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醫學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2020-12-13 同花順

金域醫學(603882)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報告期內,公司堅守第三方醫學檢驗業務主航道,全面啟動戰略變革,進一步釐清"以客戶為中心,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發展導向,注重精細化運營,強化質量和科技創新,整體發展穩中向好,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報告期內,公司開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戰略變革全面啟動。  報告期內,公司系統性地搭建戰略管理體系,成立戰略管理委員會、運營管理委員會,完善了一系列工作機制,逐步明確戰略變革的目標和路徑。公司強化總部"大腦"的作用,建立了新的以營銷為牽引的大服務體系,部門職能由管理轉為運營統籌與支持,強化營銷服務能力、營銷精細化管理和業務規劃能力,強調為大區和子公司賦能。  (二)營銷模式加速轉型。  報告期內,公司面臨劇烈的市場變化,全面鋪開專科聯盟、疾病協作網建設,市場拓展橫向布局加速。公司加入噬血細胞綜合症中國專家聯盟、中國腎臟病大數據協作網、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專病醫聯體、中國風溼免疫病醫聯體聯盟、中國婦幼健康生殖免疫專科聯盟共5個國家級疾病聯盟,並逐步推進疾病聯盟的工作落地。各子公司整合當地專家、技術資源,參與或主持搭建16個各類疾病專科聯盟或協作網,為臨床和疾病診斷提供服務與支持。  隨著國家醫聯體建設快速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構,公司積極順應政策變化,秉著"共商、共建、共營、共享"的原則,為合作醫院定製個性化醫學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探索並深化了各類業務模式。進一步鞏固推廣縣域區域檢驗中心、遠程病理協作網成熟模式,加強推進大型民營醫療集團全實驗室共建模式,積極探索三級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共建模式等,以助力分級診療制度和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針對不同客戶群體,提供一體化的營銷服務解決方案,積極探索聚焦醫檢主航道下面向健康人群的疾病預防檢測服務,培育主營業務外的新業績增長點。  (三)產業協同化、平臺化發展新動能逐步形成。  報告期,致力於檢驗和病理國際前沿技術的跟蹤、研發、臨床轉化、技術產業化的深入探索;積極探索並大力推進健康大數據開發、人工智慧病理輔助診斷等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1.IVD領域。報告期內,以全資子公司金圻睿生物為基礎,積極推進的體外診斷創新中心建設。  2.人工智慧病理輔助診斷領域。報告期內,公司充分發揮自身長期積累而成的醫學檢驗病理大樣本、大數據等優勢,進軍人工智慧病理輔助診斷技術產業。公司正在搭建綜合數字病理管理體系,為人工智慧病理輔助診斷產業和產品開發提供通用平臺;瞄準人工智慧輔助病理診斷領域,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病理診斷圖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全力推動精準病理診斷及檢測領域向智能化方向的發展。  3.多元化業務領域。作為集團新的業務增長點,集團新型業務事業部整體業績取得了快速增長。臨床試驗事業部的檢驗項目由分子腫瘤及分子感染領域,成功拓展至慢性病及罕見病的臨床試驗,並在香港金域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體檢業務增長迅猛,取得廣東省食藥局"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發證資質,填補了金域體檢中心在職業體檢領域的空白。衛檢業務發展平穩,金至完成首次資質認定及擴項評審。司法鑑定目前已形成了法醫病理、法醫臨床、法醫毒物、法醫物證、微量物證鑑定五大業務類別。其中,法醫物證通過了國家CNAS的複評審;法醫毒物首次通過了國家CNAS的擴項評審。金域達根據集團戰略部署,開創了縣域物流模式,順利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複評審,成為"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範"國家標準達標企業,獲得了《醫療器械經營和第三方物流資質》,在行業層面主導醫學檢驗相關物流標準的制定。  4.生物材料公共服務平臺領域。公司參與建設的華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2018年6月正式揭牌投入使用。這是全國第三個、華南地區首家生物材料出入境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已經成功承接起廣州市超40%生物材料的快速通關公共服務。  (四)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臺階。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科研和技術轉化的力度,產學研合作再上新臺階,發展新動能更加強勁。  1.國際創新合作。積極推進與"NIPT(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盧煜明教授團隊合作,共同研發基於無創的胎兒基因及基因組病的體外診斷產品。攜手全球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標杆企業美國Quest,共建全球醫學診斷網絡。集團今年在整合國際化高端創新資源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2.院士工作站和學術委員會。公司在攜手曾溢滔院士科研團隊成立廣東省金域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的基礎上,2018年,由鍾南山院士牽頭的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侯凡凡院士牽頭的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兩個國家級平臺正式落戶金域,並成立了相應的院士工作站。