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薇 詩 詞
魏蘭芹/著
一.《紫薇詩詞》內容簡介
《紫薇詩詞》,魏蘭芹著。收錄魏蘭芹近幾年創作的格律詩詞七百首。是近體詩、詞合集。詩用韻以平水韻為主,兼有少量的中華新韻和中華通韻。詞以詞林正韻為主。作品聲律規範,格律嚴謹。用詩詞謳歌新時代,弘揚主旋律,抒發人生感悟,寄情山水,以物言志,歌詠田園。
二.作者簡介
魏蘭芹,女,山東濰坊安丘市人。安丘市紀委退休幹部,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東省詩詞學會會員,濰坊詩詞學會會員,安丘市詩詞楹聯協會黨支部書記。自幼喜歡文學,酷愛古詩詞,作品散見於《中華詩詞》《中國詩賦》《詩詞百家》《歷山詩苑》《濰坊詩詞》《濰坊日報》等多家雜誌和報刊,在國家、省、市級詩詞大賽中多次獲獎。
三.《紫薇詩詞》序
紫薇花開詩蝶來
文如其人。要想讀懂一個人的詩,首先要讀懂這個人;要讀懂這個人,必須了解這個人;漫長歲月裡知根知底的交往,才可能明確其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才更能明確其詩詞內容的主旨及相關藝術形式特色。
高中十五歲半認識《紫薇詩詞》作者魏蘭芹,她給我梳頭,替我買感冒藥,作為家中長女的我有了一個姐;高中畢業後跨入同一座城市的兩高等學校,周末必見面聊天,一起往返;畢業後我遠離老家,她卻分配到我的家鄉——在最初艱辛的日子裡,她伴我幫助祖母看護幼妹……戀愛,結婚,生女,調動,升遷,退休;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我也見證了她一路走來,輾轉各地卻正直從容,艱辛備至卻善結良緣;更難得是在魚龍混雜的塵世依然保持初心純粹,且持之以恆讀書寫作——以半生博覽群書獨立思考之底蘊,成就了如今的《紫薇詩詞》,而「紫薇」,也是她用作微信的名字,可見其鍾情有加。
白樂天《紫薇花》詩曰:「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紫薇詩集》的含義,大約源於此。安靜地閱讀,安心地寫作,安寧的人生,幾乎是作者與生俱來的「天賦」。儘管半生于波瀾起伏的時代裡,她不斷創造著事業輝煌;然內心深處,她一直是渴望那份寧靜致遠「聽漏滴答,漫度日長」的;她寧可「獨坐」而不隨波逐流,寧可孤寂「黃昏」而不張狂放縱;寧可悄然一隅而不吆五喝六……紫薇淡淡妝天然樣,不爭不搶,默默妝點著夏秋的沉穩和嫻雅,既是作者的真實寫照,更是《紫薇詩詞》的藝術氣質所在。
一、紫薇花開詩蝶紛飛 孤獨寂寞成就詩人
少女心事當拿雲。青春的我們,三五成群在暮春裡的月下,一同吟誦「曉迎秋露一枝新,不佔園中最上春。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多少歲月風起雲湧,泥沙挾裹,誰還記得彼時清純的夢?誰又能數十年如一日保持清醒的初心?如靜靜開在一隅的紫薇花,沒有牡丹的炫耀,玫瑰的芳香,而自有引人遐思之處。那份遠離塵囂默然怡然的淨,那些於晨鐘暮鼓裡端坐的長長堅守,舍琴曲豈誰?恐怕只有她如此安然。一如開首之篇的詠荷:「縱在泥中塵未染,亭亭嫋嫋綻仙姿。」
遠離人情世故的獨和清,讓她筆下小溪流水般澄澈透明。作者《詠石竹花》:「甘寄籬邊織綠茵,怡然綻放自清新。不和榴火競顏色,卻把幽香細細勻。」正如大師楊絳所言:「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作者喜靜坐讀書和獨處思考,寫詩作詞對於她而言,是一種快樂,一份享受,也是一次次思想精華的沉澱和日久天長的積累。《詠冰凌花》:「黃花朵朵悄爭春,縱是凌寒亦挺身。披雪梅紅猶遜色,迎風秀出見精神。」作者用了「悄」而不是「俏」,一字之差,天地之別。一個「悄」字,突出了冰凌花於寒冬臘月的冷冷清清裡,展示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不懼,不憂,不躲,不攀,更不鬧,唯其如此,作者才能於惶惶人世間參禪一般坐定,隨手關門閉戶,耐心等待靈感之神的光顧。詩中情感經過了長期積澱而越發醇厚,特別是那些即興式作品,往往妙手偶得,凝水成晶,佳句連連;每一首佳品都值得琢磨,經推敲得。
