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園詩話 | ​詠物詩詞創作五點要訣

2021-02-23 淘詩詞

詠物詩詞只是以「物」為吟詠的對象,或借物抒懷,或託物寓意,而上乘的詠物詩詞往往達到「物我一境」的境界,詠物詩的創作要訣大概有以下五點:

 

一、要抓住所詠之「物」的主要特點及其比喻或象徵意義。

二、「不即不離」「不脫不粘」出入所詠之物而不離所詠之物。

三、「物」雖為一,而情各有別,如何體現各人的特點個性。

四、要懂得「物」雖各異,而其情亦有無別的道理。

五、要懂得所詠之「物」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

 

一、要抓住所詠之「物」的主要特點及其比喻或象徵意義,也有人把這叫做有「寄託」。

比如說,松與竹,它們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頑強而茁壯地生存下來,孔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岑參《範公叢竹歌》云:「寒天草木黃盡落,猶自青青君始知。」這就是松與竹的最大特點,也有別於梅、蘭、菊。所以這二者往往成為堅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剛正不阿之品質等的象徵。試以鄭板橋的《題竹石畫》(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為例來做個簡要的分析:詩人先表現出竹子堅韌頑強的鮮明性格,即使環境再惡劣也無所畏懼;然後展現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風貌、神採。詩人對竹子的這些描寫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歷盡磨難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結合了起來。而他的《板橋題畫?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也寫得很不錯,抓住了竹子枝繁葉茂而不開花的特點,表現出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清高品性。

 

二、要了解詠物詩詞在創作時要採用「不即不離」的吟詠方法。

「不即不離」通俗一點兒說,就是詩人在創作時,要在切合詠物,曲盡「物」的妙處的基礎上來抒發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僅僅停留在「物」上。如蘇東坡《水龍吟*楊花》起句云:「似花還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即不離也。也就是說,蘇軾在詠楊花的同時,也在詠思婦,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達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詞中的楊花像是很有情意,能萬裡隨夢尋郎,能化為浮萍,還能變成離人淚;而詞中的思婦「愁緒滿懷無著處」,夢中萬裡尋郎「不得到遼西」,又「無計留春住」,夢醒後「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閒拋更向誰」,詠物與抒情所似水中著鹽。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詞,才之不可強也如是。虞世南、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詩,杜甫、崔塗的詠孤雁詩,姜夔的詠蟋蟀詞,林逋、陸遊、姜夔的詠梅詩與詞,于謙的詠石灰詩,鄭板橋的詠竹詩等,也都屬於這類精品,不可不細心研讀,以求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再看看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以石灰自喻,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險,勇於犧牲的高尚精神,表達了潔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風亮節,展示了詩人的遠大理想和坦蕩的胸襟。

 

三、要懂得「物」雖為一,而情各有別道理。

誰都知道,世間萬「物」都有多面性,而詩人在詠物時往往「只取一瓢飲」,也就是說只抓住其中的一個特點來加以發揮,吟詠成章,再加上各人的處境、性格、思想等的差異,因此雖同詠一「物」,而主題大多各異。以詠蟬三絕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虞世南之《詠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駱賓王的《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其差異之大,形同霄壤。同一詠蟬,虞世南是清華人語,駱賓王是患難人語,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三位詩人一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聲望自大。一為囚徒,自哀自憐,顯其清高。一為落拓士人,悲蟬悲己,自嘆身世。都寫得物我無間,情意膠合。我們再看杜甫和崔塗的兩首《孤雁》。杜詩:「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崔詩:「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渚雲低暗渡,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繒繳,孤飛自可疑。」這兩首詠孤雁的五律寫得同樣工巧,但從立意的高度出發,崔詩僅寫出了詩人漂泊異鄉,鬱郁不得志的苦況,暗喻畏旅途之多有不測,並託孤雁以自悲。而杜詩在此基礎上把離亂飄泊中失散的人們的痛苦心情也融進詩中,具有更深、更廣的社會意義。

 