此外,集團以創新轉化為抓手,探索科研體制創新,聯合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共同成立金域健實創新研究院,集團科技創新平臺布局又添新力量。新增6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加盟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至此,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已有29位來自臨床、檢驗、病理、體外診斷等領域的委員。  3.臨床基因組。經過10餘年的發展,公司臨床基因組檢測中心已形成集分子遺傳、分子病理、生物信息、分子細胞遺傳、細胞遺傳和宏基因組為一體的綜合性臨床服務中心,提供貫穿疾病全過程及生命全周期的檢測服務。報告期內不斷開發新項目。在技術平臺全國布局方面,具有臨床基因檢測技術資質的實驗室達29家。公司強化產學研合作,為廣大醫生和患者、科研工作者提供更為先進準確的檢測手段和臨床診斷服務。  4.臨床質譜分析技術。公司臨床質譜檢測中心是目前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臨床質譜檢測中心之一。報告期內,檢測標本量達300餘萬例,新開發檢驗項目15項,在集團內形成了良好的技術布局及產能協同布局。在高端技術平臺建設方面,與國際巨頭QUEST及Thermo Fisher公司密切合作,引進高分辨質譜檢測平臺,拓展蛋白組學臨床轉化與應用研究,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與範圍。  5.血液流式細胞檢測。根據血液病診斷和治療領域快速演變的特點,重點發力高通量測序及高分辨流式細胞技術平臺,實現血液病實驗診斷產品研發突破。加大高分辨流式細胞儀的硬體投入,重點引進了國際先進的10色高分辨流式細胞儀,研發了血液腫瘤微小殘留病(MRD)標記篩選和高靈敏微小殘留病(MRD)檢測與評估兩個系列的產品,並順利通過英國國家外部質量評估計劃(UKNEQAS)評估,目前其已被用於全國多項血液腫瘤多中心臨床實驗研究。  6.呼吸道病毒診斷與研發。公司與廣州呼吸疾病研究院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聯合建立綜合性實體技術平臺性質的臨床呼吸道病毒診斷研發中心,具備當前技術條件下的所有臨床病毒檢測能力。報告期內已開展核酸檢驗項目22項,並可提供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定製化服務,實現了大眾化及個體化治療監測的多元化病毒實驗檢測。  7.科技創新管理。公司科技創新成績顯著,創新能力整體增強。全年獲得授權智慧財產權252項,新申請智慧財產權331項。全集團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子公司數量達22家。  (五)後臺支撐能力不斷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大力改善面向客戶的後臺支撐能力,提升管理效能,為公司提升增長質量和增長效率奠定堅實基礎。  1.實驗室建設。  報告期內,以質量為基礎,以服務創新為核心,推動實驗室服務轉型升級。  檢測項目方面,可檢測項目超2600項。服務速度方面,聚焦遺傳病、腎臟病理及基因組重點項目的TAT(樣本周轉時間)改善,以提升客戶體驗。通過專項管理,TAT改善明顯,提升客戶滿意度。  滿分通過了全國腫瘤高通量測序檢測生物信息分析室間質評。實驗室各學科結合疾病檢測與診斷的需要,以疾病為導向,進一步整合和運用多種技術平臺及檢測方法為臨床診療提供優質的實驗室檢測服務。  2.信息化建設。  報告期內,公司信息化建設不斷加速,全面推進與華為在IT技術方面的合作。  核心業務系統日標本量最大達到19萬例,服務超過2.2萬家客戶;完成了所有子公司的核心業務系統上線,實驗室任務單及時完成率97.7%,縮短客戶服務響應時間14.3%。在前期報告單自動預警和自動批准逐步實現的基礎上,開發了疾病病例智能解析系統,已建立了3類40餘個疾病案例模型。  3.人才梯隊建設。  報告期內,公司從外部引進碩士、博士等中高級管理人才和核心技術人才133名,涵蓋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病理診斷、病理AI、大數據、IVD等相關領域。持續推進以業績為導向、"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價值評價和分配機制。優化薪酬結構,積極探索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激勵體系,激勵向一線傾斜,提升企業持續向上發展的動力。積極探索以效益為導向的幹部差異化管理機制。搭建經營幹部落實責任結果機制,職能幹部引入一線評價機制,逐步強化集團中高層幹部"能上能下"的關聯機制,促進幹部隊伍健康成長。  (六)強化社會責任,鑄造優質品牌,提升綜合影響力。  報告期內,公司在高端學術方面的影響力有了質的提升,全年主辦、協辦或參與了中國醫檢整合高峰論壇、第三屆國際流感防治論壇、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國際研討峰會、2018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年會等重大會議近300場,以及各級學術活動數千場,為全國約10萬醫務工作者創造了與國內外頂級專家開展專業學術交流的機會。公司的專業品牌形象得到持續提升。  報告期內,公司秉承"專業公益"的理念,以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參與精準扶貧。發布了行業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展示公司經營治理、醫技創新、保護環境、社會公益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嘗試;協助國家衛計委(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完成全國首份獨立醫學實驗室效果評估報告,對促進、鼓勵和規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發展,推動醫療資源特別是醫技資源均等化有著重要意義。此外,公司還通過開展"28天新生兒援助行動"、"五四"愛心獻血、志願者服務、"藍色帶"等公益活動,持續傳遞"專業公益"價值。其中,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共同成立"28天新生援助行動"合作基金項目,已為貴州、河北、湖北等地的6名遺傳代謝病患兒提供救助,並給予診治建議;參與中國癌症基金會組織的大型"三八"公益活動"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為低收入女性人群進行了免費的宮頸癌篩查,使她們免費獲得HPV-DNA檢測和液基細胞檢測等新技術的服務。