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瞿佑,詩詠殺雞驚貴客

2020-12-19 胡冬英講故事

14歲瞿佑,詩詠殺雞驚貴客

明朝初年的文學家瞿佑,字宗吉,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和詩書結了緣:愛讀愛寫,讀得多而熟,寫得快而好。著名詩人楊維楨看了瞿佑的詩作後,曾對他的叔祖瞿士衡說:「宗吉這孩子是你瞿家的千裡駒啊!」楊維楨是當時詩壇上有影響的人物,由於他的推許,瞿佑的詩名一時傳遍了家鄉一帶。

瞿佑童年時期寫了不少詩,在流傳後世的若干首中,《詠雞》詩要算是最為人熟知的了:

宋宗窗下對談高,五德名聲五彩毛。自是範張情義重,割烹何必用牛刀。

這也是他14歲那年的作品。有關它的寫作情景,已成為一段詩苑佳話。

一天,錢塘人張彥復(福建做官)趁回鄉探親之機來拜訪老友—一瞿佑的父親。在瞿家的客廳裡,主客久別重逢,激動不已。揖讓坐定之後,便暢敘起來。二人憶往昔,話別情,談學問,興致越來越濃,不覺日將中天,該是吃午飯的時候了。瞿佑的父親留住張彥復,說要做一頓豐盛的午飯,好好款待一下老友。他準備好了酒菜,又提來一隻雞。當他霍霍磨刀、將要殺雞的時刻,瞿佑放學回來了。

瞿佑看見客堂裡有客人,便彬彬有禮地上前施禮問候,父親介紹後他方知這便是那位身為大吏,卻喜愛文學,又能寫詩畫畫的張彥復伯父。瞿佑把每次與前輩詩人的見面,都看作是請教詩道的好機會,因此,對張彥復格外尊敬。張彥復見瞿佑如此聰明俊秀,甚是喜歡,關心地問他年歲幾何、在什麼私塾讀書、讀什麼書、會不會寫詩,等等。他都一一作了回答。

他們一老一少正在談論詩道的時候,從庭院裡傳來咯咯的雞叫聲,張彥復循聲向門外一望,只見他的老友左手提雞,右手握刀,正要宰割,於是對瞿佑說:「你不妨以雞為題寫首詩,好嗎?」

瞿佑回答說:「好。」接著略加思索,便聲音朗朗地念出了一首七言絕句,這就是前面所錄的《味雞》詩。

張彥復聽後,稱讚再三。他對14歲的程佑所具有的高超才華感到驚異。他走到書案邊,展紙提筆,即時畫出了一幅桂花圖,並在畫面上題了這樣一首詩:

瞿君有子早能詩,風採英英蘭玉姿。天上麒麟原有種,定應高折廣寒枝。

作者描繪了瞿佑英俊的儀表,同時表達了對他的厚望:日後參加科舉,必能高中。

這時瞿佑的父親也湊了過來,看過老朋友贈送的這幅專為小兒畫的桂花圖和上面的題詩,高興得合不攏嘴,心裡想,人常說「知子莫若父」,我怎麼沒有看出佑兒這孩子還有詩才!

後來,瞿佑的父親按照老友的詩意,在家裡構築了一座「傳桂堂」,以此來勉勵兒子苦學上進。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瞿佑這首《詠雞》詩。

詩的第一句中的「宋宗」即宋處宗,是晉朝人,據說他放在窗口的雞籠裡,關的是一隻長鳴雞。這雞會說話,宋處宗經常和它談論,因之學問大進。第二句中的「五德」,即指雞的五種德行:文、武、勇、仁、信。第三句中的「範張」,指的是東漢的範式與張劭。他們交誼甚厚。有一次,兩人相約,明年某月某日,範式去張劭家拜望張劭的母親。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張劭沽酒殺雞,準備款待範式。母親卻說:「他在千裡之外,怎麼能來呢,你也過分認真了。」但張劭相信他的好友不會爽約。範式的確是個講信用的人,他牢記約會日期,不顧路途遙遠,如期趕到了張劭家。第四句是活用《論語·陽貨》中的一句成語:「殺雞焉用牛刀?」