四、要懂得「物」雖各異,而其情亦有無別的道理。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歲寒三友」之說,松、竹、梅雖則各異,但它們凌霜傲雪的風格卻毫無二致,因此,不同的詩人在詠不同之「物」時,所表達的主題有時卻是一樣的。陸遊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自然是有寄託的,詩人詠梅花就是詠自己,梅花的那種不隨流俗,不畏讒毀,堅貞不屈,死而不悔的風格和陸遊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樣。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雖然詠的是杏花,但和陸遊所詠的梅花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你看,詩中的杏花和陸遊詞中的梅花一樣,寧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於邪惡勢力。陸遊和王安石的志趣在這一詞和一詩中得到了和諧的統一。由此看來,對於詩詞中的寄託,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來隨便一套,就以為可以偃旗息鼓,得勝回朝;也不能牽強附會,妄加臆斷。而必須實事求是,從全篇著眼,從作品及作者的實際出發來做準確的剖析,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抉擇,否則會南轅北轍,適得其反。再比如李商隱的《屏風》:「六曲連環接翠幃,高樓夜半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詩中屏風的「掩燈遮霧」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隱一生鬱郁不得志,是因為受人讒害很深的緣故,詩人借詠屏風表達了自己對其怨恨。這樣寫顯得極其含蓄委婉,在文網森然的當時現實中還可免禍。

 

五、要懂得所詠之「物」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

詠物詩要達到形似比較容易,而要達到神似就比較難了。以繪畫打個比方,同是畫人物肖像,一般的畫匠只能達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畫家才能達到神似,把人物畫得活靈活現,富有神韻,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等。畫龍點睛這一成語說的也是這麼一回事。就拿蘇軾的《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來說,詩人以柳青襯梨白,可謂是一青二白,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點,它不妖豔,也不輕狂的神態,又在「一株雪」裡再次賦予梨花以神韻,並把詠梨花與自詠結合了起來。其實,這「一株雪」正是詩人自己的化身。因為蘇軾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潔白,坦蕩如砥。在詠梨花時,蘇軾用了「柳絮飛時花滿城」來加以襯託,你看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詩人還用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來加以側面烘託梨花之「清明」。再看一下史達祖的《雙雙燕》:「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詞中所運用的襯託、擬人手法和細節描寫,更要看到全詞沒有一個字提到燕子,但又沒有一句不是寫燕子,可謂不出題字而形神俱備,一是用複雜的背景來襯託,二是採用擬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徵的細節來描寫。顯得非常自然,毫不斧鑿,達到形神俱備,盡態極妍的最佳境界,且'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相關焦點