憑藉在社會責任領域的專注和行動力,公司在第七屆中國公益節上獲頒"年度責任品牌獎",在"2018第三屆中國企業公民責任品牌峰會"被授予"2018中國企業公民責任品牌50強"的榮譽稱號。  公司注重醫學人才的培養,結合高校、科研院所,創建產學研平臺,用企業資源支持院校科研,並反哺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報告期內,公司與南方醫科大學、中南大學、廣州醫科大學等醫學高校設立獎學金和獎教金,並以共建實習基地、科技人員與人才交流、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和研究生聯合培養等多種形式,開展產學研合作。公司繼續聯合廣州醫科大學辦好金域檢驗學院,專業辦學的影響力持續提升,學院保持在全國高校醫學檢驗教育的前列。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2,525.28萬元,同比增長19.3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332.14萬元,同比增長23.77%。

三、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一)行業競爭格局。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和病理診斷中心數量分別增加到1200餘家和200餘家。目前,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規模140億左右,佔整個醫學檢驗市場份額的比例不足5%,但過去8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保持了較高增長水平。排名前三的金域醫學、迪安、艾迪康共佔行業市場份額的70%,實現了以集團化、跨地域、集約化經營為核心競爭力的連鎖發展。目前本公司無論在營業規模、連鎖實驗室數量、服務客戶數量、市場服務網絡等各個方面均具有較為顯著的競爭優勢。  (二)行業發展趨勢  1.連鎖化、規模化、平臺化、信息化是發展方向。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對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的解讀文件指出:"獨立設置醫療機構應當向連鎖化、集團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規模化集團,形成技術發展優勢,提高運行中抗風險能力,構建規範化、標準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保障醫療安全"。目前,發達國家及我國第三方醫檢行業規模較大的代表公司也以連鎖化、集團化的方式開展服務。連鎖化和規模化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也更具有品牌和質量優勢。  隨著臨床醫學和檢驗醫學技術的進步,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備不斷出現,自動化、平臺化、智能化也成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發展的重要發展趨勢。同時,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在龐大的醫療信息管理過程中信息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2.服務網絡下沉,促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服務的醫療機構中有很大部分為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購買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檢驗和病理外包服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設備和資金的投入,專注臨床診療能力提升。近年,強基層成為我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點,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在強基層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通過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全面和高質量的檢驗服務,使基層醫務人員儘量減少受基層檢驗水平的限制,提升診療水平,有效降低患者就醫成本和時間。未來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在城市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以及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發揮更重要作用。  3."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促進服務模式升級。  在國家鼓勵"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趨勢下,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醫院和遠程醫療服務等醫療服務新業態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的發展會促進傳統醫檢產業模式的升級,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可依託其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檢測優勢、廣泛的服務網絡,以及龐大的檢驗數據,向更廣闊的領域服務領域發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隨著個性化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從目前商對商(B2B)向商對客(B2C)的服務模式擴展,更好的解決群眾個體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4.專業化的冷鏈物流向公共服務平臺發展。  