗「四巨頭」的較量
    第三方醫學檢驗,又稱獨立醫學檢驗中心(ICL)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許可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於醫療機構之外、從事醫學檢驗或病理診斷服務,能獨立承擔相應醫療責任的醫療機構。獨立醫學實驗室利用其成本控制、專業化等優勢為各類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服務。
  • 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崛起的中國力量 | 中國科創力量
    他們見證並記錄著中國病理學科及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的萌生、發展和壯大;他們跨界合作,碰撞思維,踐行「網際網路+病理」、成長式「病理+」模式的中國構想與方案;他們為中國第三方醫學檢測行業由弱漸強和中國病理學科逐步走向世界舞臺貢獻智慧和力量
  • 金域醫學什麼時候上市 金域醫學大概能漲多少?
    金域醫學上市時間公司主要開展醫學檢驗、臨床試驗、衛生檢驗、科研服務4大業務。在全國的27個省會城市(包括香港)擁有省級中心實驗室,可檢測2200餘項檢驗項目,每天為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的16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外包服務,覆蓋全國98%人口所在的區域,成為中國第一的臨檢與病理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金域醫學什麼時候上市?
  • 畢節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努力打造全國地市級第三方檢測中心優秀範本
    畢節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作為新區園區眾多企業中的一員,搶抓機遇,立足實際,發展醫學檢測產業,全力打造全國地市級第三方檢測中心優秀範本。畢節金域是金域集團全國唯一一個地市級實驗室2020年6月,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積極響應東西部對口幫扶號召,與畢節市醫療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建設,成立畢節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簡稱畢節金域)。
  • 第三方醫學檢測迎風口
    在此前1月27日,湖北省衛健委對外公布,為了加快推進檢測工作,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3882.SH,以下簡稱「金域醫學」)、迪安診斷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244.SZ,以下簡稱「迪安診斷」)等13家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列入了核酸檢測機構的目錄中。
  • 第三方醫學檢驗競爭加劇 平安集團加碼布局
    8月1日,平安集團旗下深圳平安好醫醫學檢驗實驗室正式開業,這也意味著平安在布局第三方醫學檢驗領域更進了一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平安集團並不是第三方醫學檢驗領域最早的入局者,市場上已經有包括金域醫學在內的多家公司,競爭十分激烈。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認為,設備和人才是行業發展關鍵。
  • 金域醫學梁耀銘:高效戰「疫」 交出高質量答卷
    「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時,我們還是一家什麼都不敢碰的小企業。17年後,我們有積累、有儲備、有能力,疫情發生後,我們必須上,不計成本、不惜代價也必須上!」在梁耀銘看來,抗擊疫情,是金域醫學等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公司將持續為疫情防控貢獻金域力量。
  • ...第三方檢測加速擴張|國資|械企|擴張|醫療|非公開|醫學檢驗中心...
    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9月上市,是一家以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為核心的醫學診斷信息整合服務提供商,目前已在內地及香港地區建立了37家省級中心醫學實驗室。個性化醫療時代對體外診斷檢驗工作做出更高的要求,我國的檢驗、病理診斷等市場出現了專業人才不足、診斷水平較為薄弱的現象,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的誕生,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手段。
  • 廣州: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全國首次入選臨床疾病研究「國家隊」
    當天,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金域醫學腎臟病理分中心正式揭牌。廣東省腎臟病研究所——金域醫學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據了解,第三方醫檢機構入選臨床醫學研究「國家隊」,這在我國尚屬首次。侯凡凡院士及其團隊聯同金域醫學組建的廣東省腎臟病研究所——金域醫學院士工作站同時也宣布成立。
  • 金域醫學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和病理診斷中心數量分別增加到1200餘家和200餘家。目前,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規模140億左右,佔整個醫學檢驗市場份額的比例不足5%,但過去8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保持了較高增長水平。排名前三的金域醫學、迪安、艾迪康共佔行業市場份額的70%,實現了以集團化、跨地域、集約化經營為核心競爭力的連鎖發展。
  • 醫改將催生醫學檢驗市場規模超500億
    【編者按】中國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目前是群雄割據,百花齊放,但是還僅僅是市場的初期。本文從第三方檢驗國內外的發展概況、醫改大背景下催生的行業快速發展狀況、行業發展趨勢、未來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 金域醫學: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
    金域醫學: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請做好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發審委會議準備工作的函》之回復報告 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7:35:37&nbsp中財網
  • 業績和估值齊飛的背後 是堅守醫學檢測主航道的初心
    在此過程中,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簡稱「ICL」)龍頭金域醫學,憑藉著其在大規模檢測方面的綜合實力,成為疏通「堰塞湖」的主力軍之一。  「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驗的是企業的擔當、實力和應對能力。」金域醫學董事長梁耀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域醫學有病毒檢測能力優勢,也有專業物流運輸優勢,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上也必須上」。
  • 金域醫學以專業化和社會化力量服務健康中國 社會化力量 助力新醫改
    「我國首家通過 ISO15189質量體系認可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全國最大的遠程病理協作網」「超過4.6萬例的罕見病陽性病例」「全國最大的病理醫生團隊」「全國質量標杆」……這些關鍵詞都在見證著金域醫學近十年的風雨歷程。
  • 「快訊」金域醫學: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未來市場滲透率或更高
    來源:全景網全景網9月15日訊 「誠實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上交所「走進金域醫學」線上活動9月15日下午舉行,全景網對此次活動進行全程直播。金域醫學(603882)董事長兼執行長梁耀銘在活動上表示,通過此次疫情,從國家領導層、衛生行政管理機構、醫療機構以及社會,都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認可度大大提升。他指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非常有利於醫療資源的共享,幫助解決我國醫學檢驗領域資源不均衡問題。疫情嚴重時期,由於普通醫院平時沒有大規模標本運作經驗,因此需要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進行補充。
  • 併購一家第三方臨床實驗室到底得花多少錢?
    近期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關於分級診療相關政策,這其中直接利好的就是做第三方臨床實驗室的上市公司股票,比如潤達醫療(主營IVD流通渠道整合,同時布局第三方實驗室服務)、迪安診斷、達安基因等上市企業。同時涉及資本市場的第三方臨床實驗室上市公司還有新三板上的蘭衛檢驗、洛奇檢驗等,加上國內最大的第三方臨床實驗室集團公司金域檢驗也在今年2月份通過了證監會IPO預披露。
  • 河南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虧損不影響「跑馬圈地」
    編者按:近來,國家和河南省出臺的扶持社會資本辦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相關意見中,成立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均被明確列為具體的扶持計劃。2年來,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在河南發展迅速,其運行態勢如何,發展中有什麼難點?本報記者特進行調查。第三方醫學檢驗,又名醫學獨立檢驗室,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
  • 平安銀行 金域醫學:獨立醫學實驗室裡的龍頭
    目前獨立醫學實驗室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在國外卻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醫學檢驗、化驗在美國約有近 40% 在獨立實驗室完成,60% 在醫院的附屬實驗室、高校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完成,而在中國僅有 5%。,2014 年後行業進入升級期,由金域醫學、迪安診斷(300244)、【達安基因(002030)】(002030)和艾迪康四家龍頭佔據行業 70% 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