  • 淘園詩話 | ​七絕12法
    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收有古絕句四首,曰: 原來,古人作詩,以四句為一意思的完結(絕),故單獨四句的詩即謂之絕句。也正因為絕句是在律詩之前就產生了的,所以絕句就分為兩種,一種是符合近體詩格律的絕句,一種是不符合近體詩格律的古絕。我們說近體詩包括律詩與絕句,但嚴謹的說法是,包括律詩與一部分絕句。古絕屬於絕句,但不屬於近體詩,而應歸入到古體詩的範疇。在龔自珍的《己亥雜詩》裡,就有不少是古絕。
  • 淘園詩話 | 絕句創作之逆折法
    這首託物言志詩寫詩人靜聽彈琴,表現彈琴人技藝高超,並借古調受冷遇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遺憾。前兩句描寫音樂的境界,後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讚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彈」的「多」字,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流露出詩人孤高自賞、不同凡俗的情操。 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 詠物詩詞鑑賞
    鑑賞詠物詩詞的主要有如下幾條:1.要了解詠物詩詞在創作時要採用「不即不離」的吟詠方法。那麼,什麼叫做「不即不離」呢?
  • 論中國詠物詩的寫法類型
    錢詠《履園譚詩》亦云:「詠物詩最難工,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意思是說,詠物詩如果一味形似。則顯得呆板學究,缺乏靈氣;如果一味神似,則會離物太遠,使人難以認知。因而應該是兩者兼備,形神結合,這樣就不再是只有形式上的摹擬,也不再會失之於空泛。所謂「不即不離」,就是指「形」與「神」的統一,而這種統一,又滲透了詩人的情思。
  • 《懷寧詩詞》第28期:詠物詩(動物篇)
    詠物詩詠物詩是託物言志之詩。正所謂「體物肖形,傳神寫意」,是通過對事物的吟詠來抒情達意,表現思想。自然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到花鳥蟲魚,皆可為吟詠對象。詠物之詩,或流露出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願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現生活情趣。請欣賞懷寧詩詞溫馨家園的詠物詩之動物雅集。
  • 詠物賦、詠物詩、詠物詞中吟詠對象的流變,隱含之義不可不知
    梁代詩人們承齊末餘緒,並對詠物詩大力發展,頗有是物皆可被詠,萬物皆能入詩之勢。在詠物的過程中,由吟詠客觀外物到詠美女本體。儘管在短暫的隋朝時期,在文帝儒教改革時期,宮體詩已經開始衰微。但是宮體詠物的傳統以及詩文寫作的規則和形式,在這期間得到發展。梁代宮體詩的影響延續比較久遠,一直保持到陳代波及隋和初唐。一直到唐太宗時期,依然持續不斷。然而,在7世紀,許多詠物詩仍然呈現了為數眾多的宮體詩的形式。這時,詩也只是應制奉和之作,同時,當創作一些表現個人人生體驗和自我感情體悟的詩的時候,詩人開始有意識地藉助於比喻的形式。
  • 淘園詩話 | 互文
    ——辛棄疾《西江月》詩中「驚」、「鳴」互文,正確的翻譯應為「(半夜裡)明月升起,驚飛了樹上的鳥鵲,驚醒了樹上的眠蟬;輕拂的夜風中傳來了鳥叫聲和蟬鳴聲。」這樣理解,詞的意境才更顯豐富幽美。(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兩句中「將軍角弓」和「都護鐵衣」為互文,應理解為「將軍和都護(這裡代指全體人)的角弓都(僵硬)無法張開,鐵甲冷得無法穿上。」才更合理。
  • 【詩路心語】紫薇詩詞 ​ / 魏蘭芹著
    紫 薇 詩 詞魏蘭芹/著一.《紫薇詩詞》內容簡介    《紫薇詩詞》,魏蘭芹著。收錄魏蘭芹近幾年創作的格律詩詞七百首。是近體詩、詞合集。詩用韻以平水韻為主,兼有少量的中華新韻和中華通韻。詞以詞林正韻為主。作品聲律規範,格律嚴謹。
  • 淘園詩話 | ​填詞的那些知識
    由於單純一個「詞」字可能指歌詞中的詞,也可能是指詩詞中的詞,由於詩詞中的詞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長短句,因此我們把詩詞中的詞也叫「律詞」。律詞可以說是格律詩體對長短句的延伸,從而也豐富了格律詩的體裁。詞的格律定段,定句,定言。定段是指每首詞由一段、兩段或三段等構成的。定句是指每首詞是由幾句組成的。
  • 淘園詩話 | 詩詞連綿詞
    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您的文字深深感染淘詩啦!最新公告:淘詩詞為踐行 「詩意中國,甘為拾柴人」擬在全國34個省市區建立詩友會,截止目前已建詩友會有:北京(吳錚),廣西(李冰),山東(許文麗),山西(段愛麗),安徽(李家靈),吉林(劉文輝),江西(付雲帆),河南【姚新徵,宋高玉(副會長)】更新中……如需幫助進會請您添加淘詩詞客服號  taoshici