檢測標本運輸是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服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冷鏈物流的發展促進了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未來專業化的冷鏈物流將向公共服務平臺發展。與普通商品相比,臨床/生物樣本、試劑、藥品等的對運輸溫度和時間等有更嚴格的要求,運輸過程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國外第三方醫學實驗室70%的標本是通過第三方物流運輸,目前國內的實驗室樣本大多由各實驗室自行運輸。發展專業化的冷鏈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發展具有重要支撐意義,金域醫學成立金域達物流團隊,建立覆蓋全國30個省份的服務網絡,物流網點達2000多個,通過專業化的物流人員和設備為醫療機構和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提供標本運輸服務。  5.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向上下遊融合發展。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在提供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主營服務的同時,部分大型的連鎖實驗室也在探索向上遊發展體外診斷產業,向下遊發展醫學大樣本大數據的綜合利用、人工智慧輔助病理診斷、B2C業務模式、網際網路業務等。在下遊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中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更緊密的與臨床結合,以疾病為導向,以滿足臨床需求為主要方向,為臨床治療和重大複雜疾病的診斷提供整合型信息服務。同時,醫療冷鏈物流、體檢、培訓、科研服務、司法鑑定、衛生檢驗、藥物臨床試驗(CRO)等業務也成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積極探索的發展方向。  (二)公司發展戰略  未來五年,公司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戰略發展方針,以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醫學診斷信息整合服務提供商為目標,依託現有的品質管控、技術能力、服務網絡、產業平臺以及運營管理體系等,通過創新驅動、深化變革,繼續推進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的服務廣度和深度,並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探索並拓展延伸醫療服務產業鏈上下遊,大力整合國內外醫檢優勢資源,加大醫檢技術創新和診斷信息賦能,不斷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努力打造成為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國際知名企業。  公司將繼續堅持第三方醫檢服務主航道,在實現全國市場版圖全覆蓋的同時,推進全國實驗室網絡的科學化布局,優化產能結構,提升服務效能;積極推進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營銷模式落地,完善檢驗技術平臺建設及相關產品體系,為臨床診療和重大複雜疾病的診斷提供綜合診斷信息服務;以技術和管理輸出與區域內的主要大型醫院開展深度合作,並努力打造具有金域特色的技術、服務和管理能力的精準醫學中心共建模式;進一步整合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並加強政產學研合作,鞏固檢驗技術水平的領先地位,提升個性化及高端檢驗服務能力;進一步探索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多元化及面向健康人群檢測服務的新型業務。  此外,公司將依託"大平臺、大網絡、大服務、大樣本和大數據"等核心資源優勢,探索醫檢服務產業鏈上下遊的發展。向上遊重點發展體外診斷產業,向下遊重點探索醫療大樣本、大數據開發、生物樣本庫、醫療冷鏈物流等業務,同時積極探索B2C業務模式及移動網際網路業務模式,拓展服務客戶的種類和協同業務。  為確保公司戰略的落地實施,公司將著力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IT支撐能力等,並通過優化管控及組織架構,推動公司內部管理升級,推動運營效率提升。  (三)經營計劃  2019年,是公司第二次創業深化落實的第一年,基於政策、內外部環境變化以及上市後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公司提出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發展理念,明確了"創新驅動,深化變革,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藍圖"為2019年發展主題。2019年主要經營計劃包括十個方面工作:  (一)積極推進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營銷模式落地。  2019年,公司將不斷豐富和完善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產品體系,加快八大疾病線疾病聯盟的落地和推廣力度;組建以疾病為導向的臨床服務諮詢團隊,為子公司提供臨床諮詢服務;建立以疾病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引導疾病項目快速增長。  (二)加強三級醫院合作的營銷模式建立和服務能力提升。  作為國內領先的第三方醫檢機構,精準醫學的布局勢在必行。公司將以分子病理為突破口,共建多技術平臺的分子病理中心,開拓精準醫學及伴隨診斷市場,努力打造具有金域特色的技術、服務和管理能力的精準醫學中心共建模式,不斷提升公司三級醫院的市場佔有率。  (三)著力提升合作共建業務盈利能力。  圍繞"精準開發、高效運營"的目標,從精細化設置項目審批標準,完善合作共建實驗室運營體系等方面進一步構建優質的合作共建業務生態系統。  (四)著力提升實驗室運營效率。  公司將進一步在試劑耗材管控、人員管理、實驗室流程等方面革新,加強集團所有檢測項目的成本管控,向精細化運營持續邁進。  (五)著力調整優化實驗室產能結構,提升服務效能。  公司計劃在堅持以質量為根本的前提下,通過標準化建設和實驗室資源整合,實現實驗室產能結構的優化。  (六)加快推進以行業領導者為發展目標的科技創新工作。  