小詩人瞿佑先寫雞的靈性:能通人語。讀者從所引用的故事中聯想到他同雞的親密關係。接著寫雞的高尚德性和美好外表,對雞予以熱情讚揚。下面筆鋒突轉,引用「範張友情」的佳話,借古喻今,寫出了父親與張彥復之間的深厚友誼。最後一句是寫實感,看到父親手中拿的是一把比較大些的刀,他便說道:何必小題大做,殺雞哪裡用得著殺牛的刀呢!語言十分俏皮風趣。

這首詩的特點是用典多。四句詩連用的四個典故。一、三句用的是事典,二、四句用的是語典。典故用得比較活,比較好。僅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得出小詩人的古文知識是相當豐富的。

瞿佑長大以後,沒有在科場上求取功名,走「月中折桂」的道路,而是從事文學著述,寫了大量作品。楊維楨預言得不錯,在當時文壇上,他真是瞿家的「千裡駒」啊!

相關焦點

  • 論中國詠物詩的寫法類型
    也就是說,詠物詩的寫法大致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無所寄託的單純詠物的,如齊梁時狀形寫貌的詠物詩:一類是有所寄託的體物寓意的詠物詩,如屈原開創的《橘頌》那樣的詠物詩。     一、直寫物象類(無寄託)。     這類詠物詩大多採賦體,圖狀繪貌,再現形象,好比一幅幅靜物寫生畫、工筆花鳥畫,惟妙惟肖,可愛可味。
  • 詠物賦、詠物詩、詠物詞中吟詠對象的流變,隱含之義不可不知
    梁代詩人們承齊末餘緒,並對詠物詩大力發展,頗有是物皆可被詠,萬物皆能入詩之勢。在詠物的過程中,由吟詠客觀外物到詠美女本體。儘管在短暫的隋朝時期,在文帝儒教改革時期,宮體詩已經開始衰微。但是宮體詠物的傳統以及詩文寫作的規則和形式,在這期間得到發展。梁代宮體詩的影響延續比較久遠,一直保持到陳代波及隋和初唐。一直到唐太宗時期,依然持續不斷。然而,在7世紀,許多詠物詩仍然呈現了為數眾多的宮體詩的形式。這時,詩也只是應制奉和之作,同時,當創作一些表現個人人生體驗和自我感情體悟的詩的時候,詩人開始有意識地藉助於比喻的形式。
  • 【美麗鄉村詩畫中國㊴】詩詠上海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誰嘆滄桑幻變,不曾見,歲歲營營。申江疾,爭流北上,推我縛長鯨。>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⑩】詩詠重慶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⑪】詩詠江蘇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⑯】詩詠浙江遂昌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②】詩詠四川省南充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⑦】詩詠陝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⑧】詩詠浙江義烏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丘逢甲詩詠木棉花
    懷著「孤臣無力可回天」(《離臺詩》)的遺恨,丘逢甲1895年夏秋間回到祖籍鎮平(今梅州蕉嶺),回大陸後他寫下了七首詠木棉的詩歌,如《春日雜詩》四首之四、《拜大忠祠回詠木棉花》二首、《棉雪歌》《東山木棉花盛開坐對成詠》三首。他用詩讚美木棉樹奇偉的雄姿、花開旺盛的精神,這如同詩人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心志,木棉,成為詩人託物寄志、以詩詠懷的對象。
  • 唐代高僧5歲時寫的一首詠花詩,短短20字無一生僻字,卻充滿禪機
    駱賓王7歲寫《詠鵝》,黃庭堅7歲寫《牧童詩》,寇準7歲寫《詠華山》,魚玄機13歲寫《賦得江邊柳》,王維17歲寫「每逢佳節倍思親」,白居易17歲寫「離離原上草」。寫出這些經典時,詩人們的筆力都算不得成熟,但卻都成了千古絕唱,靠的或許就是靈感和天賦。本期再給大家介紹一首妙手偶得的詩作,詩名《五歲詠花》,來自唐代高僧釋知玄。
  • 駱賓王8歲寫下一首詠月詩,比《詠鵝》更具哲理,獲得滿堂喝彩
    我們從小背著駱賓王7歲時寫下的《詠鵝》,感受到來自唐代神童的才華碾壓。殊不知,他在8歲時又寫下一首詠月詩,這首讀上去更具思想性。玩初月·駱賓王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有一說此詩為沈佺期所作,但在《全唐詩》中將其歸於駱賓王之作,且四部叢刊本、明銅活字本等均作駱賓王詩,沈佺期各集均未載錄,所以還是應當認定詩為駱賓王之作。
  • 譚文革散文|納蘭容若的《詠棋》詩
    詩詞是不分家的,其實,納蘭容若的詩也寫得很好。尤其是他的《詠棋》詩,一反其柳條輕柔的婉約風格,寫得氣勢磅礴,宛若銅筋鐵骨,蘊含深刻哲理,實乃古代詠棋詩中的上等佳作。「爛柯一夢欲何求,凌厲行棋落子柔。枰上無言驅虎豹,胸中有計走貔貅。倚天自視梟雄首,落地多為壯士頭。對弈諸般如世事,心閒氣定是良謀。」
