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旅行:那些親子部落客不會告訴你的事
因為想帶小孩看雪,最近一家四口去日本玩。10年前和老公兩人去日本,印象就是一直吵架,從東京吵到箱根,又吵到鎌倉。現在則是和老公及兒子們吵,來的第二天,老公就在街上吼小孩,因為老大不知道怎麼穿衣服,覺得穿兩件外套太熱,脫下又太冷,於是在街上鬧情緒不肯走。
怎麼辦?如果是在臺灣、在出來玩前,還可以跟孩子說:「再這樣就不去日本了喔。」(雖然知道威脅不好,但這是唯一可以讓他立刻改善行為的動機)現在已經在日本了,總不能馬上買機票打道回府吧。
路人開始轉頭看我們,但還沒有到跑來關心的程度。人在國外,不能一起起舞(雖然老公已經起舞/起痟了)。只能陪他在路邊,等他情緒平復下來,試著跟他說:「是不是太冷/太熱?要不要把一件外套脫下來?我們沒辦法一直站在這邊等你喔,再冷靜3分鐘,就要決定繼續走,或是回旅館。」感謝老天,還好奏效了,旅行可以繼續。
這一切,都是多數親子部落客不會告訴你的事。他們的遊記只有美美的照片、今天吃了什麼美食、小孩在某某親子遊樂場所玩得多高興、在哪家小物店買了什麼便宜又美麗的好貨。
帶小孩旅行,才不是「就多兩個小孩」那麼簡單
好啦,也許別人家的小孩真的比較乖,別人家的父母也真的修養比較好,不像我們天天崩潰,出國也崩潰。但是,我想應該也有許多父母是和我們一樣的,所以決定把我們的崩潰寫下來給大家心有戚戚焉一下。
本來我們想去北海道,但是老二太小,怕他冷到於是作罷。本來也想去京都看看的,但有朋友在東京,兩京跑來跑去太麻煩,最後選了東京、箱根加橫濱(但是雪就沒看到了,只有人造雪)。
到日本,吃什麼?玩什麼?都以小孩為主。10年前來日本,住新宿,歌舞伎町,走出旅館就可以看到生鮮多彩的日本夜生活。這次為了方便探望朋友和她小孩,住三鷹,唯一古蹟是車站,雖然太宰治博物館就在附近,但不可能看,吉卜力還比較有可能(最後也沒看到)。
在日本,最常吃的食物是便利商店和車站賣的壽司、三明治、飯糰便當,連麥當勞和時時樂都吃了。為什麼不去餐廳吃壽司拉麵?因為空間比較窄小啊,帶小孩進去不方便。而且,我吃飯手上一定抱著老二(他不想坐兒童椅),要邊吃自己的飯邊服侍他、邊阻止他把桌上的東西掃下地、邊餵他吃奶(還要配合日本人習俗遮一下)……太累了,我還是去車站立吞或是去公園坐著吃就好(很奇妙,反而比在餐廳吃美味)。
來日本前請朋友推薦小物,杯盤。朋友推薦了,但那是兩個月前,兩個月後,老二成長突飛猛進,一天可以打破四個杯子,真正的「杯具即悲劇」,還是算了。朋友說:「妳還是去看看嘛。」所以我進去晃了一圈,只買了一個紙做的招財貓。
當然,是有帶老大去東京迪士尼的。小時候去覺得很好玩,長大覺得很無聊且詭奇(很多設施都是坐一輛車轉來轉去,然後看一堆可愛或可怕的機械娃娃重複同樣的動作)。但是兒子高興,兒子高興就好。
至少,我不用自己做早餐……
除了滿足孩子的願望,還要照顧老公的心情。否則萬一他崩潰,只剩我孤軍奮戰,我大概會比崩潰還慘。第四天,他還真的喊出:「我無法和你們一起旅行了!」聽到這我也沒別的辦法,只好臉上堆笑、暗中咬牙跟他說:「那你就去自己散散步,做你想做的事,逛你想逛的舊書店,明天我帶孩子。」放空一天後,果然老公春風滿面。但犧牲自己的代價是,我最後一天也大崩潰了(之前也有小崩潰和中崩潰啦),在上飛機前一晚鬧情緒,和老公小孩大吵。
朋友說:很尊敬(她的意思是佩服)我們可以帶小孩旅行。我想,帶小孩旅行是很辛苦的,充滿爭吵、妥協和忍受彼此的機車(夫妻互相忍耐,我想小孩們也忍受了我們許多)。但旅行中還是有很多好事,比如在井之頭公園踩天鵝船、看街頭藝人表演、在江之島趁小孩睡了喝一口熱熱的甘酒。在小物店雖然沒買杯盤,但看一眼美好的事物,也很開心。另外,帶著小孩,有機會從小孩角度來體驗日本,觀摩欣賞日本友善兒童的公園、廁所、人行道,也很有啟發性。
最重要的是,早餐有人準備好,不用自己做,房間有人打掃,弄髒了也不必擔心,這對我來說,就是最旅行中奢華的享受和小確幸了啊。我想,許多親子部落客也會同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