公司優化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科研創新體系,主動布局和積極利用國內國際創新資源,公司將通過大網絡、大平臺、大服務的發展,進一步挖掘大樣本、大數據,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力度。  (七)IT支撐能力的推進。  公司通過整合IT資源,支撐與賦能"以客戶為中心,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營銷轉型,提升實驗室效率,賦能合作共建業務盈利能力提升,探索AI大數據發展方向,佔領行業發展制高點。  (八)精益化運營數據管理。  公司將通過梳理和整合,優化內部運營效率的評估和分析指標體系,為精益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推動公司內部管理升級,推動運營效率提升。  (九)針對政府縣鄉醫共體改革的模式研究。  國家持續深化縣域綜合醫改,"強基層"仍是國家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深化醫改的重要方向。公司將整合集團內外部專家資源,系統梳理有關縣域醫共體政策和合作共建模式,探索第三方醫檢與縣域醫共體合作的典型模式,引領行業在縣域的發展方向,保持在縣域市場的長期業務增長。  (十)夯實提升未來戰略能力的一些重要項目和平臺。  積極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機遇,提升公司國際化合作水平和產學研合作能力;推進與國際行業標杆Quest在項目轉化和管理方面的合作;推進與華為在IT技術方面的合作;著力推進與盧煜明教授團隊在無創產前項目的合作;密切關注和跟進罕見病檢測領域,凸顯公司在高端科研方面的資源優勢;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力爭佔領感染性疾病項目的全國高地;進一步提升基因學科平臺建設。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市場和政策變動風險  一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風險。隨著醫改深入推進,特別是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以後,醫院財務壓力增大,對成本更加敏感,檢驗服務價格將呈現走低趨勢;醫院回收或自建低投入、高業務量成熟項目的意願更強,單家醫院標本量會受到影響。醫聯體網頂單位憑藉優勢資源,對醫聯體內合作醫院可能產生虹吸效應,醫聯體內常規檢驗與病理項目外包的總量受限,與第三方醫學檢驗合作的門檻更高。二是技術創新壓力逐步加大的風險。隨著新技術的臨床轉化加快,成熟技術也向小型化、低成本轉變,技術、資金壁壘降低,推動更多高精尖的項目成為普檢項目,如果技術創新跟不上市場發展步伐,則會在市場競爭中處於被動。三是應對政策變動的風險。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醫療保障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醫療衛生市場的政策環境可能面臨重大變化,行業相關的監管政策仍在不斷完善、調整。由於我國醫療機構以公立醫院為主,如果公司不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帶來的市場規則和監管政策的變化,將會難以滿足以公立醫院為代表的醫療機構需求,從而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根據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徵增值稅,同時,根據《關於印發》(國科發火[2008]172號)相關規定,公司子公司廣州金域等22家子公司已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如果國家相關稅收徵管政策發生變化,或者公司在持續經營過程中,未能達到相關優惠條件,則公司的稅賦有可能增加,會使公司未來經營業績、現金流水平受到不利影響。  2.運營管理的風險  一是多元化業務拓展的風險。非醫學檢驗業務與醫學檢驗業務在下遊客戶、銷售渠道、市場推廣等方面均有一定差異,公司過往在醫學檢驗市場的成功經驗可能無法充分發揮,進而對非醫學檢驗業務的拓展產生不利影響。二是業務開展合規風險。由於公司業務規模較大,不能完全排除下遊客戶或個別員工在業務活動中存在過度宣傳等不正當商業行為,這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品牌形象,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公司被醫療衛生管理部門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嚴重不利影響。三是控股型公司架構管理風險。公司構建了控股型架構,母公司主要負責管理控制,各地子公司負責屬地區域內的具體業務。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子公司具有一定的自主經營決策權,存在母公司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的風險。如果母公司無法有效控制子公司的經營風險,將會對公司的整體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3.質量控制風險  一是檢驗樣本控制風險。檢驗樣本狀態分析及前處理環節的質量控制難度較大,且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儘管公司已經制訂了科學嚴謹的質量控制流程,並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得到了有效執行,但仍無法完全消除外部因素對於檢驗樣本狀態的不利影響,進而影響檢驗結果,對公司的檢驗業務造成不利影響。二是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服務執業風險。作為醫療衛生執業機構,如果公司醫學檢驗結果出現錯誤,將對患者後續的治療產生不利影響,公司需對此承擔相關醫療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同時會對公司的市場聲譽和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追求卓越的質量管理優勢。  公司始終秉承卓越的品質理念和追根究底的質量文化,實施"橫向到端、縱向到底"的全流程標準化管理,保障檢驗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涵蓋了ISO/IEC17025、ISO9001、ISO15189、CMA、CAP-LAP等,自主研發了醫學檢測過程質量管理的室內質量控制系統、室間質量評價系統、智能結果質量預警系統、病例智能解析系統等。