  • 詠物詩基本知識及真題練習
    詠物詩  一、【概念】詠物詩,通常以某一客觀事「物」為集中描寫對象,抓住其特徵著意描摹,通過詠物明志或詠物喻理,來表達自己的精神品質或理想追求。有的諷喻現實,有的書寫個人身世、品格和志向。二、【特點】1、有的直接以物象為題,有的以「詠(題、贈、贊)+物象」為題。
  • 5歲娃陪爺爺散步寫首詠花詩,短短20個字流傳至今,後成一代高僧
    因為這份純粹,駱賓王才能在不起眼的大白鵝身上,尋到「曲項向天歌」式的美感;因為這份純粹,所以唐代詩人繆氏子在7歲時才能在《賦新月》中寫出「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因為這份純粹,所以宋代名家黃庭堅在《牧童詩》中才能寫出「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㉓】詩詠安徽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⑦】詩詠陝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⑧】詩詠浙江義烏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㉖】詩詠深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⑥】詩詠廣東翁源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⑦】詩詠陝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⑧】詩詠浙江義烏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中詩協】第299期詩詞合集||詩詠湖北
    說今歲,更驅瘟克疫,傲立潮頭。注:雄關水矗指葛洲壩水電站,雲橋空架指高鐵。 顏道球行香子•遊洈水森林公園       洈水澄藍,千島爭妍。樹蔥蘢,鳥獸鳴歡。峰嵐疊嶂,世外桃源。喜觀山瀑,遊山洞,浴山泉。
  • 讀睡題圖詩|詠桂花,歡迎參與
    讀睡題圖詩|詠桂花,歡迎參與 今日題圖詩,詠桂花 《五絕·桂花》
  • 長白絮語 | 詠牛詩話
    牛年說牛,想起了幾首有關牛的詩。
  • 【詠詩】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詠詩欄目第九十九期由縉雲縣人民檢察院詠詩團成員呂律,為大家帶來《厚道之人,必有厚福》,大家要是覺得好聽,請在文末點亮「在看」!
  • 她22歲嫁朱德,23歲犧牲,朱德為她寫40首詠蘭詩、栽6000盆蘭花
    乍看這首詩,你很難認為是一個將軍寫的。「漫道林深知遇少,尋芳萬裡幾回看」,如此纏綿的意境似乎只有那些文人名士、才子佳人才能吟出。然而它的作者卻是我們的開國元勳之一的朱德元帥。不要不信,朱德元帥也是一位詠蘭詩高手。他一生寫過40多首詠蘭詩,而且僅為一人而作;不僅寫詠蘭詩,他還曾栽培了6000多盆蘭花,也僅為紀念一人而栽。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⑪】詩詠江蘇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組稿:何雲春、李方舟  審稿:王改正、張 寧   往期回顧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①】詩詠山東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②】詩詠四川省南充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淘園詩話 | ​詠物詩詞創作五點要訣
    詠物詩詞只是以「物」為吟詠的對象,或借物抒懷,或託物寓意,而上乘的詠物詩詞往往達到「物我一境」的境界,詠物詩的創作要訣大概有以下五點: 一、要抓住所詠之「物」的主要特點及其比喻或象徵意義。二、「不即不離」「不脫不粘」出入所詠之物而不離所詠之物。
  •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跟王勃這個風一樣的男子,學寫詠物詩!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詠物」這種手法了!人人脫口而出的詠物詩莫過於「詠鵝」了!據說這是初唐四傑中的四號「駱賓王」的幼時作品。有人可能會問,「鵝」能體現作者的什麼思想呢?簡單直白小清新啊,鵝唱歌玩水,白毛紅掌,在小河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七歲的孩童,我們還要求他苦大仇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