  • 時光捲走千秋事,唯爾如磐立野中‖肇源中學生詠物詩專輯(二)
    詠物詩託物言志,由事及理,這是對絕句寫作的進一步拓展訓練。明月照窗,庭中梅花疏影橫斜,暗香浮動,類似尋常的遇見,會讓學詩、寫詩的孩子們心生歡喜,靈感熠熠。長期在詩詞中浸潤,慢慢的,他們便會領悟出竹在疾風驟雨中「留有一身風骨在,任它冷雨或寒霜」的堅韌;會感悟出松在雪肆霜欺時 「鳥寂寒山松愈翠,千尋浩氣入雲間」的豪邁;也會感慨頑石在勁草枯蓬中「時光捲走千秋事,唯爾如磐立野中」的篤定……,從而擁有一份從容和達觀,更深地體會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內涵。詩詞對世間萬物的描寫,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入口。
  • 蓮花似六郎 六郎似蓮花 一篇短文讀懂詩詞創作中的擬人與擬物
    前言前天寫了一篇關於比喻的文章《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比喻分為三種:明喻、隱喻和借喻。甲像乙, 是明喻;甲是乙,是隱喻;例如:舊恨【如】春江流不斷,是明喻;舊恨【是】春江流不斷,是隱喻。
  • 譚文革散文|納蘭容若的《詠棋》詩
    詩詞是不分家的,其實,納蘭容若的詩也寫得很好。尤其是他的《詠棋》詩,一反其柳條輕柔的婉約風格,寫得氣勢磅礴,宛若銅筋鐵骨,蘊含深刻哲理,實乃古代詠棋詩中的上等佳作。「爛柯一夢欲何求,凌厲行棋落子柔。枰上無言驅虎豹,胸中有計走貔貅。倚天自視梟雄首,落地多為壯士頭。對弈諸般如世事,心閒氣定是良謀。」
  • 為你讀詩 | 為何這首詩會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
    創作背景 本詩的具體創作不詳。李商隱平生曾兩度入官秘書省,但最終未能得志,處境每況愈下。 肆 五更(gēng):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疏欲斷:指蟬聲稀疏,接近斷絕。
  • 北京詩詞學會詩教基地詩詞楹聯創作培訓班招生啟事
    為加快普及中華詩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京蘭亭詩書畫院特面向社會招生: 一、主辦單位 蘭亭詩書畫院(北京詩詞學會詩教基地) 位於宋莊畫家村,有機會結識眾多書畫家 二、授課內容 (1)培訓學員掌握格律詩的基本常識、平仄規則、律詩的變動與拗救、押韻規則以及格律詩的寫作要領
  • 先偷師「詠物詩」的寫作筆法
    反覆強調,大家聽好了啊,我詠的是鵝。03古人學作詩都從詠物詩開始從以上這兩個例子,一個駱賓王,一個蘇軾,我們看出來所以說古人學寫詩都是從詠物詩開始學起。04思考1.比一比,袁枚的《苔》與蘇軾、駱賓王的詠物詩相比,有哪些相同的、不同的地方。
  • 詩詞達人詠徐州,這首詩拿下一等獎!
    「詩詞達人詠徐州」全球詩詞大賽旨在圍繞「詩詞達人同詠詩意徐州」的主題,反映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徐州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進步,展現新時代、新面貌和新氣象。大賽獲得了協辦單位徐州市詩詞協會、徐州市朗誦藝術協會和總冠名單位融創中國上海區域常徐公司的多方支持。
  • 寫詠物詩要注意些什麼,您聽說過什麼是「著題詩」和「避題字」嗎
    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物詩,最早自稱詠物詩的人,應是唐朝的樊鑄。他有《及第後讀書院詠物十首上禮部李侍郎》詩十首。其人生平事跡無考,只知道天寶時期進士及第,《全唐詩》收存他10首詠物詩(其中一首殘)。
  • 【中詩協】第299期詩詞合集||詩詠湖北
    詩詞歌賦同研謀。同研謀。龜山會友,把酒方遒。武陵春 · 夢武漢欣然   風雨初晴秋夢醒,記昨日遊情。碧樹江花入畫屏,水繞石橋橫。   黃鶴樓前佳氣盛,剩有舊痕盈。獨上高樓望遠城,疫癘遁,楚天明。        懷今古,詩從僕。煙波渺,清江綠。碗摔人自醉,瑤觥酬復。嫩柳梧桐親故井,野花芳草迷鶯谷。送朝暉、信步女兒園,撩心目。 桂枝香·鄂西土家摔碗酒        傾摔碗酒,引我氣豪留,傳說還就。陶碗堂前碎片,奉陪諸友。女兒城裡梅花醉,曉荷亭,傍花隨柳。北風之戀,桃花潭水,氣吞牛鬥。
  •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跟王勃這個風一樣的男子,學寫詠物詩!
    如何「言」不難,但是要言怎樣的「志」,才能在海量相同意象的詩詞中脫穎而出,就非常考驗我們的頭腦了。直抒胸臆是一種「簡單粗暴」的表現手法。詩詞中不藉助任何實體物象,要表達怎樣的感情,那就直接用什麼樣的文字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