通過融合ISO14001、OHSAS18001等管理體系,建成覆蓋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倫理的"一體化"整合管理體系。  (二)對接國際、領先同行的技術平臺及檢驗項目優勢。  公司擁有完善而全面的檢驗與診斷技術體系,已建設臨床基因組檢測中心、臨床質譜檢測中心、病理診斷中心等多個高新技術檢測與診斷中心。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了業內齊備的實驗室檢驗技術平臺,包括高通量測序技術平臺、基因晶片技術平臺、流式細胞分析技術平臺、色譜質譜分析技術平臺等,範圍覆蓋了從常規到高端的主流技術領域,可提供超2600項檢驗項目。豐富的檢驗項目使得公司能夠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及技術優勢,快速響應客戶多種檢驗需求,形成短期內難以複製的競爭優勢。  (三)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多技術平臺資源整合優勢。  結合臨床疾病檢測診斷的需要,目前公司已確立血液腫瘤、實體腫瘤、婦科疾病、優生優育、心血管內分泌、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腎疾病等核心疾病領域,並整合運用多種技術平臺及檢測方法為臨床診療提供諮詢、檢測和結果分析等一條龍服務。對原有以技術平臺為中心的檢測服務項目進行了結構調整、優化和完善,以疾病為核心重構服務項目,為臨床醫生在預防保健、疾病診斷、病情監測、指導用藥等方面提供診斷支持與依據,促使公司的臨床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加入多個國家級疾病聯盟,進一步整合內外部專家和技術平臺資源,為以疾病為導向提供臨床診斷解決方案。同時,公司圍繞疾病預防進一步挖掘適合健康人群的檢測服務方案。  (四)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病理診斷優勢。  公司通過外部引進與自主培養兩種方式並舉,建設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實踐經驗豐富、亞專科特色突出、診斷標準與國際接軌的病理醫生團隊。組建了大型病理診斷中心,成立了全國最大的病理醫生集團,擁有近600名國內外病理醫生,與全國各級醫院緊密合作,搭建全國首張遠程病理協作網。公司年病理標本總量超1000萬例,其中組織活檢近200萬例,承接全國"兩癌"普查項目標本總計超2500萬例。在傳統病理診斷的優勢基礎上,公司又逐步發展了分子病理、細胞病理、腎臟病理、肝臟病理、皮膚病理、法醫病理等組織解剖病理特色亞專科,進一步完善了病理診斷技術及服務體系。首創了全國三級網絡病理會診系統,採取病理標本當地製片、數字掃描、電子成像等方式,利用內部信息化系統和現代網際網路工具傳送至公司病理專家處診斷和會診。與美國克利夫蘭醫療中心(CCF)、美國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UPMC)以及國內外著名醫院病理科專家分別合作建立了"遠程數位化病理會診中心",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病理診斷服務。  (五)遍布全國的市場服務網絡優勢。  公司是覆蓋區域最廣、服務客戶數量最多的獨立醫學實驗室,遍布全國的連鎖實驗室網絡與物流網絡使公司的業務半徑覆蓋至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可便捷地為當地醫療機構提供優質的檢驗及診斷服務,為公司提供了最大的規模效應和更為高效的檢驗效率,使得公司在成本、效率、服務水平等方面,在行業內處於較為明顯的領先地位,形成了有效的核心競爭力,保證了公司在業內的領先優勢。  (六)匹配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和人才梯隊優勢。  報告內,公司在行業內人才梯隊的優勢進一步加強。集團學術委員會所聘委員由原來的23名增加至29名,獲批建立了鍾南山院士、侯凡凡院士等兩個院士工作站。進一步強化後備人才梯隊培養,從國內985、211高校招聘的"管理培訓生"和"技術培訓生"的高潛人才培養模式等得到進一步優化;組織集團層面各級管理幹部的"三長班"達35場,涵蓋1400人次;通過持續推進"域艦17"子公司負責人培養項目打造金域子公司高管的領導力。首次榮獲"2018亞洲最佳職場(中國大陸區)最佳職場獎"。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完善全員風險防控體系,制定並執行《金域醫學集團商業行為準則》、《管理幹部商業行為承諾書》和《管理幹部商業行為有關事項申報表》等規章制度。  (七)服務便捷且範圍廣泛的專業醫療冷鏈物流優勢。  為保證醫學檢驗服務的時效性,公司建立了完善便捷、服務範圍廣的專業醫療冷鏈物流服務網絡,物流網點2000餘個,深入到縣鄉區域。報告期內,攬收標本超6000萬份,95%以上的標本實現省內12小時達、跨省36小時達的快速物流時效,並實現80%的報告24小時送達。藉助E-learning推行一線物流專員缺陷零容忍,有效提升人員分析前作業質量。開發引進了溫控標本運輸箱、途中運輸溫控與監測系統、途中運輸GPS定位系統、手持終端掃描與錄入系統等,有效提高了樣本運輸途中的實時監控與安全性、及時性,確保了行業冷鏈物流的領先優勢。  (八)具有金域特色且對標國際的卓越運營管理優勢。  公司引進國際知名諮詢公司,對公司運營管理架構進行了系統科學梳理,完成了戰略變革並紮實推進各項管理變革。組織了集團層面的卓越績效模式導入,對運營管理各個流程進行了再次診斷提升,不斷從優秀邁向卓越。公司基於對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的理解不斷加深,在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質量控制、流程優化、信息化建設、成本控制管理、激勵機制設計、人才引進與培養、資源協調與整合、供應鏈管理、品牌建設與傳播等方面,具有金域特色、行業標準的中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運營管理體系不斷健全。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華塑控股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華塑控股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12.21萬元,同比下降94.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949.60萬元,同比下降141.05%。