詩是個性化的抒情,「我手寫我心」,也是作者取名《紫薇詩詞》的另外一個原因。正如南開大學教授喬萬民所評價白香山詩:「詩寫入直中書,閒暇無事的寂寞。敘當時事,取眼前景,體現了白詩平易曉暢的藝術風格。」無事閒坐刻漏聲長,作者並不為無伴而寂寞悲傷,紫薇花紫薇郎兩兩相對,心靈的溝通與愉悅,已經盡在不言中。字句淺白,說理深邃,這也是該詩詞集的一大特色:「昨夜東風輕扣窗,送來小院杏花香。鄰家孩子書聲早,欲與春暉競短長。 」讓讀者想起了「昨夜東風凋碧樹」,想起了「小軒窗」。想起了「一支紅杏出牆來」,想起了「忙趁東風放紙鳶」,豐富的傳統文化就這樣信手拈來,如畫如鏡,卻又簡單直接,沒有詰屈聱牙的生僻字詞,真正做到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她的《詠春》:「桃汛初開溢鬱紛,暖風拂拂醉花魂。置身疑是武陵地,悄把詩詞種古村。」出世入世,物我兩忘,皆為本心也!她以「悄然沒於世」的心態,做到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作者詠花草樹木,詠山川原野,詠風詠雪詠春秋,都有純淨如西湖水靈巧如太湖石之佳作,讓讀者愛不釋手,掩卷長思。
二、大時代影響詩界,大社會映入詩境
琴姐的創作才華始於高中時代,初露尖尖角於初涉政界的信手拈來,小有名氣於盛年之公務繁忙卻心靜如水筆耕不輟,近年來更是有些香菱學詩痴迷於此:廣泛拜師學藝,不吝走南闖北;飽讀詩書禮樂藝,盡知風雲變幻事,融家國天下之道和個人感悟於一詩,如清水芙蓉日長日妍,深得專家和同仁青睞。
《禮讚紅旗渠》:「十萬鋼釺十萬筐,敢教漳水過山梁。紅旗一夜驚王母,誰讓天河落太行?」豪情滿懷,壯志凌雲!誰讀了後不被感動?誰不為這份大氣磅礴而自豪!沒有一片葉子不是樹的影子。心懷祖國,心繫人民,關心社會,關注時代,這樣的敏感性一定是文學創作者成功的基礎。作者視野開闊,把握時代脈搏,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時代正能量,成為詩集的主旋律。
《贊環衛大姐》:「連日加班不盡愁,暑天燥熱汗潸流。今看環衛驕陽下,忽覺慚然暗自羞。」大時代也是由小人物組成的。作者將普通人物身上的人性溫暖與光輝,與小我兩相比較,高下一目了然,讓讀者很容易浮想起魯迅筆下的「榨出了皮袍子下的『小』字來」。非常難得的自我反省和剖析精神躍然紙上。
《惠和文化》:「惠風拂拂百花開,和寡只緣連紫臺。文韻承傳今古事,化為勝境避秦來。」寫惠和文化,加入華夏千年的傳統元素,同時,描述當今社會的文化特色「百花開」,表現其令人嚮往的文化繁榮昌盛現實。《賀臨朐縣詩詞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百丈龍潭秀一枝,騷壇矚目不為奇。千年東鎮風流在,二十春秋載史詩。」突出文化特色傳承於古老文明聖地,地傑人靈,千載難逢;承上啟下,發揚光大。作者無論走到哪裡,總是觀有所得,聽有所悟,撰有所創,讓讀者耳目一新,擊節叫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者善結政緣文緣人緣,人如其詩,詩如其人,人與詩達到高度的統一。作者生於春秋名士管寧之故鄉管公鎮,長期工作於位於 「公冶長(孔子女婿,傳懂鳥語)書院」和「有子(孔子學生)紀念廣場及天下唯二坊的「庵上牌坊(道光皇帝旌表)」的居第,自然而然浸潤了傳統文化的底蘊,形成豐富多彩的思想和特立獨行的創作個性。她在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齊魯故地的「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好仁不爭,隨遇而安」 「胸懷坦蕩蕩,感情赤裸裸」 「眉宇寫慈悲,胸懷裝乾坤」等共性,同時也具有重親情友情愛情的人性之善和人格之美,融家國情懷和個人感悟於一爐,鍛造出詩詞的「青銅器」「唐三彩」和「青花瓷」。