  • 海思科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海思科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   報告期內公司圍繞著既定的目標緊密推進各項工作,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27億元,同比增長84.61%,實現淨利潤3.33億元,同比增長40.28%,主要系治療性產品增長較快,業務模式轉變初見成效
  • 世榮兆業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世榮兆業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18年,公司積極應對政策、市場變化,及時調整開發節奏和銷售策略,主抓項目建設和產品銷售,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5,347.87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所有者淨利潤79,620.60萬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資產總額731,603.06萬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合計269,263.31萬元。項目建設方面,2018年公司新開工建築面積26.08萬平方米,完成竣工建築面積28.01萬平方米;截至2018年末,公司在建建築面積66.28萬平方米。
  • 太化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太化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018年,公司積極管控交易風險,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紮實推進鉑、銠、鈀系列貴金屬催化劑研製和擴大生產,挖掘貴金屬回收的潛力,實現了「1000噸/年煤化工催化劑處置及5000kg/年鉑銠鈀系列催化劑加工」項目的試生產,保持公司在國內貴金屬回收和加工及鉑網加工領域的原有地位。
  • 錦江投資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錦江投資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報告期內,公司圍繞年度工作目標和股東大會及董事會的要求,穩定有序的推進各項工作,經濟運行實現穩中有進。   錦江汽車1、報告期內,錦江汽車圓滿完成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接待任務。
  • 交通銀行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交通銀行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一、宏觀經濟金融形勢2018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全球投資顯著下滑。集團連續十年躋身《財富》(FORTUNE)世界500強,營業收入排名第168位,較上年提升3位。《銀行家》(The Banker)雜誌中集團列全球千家大銀行一級資本排名第11位,並榮獲「十佳金融產品創新獎(對公業務)」。2018年度,獲《財資》(The Asset)2018年度中國區「最佳本地銀行」大獎。
  • 開立醫療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開立醫療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18年度,公司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積極落實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大力加強中高端彩超及高清內窺鏡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中高端彩超收入穩定增長,高清內窺鏡處於高速增長期
  • 華揚聯眾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華揚聯眾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018年度,公司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1.贏得一大批汽車和快消等行業新大客戶,同時與老客戶繼續保持穩定合作關係,老客戶營銷預算的穩定增長和新客戶帶來的新營銷預算
  • 陝鼓動力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陝鼓動力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018年以來,在公司董事會的帶領下,公司管理層及全體員工恪盡職守、砥礪奮進,緊跟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革和節能環保政策趨勢要求,以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為核心,整合全球資源,建立和完善包括市場、技術、人才、金融、服務、採購等全球資源的業務體系
  • 星輝娛樂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星輝娛樂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文體產業保持蓬勃發展態勢,2017年全國文化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3.4萬億元,佔GDP比重為4.2%,同比增長12.8%,已經成為引領我國文化體育振興和文化體育強國的重要產業,也將成為經濟轉型增長的新一極。
  • 建設銀行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建設銀行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財務回顧 2018年,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增長態勢,但增長勢頭有所放緩,經濟增長同步性總體下降。美國經濟增長較為強勁,但出現放緩跡象;歐元區經濟增長勢頭持續放緩;日本經濟波動性增大;英國經濟持續低速增長,仍面臨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