青銅器的凝重:國家大事,雖一日不可忘也!《賀兩會召開》:「清除瘟疫復清新,今日京華處處春。國計民生逢盛世,層樓更上抖精神。」關心國家大事,赤子之心日月可鑑。再如《題狼牙山》:「追憶狼牙思萬千,峭崖浴血扣心弦。旗紅遍地英雄夢,同繪河山錦繡篇。」緬懷英雄業績,追隨英雄足跡,以不懈奮鬥的建設成果告慰英雄魂靈,歷史指導現實,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唐三彩的豐富:親情友情和愛情,是大千世界裡紛繁複雜關係的總和。作者始終懷有感恩之心,世界待以溫柔,我必加倍回報。她以善良仁厚之心對待。《賀公爹九十三歲壽辰》:「紫氣盈堂福壽長,恭呈賀禮敬高堂。子孫繞膝天倫樂,歲接期頤伴永康。」公婆如親父母,伺候了三十多年,依然承歡膝下,可見作者跟親人的深厚感情。《宅家觀牡丹有感》:「情同手足義金蘭,賀歲寄來紅牡丹。富貴終須命中有,深知君贈是平安。」小小一株花,也因為友情而珍貴;即使節日相贈,也有命運賜予相關。《佳節軍嫂思》:「不為功名不為權,只求家國夢長圓。邊關明月心頭系,獨擁勳章共枕眠。」為了顧全大局而捨棄個人利益,為了國家利益割捨愛情溫暖,這是千百年來華夏女性的優良傳統,愛情在舍小家顧大家的高尚行動裡得以淬鍊為閃閃發光的鑽石。
青花瓷的精美。作者構思精巧,描繪細膩,語言精美,意境深邃。《房莊印象二》:「秋滿山鄉氣象新,流泉板慄挽遊人。賞心最是石河水,一脈淙淙洗俗塵。」水流淙淙,洗去凡夫俗子的私心雜念,留一份澄清天下;白描手法字字清靈精緻。《雲湖景韻》:「一徑蘆花搖夕陽,沿堤老柳亦披霜。可人最是籬邊菊,抱守枝頭送晚香。」宛如一幅恬淡的水墨畫:夕陽西下,飄搖蘆花,依依柳條,菊花瑟瑟,籬笆默然……精描細畫,一絲絲傷感,一點點懷戀,點點入心頭,給讀者留下了無限遐思。
三、厚積薄發乃天性,知韻俱佳渾然成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作者雖沒有賈島般醉心其中,卻也是一字一句斟酌再三,不雕不琢絕不示人。《步韻郭會長贊安丘醫療隊援鄂抗疫》:「幸有南山又出山,領銜上陣劍高懸。渠丘志士齊呼應,共掃瘟霾保楚天。」該詩主題鮮明,意義重大,劍掃瘟霾,人到疫控;同時言辭犀利,切中要招,又富含文化蘊意:南山出山,山山相連,既是人名又寄予山一般穩而厚的期冀;渠丘和楚天分別是對於故鄉安丘和湖北特別是武漢地區的古稱,不僅有對仗有呼應文從字順,更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溢於言表,相信同儕一定會「知音如同賞,醉臥故山秋。」
個性和命運的不同,讓我一步步遠離故鄉漂泊異域,而琴姐則一直代替我這個長女承歡父母膝下,三十多年如一日臻美至善。十幾年前曾提議政務之餘集結其佳作,答曰「雕蟲小技怎好示人!」如今終於修成正果!紫薇花落又花開,小園香徑獨徘徊。沉靜著走過春夏秋冬,琴姐依然年輕—「文書靜不忙,紫薇相伴吟。」歲月靜好時光不老,期待琴姐更多作品問世:誰道花無紅十日,紫薇長放每年花!
李愛英
二0二0年八月十一日於溫哥華
(李愛英,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中學大學教師記者副編審及作家。旅居溫哥華後,任《大華商報》等多家報刊記者和人物及情感專欄作家;加拿大城市電視臺訪談記者。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員。屢獲中國及國際獎並有《異鄉》等多部著作。)
作者電話:13516382728