  • 安泰科技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安泰科技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18年,是公司產業調整轉型的攻堅之年,也是公司面臨巨大困難和承受巨大壓力的一年。報告期內,公司參與的「國產非晶帶材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開發及工程化」項目獲評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新產品獲「2018年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榮譽資質;3項產品獲「2018世界粉末冶金大會(WORLDPM2018)產品獎」。
  • 有研新材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有研新材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報告期內,公司全面完成2018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各子公司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實現營業收入47.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88%,完成全年預算目標的113.66%;資產營運效率有所提高;利潤總額10,003
  • 長虹美菱2018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8月15日消息,長虹美菱2018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18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遇到的風險和困難逐漸增多,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通脹上升,緊縮貨幣政策周期開啟,與此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
  • 瀚葉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瀚葉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018年是公司實施產業戰略轉型的重要一年,面對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增速下行和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挑戰,公司堅持實施文化娛樂發展戰略不動搖,聚焦公司主營業務
  • 共進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共進股份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18年,公司繼續邁進"二次創業"創新轉型步伐,確立了通信終端、移動通信及智慧醫療三大業務格局。在深耕通信終端業務的同時,深度布局移動通信新業務。
  • 惠達衛浴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惠達衛浴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一)概述  2018年,受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影響,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回落。面對急遽變化的市場環境,公司在董事會的堅定領導下,提前做好了相應布局,在"整體化、智能化、生態化"戰略指引下,紮實推進各個在建項目,在擴大產能、優化生產布局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的管理與開發力度,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保持了穩定發展。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29.00億元,比上期增長5.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9億元,比上期增長5.38%。
  • 三諾生物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4月25日消息,三諾生物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17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3,300.7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80%;實現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9,742.57萬元和30,513.33
  • 錢江摩託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錢江摩託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疫情引發的嚴控嚴防衝擊製造業,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依然缺乏,中美關係不斷惡化,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公司全體幹部員工在經營班子的帶領下
  • 長江健康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長江健康(002435)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報告期,公司全稱由「長江潤發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長江潤發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長江潤發」變更為「長江健康」,堅定不移地落實「醫藥+醫療」雙輪驅動的總體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